苗族刺绣手工艺产业化研究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qw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黔东南各苗族村寨流动至凯里市金泉湖仰阿莎广场的苗族生意人为视点,以他们出售的苗族刺绣成品和交易市场活动为研究核心,探索苗族传统刺绣技艺在异地的传承保护和产业化开发路径。即探析苗绣技艺在现代市场下如何理性保护、如何在开发中得到传承,让其在具有蓬勃生命力的前提下向前发展。
  关键词:苗族刺绣;产业化;商业群体;传承和保护
  “文化产业”概念的提出起源于对“大众文化”的争议。法兰克福学派的阿多诺(THeodor Adono )和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在他们于1947年出版的《启蒙的辩证法》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文化工业”的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文化产业”表述为“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可见,所有文化事项一旦进入到大众消费视野,参与工业市场和现代化生产和流通进程的开发活动都可被列为文化产业化的范畴。
  苗族刺绣是苗族服饰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苗族服饰被世人称为“穿在身上的史书”。苗绣是苗族人民代代相传的一种家庭工艺,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神秘的艺术魅力,是中国刺绣工艺的一朵奇葩。苗族刺绣技艺,在海外人士眼里,也具有无可比拟的价值。
  当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市场的运作及旅游业的推动,苗族刺绣也不可避免地参与到了日益扩张的现代消费文化当中,刺绣手工艺的大众化、商品化,最后走向产业化是当今苗族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凯里市仰阿莎广场苗族商业群体概况
  贵州省凯里市仰阿莎广场的苗族刺绣商业群体是让苗族刺绣手工艺进入现代市场的主体,她们主要是来自黔东南州的苗族妇女,基本上都没有受过正式教育。生活方式的转变促使她们将自己的家庭也迁移到了凯里,大概有50户。周末,苗族妇女们都会在自己的“摊位”上陈列出从各地收集来各种各样的刺绣成品在仰阿莎广场。将这部分商业群体合理引导、理智规范,将会对苗族刺绣工艺品的产业化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苗族刺绣手工艺产业化和文化保护间的博弈
  贵州省的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刺激了民间刺绣产品远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苗绣也因此受到了现代文化的强烈冲击。此种局面与苗绣商品化的规模小、产品单一、营销观念滞后、缺乏专门的苗绣市场等有关。
  由此可见,苗族刺绣工艺交易活动确实造成了很多民间传统古老刺绣技艺的流失。特别是大部分掌握刺绣工艺传承的苗族妇女,离开村里流动到城市从事商业活动,造成了原来村寨里的刺绣技艺无人可传,年轻人无人可教的文化断裂局面。但不断商业化的流程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苗族刺绣工艺的生产及商品价值的提升,客观上促进了苗族刺绣传统工艺的文化传承。只有对这个商品市场和创作群体进行正确引导,发展苗族刺绣技艺产业化,苗绣技艺才不会在现代市场中消沉下去,其积极影响还会大于消极影响。
  三、苗族刺绣手工艺产业化的可行性
  (一)苗族商业群体是刺绣手工艺的发展主体
  苗族是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没有固定的文化模式。所以刺绣这个群体具有类亲属性、流动性强、生产能力低、市场不稳定、风险无保障等特点。然而,这个群体与传统文化又没有完全割裂联系,她们除了是对外传播和销售的生意人,也是刺绣工艺的直接生产者和传承者。他们在销售苗绣过程中占主体作用,引导和规范这个群体在刺绣技艺上的传承作用,积极探寻适用于现代市场的异地传承模式,是苗绣文化产业化的必经之路。
  (二)日益多元的市场需求是刺绣工艺品产业化的助推器
  苗族刺绣以其夸张抽象的图案、深沉厚重的内涵、变换多姿的色彩和精美细致的手法而成为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吸引着国内外为之惊叹的旅游者、消费者、学者和收藏家。
  苗绣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仍显薄弱。苗绣最有价值的艺术魅力并没有得到重视,藏在深山无人识,此种局面与苗绣企业的规模小、产品单一、营销观念落后、缺乏专门的苗绣市场等有关。
  四、现代市场下良性发展苗族刺绣产业化的几点考量
  (一)整合社会资源
  苗族刺绣文化是苗族民间生产方式、價值取向、审美情趣的重要标识,集民族性、地域性、历史性、艺术性、实用性于一体。黔东南苗绣市场虽然有了一定的市场基础,但是没有规范的产销流程,要行成产业还要发挥多方主体的作用,需要将零散的收集商、小生产和小作坊整合起来,与大市场顺畅地对接,把其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二)传统和创新相结合
  市场经济关键在于观念的转变。苗族刺绣手工艺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撑,还要注重自身的生产发展能力,在既维持传统的民族风格、地方特色和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转变落后的经营理念和机制推动技术创新,依据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开发出新品种,主动迎合时代的潮流,刺绣把适当地让游客参与到刺绣的生产和制作流程当中来,积极扩大文化交流范围和工艺品销售市场[3]。
  参考文献:
  [1]韩会庆,郜 凯.论贵州苗绣的开发和利用[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1).
