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有方 助学有路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lcu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导学案就是教与学的桥梁、纽带,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路线图、导航仪,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我在新教改的摸索中放开思维,大胆挑战,不断创新,切实体会到了: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还老师一个惊喜。
  导学案的设计要注重问题探究,激发参与热情。兴趣是生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问题应该引起学生探究的渴望,要学生参与程度最大化。学生对导学案的态度是热情而不是敷衍或忽视,是积极而不是消极或被动,是渴望而不是无奈或拒绝。在教高一《鸿门宴》时,我设计了一堂《话说项羽》的公开课,教学过程是:
  “他们说”环节,了解李清照的《咏项羽》、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的《乌江亭》、毛泽东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让学生知道对项羽的评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们说”环节通过辩论赛的形式开展。在鸿门宴上项羽不杀刘邦,正方认为表现了他的“君子之度”反方认为表现了他的“妇人之人”。时间25分钟,同学们挖掘课本,联系阅读资料,在冷静沉稳的独立思考里,在闪耀激情的唇枪舌战里,用才华横溢的个人魅力,用成败与共的团队精神,把所有的话题偏向自己的天平,让听课的老师为之振奋。“我说”环节配乐朗诵下水作文《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把课堂推向又一个高潮,赢得了老师和学生的掌声。这掌声就证明了导学案设计的成功。导学案要引领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自主学习,带着思考走进借鉴交流,在互学过程中,学生克服了独立思考时的思维局限,集思广益,合作探究,课堂上才有了精彩的展示。
  导学案的编制要明确学习目标,突破重点难点。整个导学案必须紧扣学习
  目标的落实来设置学习流程。目标定什么,就学什么,练什么,测什么,做到课内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解决问题,培养能力。如《蜀相》导学案,目标重点是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我设计了五个问题1.题目—— 诗人于武侯祠吊古,但题为“蜀相”,而非武侯祠,有何深意?2.首联——抓一个动词,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悟一个意象,有什么特点,什么作用?3.颔联——比较:“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试分析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4.颈联——如果让你填空“一个 的诸葛亮”,你会填什么词?为什么填这个词?5.尾联——“英雄”是失败的英雄,还是成功的英雄?包括杜甫吗?在教学实践中,我意识到高质量的导学案要在问题的设计上紧扣教材,围绕目标将问题进行整合,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的“问题链”,引导、鼓励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分析,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渐进化。
  导学案的内容要强化知识拓展,达到高效提升。教师按照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设计,准备在课前,精力在课堂,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可采用“友情链接”“温馨提示”“名见经传”等补充说明、信息提供。比如在《曹操献刀》导学案中,我采用牛刀小试:让学生自主学习:勾画重点语句,体会并分析曹操性格,注意结合小说阅读要求及方法指導,完成下表。
  我添加了“自助餐”:了解《三国演义》有关曹操的情节,充分认识曹操“奸”“雄”合一的形象。第一回 宴桃园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第十回 勤王室马腾举义 报父仇曹操兴师,第十二回 陶恭祖三让徐州 曹孟德大战吕布,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第三十回 战官渡本初败绩 劫乌巢孟德烧粮,第七十二回 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还设计了【加油站】:阅读《刘备和曹操最大的差距是逆商》。这样课堂上老师讲得少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思维活跃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了,课堂效率也明显提高了。 导学案的使用要灵活创新,做到求同存异。导学案的编写首先是个人备课,然后集体研讨。它是集体思想火花的碰撞,彼此智慧果实的获得。老师共同确定出教学目标、问题情景、围绕每个知识点组织学习活动,对应训练。最后,再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适当地增加或减少部分内容,增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减少课堂运行的被动与盲目。比如在《咬文嚼字》的训练环节,我借鉴了芳丽老师的设计:北宋词人秦观《踏莎行》过片“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请对“砌”字品评一番。删掉了现今生活中的用字之妙例1、报纸新闻截图《温家宝下井与矿工共进午餐》“新年第一天,温家宝开完会就□□铜川。”飞赴① 交通工具,乘飞机②体现心系矿工,急切深入基层的心情。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不是作秀,要真正的,切实的,有效地去开展导学案模式下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使学生完全参与学习的过程,对知识是自我经历而不是教师填鸭,对能力是亲历获取而不是教师传授,对方法是主动归纳而不是教师总结。为此,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其他文献
摘 要:外力作用下的板块模型是近几年物理高考的热门考点,也是高中物理的教学难点.本文通过设置问题情境的方法,分析板块模型从相对静止状态到相对运动状态变化时的临界条件,提出用临界条件处理此类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板块模型;臨界条件;相对运动
期刊
教学目标:  1.认识新字和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3.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明白灰尘与人类的关系,懂得任何事情事物都有两面性。  课时分配:  一课时。  教学准备:  PPT课件及相关的资
期刊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多媒体已经广泛应用到了现代教育教学中,而且更以其声文并茂、直观形象、动静结合、模拟方便、化小为大、可近可远等特点,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多媒体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发挥多媒体优势,可以优化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生有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感性思維大于理性思维的天性,而且他们的学
期刊
教育界流传的一句最平实的口号是:“教育无小事,处处须用心。”从事班主任工作已经近18年了,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每天所讲的、所做的都是再平凡不过的了,但从内心深处我能感触到: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小事”才构成了“教育”这件大事。面对这一件件小事,我们每位从事教育的班主任,是否都关注到,并把它作为一次教育契机了呢?我不敢妄加评判,更不敢懈怠,因为我知道我的引导与处理方式将对孩子以后的学习和工作,
期刊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科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多年来,本人结合科学课程教学的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一个个与所学科学知识相结合、经济实用的小发明脱颖而出。通过结合科学课程教学的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教育,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期刊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全面发展的人中的必然要素,并且,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促使人全面发展的前提.因此,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成败.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重知识教育,轻能力培养,心理健康教育被长期忽视,严重地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了要加强中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健康的
期刊
我从事班主任工作已快30年了,我知道,班主任工作的对象是有思维、有个性、有丰富内心情感的活生生的人,这就使得班主任工作既有生动性,又有复杂性。所以我认为班主任工作要讲究一个“巧”字。所谓“巧”就是指班主任工作要讲究艺术,要能针对特定的对象,在特定的时候和情境中, 把握契机,进行教育。下面我就来谈谈多年来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些做法:  一、加强班集体建设,塑造良好的班风  良好的班风是一种迁移默化的教
期刊
一、教材依据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26课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理念  本文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故事情节非常吸引人的诗歌。在教学本篇课文生字时,我主张通过多种识字方法来教会识记生字,理解生字的含义,并学会运用。在理解文本时,我主张抓住重点词句,以读代讲,让学生通过朗读时的角色体验来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第一,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将运用PPT、动画、
期刊
每逢九月开学季,朋友圈、微博和QQ空间便充斥着幼儿园老师的感叹以及家长的忧虑,起因便是小班幼儿入园的哭闹声与对父母的依恋不舍,以及对幼儿园生活的不适应,我将此认定为“幼儿入园焦虑”幼儿园入园焦虑使得幼儿园老师和家长们手足无措。另外,入园焦虑的处理是否得当对幼儿影响较大,严重的孩子会出现社交、行为问题,甚至有较为显著的焦虑、情绪低落及无助感;长远的影响则包含影响学习及未来工作表现。本人针对幼儿入园焦
期刊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课堂中大放异彩,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毋庸置疑,但在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体应用的合理性有待探讨。本文以提高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效性为出发点,分析现阶段应用多媒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多媒体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最终推动高效课堂的产生。  关键词:多媒体;自主;合作;高效。  一、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