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记忆法之我见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385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种较为公认的说法:历史分为两种,一种是客观存在的、已经发生过的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包括自然史和社会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史;一种是人们对前种“历史”有意识地选择、复原和认识。这就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我们不仅要学习历史、发掘历史,而且要记历史。人类历史,从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再到铁器时代,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再到信息时代,漫长的历史过程,内容包罗万象,知识浩瀚无边。历史过程都很客观,没有过程就没有历史。对此,学生应怎样避免死记硬背、学得灵巧一些呢?这就需要讲究科学的记忆方法和技巧。
  一、帮助学生创建历史结构,疏通历史记忆
  许多学生认为,历史学习就是死记硬背,于是按教材逐句记忆。结果,虽然他们在短时间内记住了一部分历史知识,但时间一长就开始张冠李戴、纷乱如麻了,因为零散记忆历史知识是无头绪的,历史知识在他们眼里是各自独立、互不关联的。这样,学生学完一本教材,就已经腾云驾雾,摸不着东西南北了。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在对教材理解的基础上打破教材原有的体系,帮助学生创建历史结构,疏通历史,有利于学生的记忆。
  下面以《中国近现代史》中的“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49年以前)”为例来谈谈这个问题:
  众所周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一部充满血泪和屈辱,由战争、不平等条约、变法以及中国人民抵抗外来侵略和反抗封建势力构成的历史,共分四章22节。在教师指导下,同学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打破教材结构,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分析,重新创建知识结构如下:⑴五次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⑵三次大规模的反封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反帝反封建的农民运动)、义和团运动(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辛亥革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⑶清政府实施的两次变法: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则是一部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国人民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打倒军阀、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的历史。这个时期共分6章24节。教师可按时间顺序分为四个阶段,即大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讲述四个阶段时,教师以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两大党派为两条线索,讲述不同时期两党的关系及变化、不同的方针政策以及相应采取的具体行动和措施等。这样,学生把零散的历史知识由点、线、面连接成密切相关的历史框架,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象一本浑然一体的故事小说呈现在学生面前,这种适合自己的知识结构才是属于自己的知识,记忆历史也就顺理成章,轻松得多了。
  二、帮助学生掌握记忆技巧,加深历史记忆
  许多学生不爱学历史,是因为历史对他们而言,仅仅意味着枯燥的、沉重的、大量的记忆。而这种记忆经不住时间的考验,往往很快就忘得一干二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记忆的技巧和方法:
  1、时间计算法。如:《中国近现代史》的中法战争起止时间是1884年至1885年,甲午中日战争起止时间是1894年至1895年,同学们不难发现这两个时间恰巧相隔十年。而1884年是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的时间;1885年是清政府在台湾建立行省的时间。中国无产阶级产生于19世纪40、50年代,中国资产阶级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它们的时间也具有这种记忆特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机构是五年召开一次会议,所以讲述《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时,学生只须记住十六大召开于2002年,就能推算出十五大、十四大、十三大和十二大的时间。
  2、类比法、分类法。在近代史中,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定的不平等条约数不胜数,学生最容易混淆不清。其实,绝大多数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分为“共性”和“个性”两部分。“共性”是指条约共有的内容,即赔款、割地、开放通商口岸这几项条款;“个性”则是指每个条约独有的条款和内容。而条约的“个性”能让学生加深对条约的记忆,并很容易区分开每个条约。
  3、词语法。词语法就是结合历史知识巧合的组成词语。如:讲述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文章《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时,可以巧妙地把“醒”字和“觉”字组合成词语“觉醒”,这两篇文章就是号召群众从思想上觉醒过来推翻清朝的统治,词语“觉”和“醒”恰巧是洪秀全文章的关键字。这样有利于学生记忆和加深印象。
  4、谐音法。在世界历史学习和记忆中,谐音法用得比较多,因为世界历史的地名、人名比较长,学生记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可巧妙地、幽默地运用谐音帮助学生记忆历史知识。其实,记忆的窍门和方法很多,只要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挖掘和摸索,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帮助学生揉和历史,使历史记忆网络化、系统化
  中学的历史教材分为世界近现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把世界史和中国史分裂开,各自独立起来,好象它们分别在不同的时空和轨道发展着,彼此之间互不关联。前面提到的两种方法只能让学生的历史记忆在纵向延伸。现在我们要在创建中国史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把整个中国近现代史放置于世界近现代史的范围中,比较中西社会差异,让历史知识纵横交错,历史记忆网络化、系统化,这就是揉和历史。
