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我们在研究和考察我国古代佛教雕塑时常提到这些佛教雕塑,都是依据重要的《造像量度经》,但我还从未见到过《造像量度经》。这一次是从一位从事佛教雕塑的朋友那里,得到了一册非常难以见到的《造像量度经》,它是一册古旧的非常珍贵的线装木版书。我感到非常高兴。当即进行了翻阅,它是“经书”,内中有不少难以读懂的语句和生僻字。经我反复细度之后,终于能理解“经书”的一些主旨。但是有不少未能充分理解之处,还需要行家和同行们共同研究和理解。
中国在绘画方面的技法上可以说是比较丰富的,但在雕塑方面则一直缺少系统的技法理论书,有的多是师徒们口头传授的口决试的雕塑方法。因之很少有文字方面的系统技法理论流传下来。因此,可以说《造像量度经》是雕塑方法最权威最完整最系统雕塑技法理论著作了。我经初步研读,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造像量度经》加以简要的介绍:
1.该书共81页约1万5千余字,佛像图10幅,翻译为清番学总管漠北工布查布,时间在清乾隆初(约1740年左右)。有序言五处,经文仅21页,约2200余字。印刷于同治十年。《造像量度经》文字精炼,充分体现一种“量度”的要义。经文内主要讲述了“量度”的方法,以“指”为准,如“一麦”为一小分。“二麦”为一“足”“四足”为“指”又谓“中分”十二“指”为“搽”(音杰)以手度物为“搩”。俗称“大扎”,也称“大分”。倍“搩”为肘,俗称为托。佛像均用指量度来详细表述。
2.佛像分汉式和梵式,梵式即“藏式”。汉式源自唐玄奘法师由西域带回金玉佛像百余件,均用大象载回,其像精妙,均为阿育王时所造,因之自汉以来,凡造佛像均以此为模型。并祖辈相传下来,这就所谓为“汉式”又称“唐式”。所谓“梵式”,自元世祖由波罗国匠人阿尼哥善作“梵”像,并设提举司,专门从事绘画及佛像雕刻。工艺也极精,遂逐步称为“梵像”之一宗。但未曾译出“量度经”,均为口授尺度,总会以讹传讹。没有评正的标准。从前如来因有三_卜种大功德圆满。称三十二种妙相。并有八十种随行好。这些均无法无师自通的,何增何减均没有凭据。
3.佛经量度标准。均以自己手指量一百二十指。从头部量起,即肉髻高四指,发际也是四指,面目轮廓为十二指分三部分,即额、鼻、颏。颈四指,胸十二指,上腹十二指,下腹十二指,其它如口长四指,牙齿数四十额,坚密白净整齐。鼻宽二指,高指半。鼻孔圆且藏,鼻柱横半指,而眼睛则宽四指,“白黑睛三分,各得满指”黑珠作五分,正中是眸子,讲“眉如初月牙,中高长四指,耳宽有:二指,尖等眉中齐。”“耳蘖四指半,耳垂长五指。”头围是面部的三倍,手臂总长四搩,即四十八指。其它部位如胸、腰、两腿。两脚均由指详。细测量,详细而且非常周全和准确。
4.除整个佛身各处,均细致以指丈量的同时,对一些部分仍有造型及美善方面的要求。如量到手掌时,还提到如“指根连缦纲,趺高如龟背,掌平满柔软,滋润色丹赤,轮螺吉祥。”讲到手臂时,则说“不露骨节,柔和如意,曲伸悠然,如象鼻之弯转。”谈及足部则提到“足掌平满,柔软,滋润色如丹砂,中心有轮相,诸般妙纹具全与手掌同。”同时特别说明,如来的特殊妙相,均是如来宿因屡劫,积功修行而来。而且对佛周身也有总体概括性的阐述,谈及“周身骨节,脉络隐伏藏密,为粗为细,凸凹曲弯,增减各处,渐起稍落,不害均匀等。笔舌所难诠述者,则赖良师信徒之相得。授之明爽,聪慧变通之功力也。”
关于佛的服饰也有完备的记载与论述,提到“衣服要庄严,宜着上下法衣,五衣着下身,七衣着上身,以及八件宝饰”。何为八件,即一佛冠、二耳环、三项圈、四大璎珞、五手链及手镯、六脚镯、七珍珠络腋,八宝带。以上为大饰,还有小饰,所谓小饰为:耳垂上前临优,波罗华,冠左右下垂宝带,脚镯上围绕碎铃戒指等等。
5.关于菩萨像,《造像量度经》正文中没论及,是在量度经的续补中首先读到的,在论述时先从尺度上进行了“量度”之后,也分别论及“发攒高八指,顶尖宝严二指,面形似鸟卵,具喜悦慈爱之容,目长三指,宽分一指,如莲花瓣……,天男相无髭,服饰同报身佛。”在谈及千手观音时,做了以下论述:“千手者,法身八手,报身四十手,化身九百五十二手。共计满千手也。”而且详细论述了各层手所持物品的名称,可以说,很具有操作性的。
