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的思想和行动插上艺术的翅膀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tcf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艺术、艺术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20世纪60年代以后,一种综合性艺术教育思潮得到逐渐发展壮大,至90年代,已经成为美国乃至世界艺术教育的主流。实际上,它是对下面两种观点的综合和超越:⑴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在于:从艺术中学生可以学到有关我们自身和世界的知识、信仰和价值,这些知识、观点、体验和意义是任何其他学科不能提供和代替的,因此艺术教育是公民教育必不可少的和关键的部分。⑵开展艺术教育,不仅是因为艺术本身值得教和值得学,更重要的是它还能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带来好处。一方面,艺术为学生的情感表达和创造性冲动提供了一个出口,使学生心理更加健康;另一方面,通过艺术进行的普通教育,是更生动活泼的教育,也是最成功的教育。在这种教育中,学生不仅能学到应有的知识,而且学得更自然、更愉快。这种观点进一步发展,人们又认识到,艺术教育不仅强化了学生的知觉能力和表现能力,而且使其语言交流能力、表达能力、批评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幅度提高。
  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论证了这个问题。他认为,作为人类精神需要和享受的一个主要方面,艺术和审美需要是在物质需要和享受得到基本满足的基础上必然发展起来的,这是人类的一种高级属性;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使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闲暇时间相应增多,为人们的艺术和审美生活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也就是说,“由于给所有的人腾出了时间和创造了手段,个人会在艺术、科学等等方面得到发展”。为此,马克思曾满怀深情地预示了艺术和审美生活在未来社会的美好前景,即:不再有单纯的画家、音乐家等职业意义上的艺术家,他们将被全能的人所取代,人人都将是艺术家。
  人需要艺术,因为艺术把人本来看不见的生活的本质和规律用活灵活现的形象表达出来,让人从中认识到自身生活的价值。艺术不但担负着探索人生要义的使命,而且承担着指导人生道路的责任。人需要艺术,因为艺术把人心灵深处最隐秘的东西展示出来,让人体验到一种难以名状的审美愉悦,具有一种令人解放的性质。人需要艺术,因为艺术形式与生命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异质同构的关系,艺术无处不是人的标志,但从艺术中可以观照人自身。
  因此,人需要艺术,归根结底是因为艺术能提高人的生存质量。
  如今,艺术确实已悄悄地进入了每个家庭,并开始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艺术化已成为当今社会生活发展的一大特色,艺术已不再是少数人的装饰品。时代要求所有的人都接触艺术,在艺术中生存,进而亲自按照艺术与美的规律来生活。
  要想人人掌握艺术,那么就要加强教育的艺术,至少表现在这样两个方面:其一,教育对象的全面和谐发展;其二,教育活动本身的正常进行需要艺术。艺术是人类文明的一个尺度,艺术需要的满足与否、保持与否,是衡量当代人类生活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尺度。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教育理论工作者一直都在进行着深入的探讨,教育实践工作者也一直在朝这个方向努力,并且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这个问题上,却多少出现了过分注重学生理智发展而忽视学生情感发展的倾向,即把儿童的发展理解为就是理智的成熟。显然,这是不够全面的。近年来,由于素质教育的实施,这个问题已开始受到重视。许多人认为,全面发展的内涵中应包含着理性与感性或理智与情感协调发展的内容,因为儿童的发展不是单项的,而是多项的,理智成熟是儿童发展的重要方面,但不是唯一的方面。感知、情感、想象等感情方面的成长,是儿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没有这方面的发展,就是不全面的发展。
  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过程的一部分。”可当今教育则把科学认识和成绩的提高变成了最终目的。这样,仅仅作为教育一个因素的科学,有时几乎变成了将来研究职业的先行课程,教学法又将记忆和技能方面成绩的提高绝对化了。
  事实上,今天教育面临着一件使人着迷的任务,那就是发现如何在理智训练与感情抒发之间求得和谐平衡。
  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在理智训练与感情舒发之间求得和谐平衡,以使学生尽可能地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呢?英国生物学赫胥黎给了我们这样一个答案:“必须使学生不仅受到最好的科学教育,而且也要受到最好的艺术教育。这样的话,他们就可以在自己的生活道路上,挑选所需要的一切其他智慧的果实。”
  科学教育注重并擅长理智训练,艺术教育注重并擅长感情抒发,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同时较好地受到这两方面的教育,那么毫无疑问,教育所面临的上述使人着迷的任务就能出色地完成。
  科学和艺术是人类文明的两朵并蒂莲,而不是水火不相容的两个敌对的领域。它们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的目标,发挥着各自的优势和进行着优势互补。爱因斯坦、达尔文等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的创造发展经历和谆谆告诫,无不启迪我们:科学与艺术的碰撞点往往是创造性奇迹出现的地方。但令人遗憾的是,人们往往并没有很好地去理解这种观念,而是普遍地认为,艺术除了给人生活以无伤大雅的点缀之外,充其量只能算是科学的一种补充。
  科学和艺术是人类所创造的两种真正强有力的认识自然和认识自身的手段。艺术主要是这样的一个领域:任何科学在那里都不能代替凭借艺术所取得的东西,这便是人的内心世界——从人们的关系中产生的人的思想和感情世界。因此,即便是作为一种认识形式,艺术也不仅仅是科学的一种补充。
  二、艺术、艺术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核心
  艺术虽然有如此多的好处或功能,但必须经由健康的艺术教育,才能落实到大众之中。在当今世界,美国政府率先把艺术列为中小学教育的核心课程。但是,又如何理解“核心”这一字眼呢?对于“核心”的含义,有两种理解:第一,课程将变得同语文、数学等主课同样重要,争取到与这些主课相同的教学时间。但仅仅如此就证明它进入教育的核心了吗?很显然,艺术与其他核心学科并列,就会产生一个抢夺学生学习时间的问题。众所周知,在当今教育中,随着社会和科学分科越来越细,学生必须学习的科目将越来越多,除了传统核心课程和艺术课程外,人们还呼吁在中小学课程中增加环保课程、禁毒课程、家庭生活知识课程、交通安全知识课程等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我们还看到,即使是新增加的“艺术教育”,其本身也是一个多元集合体,例如:它不仅包括音乐、绘画、书法、雕塑、工艺、舞蹈、影视诸多科目,每个科目还要进行艺术史、美学、批评、制作等多种学科的训练。这样的增加意味着什么呢?学生的时间是固定的,而对这一固定的分割却是无限的。不断地分割,使学生苦不堪言,哪里还有学习的兴趣?本来应该是幸福快乐的青少年生活,因为学校学习时间的无限分割而失去了整体性、加重的是负担,失去的是快乐。
