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运用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okie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改的一个关键词。建立探究性学习方式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本文就探究式学习方式的运用进行初探。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创新
  在大力提倡“以人的发展为本”的今天,探究式学习受到人们的亲睐。所谓探究性学习是指人们为获得对某一事物的正确认识而对相关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行为方式。这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灌输式”教学的模式,它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一、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培养其动脑习惯
  儿童天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到什么事都想探个究竟,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根据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教师要适时展示数学知识的神奇魅力,巧妙地组织教学,将儿童潜在的探索愿望激发出来。
  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首先向学生提问:“谁能举出一个能被3整除的数?”学生会纷纷举手回答。当学生举出的数是多位数时,如“135”,教师则说:“其实能被3整除的数很多,很好举,像315、351、513、531、153等。同学们想知道老师的秘诀吗?”这样不但能使学生情绪高涨,而且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愿望。又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课前教师可以在黑板上贴5颗星星,然后让学生接连数数,然后任意让学生报一个他数的数,教师要回答出他数的是第几颗。几个回合后,老师百发百中的“秘招”大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另外,儿童好胜心强,对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更乐于尝试、探索。教师可适时增加问题的难度,诱发学生主动探索,如教材中的“动脑筋题”就可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
  二、挖掘教材因素,提供探索材料
  学生光有探究的激情,没有具体的探究材料,会造成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应用以及技能的形成都是空洞的。
  皮亚杰认为:“一切真知都应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重新发明,至少由他重新构建,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他。”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突破教材的局限,变传递结论为使学生发现真知。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不要首先带着学生用画、剪、拼、量的方式直接得出相应的结论,而是启发学生思考:“能不能试着自己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让学生纷纷投入到探索“如何转化”的学习活动中,使他们热切地讨论、大胆地尝试、独立地操作、积极地思考……让学生找到不同于教材上的转化方法。
  教材虽对结论的归纳、规律的概括、公式的推导都提供了一些必要的引导性材料,但要形成发散学生思维的素材,尚需教师作精心地加工与组织。例如:求组合图形面积时,教师可以改变以往的“认图——析图——解答”的教学程序,采取以果探因、以画促思的方式。如要求学生为自己家设计一个面积为30平方米,由两个以上已学过图形组合而成的花坛的方案,看谁的最美。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深刻理解了组合图形的面积关系,培养了创造性的思维品质。
  又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可设计如下问题:(1)把8块橡皮平均分给两位同学,每位同学得的橡皮数是几?(4块)(2)把这个文具盒里的所有橡皮平均分给两位同学,每位同学得的橡皮数相当于文具盒里总橡皮数的几分之几?(3)如果这个文具盒里只有6块橡皮,现在要把它们平均分给两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橡皮份数能用表示吗?(能)(4)为什么能呢?这不是3块吗?(这3块是2份中的l份)。在讲解这个问题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复习“平均分”概念,引入分数概念时从不出现具体数量到出现具体数量,构建具体数量和相对数量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引导和自主探究中逐步内化分数的概念。
  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处理教材,将定论式的内容变为探究式内容,封闭式内容变为开放式内容,改进教材提供的探究方法,让学生的思维进入活跃运行的状态。
  三、创设生活情境,提升学生探究热情
  数学教学应该从单一的课堂探究学习走向多维度的社会化数学探究学习,让更多的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探索数学知识。因此创设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提升学生的探索热情十分重要。
  教师在课堂上应留一些悬而未解的问题,让学生心理处于暂时的不平衡状态,促使他们课后进一步探索和解决问题,从而让有限的课堂时间收到更大的教学效益。如教学“圆柱体的表面积”一课时,由于时间关系,课堂里我们只能讨论一种转化方法,就是“把圆柱体转化成两个圆和一个长方形”。至于能不能转化成其他图形以及如何转化等,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悬念,引导学生在课下进行进一步探索、研究。
  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探究活动。例如: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后,教师可让学生回家测量自己卧室的长、宽、高,并计算出墙面的面积和地板的面积是多少。学习了统计图表知识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到校外收集资料,并分析整理成相应的统计图表。这样既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探究学习的习惯。
  总之,以“探索”的形式“活化”學生的主动性,使学生通过“自我建构”的方式实现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与应用,这是每位数学教师都必须努力探索和积极参与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应多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数学学习的质量。
