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嘉上导演,那天华表奖您特意走向我说,您好,我好喜欢侯孝贤导演的《好男好女》。这么多年,一个台湾女演员没有背景慢慢地走,只是因为对电影依然充满自尊和信仰。但如您说演员被动,之后没有遇到好作品,我没有遗憾。谢谢您的鼓励,让我们知道自己的热血作品,真的有累积,真的有人遇见。导演,谢谢您。
——伊能静写于2011年华表奖颁奖仪式前后
如果不曾看过侯孝贤高峰时期的电影,你大概不知道伊能静曾在最好的年华,在大银幕奉献过灵气迸发的演出。
1995年,她凭《好男好女》获得第32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女主角提名。1996年,她又主演了《南国再见,南国》。1998年,她客串演出《海上花》。这些电影的成功出演,还使她成为了那个年代台湾最早踏上法国戛纳电影节、日本东京电影节红地毯的女艺人。
北京电影学院苏牧教授说,演员的表演有三个层面,第一是表演准确,第二是表演有才华,第三,这个电影是从演员身上长出来的,甚至这个电影创作的前提就是这个演员。他说,伊能静之于侯孝贤几部电影的关系就是如此。
伊能静的表演生涯起点很高,但未能如侯孝贤的另一位女主角舒淇一样,长久绽放光芒,或许,在侯孝贤电影之后,她很难再遇上被称之为“生命电影”的作品。伊能静说,《好男好女》对她而言已是过往荣耀,“但那个时光的确存在过,那些事、那些人、那些风景。曾经我们都是好男好女。”
《悲情城市》我没有遗憾与它失之交臂
我16岁作为歌手出道,侯孝贤和朱天文在第2年找到了我。当时侯导要拍《悲情城市》,他们在为这样一个人物寻找演员:她是动乱年代里的一个17岁的女孩,她在最灿烂的时候像樱花一样凋零。当时侯导演看到一档电视综艺节目,大家都在很认真地玩游戏、开玩笑,却有一个很年轻的小女孩,很纯真,充满了杀气,在后面万般无聊地拆人家的布景,那个小女孩就是我。导演一下就被我抓住了,觉得我就像一个小动物一样。
但由于我跟我的初恋男友“私奔”,后来辛树芬饰演了这个角色。其实我没有遗憾跟《悲情城市》失之交臂,我非常遗憾的是,那个男人后来跟我失之交臂了。但我还要讲,依我的人生观,就算这个电影会得奥斯卡女主角,碰到一个我很爱的男人我还是会跑的,我不想老的时候抱着奥斯卡而不是抱着我的男人。
辛树芬或我来演《悲情城市》,这个戏会完全不同。侯导的拍摄方式是按照非演员(非职业演员)的状态去调整剧本,原来导演想用一个很热烈奔放的角色来对比梁朝伟的闷(因为他是个哑巴),后来因为辛树芬本身的个性是比较收的,所以她一进来,所有的台词都变成独白了,这也变成侯导之后的一个电影方式,比如《好男好女》中大量的独白。我觉得可能我来演,《悲情城市》不见得会是现在这么完整的样子,不见得会拿奖。
那时候看《悲情城市》,坦白讲我每看必睡。节奏那么慢,台词那么少,音乐好好听哦,我就一直睡。但几年前因为另一部戏《国道封闭》,我们去费里尼的故乡参加影展,那次影展上放映了完整版的《悲情城市》,一共有四五个小时,我看完后大哭。那是我第一次觉得自己认识了侯孝贤导演,侯孝贤、杨德昌导演最伟大的贡献是他们记录了一个消失的年代。
我们对父辈的记忆是空白的,除了知道自己的祖籍是哪里之外,不知道父辈是什么背景,就像没有根的孩子。我是本省人和外省人的结晶,有一种身份迷失感,没有爸爸的怀抱可以回。70年代生人的内心是非常具有漂泊感的,他感到脚下没有一片可以落地生根的土地。而电影最伟大、文学最伟大,是因为它们留下了那一刻不可能再回来的历史。