  有鉴于此,当前教育改革最健康的趋向,是从各科的无限分裂走向新的融合,使各科之间形成一种生态关系。也就是说,从现在起,必须发展一种生态式的教育。生态式教育的关键,是找到一种可以连接各个不同学科的教学主题。在上这种课时,各科各自有不同的偏重,但无一例外地,艺术(包括唱歌、画画、手工等)要在其中发挥一种核心辐射作用。也就是说,艺术必须融合或辐射到语文、数学、体育等各个学科中,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也因为艺术的辐射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老师愿意教,学生愿意学。因为整个教学过程本身已经不是死的知识的灌输,而是智慧的点燃,使整个教学成为一个充满奇妙的感觉、丰富的想象、深刻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很显然,这就是让人思想和行动插上艺术翅膀的过程。
其他文献
夏日里常见的电闪雷鸣,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感官上的震撼,对我们的生活也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下面我们就来揭开它神秘的外衣。  首先,我们来看看它是如何形成的。雷电是大气中的放电现象,多在积雨云中形成,积雨云随着温度和气流的变化会不停地运动,运动中摩擦生电,就形成了带电荷的云层。某些云层带有正电荷,另一些云层带有负电荷。另外,由于静电感应常使云层下面的建筑物、树木等带有异号电荷。随着电荷的积累,雷云的电压
期刊
【摘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图片教学,培养学生智能,引导学生探究,提高教学效果,是我们每个历史教学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历史插图能够达到的效果。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历史插图 历史教学    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师,应积极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
期刊
【摘要】21世纪的世界,进入了一个知识经济时代,是充满竞争与挑战,也充满机遇与希望的社会。在未来社会中,各地区都希望自已的学生能大量而快速地吸收日新月异的新知识,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因此,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是本次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教师 学生 观念 自主 互动    面对新的世纪,教育理应思考和调整
期刊
为了更好地培养教育下一代,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构建和谐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我们应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方向盘和导航器,既是教学的起点,又是教学的落脚点。明确清楚的教学目标,为我们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教学目标应结合新课程标准和教材以及社会生活实际来制定,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明确做到正确
期刊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小学音乐教学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我们面对的小学生是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处于低级阶段。因此,小学音乐教学只有不断加强小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作品美与心灵美的情感共振,用“情感”架起学生与音乐之间的桥梁,才能更好地达到音乐教育的总目标——审美教育。  一、情感在音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任何艺术都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任何艺术都以自
期刊
一个人命运的悲剧其实就是其性格的悲剧,纵观崇祯短暂的一生,无事不深刻地证明了这一论断,历史上之亡君,要么昏庸,如周幽王;要么残暴,如桀、纣之流;要么糊涂,如阿斗;要么竟然是兼具三种特色之人物。而崇祯显然不是这样的,即便是夺取了大明江山的满人,在他们作为胜利者编撰的《明史》中,也给予了这位人君相当高的评价:“帝承神、熹之后,慨然有为。即位之初,沈机独断,刈除奸佞……在位17年,不迩声色,忧勤惕历……
期刊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很多教师都认为地理课容量大、时间紧,于是在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而忽略了对学生生态、环境、资源等方面的教育和意识的培养,这显然有悖于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应该利用地理教材中相关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既注重基础知识教学,也注重生态、环境的培养,造就学生科学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一、利用教材的相关联系,进行置疑,激活学生思维  有疑问才会有思考,有思考也才会产生解决问题的行
期刊
一、多媒体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1、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对阅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意识,但往往只是建立在教师语言讲解基础上的,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很大的局限性。世上万事万物离开了人的需要、欲望、要求,什么也创造不出来。因此,我们必须建立学生正确的行为动机,利用动机的教育达到对行为的教育。利用电教媒体就可
期刊
进入21世纪,人类便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教育必定成为教育的先锋。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内涵更加丰富,手段更加完善——从早期的投影仪、幻灯片、录相机到今天的VCD、计算机以至互联网络等等。面对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迅猛增长的时代——网络时代,传统的单向式教学将被整体式教学所取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将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运用新颖、先进的现代教育
期刊
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兴课程,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可以不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改革上有它的彻底性。但是,新课程缺少一定的教学理念,需要做出更多的尝试,在探索中前进。这就要求教师从实际出发,实施有差异地分组、有差异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这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竞争意识、适应未来社会激烈竞争的需要。下面就谈谈自己在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实施分组、差异教学的具体做法。  一、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