其他文献
摘 要: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本文从创设情境、巧妙设疑、竞争意识和自我评价等方面阐述了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教学效果;学习兴趣;学习效率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动力。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就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培养学生
期刊
摘 要:优质的试卷编制不仅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也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本文根据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状况,提出试题命制的策略建构。实践证明,教师加强命制策略的研究,能以此为导向,反思与改善教学环节,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试卷命制;教学相长  试卷(评价)是教学评价的一种形式,是检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种平台,也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参照。专业教师除了要对教学进行钻研外,还要
期刊
一、课堂讨论必须组织合理  首先,讨论小组的建立可以同桌为单位,也即双人讨论。两人一组的讨论学习是其他合作方式的基础,每个人都是这个小组的主角,这种学习活动简便易行。或者是前后排的学生分成小组开展讨论,也即3~4人一组讨论学习,这种方式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也是课堂中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当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习惯、性格、兴趣、需要等因素加以分组。小组讨论这种学习方式可以适度引进竞
期刊
摘 要:善于“问”是善于学习的标志,它能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问”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学问;思维品质;有效性  新课改以后,教师得教学观念得到了很大的改变,比如传统课常上,教师问、学生答,学生答得流畅,即为成功。在提倡“以学为本”的今天,学生的问又显得比答重要。所谓“问”,就是在教学中鼓励学生问,引导学生问,以问促学、促思,问中求解、求法。本
期刊
摘 要:“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这是语文朗读教学的目的及意义。要想实现语文朗读教学的目的,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在朗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引导,给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让学生真正理解文章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关键词:朗读能力;朗读技巧;思想感情;想象空间  语言学家德·索绪尔曾说:“语言符号不是联系一个事物或一个名称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了问题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基础课中应用的必要性,探讨了问题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基础课中的应用方法,以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中职机械基础;应用研究  问题教学法是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两者共同来解决问题,以达到启发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中职机械基础课中应用问题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问
期刊
摘 要:新课导入是教学的第一环节。它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要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新课导入方式很多,没有固定的模式,它因人而异,因课而异。本文简单介绍在化学教学中常用的六种新课导入方法。  關键词:化学;新课导入;方法  化学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新课导入是教学的第一环节。教师无论以什么形式引入新课,只要能迅速营造一种融洽的教学氛围,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
期刊
摘 要:“讨论法”就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个理论或实际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辩论,相互学习,以求得正确认识的教学方法。教学法对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灵活运用;有利于學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有利于学生提高智力、整体发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必须把握好教学氛围,选择好讨论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关键词:讨论法;初中政治;教学  我国著名教
期刊
摘 要:阅读与习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语文教师要处理好两者间的关系,使两者相互促进、有机结合。在高效课堂改革的背景下,阅读教学要以课堂为支点,抓住阅读文本,采用仿写、补写、改写不同的形式,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读写结合,相互促进。  关键词:课堂;阅读;习作  阅读和习作是个互逆的过程。阅读是理解吸收,习作是理解表达。只有吸收得充分,表达才更加有力。基于这一认识,在阅读教学中,要依
期刊
摘 要:“以读为本”是语文学科的主要特色,是感悟性语文教学遵循的极为重要的原则。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关键词:以读为本;感悟;具体操作  语文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通过有指导的读书活动,把课本的规范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全面提高学生自己语文素养的过程。摈弃繁琐分析,注重读中感悟,这不仅是语文教学方法的改变,更是教学思想的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