《南国再见,南国》青春就是不知道要去哪里
长镜头是侯孝贤导演最有名的风格。在《南国再见,南国》里,开始有一段骑摩托车的长镜头,林强穿着花衬衫,放荡不羁地骑着摩托车,我饰演小麻花就坐在他背后,这个镜头长达三分钟。你要知道,电影里是三分钟,我们却拍了半小时。这场戏是没有剧本的,侯导说,小麻花在唱歌,随便你唱什么。于是我就唱,我们也不知道镜头在哪里,我们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开机,我们就一直在那个状态里。
侯导其实要的就是人的荒芜的感觉。人其实是在时间的荒芜感里度过的,人一天有24小时,8个小时在睡觉,8个小时在为所谓的未来做准备,还有8个小时,我们都不知道该做什么。很多人看《南国再见,南国》会觉得很闷,其实这就是电影的基调,这一代的孩子是没有根的一代,电影有一种飘荡感,所有的人都在沉睡状态,他们以为他们醒着,其实却在梦的半醒半睡状态,有时候会觉得自己要醒过来,要有点作为,突然又觉得,我太无力了,我能有什么作为呢?于是又睡过去。
侯导常说,动的是人,不动的是天地万物,天地万物是一种自然存在的状态,所以侯导喜欢长镜头,有一种悲悯感,像一个神的眼睛在看着人们,镜头轻微的晃动感,就像神的呼吸。而这些人,都是迷迷离离、昏昏沉沉的状态,这是我非常喜欢《南国再见,南国》的原因。我的17岁是很暴烈的,会喝个烂醉,把自己砸得满身都是伤,没有父母的管束,上学会无故请假,但我也不想学坏,我会坐公车到很远的地方呆一整天,然后再穿着制服、背着书包回家。回家的时候我干爹就问:你回来了?我就说:对。也有很多时候,我回家家里根本没有人,我就自己用钥匙开门进去。有时候我就故意不吃饭,倒在房间里。其实我们的生命里有很多荒芜的画面。
这部戏的拍摄灵感缘于一个瞬间。我们因为《好男好女》去参加戛纳电影节,晚宴要非常晚才开始,侯导很有经验,就叮嘱我们几个演员去超市先买些吃食。我和林强去超市买了满满一购物车的食物,过马路的时候不走红绿灯抄近道,却卡在了栏杆中间,非常狼狈。在楼上的侯导刚好看到了这一幕,他想,人家来参加电影界那么优雅,像布拉德·皮特,可是这群年轻人却那么狼狈,明明红绿灯就在不远处,却因为这里离家近,硬要从两个栏杆间挤过去。等到我们回去之后,侯导说,他觉得那一幕好好玩,他觉得那个就是青春,青春就是连多过一个马路都等不及。这就是《南国再见,南国》的灵感起源——三个很滑稽的年轻人的青春。
我们拍这个戏真是太自由了,这部戏没有一句话经过剧本,全部都是即兴的演出。但这是一个很可怕的表演行为,我觉得它很过瘾,但是作为演员真的不想再来第二次,因为在那个阶段我的人生都会活在戏里。拍戏的8个月中,我整个人是活在小麻花的状态里的,我随时会接到导演的电话说明天几点几点要出班,然后我们就上了车换衣服,我们也不知道我们要去哪。在演那部戏期间,我把家里的电话线都剪掉了,不跟外界沟通,不认识妈妈,回想起来真是可怕。
《南国再见,南国》是侯导最难剪接的电影,因为导演一路拍,拍了大量的素材,拍了将近3部电影的胶卷。那个骑摩托车的长镜头终于拍完以后,我们下车就围着侯导问,我们到底要去哪里啊?(戏里也有这样问。)侯导却说:对啊,要去哪里呢?青春不就是不知道要去哪里吗?往前走就对了。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是讲述台湾本省人的青春,青春迷迷离离,就像中毒了一样。侯导跟我们说,你们闻路边那个槟榔树的味道。我们被泡在槟榔树的味道里,林强在那八个月里,天天都嚼着槟榔。七月盛夏湿热的台湾岛,三个青春的“小土狗”开着摩托车不知要去哪里,就这一场戏,就可以讲完台湾年轻人的状态。
