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基础教育为视角,就当前中学生德育考核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考评体系、工作程序和信息反馈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以期增强中学生德育考核评价工作的有效性。
关键词:德育 考评 公正 客观 有效
中学生德育考核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中学生德育进行考核评价,构建融导向、激励、约束和监督于一体的德育管理机制,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自我评价能力,激发学生在德育教育管理过程中的主人翁精神,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健康成长,进而形成良好的品德;另一方面有利于班主任对学生实现有效管理,可以了解出学生的行为状态和思想狀态,所获取的信息可为“师者”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提供参考依据,从而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
一、当前考核评价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目前所提供的德育考核评价体系日益显得滞后,难以适应日益突出学生德育评价个性的要求。
一是考核评价内容不科学。对全校运用一个体系、一个标准、一套办法来考核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过于笼统和抽象,缺乏针对性。同时,对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指标下面没有细分支撑性指标,没有形成指标体系,量化分析不足,考评主观随意性大,测评主体对测评对象的评价容易停留在感性层面。
二是考核评价方式不完善。每学期考核一般由班主任负责或独自完成,仅凭班主任一人对班级每个学生的了解程度或主观印象,给每个学生作出“优、良、中、差”的评判或认定,这就难免带有片面性、随意性和主观性。从操作上来讲比较简单,考评工作流于形式,有走过堂之嫌,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学生德育考核评价工作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客观性。
三是考核评价主体不明确。在目前的学生德育考评体系中,对学生自控能力的高低没有明显区分,经常会出现自评、互评、认定不一致的情况,如有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在某项具体项目,特别是强调自学性的项目自评中为“良”或“合格”,而在互评、认定、总评上却常见“优”,其原因在于这位学生确实做得很好,但可能是在他控比如老师、家长监督的情况下完成的,这就替代了学生这一评价主体的地位。
二、改进考核评价工作的具体措施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习惯。”可见,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而学生的习惯是在一定条件下自动地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良好的道德习惯是个体能够自动去遵守社会公德和各种规章制度的倾向性活动。因此只有突出学生自我管理的主体性、减少考核评价的随意性、增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才能克服知与行、教育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才能产生德育的实效性。
第一,制定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目前,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因此,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的德育教育也应随之转变,以适应发展的需求。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公正、公平,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德育考评体系,要把握好以下三点:一要内容全面,体现综合性。德育考评必须准确地反映出考评对象在成长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全面素质,所以考评内容要涉及到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道德意志的强化、行为习惯的养成和道德品德的培养等诸多方面,要选择哪些综合性强、涵盖面广的指标,既要让班主任易于管理,又要让学生易于记识。二要实用可行,具有操作性。凡是能量化的指标必须量化,不能量化的要做出明确、具体的定性要求,使考评指标达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有机结合,为评定学生的德育成绩提供客观依据。三要科学分配权重,注重合理性。紧扣《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从“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和“在社会做个好公民”三个方面进行百分制评比操作,按照由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顺序排列,其分值比例依次为60:20:20,共计100分。与此同时,必须科学地确定各项指标的不同权重,考评各有侧重,只有总体上把握各项指标,形成立体交叉,才能比较科学、合理地考评学生的品德。
第二,制订考核评价的工作程序。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评价结果是否具有激励性,是衡量评价思想是否正确的最后分野。因而务必加强考评程序的规定性。一是落实载体。每位学生建立一份《学生成长档案袋》,一周为评价单位,一学期评价为阶段,一学年评价为总结,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形成性评价是档案袋中评定的主要材料。考评工作由学校政教处监督落实,使其真正起到总结成绩、找准问题、理清思路和促进发展的目的。二是扩大民主。德育考评应重在落实民主参与,坚持自我评价、班级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和总评等环节,并对参与评价的人员、范围作适度的规定。同时在总评时,应与上一学期或学年的考评情况进行比较,然后给予肯定或否定,以便制定改进措施。三是综合考评。要公正、客观考评学生的德育素质,避免公式化和走过堂,关键在于坚持三个原则,即以自我评价为主,做到民主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以激励评价为主,做到客观评价与激励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以发展评价为主,做到个性评价与发展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同时可运用计算机技术对综合评定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并形成简洁、直观的线性分析图表,便于考评工作借助计算机和网络的强大功能。
第三,制定完善考核的反馈机制。反馈原理指出:任何系统只有通过信息反馈,才可能实现有效的控制,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一是完善反馈制度。学生德育考评不是学生个人的事,它涉及到千家万户,具有很强的社会性,考评结果要及时向学生家长反馈,增强考评工作的透明度,以便形成家校育人合力,确保学生、家长的知情权和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不断提高、不断进步。二是加强结果运用。对学生德育考评工作的最终价值体现在结果的运用上,结果运用好了,就会提供正能量。对在考评中德育显著的学生在升旗仪式上授予“行为规范标兵”称号,并吸纳到学生会和班、团干部中,使其得到重用、受到鼓励;对在考评中德育不及格的学生,通过师生家长会、举办学习班和家访等多种形式加以帮助和教育,促使其健康成长。三是发挥时政教育功能。在校园内设置书报阅读栏,在班级设置图书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读报或收看新闻,利用班、团课对热点、焦点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分析识别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作者简介:汪杰,男,1961年生,湖北省崇阳县人。本科学历,中教一级教师,主要从事中小学德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