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解题反思—反思题意的理解过程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arinet1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解题的思维过程是从理解问题开始的,G.波利亚在他的“怎样解题”表中提出数学思维过程的四个阶段:弄清问题、拟订计划、实现计划和回顾。其中“弄清问题”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理解题意”,是解题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的第一步。本文就题意的理解进行反思。
  关键词:数学;理解题意;解题反思
  数学解题的思维过程是从理解问题开始的,G.波利亚在他的“怎样解题”表中提出数学思维过程的四个阶段:弄清问题、拟订计划、实现计划和回顾。其中“弄清问题”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理解题意”,是解题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的第一步。“理解题意”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从问题的情景中“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理解题意”的第一步是从题意中“获取信息”,“获取信息”的主要方法是检索信息和搜索信息。“加工信息”就是以发散性加工的方式或收敛性加工的方式解释、组织和转化信息。要用自己的语言对问题重新描述,用自己的理解实现对问题的重构。事实上,学生在解题活动中往往欠缺的首先是这一点。
  一、案例解析
  例1:設集合A={x|x2+(b+2)x+1=0,b∈R},求A中所有元素的和。
  误解:由韦达定理,得方程x2+(b+2)x+1=0,b∈R的两根之和为:x1+x2=-(b+2),∴A中所有元素之和为-(b+2)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集合表示什么?该一元二次方程有什么特点?含有参数b在实数范围内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有哪些?没有实数根,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这三种情况可以通过什么来反映?
  方程x2+(b+2)x+1=0,b∈R的根的判别式Δ=(b+2)2-4(b+1)=b2≥0。
  用集合来表示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数根时,应全面理解为A={x|x2+(b+2)x+1=0,b∈R}
  ={
  ,
  }(Δ=b2-4ac>0)(二元集)
  {
  }(Δ=0)(一元集)
  Φ(空集)
  回到题目中去,未知量是什么?——求集合中所有元素之和。
  “求集合A中所有元素之和”与“求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之和”有区别吗?有什么区别?
  当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时,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仅表示为一元集,在该题中当b=0时,A={-1},而不是{-1,-1}。因此b=0时,A中元素的和不等于方程的两个根之和,也就不能用-(b+2)且b=0来表示。
  二、理解题意存在偏差的原因分析
  学生在解答上述问题时,在理解题意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偏差呢?——理解题中的“两根之和”条件时,扩大为“不相等两根”,附加了并不属于题设的个人主观含义。
  理解题意是正确解题的前提,正确理解题意就是将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全部消化吸收并进行分解和编码。如分清题目的“已知”与“未知”,“条件”与“结论”,透彻地理解其中每个概念的含义,揭示它们之间的联系。消除似是而非,顾此失彼的思想状态。引导学生对自己最初理解题目的过程进行反思,也就是在解题活动完成以后,要求学生对“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过程进行思考,长此以往,有助于学生在理解题意上有所长进,从而积累更多的经验。
  理解题意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就是问题表征,“理解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看一个人能否用平常的语言把问题陈述出来,并通过对问题的陈述产生关于问题的内部表征。”很多学生对这些也是不易想象到的,对抽象符号理解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具体化”,先取一两个,两三个具体的数代进去试验一下看看。
  数学知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探寻知识点间的联系是解题思维的重要出发点和解题思维活动过程的重要方面,解题过程能有效展示知识之间的联系。反思解题所用知识点,寻找知识间的联系,能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间的关系和联系的理解,逐步向纵向和横向形成知识网络,扩充知识结构,并在大脑记忆系统中构建“数学认知结构”,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有机体系,促使解题活动中的知识点产生“连锁反应”效应,优化解题过程。
  参考文献:
  [1]涂荣豹.试论反思性数学学习[J].数学教育学报,2000(4).
  [2]司马贺,邢具诚,等,译.人类的认知[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3]郑金才.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设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4).
  作者简介:王玉花(1976— ),女,内蒙古巴彦淖尔人,硕士研究生,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数学教育。
其他文献
摘 要:阅读与习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语文教师要处理好两者间的关系,使两者相互促进、有机结合。在高效课堂改革的背景下,阅读教学要以课堂为支点,抓住阅读文本,采用仿写、补写、改写不同的形式,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读写结合,相互促进。  关键词:课堂;阅读;习作  阅读和习作是个互逆的过程。阅读是理解吸收,习作是理解表达。只有吸收得充分,表达才更加有力。基于这一认识,在阅读教学中,要依
期刊
摘 要:“以读为本”是语文学科的主要特色,是感悟性语文教学遵循的极为重要的原则。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关键词:以读为本;感悟;具体操作  语文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通过有指导的读书活动,把课本的规范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全面提高学生自己语文素养的过程。摈弃繁琐分析,注重读中感悟,这不仅是语文教学方法的改变,更是教学思想的根
期刊
摘 要: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改的一个关键词。建立探究性学习方式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本文就探究式学习方式的运用进行初探。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创新  在大力提倡“以人的发展为本”的今天,探究式学习受到人们的亲睐。所谓探究性学习是指人们为获得对某一事物的正确认识而对相关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行为方式。这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灌输式”教学的模式,它能使
期刊
摘 要:本文从案例教学法的现状出发,以数值计算方法课程为例,探讨并研究工科类数学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可行性和核心思想,并分析案例教学法在数值计算方法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案例资源库;数值计算方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起源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我国是在工商行政代表团于1979年访问美国后将这一教学方法引入国内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案例教学法的功效日
期刊
摘 要:笔者以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的数据处理为例,分析了由物理规律变形的解析式中各物理量(或物理量的倒数、物理量的组合)与一次函数y=kx+b对照,明确各字母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分清自变量和因变量,弄清图线的斜率及截距的物理意义,得出实验结论。  关键词:电动势;内阻;自变量;因变量;斜率;截距  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的数据处理中,习惯了用“X、Y”书写函数关系式的学生感觉不适应,有的学
期刊
摘 要:作文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英语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钻研教材,尝试新教法。同时,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联系社会和生活实际,挖掘和积累教材以外的教学资源,并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写作策略。学生的写作能力定会得到有效培养和提高。  关键词:英语写作;兴趣;训练;策略;评价  写作作为语言输出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重要能力之一。写作不仅有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期刊
摘 要:近年来,语文高考中新材料作文的出现频率呈上升趋势。本文结合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实例归纳出新材料作文审题要遵循的过程和方法。  关键词:新材料;作文审题;方法  新材料作文是介于旧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之间的一种新的作文命题形式。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从表现形式上讲又与话题作文类似。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
期刊
摘 要: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时效,能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化、具体化,能有效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把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思想品德教学中,能更好地实现以媒生情、以媒传知,从而有效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关键词:思想品德;多媒体;兴趣;教学  多媒体的出现,改变了多年来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并能多角度、全方位
期刊
摘 要:生活是写作材料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门径,一切外部信息要通过观察才能进入大脑。只有热爱生活并且善于观察的人,才能从生活中发现许多可写的素材,并产生强烈的写作愿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此外还必须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关键词:写作兴趣;观察;作文教学  一、创设情
期刊
在立足课堂的基础上做必要而有效的拓展,能丰富语文学习的外延,使语文学习更加丰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语文拓展,把它融入到教材文本学习上,成为有效教学的重要一环。然而,在拓展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让人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