——伊能静写于2011年华表奖颁奖仪式前后
如果不曾看过侯孝贤高峰时期的电影,你大概不知道伊能静曾在最好的年华,在大银幕奉献过灵气迸发的演出。
1995年,她凭《好男好女》获得第32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女主角提名。1996年,她又主演了《南国再见,南国》。1998年,她客串演出《海上花》。这些电影的成功出演,还使她成为了那个年代台湾最早踏上法国戛纳电影节、日本东京电影节红地毯的女艺人。
北京电影学院苏牧教授说,演员的表演有三个层面,第一是表演准确,第二是表演有才华,第三,这个电影是从演员身上长出来的,甚至这个电影创作的前提就是这个演员。他说,伊能静之于侯孝贤几部电影的关系就是如此。
伊能静的表演生涯起点很高,但未能如侯孝贤的另一位女主角舒淇一样,长久绽放光芒,或许,在侯孝贤电影之后,她很难再遇上被称之为“生命电影”的作品。伊能静说,《好男好女》对她而言已是过往荣耀,“但那个时光的确存在过,那些事、那些人、那些风景。曾经我们都是好男好女。”
《悲情城市》我没有遗憾与它失之交臂
我16岁作为歌手出道,侯孝贤和朱天文在第2年找到了我。当时侯导要拍《悲情城市》,他们在为这样一个人物寻找演员:她是动乱年代里的一个17岁的女孩,她在最灿烂的时候像樱花一样凋零。当时侯导演看到一档电视综艺节目,大家都在很认真地玩游戏、开玩笑,却有一个很年轻的小女孩,很纯真,充满了杀气,在后面万般无聊地拆人家的布景,那个小女孩就是我。导演一下就被我抓住了,觉得我就像一个小动物一样。
但由于我跟我的初恋男友“私奔”,后来辛树芬饰演了这个角色。其实我没有遗憾跟《悲情城市》失之交臂,我非常遗憾的是,那个男人后来跟我失之交臂了。但我还要讲,依我的人生观,就算这个电影会得奥斯卡女主角,碰到一个我很爱的男人我还是会跑的,我不想老的时候抱着奥斯卡而不是抱着我的男人。
辛树芬或我来演《悲情城市》,这个戏会完全不同。侯导的拍摄方式是按照非演员(非职业演员)的状态去调整剧本,原来导演想用一个很热烈奔放的角色来对比梁朝伟的闷(因为他是个哑巴),后来因为辛树芬本身的个性是比较收的,所以她一进来,所有的台词都变成独白了,这也变成侯导之后的一个电影方式,比如《好男好女》中大量的独白。我觉得可能我来演,《悲情城市》不见得会是现在这么完整的样子,不见得会拿奖。
那时候看《悲情城市》,坦白讲我每看必睡。节奏那么慢,台词那么少,音乐好好听哦,我就一直睡。但几年前因为另一部戏《国道封闭》,我们去费里尼的故乡参加影展,那次影展上放映了完整版的《悲情城市》,一共有四五个小时,我看完后大哭。那是我第一次觉得自己认识了侯孝贤导演,侯孝贤、杨德昌导演最伟大的贡献是他们记录了一个消失的年代。
我们对父辈的记忆是空白的,除了知道自己的祖籍是哪里之外,不知道父辈是什么背景,就像没有根的孩子。我是本省人和外省人的结晶,有一种身份迷失感,没有爸爸的怀抱可以回。70年代生人的内心是非常具有漂泊感的,他感到脚下没有一片可以落地生根的土地。而电影最伟大、文学最伟大,是因为它们留下了那一刻不可能再回来的历史。
《南国再见,南国》青春就是不知道要去哪里
