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上的媒介“朝觐”

来源 :新生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u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交媒体建构的虚拟空间,扩展了“媒介朝觐”这种独特的媒介景观。然而这种程式化的情感,实则是一种媒介的复制式体验。它在缔造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联系的同时,也分割了媒介空间的等级秩序。综合来看,社交媒体的媒介“朝觐”现象有以下几个特征:源自对符号权威的信赖,场景由现实转向虚拟,存在参与主体的利益争夺。
  【关键词】:社交媒体 媒介“朝觐”
  一、前言
  《电视指南》用这样一句话形容录像镜头的真实:“一切都没变,只是你身临其境了。”媒体把虚拟空间等同于现实空间,使得我们不得不反思这样一种现象:在社交媒体上,人们对媒介建构的空间等级秩序的认同,已经超过了自身对空间重要性的感知和排序。媒介“朝觐”也由此而生。
  二、概念界定
  “朝觐”这个词语的本意是指,在以往的东方文明中,附属国通过向其所属的中央政权朝贡和拜谒,进而以表示对帝王的尊拜和臣服的行为。而媒介“朝觐”则是由迷文化演化而来的比喻,带有一定的戏谑和反讽意味。社交媒体上最常见的“朝觐”行为就是,粉丝自发前往某一明星拍戏的地方,或者某一电影的拍摄场地(媒介叙事中的重要地点)旅行的行为。这种带有较强仪式感的媒介“朝觐”既是在真实空间中的旅行,又是在建构的真实世界与媒介世界的“距离”空间中的表演。
  三、媒介“朝觐”的驱动力
  关于媒介“朝觐”驱动力,梅斯特洛维奇认为,这是一种事先被程式化的情感,人们在“朝觐”过程中表现出的兴奋、激动(而非失望)等情感流露,是“他们很清楚那是其该做的事情”。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这种行为强化了媒介仪式空间的等级结构,同时,给我们带来这样一种认知:媒介表达“里”的地方等级,要高于那些媒介没有提及的地方。这就形成了一个景观化的媒介空间维度。
  深层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种媒介“朝觐”行为,实质上是一种媒介的复制式体验。媒介为我们建构了一个拟态的世界,通过与真实的世界缔造“连接”使观众忽略了空间和距离的存在。而粉丝在观看媒介为其提供的这种内容的过程中,又把对仪式形式的内化当作一种具体的行为习得。换句话说,媒介不仅提示了媒介空间中的等级秩序,还成功的把这种等级秩序加之于受众的生活以及行为当中。
  四、社交媒体上的“朝觐”特征
  (一)源自对符号权威的信赖
  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照片、视频,留下“朝觐”印记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但这种“朝觐”分享在达成“共识”的同时,也形成了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人们越来越重视虚拟平台中的仪式,而非信息的传递。因此,我们在思考媒介“朝觐”的同时还应该思考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在库尔德里眼中,媒介“朝觐”代表的是媒介景观的权利梯度,这种梯度不仅仅作用于引导我们去什么地方旅行,还会直接而深刻的影响我们的普通生活。试想一下,当这种权利梯度向你而来,你被要求向“全世界”发言时,也可以看做一种反转的“朝觐”。因为这种等级关系会直接体现在你身上,无论你喜不喜欢,是否接受,你都会被受众所标记出来。
  基于这种假设,社交媒体上的媒介“朝觐”现象,既可以看做是受众对符号权威的信赖,又可以看做是符号权威对媒介景观化空间维度的建构。受众不会因为到达媒介呈现的地方而变成“中心”,相反,受众通过亲身的这种“朝觐”行为,会加强对媒介仪式的认同。在现实维度下,虽然普通受众难以真正介入实在的媒介地点,但仍保持着对媒介“里”的“神圣性”的向往和敬畏。在这个层面,社交媒体中的媒介“朝觐”可以算作是一种偶发的追随行为,这种行为代表了大众与媒体的间隔。因此,网络也逐渐成为一个使与媒介相关的“神圣物”的“感染力”得以扩散而非消失的地方。
  (二)场景由现实转向虚拟
  社交媒体建构的网络空间粘合和时空,使得虚拟与现实相互交织。社交媒体所构筑的虚拟空间已经侵入个到社会个体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也导致生活中被“朝觐”的对象,从现实环境中的某一个特定的地域或者某个特殊的人,转向了由媒体构筑的虚拟空间。进而“朝觐”对象的场景,在社交媒体中也表现出虚拟化、区域化、部落化的特征。可以说,基于共通价值认同的个体,彼此聚合,以实现意义的共享与交互的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以往的平衡——媒介“朝觐”的参与个体从以往相对平等的位置,转向了由媒介构造的虚拟场景的权力梯度之中。在这种梯度下,参与“朝觐”行为的个体身份已经不是处于同等的位置。然而,这种媒介“朝觐”中的不平等并不是按照参与者的社会地位决定的,它是一种基于网络空间对“朝觐”人群进行划分而赋予的一种权利,更类似于一种识别的标签。因为虚拟的网络空间“朝觐”人群本身就存在一种社群和部落化的结构,参与程度越高的个体,往往能获得更多的赋权。这也就进一步加速了“朝觐”空间由现实转向虚拟。诚然,现实生活中的绝大部分人是无法亲自前往真实的地点的。这时候,越来越多的人在社交网络上上传图片、分享文字的行为会吸引那些无法身临其境的探寻者。他们也因此在网络中集聚,将虚拟的网络空间塑造为新的“朝觐”地。
  (三)存在参与主体的利益争夺
  社交媒体建构了一个虚拟的公共空间,在这个空间中,“朝觐”行为可以看做是一种程序化的生产。在大量的碎片信息充斥着在网络中的今天,公众的注意力成为了一种稀缺的资源。这也导致了各种竞争的出现:主体之间的竞争、地域的竞争。简单的来说主体之间的竞争更类似于话语权力的争夺,不同的是,主体之间的争夺不是为了表达自我,而是寻求一种社會心理上的认同,而这种认同需要通过媒体获得。简单地说,就是按照媒体设置的“朝觐”等级进行相关机械化、程式化的活动,也就是参与到“朝觐”的信息生产过程,而不是局限于当一个虚拟空间中的观众。此外,地域的竞争则主要表现在媒介的建构作用,部分地域对象的位置被强化,则会导致另一部分没有经由媒介赋予意义的地域失去中心位置,从而处于一种失势的状态。
  可以说这种掺杂着商业利益的参与主体的竞争,使得“朝觐”行为进一步被程式化,机械化。但由于这种参与,能带来被认同感和中心感,“朝觐者”们仍处在虚拟与现实的边界中乐此不疲。
  【参考文献】
  【1】 凯瑞.作为文化的传播[M]北京: 华夏出版社,2005.