在谈及罗汉像的造型时,分别读到有十六罗汉和十八罗汉,关于罗汉的形象有以下论述:“顶无肉髻,相貌或老或少,或善或恶,以及丰孤俊丑,雅俗怪异,胖瘦高矮,动静喜怒诸形,色赤黄白黑俱可。目正鼻端,最忌根肢缺份。”着僧衣,文中所述罗汉像实在比现有佛寺中的罗汉像要丰富多彩。
其它如佛母像“总用正大窈窕之相”即可,还有明王像,它是“降服世间纯阴毒”之相。而护法神分男女二宗,男宗以大黑神为首,女宗以福女天为首。其它还有天王诸像等等,此不赘述。
6.造像的一些诫律,就是说塑造诸佛像,不能随意来进行,否则会有惩戒的,其中提及口、面、颈都长了为“极恶”受到失业等惩罚。其它如腮、胸、肋做塌了,会遭破败的灾难,脊、胯、股做平了会损寿命等等诫律。还说到做像三忌:忌眼、鼻、手指俱短,或口、脖颈、足皆长了,额、耳、胸狭窄了,都会遇到不测的大祸而永不得安宁。其它佛身体各部分如不做妥均会遭到各种恶报,不可不注意,但是如果发现错了,还可按规范采取一定措施,得到善果。但是特别提及明知故犯为报恶,不知而犯为大过,相反就是吉利。佛经提到:“量度不准之像,则正神不寓焉。”
关于重修佛像也有一套严格的规范,要举行仪式,做好道场等等措施。
7.经中后部(续集中),还谈及“装减”一节,何谓“装藏”,就是在塑佛像中,不论显密两宗,均有“装藏”的说法,就是在佛像制作中,在其中放咒语的符号(见附件)如在顶上肉髻内,项喉内,脐孔内,密处,额上,用纸书写上符咒,安藏各正位,以及两耳上鼻中间,舌根等五根处,都书于开始时素底各处,用彩粉涂盖,如像已做成,则可以书于像的背面。同时在塑制过程中,可以将一切吉祥真言,竭力安之更好,所用真言用汉字梵字均可以,但书写要横写,尽力在一行之内,不可中断。而且注意用椒汁贯注,才会不被虫破坏。也可以将经律藏于其内,但不可倒置,颠倒则犯大灾。从事此项装藏之事时,要保持洁净,当时忌荤酒,禁气恼等一切不详之事。而且要发喜悦良善之心,同时口诵十二因缘咒。
咒文为:
“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
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
而且还提到这些“装藏”之字,用金书写为上,彩粉为中,墨色为下。同时还特别写道,“圣像已成,即为人天共仰,无上福田”。像完成时还要举行法场,念经等仪式。
8.《造像量度经》附佛菩萨图样10幅
说明:佛像周身惟面部最重要,因“经文”说明尺寸,用图样说明才好运用,文辞难以说明全意,图未能说明之处,就靠学习者的智慧了。
中国在绘画方面的技法上可以说是比较丰富的,但在雕塑方面则一直缺少系统的技法理论书,有的多是师徒们口头传授的口决试的雕塑方法。因之很少有文字方面的系统技法理论流传下来。因此,可以说《造像量度经》是雕塑方法最权威最完整最系统雕塑技法理论著作了。我经初步研读,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造像量度经》加以简要的介绍:
1.该书共81页约1万5千余字,佛像图10幅,翻译为清番学总管漠北工布查布,时间在清乾隆初(约1740年左右)。有序言五处,经文仅21页,约2200余字。印刷于同治十年。《造像量度经》文字精炼,充分体现一种“量度”的要义。经文内主要讲述了“量度”的方法,以“指”为准,如“一麦”为一小分。“二麦”为一“足”“四足”为“指”又谓“中分”十二“指”为“搽”(音杰)以手度物为“搩”。俗称“大扎”,也称“大分”。倍“搩”为肘,俗称为托。佛像均用指量度来详细表述。
2.佛像分汉式和梵式,梵式即“藏式”。汉式源自唐玄奘法师由西域带回金玉佛像百余件,均用大象载回,其像精妙,均为阿育王时所造,因之自汉以来,凡造佛像均以此为模型。并祖辈相传下来,这就所谓为“汉式”又称“唐式”。所谓“梵式”,自元世祖由波罗国匠人阿尼哥善作“梵”像,并设提举司,专门从事绘画及佛像雕刻。工艺也极精,遂逐步称为“梵像”之一宗。但未曾译出“量度经”,均为口授尺度,总会以讹传讹。没有评正的标准。从前如来因有三_卜种大功德圆满。称三十二种妙相。并有八十种随行好。这些均无法无师自通的,何增何减均没有凭据。
3.佛经量度标准。均以自己手指量一百二十指。从头部量起,即肉髻高四指,发际也是四指,面目轮廓为十二指分三部分,即额、鼻、颏。颈四指,胸十二指,上腹十二指,下腹十二指,其它如口长四指,牙齿数四十额,坚密白净整齐。鼻宽二指,高指半。鼻孔圆且藏,鼻柱横半指,而眼睛则宽四指,“白黑睛三分,各得满指”黑珠作五分,正中是眸子,讲“眉如初月牙,中高长四指,耳宽有:二指,尖等眉中齐。”“耳蘖四指半,耳垂长五指。”头围是面部的三倍,手臂总长四搩,即四十八指。其它部位如胸、腰、两腿。两脚均由指详。细测量,详细而且非常周全和准确。