长镜头是侯孝贤导演最有名的风格。在《南国再见,南国》里,开始有一段骑摩托车的长镜头,林强穿着花衬衫,放荡不羁地骑着摩托车,我饰演小麻花就坐在他背后,这个镜头长达三分钟。你要知道,电影里是三分钟,我们却拍了半小时。这场戏是没有剧本的,侯导说,小麻花在唱歌,随便你唱什么。于是我就唱,我们也不知道镜头在哪里,我们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开机,我们就一直在那个状态里。
侯导其实要的就是人的荒芜的感觉。人其实是在时间的荒芜感里度过的,人一天有24小时,8个小时在睡觉,8个小时在为所谓的未来做准备,还有8个小时,我们都不知道该做什么。很多人看《南国再见,南国》会觉得很闷,其实这就是电影的基调,这一代的孩子是没有根的一代,电影有一种飘荡感,所有的人都在沉睡状态,他们以为他们醒着,其实却在梦的半醒半睡状态,有时候会觉得自己要醒过来,要有点作为,突然又觉得,我太无力了,我能有什么作为呢?于是又睡过去。
侯导常说,动的是人,不动的是天地万物,天地万物是一种自然存在的状态,所以侯导喜欢长镜头,有一种悲悯感,像一个神的眼睛在看着人们,镜头轻微的晃动感,就像神的呼吸。而这些人,都是迷迷离离、昏昏沉沉的状态,这是我非常喜欢《南国再见,南国》的原因。我的17岁是很暴烈的,会喝个烂醉,把自己砸得满身都是伤,没有父母的管束,上学会无故请假,但我也不想学坏,我会坐公车到很远的地方呆一整天,然后再穿着制服、背着书包回家。回家的时候我干爹就问:你回来了?我就说:对。也有很多时候,我回家家里根本没有人,我就自己用钥匙开门进去。有时候我就故意不吃饭,倒在房间里。其实我们的生命里有很多荒芜的画面。
这部戏的拍摄灵感缘于一个瞬间。我们因为《好男好女》去参加戛纳电影节,晚宴要非常晚才开始,侯导很有经验,就叮嘱我们几个演员去超市先买些吃食。我和林强去超市买了满满一购物车的食物,过马路的时候不走红绿灯抄近道,却卡在了栏杆中间,非常狼狈。在楼上的侯导刚好看到了这一幕,他想,人家来参加电影界那么优雅,像布拉德·皮特,可是这群年轻人却那么狼狈,明明红绿灯就在不远处,却因为这里离家近,硬要从两个栏杆间挤过去。等到我们回去之后,侯导说,他觉得那一幕好好玩,他觉得那个就是青春,青春就是连多过一个马路都等不及。这就是《南国再见,南国》的灵感起源——三个很滑稽的年轻人的青春。
我们拍这个戏真是太自由了,这部戏没有一句话经过剧本,全部都是即兴的演出。但这是一个很可怕的表演行为,我觉得它很过瘾,但是作为演员真的不想再来第二次,因为在那个阶段我的人生都会活在戏里。拍戏的8个月中,我整个人是活在小麻花的状态里的,我随时会接到导演的电话说明天几点几点要出班,然后我们就上了车换衣服,我们也不知道我们要去哪。在演那部戏期间,我把家里的电话线都剪掉了,不跟外界沟通,不认识妈妈,回想起来真是可怕。
《南国再见,南国》是侯导最难剪接的电影,因为导演一路拍,拍了大量的素材,拍了将近3部电影的胶卷。那个骑摩托车的长镜头终于拍完以后,我们下车就围着侯导问,我们到底要去哪里啊?(戏里也有这样问。)侯导却说:对啊,要去哪里呢?青春不就是不知道要去哪里吗?往前走就对了。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是讲述台湾本省人的青春,青春迷迷离离,就像中毒了一样。侯导跟我们说,你们闻路边那个槟榔树的味道。我们被泡在槟榔树的味道里,林强在那八个月里,天天都嚼着槟榔。七月盛夏湿热的台湾岛,三个青春的“小土狗”开着摩托车不知要去哪里,就这一场戏,就可以讲完台湾年轻人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