  [2]符 娅,王德清.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开发[J].贵州民族研究,2006(1).
  (作者简介:潘璐璐(1985-),女,苗族,贵州凯里人,黔东南州文化研究所研究人员,民族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民族民间文化、少数民族妇女和文化多样性。)
其他文献
摘要:君子小人的品格定位根植于中华千年的传统价值判断中。文章从分析《论语》文本中“君子”、“小人”中的运用,具体分析孔子所言的君子小人究竟是具有何种品质,和人们所普遍认同的君子小人有何不同。  关键词:《论语》;君子;小人;孔子;道德;品质  《论语》中“君子”二字的出现次数多达107次,而“小人”二字也如影随形。孔子将自己对贵族所应具有高尚人格的见解倾注到君子身上,而将应受到道德谴责的所有不义之
期刊
摘要:中国明代著名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和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两部作品都写到了人间的至爱真情,也向人们证明了爱是人内心的需要,无法阻挡。然而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这就必然会受到时代和社会的影响,因此,从对杜丽娘和朱丽叶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儒家思想与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的爱情的异同。  关键词:儒家思想;人文主义;文艺复兴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是中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
期刊
八十年代中期之后,韩少功告别了知青写作,转而进入寻根写作,语言哲学就一直是他写作关注的重要对象,当韩少功写完《马桥词典》说了“人只能生活在语言之中”之后,他就开始心存自疑,认为,在语言之外,有言词未曾抵达的地方,而在这样的言语之外的生活以及其存在形式便是韩少功在《暗示》这个文本里面叙说的内容了。  一、具象作为探寻语言未曾抵达的地方的工具的合理性  没有一种表达方式是万能的,语言自身也具备其局限性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比较“红”在中法文中涵义的异同,来揭示这两个国家历史文化的异同。颜色的存在本身是客观的,但是由于生活环境、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差别,我们对颜色的认知却不尽相同。  关键词:颜色词;文化;红色  一、中国文化里的“红”及其引申义  “红”属于最早出现的颜色词之一。最早出现的表示红色的词有:朱,赤,红等。在封建社会,红色象征着成功与尊贵,在唐朝,官五品以上着“朱服”。成语“父紫儿朱”中的
期刊
摘要:语言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在阐释语言重要性的同时,对语种、方言和共同语的区别和联系做了一个比较明确的分析。  关键词:语言; 语种 ;方言; 共同语  《尚书·泰誓上》有云:“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人的出现,是自然演化中最伟大的成果和最壮丽的事件之一,其中浓缩和凝聚了自然历史的精华。自然历史进程赋予人各种潜能素质,人则通过现实的实践活动在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中把这些潜能素质
期刊
摘要:《风声》是对“主旋律”进行的一次大胆电影商业美学尝试,它几近剥离了主导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将个体生命置于非常规的环境中,突显坚定的革命信仰和革命精神,从而揭开建立民族化的电影商业美学体系的序幕,以满足大众日益丰富的审美需求。  关键词:电影;美学;叙事;主旋律  在产业化和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建立民族化的电影商业美学体系的呼声日益高涨,纷至沓来的商业电影在实践中摸索着电影商业美学的轮廓。以满
期刊
摘要:符号学作为一门科学研究符号的学问,如今已不仅仅局限于文艺理论方面的研究,而是广泛应用于艺术、人类学、传播学、建筑学等方方面面。广告是一种符号系统,它通过多种多样的能指形式,如文字、图像、影像等物质媒介来传递广告主的意愿。本文以法国符号学大家罗兰·巴特的符号学思想为指导,探究广告是如何运用各种符号来实现意义的传播,完成广告神话的建构。  关键词:广告;符号学;罗兰·巴特  一、符号学与广告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了图书馆合同工使用的必要性及主要特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提出制定图书馆合同工管理制度及岗位职责的原因、依据及具体内容。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合同工;管理制度及岗位职责  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高职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现阶段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院校的发展,造就了其图书馆规模的扩大。高职院校图书馆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培养
期刊
摘要:文章试从模因论探讨英语文化专有项的汉译策略。译者可以运用音譯、套译和零译模因等翻译方法将英语模因引入汉语。从模因论的视角研究英语文化专有项的翻译,有利于源语的复制传播,能丰富汉语词汇,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  关键词:模因论;文化专有项;汉译策略  近年来,情人节、圣诞节等在中国流行开来,各种媒体上英语屡见不鲜。在国内学英语的潮流下,我们亟需引进西方的文化,了解其文化特色,打开国人视野。文化专
期刊
摘要:契诃夫的小说,读来常如观赏戏剧,有意犹未尽、印象深刻之感。本文重点从人物语言的对白化、时空的浓缩化、情节的戏剧化三方面分析契诃夫小说中的戏剧化特征,同时根据当时俄国社会背景、文坛整体氛围及契诃夫自身因素来分析其小说戏剧化的原因,进而探索和体会契诃夫小说独特的戏剧化魅力。  关键词:契诃夫;小说戏剧化;特征;原因  大文豪雨果曾说过“小说不是别的,而是有时由于思想,有时是由于心灵而超出了舞台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