  【2】 库尔里德.媒介仪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10.
其他文献
【摘要】:新形势下教育环境的转变会引起小学生培养方法的探讨,教师在小学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必须促使教师在小学生教学中采取新策略,与新时代发展相适应。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它具有的独特辩证性和逻辑性对学生形成发散和创新思维有着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无论环境如何掌握数学都成了很多领域的必备技能。但是目前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和预期相比并不理想,很多学生在学校和
期刊
【摘要】:被称为‘中国古代最风雅的一次集会’的兰亭雅集,发生在永和九年,暮春之初的时间,兰亭雅集上的四十二人,大部都吟诗作赋,极其精彩,特别被人称赞的则当属王羲之为这些诗词做的序文,这就是书法史上最脍炙人口的《兰亭集序》。然而就是在这样高雅风尚的背后,似乎隐藏着一些军事的秘密。  【关键词】:兰亭雅集 军事活动 家族  雅集是个较为广泛的概念,千百年来,雅集一般被认为是文人雅集。其中包括宴游、饮酒
期刊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根据课本知识的局限性,针对具体的问题思考解决的办法,尤其要注重教材内容向知识学习的转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思维能力 培养  引言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作为基本的任务之一。原因包括两方面,第一,数学的结构和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具有先天的优势的。从数学的结构体系上看,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是多元化的,就写作这块随着学生的年龄的增长由原来的看图写话逐渐变成作文写作。要让学生写出才情并茂的作文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需要长时间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在我平时批阅学生作文时,其实不难发现为数不少的学生遣词用句能力功底薄弱。写出来的作文,要么语句不够通顺,错字错句百出,要么情感枯燥乏味,全文口水話居多。很难看到那种运用词句非常到位切惬意的作文。本文主要针对教好小学生作文
期刊
【摘要】:地图作为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其中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学生学习地理课程离不开地图。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地图、熟悉地图,并能够运用地图学习新的地图知识。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教会学生读图,并发展学生分析地理的能力。本文主要提出了从培养学习兴趣、养成学习习惯、培养地图分析能力和运用能力等方面着手提高中学生读图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地理 初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数学教学要立足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究,学会创新学习。下面通过对比  的方式谈一谈数学课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过程:  一、学习动机的转变:由机械的接受转变为兴趣引领。  过去学生学数学枯燥两个字来形容亦不算过分,甚至可怕。原因就是一成不变的教学过程,永远学不完的公式、概念、各式各样的练习
期刊
【摘要】:作为社会基本单位的家庭,也是我们系统视角下最直接的考察环境。家庭系统视角下对于家庭中的儿童的心理问题研究的要求不仅仅是简单的要素分析、排列,更多的是要进行系统分析。  【关键词】:家庭系统 儿童 心理 影响  一、思路构架  (一)家庭系统视角的背景  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福利不断完善,促使着我国社会工作的服务范围以及服务领域也在不断的扩大之中,这一领域不仅是社会工作覆盖以及
期刊
初中,是向高中过渡的一个阶段。高中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后更高一级的教育机构。  在教学目标设定上,初中生物以会考为目的和标准进行教学。高中的生物教学是以高考为纲,新课标为指导的教学活动。  在知识内容上,初中生物包括八个单元,高中必修三个模块(加上选修六个模块),初中知识更广,高中内容是针对初中部分内容拓展深度。  因此,做好初高中教学衔接是高中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关键。笔者主要以“生态系统的结
期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做批注,记下自己对于木兰诗的体会,梳理情节的详略处并说明其好处,掌握文中相关修辞,背诵全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精读沉浸在木兰诗的氛围之中、体会作品情境,从木兰的英雄气概、女儿情怀两方面把握木兰的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的家国情怀,理解木兰作为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其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感受作者家国情怀,掌握文中相关修辞。  教学难点:通过
期刊
有人调侃说现在小偷都要失业了,以前人们出门会背包,把钱放在包里,而现在人们出门不用带钱,确切的说不用带现金,有手机就够,买东西扫一扫,滴一声就解决了,而手机呢,是全程不离手的,上车前、行驶中、下车后,若一分钟手机没有在视线内,估计就会被发现的。  那既然提起了手机,除了基本功能打电话、发短信,另必然少不了的就是安装各种手机软件,对于90后、00后来讲,他们定然知道《王者荣耀》、《刺激战场》、《抖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