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袅壶音、质朴天成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xueguan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古以《春秋》为史,春去秋来为一年光景;以天地为乾坤,包罗万象。紫玉金砂,天地斯音,脉脉壶中,孕育一片乾坤。在江苏宜兴青年紫砂艺术家蒋春音的壶艺作品中探寻芳踪,犹如穿梭游离于吴越古风的千年尘世之外,一个与壶唱吟的女陶者以道治陶,以心悟艺,挟杂着美好情感的双手塑造着质朴的壶艺,在千度以上的窑温下升华,演绎出带有女子情感的别样壶音,这就是陶者的信仰。——是为序
  
  一、风,传统的蜕变
  
  纵观蒋春音的紫砂茶壶,传统中有几分韧劲,基于传统而不甘于传统,她的茶壶就如同她的年华,充满了朝气。
  《圆古壶》是蒋春音在传统壶型基础上创制的一把紫砂壶,茶壶造型来源于传统秦权壶和文旦壶。观茶壶,尚保留秦权壶的古朴与大气,壶嘴则巧妙地运用文旦壶的造型,将秦权壶所具有的锐气有所弱化,这就如同一个万般柔情的女子化了一个征战疆场的壮士的心。茶壶壶嘴和壶把的细致,亦见一个制陶女对传统茶壶制作的把握,此壶加以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毛国强的陶刻装饰更显万般风情,别有韵致。
  同样《井玉壶》则是对井栏壶的完美演绎,壶身增高,壶嘴微翘,盖为压盖,盖沿线和口沿棱线相互对称,盖钮为环状,便于拿捏,并延伸出一定的空间感来。茶壶泥料采用紫砂清水泥,色泽温润如玉,故壶名之中,以“玉”称之,壶身所刻山水,意境悠远。
  《六方钟亭壶》是对传统壶艺作品的一个演变,壶体造型源于钟形,壶身兼以钟身轮廓外延,盖钮取钟钮为之。然茶壶与传统不同之处在于,茶壶呈六方,茶壶壶嘴和壶把以线代面,棱角分明,嘴取三弯,具有难度,壶把作转角,虚实有度,少有瑕疵,显现出“亭”味。盖作嵌盖,与壶身严密一体,整体甚是和谐。
  
  二、雅,线条的艺术
  
  紫砂壶是点、线、面相结合的艺术,其中因点成线,因线成面,线条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把紫砂壶的整体神韵。可以说,线条便是一把茶壶的灵魂。
  观蒋春音的《翔壶》,线条一气呵成,贯通全壶,恍如行云流水,婉约之中,透着一份雅致。线条从壶肩缓缓而过,期间有转折,亦不失流畅之感,线条延至壶把,顺承而上,并未因把飞而有所停滞,线条转折之后,转入壶底,恍如流水,然后蜿蜒至壶腹,再到壶嘴。由于对线条的灵活运用,茶壶整体给人以飞鸟翱翔的感觉。
  《天音壶》是蒋春音附以自己名字而设计创作的一把紫砂茶壶,茶壶整体圆润和谐,线条明朗,空间感丰富。观茶壶,壶底有圈足,壶腹处微起线条,富有精气,明线、暗线相互交错,如天籁之音翩翩而来。茶壶盖作镶嵌形式,有坡度,盖钮为心型状,外线细腻柔和,壶把曲线流畅,表现出珠圆玉润之态。茶壶壶嘴产用传统三弯嘴,与壶身和谐统一。
  《蝶恋双飞壶》的魅力在于壶肩与壶盖之间的线条。壶肩曲线得顾景舟大师上新桥灵感,将宜兴当地的梁祝传说融于茶壶,壶肩两环曲线,盖为压盖,成茶壶身第三个线条,观之俨然一体,亦有水波涟漪之意境。茶壶壶钮取蝶飞之状,仿佛两只蝴蝶翩翩起舞。壶嘴线条前倾,把飞后仰,一起一合,极具生动气韵。
  