  例如:1840年前后,西方各国已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相继建立了资本主义体制,世界进入到蒸汽时代,中国则处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王朝统治之下,政治日益腐败。在中法和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时,西方列强的近代科学技术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各国进入到资本主义的更高阶段——帝国主义,整个世界已由蒸汽时代转入电气时代。而这时期,中国资本主义工业才刚刚产生和发展起来,直到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1914年,帝国主义为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发动并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的资本主义才进一步发展,但相对于绝对优势的自然经济而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束缚。而中国的无产阶级却日益壮大,在新文化运动期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把马克思主义思想带到中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的历史面貌焕然一新。教师和学生共同揉和历史,要让学生明知在世界历史的重要时期,中国历史的发展情况。通过比较和学习,对学生了解历史条理和记忆历史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学习历史,我们要灵活地去学;记忆历史,我们要智慧地去记。教师和学生都采取多种多样的手段,用结构的眼光、规律的眼光、分析的眼光、应用的眼光看待历史、记忆历史。综合地运用记忆方法,我们的历史思维会更加明朗、更加智慧,学习、记忆历史的方法就会得到改进,学习历史的能力也就一定能得到提高。
其他文献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小学音乐教学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我们面对的小学生是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处于低级阶段。因此,小学音乐教学只有不断加强小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作品美与心灵美的情感共振,用“情感”架起学生与音乐之间的桥梁,才能更好地达到音乐教育的总目标——审美教育。  一、情感在音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任何艺术都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任何艺术都以自
期刊
一个人命运的悲剧其实就是其性格的悲剧,纵观崇祯短暂的一生,无事不深刻地证明了这一论断,历史上之亡君,要么昏庸,如周幽王;要么残暴,如桀、纣之流;要么糊涂,如阿斗;要么竟然是兼具三种特色之人物。而崇祯显然不是这样的,即便是夺取了大明江山的满人,在他们作为胜利者编撰的《明史》中,也给予了这位人君相当高的评价:“帝承神、熹之后,慨然有为。即位之初,沈机独断,刈除奸佞……在位17年,不迩声色,忧勤惕历……
期刊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很多教师都认为地理课容量大、时间紧,于是在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而忽略了对学生生态、环境、资源等方面的教育和意识的培养,这显然有悖于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应该利用地理教材中相关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既注重基础知识教学,也注重生态、环境的培养,造就学生科学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一、利用教材的相关联系,进行置疑,激活学生思维  有疑问才会有思考,有思考也才会产生解决问题的行
期刊
一、多媒体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1、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对阅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意识,但往往只是建立在教师语言讲解基础上的,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很大的局限性。世上万事万物离开了人的需要、欲望、要求,什么也创造不出来。因此,我们必须建立学生正确的行为动机,利用动机的教育达到对行为的教育。利用电教媒体就可
期刊
进入21世纪,人类便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教育必定成为教育的先锋。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内涵更加丰富,手段更加完善——从早期的投影仪、幻灯片、录相机到今天的VCD、计算机以至互联网络等等。面对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迅猛增长的时代——网络时代,传统的单向式教学将被整体式教学所取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将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运用新颖、先进的现代教育
期刊
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兴课程,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可以不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改革上有它的彻底性。但是,新课程缺少一定的教学理念,需要做出更多的尝试,在探索中前进。这就要求教师从实际出发,实施有差异地分组、有差异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这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竞争意识、适应未来社会激烈竞争的需要。下面就谈谈自己在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实施分组、差异教学的具体做法。  一、差
期刊
一、艺术、艺术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20世纪60年代以后,一种综合性艺术教育思潮得到逐渐发展壮大,至90年代,已经成为美国乃至世界艺术教育的主流。实际上,它是对下面两种观点的综合和超越:⑴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在于:从艺术中学生可以学到有关我们自身和世界的知识、信仰和价值,这些知识、观点、体验和意义是任何其他学科不能提供和代替的,因此艺术教育是公民教育必不可少的和关键的部分。⑵开展艺术教育,不仅是
期刊
【摘要】本文是听谭盾交响乐《地图》后而写的一则听后感,主要从民间音乐与西方音乐的融合、原创音乐与交响乐队“连接”技术、谭盾的想象创造才华和创新精神等方面进行评述。  【关键词】《地图》 民间音乐 连接 创新  第一次听谭盾的音乐是2003年10月份,记得是把演出观摩票发到各个县市,让各县市的音乐骨干教师聆听他的交响乐《永恒的水》,还记得当时舞台上有透明面盆和水缸水管之类的东西(在交响乐中还是第一次
期刊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世界教育的大趋势、大潮流,它是对以考试为手段的应试教育的一次挑战和革命,也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困扰于应试教育的怪圈——“看你行不行,一张试卷定终身”,“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把考试当作是对付学生的“神圣”武器,学生变成了考试机器,严重地制约了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而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有的人却对考试产生了另一个极端的认识,认为搞素
期刊
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思维,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尽管这种思维结果通常并不是首次发现或前所未有的,但一定是思维主体自身的首次发现或超越常规的思考。这种思维能力是正常人经过培养可以具备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呢?  一、指导观察  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儿童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