4.除整个佛身各处,均细致以指丈量的同时,对一些部分仍有造型及美善方面的要求。如量到手掌时,还提到如“指根连缦纲,趺高如龟背,掌平满柔软,滋润色丹赤,轮螺吉祥。”讲到手臂时,则说“不露骨节,柔和如意,曲伸悠然,如象鼻之弯转。”谈及足部则提到“足掌平满,柔软,滋润色如丹砂,中心有轮相,诸般妙纹具全与手掌同。”同时特别说明,如来的特殊妙相,均是如来宿因屡劫,积功修行而来。而且对佛周身也有总体概括性的阐述,谈及“周身骨节,脉络隐伏藏密,为粗为细,凸凹曲弯,增减各处,渐起稍落,不害均匀等。笔舌所难诠述者,则赖良师信徒之相得。授之明爽,聪慧变通之功力也。”
关于佛的服饰也有完备的记载与论述,提到“衣服要庄严,宜着上下法衣,五衣着下身,七衣着上身,以及八件宝饰”。何为八件,即一佛冠、二耳环、三项圈、四大璎珞、五手链及手镯、六脚镯、七珍珠络腋,八宝带。以上为大饰,还有小饰,所谓小饰为:耳垂上前临优,波罗华,冠左右下垂宝带,脚镯上围绕碎铃戒指等等。
5.关于菩萨像,《造像量度经》正文中没论及,是在量度经的续补中首先读到的,在论述时先从尺度上进行了“量度”之后,也分别论及“发攒高八指,顶尖宝严二指,面形似鸟卵,具喜悦慈爱之容,目长三指,宽分一指,如莲花瓣……,天男相无髭,服饰同报身佛。”在谈及千手观音时,做了以下论述:“千手者,法身八手,报身四十手,化身九百五十二手。共计满千手也。”而且详细论述了各层手所持物品的名称,可以说,很具有操作性的。
在谈及罗汉像的造型时,分别读到有十六罗汉和十八罗汉,关于罗汉的形象有以下论述:“顶无肉髻,相貌或老或少,或善或恶,以及丰孤俊丑,雅俗怪异,胖瘦高矮,动静喜怒诸形,色赤黄白黑俱可。目正鼻端,最忌根肢缺份。”着僧衣,文中所述罗汉像实在比现有佛寺中的罗汉像要丰富多彩。
其它如佛母像“总用正大窈窕之相”即可,还有明王像,它是“降服世间纯阴毒”之相。而护法神分男女二宗,男宗以大黑神为首,女宗以福女天为首。其它还有天王诸像等等,此不赘述。
6.造像的一些诫律,就是说塑造诸佛像,不能随意来进行,否则会有惩戒的,其中提及口、面、颈都长了为“极恶”受到失业等惩罚。其它如腮、胸、肋做塌了,会遭破败的灾难,脊、胯、股做平了会损寿命等等诫律。还说到做像三忌:忌眼、鼻、手指俱短,或口、脖颈、足皆长了,额、耳、胸狭窄了,都会遇到不测的大祸而永不得安宁。其它佛身体各部分如不做妥均会遭到各种恶报,不可不注意,但是如果发现错了,还可按规范采取一定措施,得到善果。但是特别提及明知故犯为报恶,不知而犯为大过,相反就是吉利。佛经提到:“量度不准之像,则正神不寓焉。”
关于重修佛像也有一套严格的规范,要举行仪式,做好道场等等措施。
7.经中后部(续集中),还谈及“装减”一节,何谓“装藏”,就是在塑佛像中,不论显密两宗,均有“装藏”的说法,就是在佛像制作中,在其中放咒语的符号(见附件)如在顶上肉髻内,项喉内,脐孔内,密处,额上,用纸书写上符咒,安藏各正位,以及两耳上鼻中间,舌根等五根处,都书于开始时素底各处,用彩粉涂盖,如像已做成,则可以书于像的背面。同时在塑制过程中,可以将一切吉祥真言,竭力安之更好,所用真言用汉字梵字均可以,但书写要横写,尽力在一行之内,不可中断。而且注意用椒汁贯注,才会不被虫破坏。也可以将经律藏于其内,但不可倒置,颠倒则犯大灾。从事此项装藏之事时,要保持洁净,当时忌荤酒,禁气恼等一切不详之事。而且要发喜悦良善之心,同时口诵十二因缘咒。
咒文为:
“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
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
而且还提到这些“装藏”之字,用金书写为上,彩粉为中,墨色为下。同时还特别写道,“圣像已成,即为人天共仰,无上福田”。像完成时还要举行法场,念经等仪式。
8.《造像量度经》附佛菩萨图样10幅
说明:佛像周身惟面部最重要,因“经文”说明尺寸,用图样说明才好运用,文辞难以说明全意,图未能说明之处,就靠学习者的智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