  三、颂,文化的注入
  
  纵观紫砂壶的历史,紫砂不仅传承了一种工艺,更承载了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包括书画艺术及其中国的传统文化。
  观蒋春音的茶壶,始可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气息。期间,有厚重大气的《长四方壶》《浑四方》《三足如意壶》,有古朴雅致的《汉玉壶》《圆鼎三足壶》,亦有古色古香的《静月壶》《有思壶》。
  现《三足如意壶》,壶因三足而显得大气凛然,难以料想一个小女子如何做的这样的一把壶,然做壶始于心中的那股气脉,气韵生壶,蒋春音亦有自己心中的一片海阔天空。此把茶壶造型来源于古代的“鼎”,在古代,鼎为王宫重器,代表着一种身份和地位,一个国家的强盛更以鼎盛称之。对于这把《三足如意壶》,蒋春音以传统元素为契机,并将鼎文化融入期间,令人回昧。
  《长四方壶》的整体造型给人以古朴之感,无论是壶嘴、壶身,亦或是壶钮的处理,无不透漏着一股古朴之风,那壶嘴的悠然,壶盖的浑朴,壶把的跨度,每一个细节都收放自如,富有特色。《静月壶》则采用紫砂原矿老段泥制作而成,通过对泥料的精心炼制,茶壶呈现出古朴的色彩,而茶壶壶身拙巧恰当,壶身篆刻有“真趣”二字,洋溢出浓浓的书画气息和一股风雅之韵。
  紫艺有春秋,时光匆匆,一日复一日;天地有壶音,朝来暮去,岁岁又年年。在一把紫砂泥相伴的日子里,蒋春音以自己的执着书写着紫砂灿烂的诗篇。
其他文献
一、引言    我国的毛笔有悠久的历史。《诗经·邶风·静女》云:“静女其娈,贻我彤管。”笺云:“彤管,笔赤管也。”现存最早的有战国时代的笔(见1954年12期《文物参考资料》),还有汉代居延笔(马衡《凡将斋金石丛稿》之“记汉居延笔”)。几千年来毛笔不断改良,促进了汉字书写的演变和书画艺术的发展。  景德镇历代青花瓷上的题记、款识都有时代特征,这与青花匠师选用的毛笔有密切关系。本文试从中国书法艺术的
期刊
铜镜作为古代人类日常生活的用器,最早要数已有4000多年历史的齐家文化的铜镜。我国汉代和唐代的铜镜,凭其精湛的青铜铸造工艺和精美的艺术性,堪称我国铜镜史上两座高峰。汉代名镜迭出,丹阳铭铜镜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丹阳,人们很自然想到江苏丹阳,其实早在汉代,丹阳郡治设在宛陵,即现在的安徽宣城宣州。据《汉书·地理志》记载,丹阳,即秦鄣郡,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更名为丹阳郡,治宛陵。东汉永和四年
期刊
玉觽形构相类,两者单独出现常常难以区分的另一类玉佩件——玉冲牙,是古代与组玉佩(亦称大佩或杂配)兴衰之制相联系的一种弯角形器。一般认为“冲”意指碰撞、叩击,“牙”是指器物的形状。从现有的文献与出土实物看,玉冲牙的出现似应晚于玉觽,文献中的玉冲牙之称始现于西周时期组玉佩之制的记载中。《周礼·天官冢宰·玉府》:“佩玉上有葱衡,下有双璜,冲牙、蠙珠以纳其间。”《大戴礼记·保傅》:“下车以佩玉为度,上有葱
期刊
(上接第5期)  二、内地风格的明清官窑瓷器    明朝中央政府在继承了元朝在西藏的统治后,至洪武六年(1373年)已完成了对西藏和其他藏族地区的政权设置。此后,双方往来频繁。入清以后,清王朝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衙门,并通过支持黄教,对达赖、班禅等宗教上层人士的册封,以及“金瓶掣签”制度的建立,使中央王朝与西藏地方的关系以及对西藏地方的治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将官窑瓷器作为给西藏的最高赏赐之一,自
期刊
日前由宜兴政府举办的“陶都风——中国宜兴陶瓷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盛大开幕,一股紫砂热潮也席卷了京城。在展会上我们发现一个忙前忙后,事必躬亲的身影,他就是江苏省陶瓷协会副会长、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多少了解一点紫砂的人都知道史俊棠对紫砂行业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紫砂陶瓷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成为宜兴紫砂行业的领军人物。这个不做壶、不是紫砂大师,却在紫砂史上举足轻重的紫砂人对行业
期刊
编者按:  本刊今年第5期刊登陈竺勤先生《从“至正十一年”铭元青花谈起》一文后,很快收到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读者和收藏爱好者的来信,质疑和探讨陈竺勤先生的观点和见解。本期我们刊发了郭宽先生的文章,同时转载《中国文物报》记者王征先生关于《中国古陶瓷学会召开元青花专题研讨会》的消息。我们惊喜地发现,我国古陶瓷研究的官方权威机构终于发言了,这对引领元青花的研究和辨伪,指导广大元青花爱好者如何收藏元青花,维
期刊
在男性为主的紫砂界,女性作者的数量并不占优势,能达到大师级的更是少之又少。周桂珍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与非凡的创造力为紫砂文化的弘扬与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宜兴,乃至全国掀起了一阵“周氏旋风”。  周桂珍于1943年生于宜兴丁蜀镇。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58年进入紫砂工艺厂艺徒培训班,先后师从王寅春、顾景舟两位著名老艺人,走上了艺术的道路。六七十年代是周桂珍崭露头角的时期,早在1978年,她与丈
期刊
在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的今天,畅游网络成了一种时尚,网上购物也悄然成为一种新兴的购物方式,它方便、快捷、安全,不用出门逛街,点击“立刻购买”,卖家即可通过邮局或快递公司送货上门。淘宝网是众多的交易网站之一,它提供了一个网上交易平台,它拥有数以万计的网上店铺,数以千万计的商品。尤其淘宝网“古董、邮币、字画、收藏”版块部分,更是吸引着众多收藏爱好者的关注。笔者每逢节假日,都会到淘宝网“淘宝”,在此谈谈其中
期刊
紫砂始于宋,兴于明,风雨沧桑,尔来八百年。紫砂陶刻源于落款,是陶器最基本的装饰手法。当今宜兴,从事紫砂陶刻者不少,庸手居多,高手无几。陶刻之道,非是简单的持刀刻画,所谓“功夫在诗外”,表现的是艺人综合的艺术修养,字壶须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匠人之作,或循规蹈矩,或嚣张跋扈,全然不顾作品的整体精神,俗不可忍。不知诗词曲赋之美,尽在言简意赅之中也。  真正让紫砂壶具有精神内涵成为文房雅玩,是清代大家陈鸿寿
期刊
少年得志的姚志源在紫砂创作上很推崇前辈齐白石说过的一句话:“像我者死”。他认为即使是向前人学习也要有学习的方法,不要一味的照搬,作品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和风格,在继承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元素,并坚持走自己的路、创新的路,用自己的风格和语言去表达。  准确地说,姚志源应该属于学院派。1989年高中毕业姚志源就开始学习陶艺。与其他人不同的是,姚志源在做壶的同时还开始跟随紫砂大师谭泉海大师学习书法,这为姚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