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销商仓库防损九大基本功

来源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q10000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说来,经销商的货损主要有以下原因:
  1.存放不当,堆叠过高,相关温度湿度及防虫防鼠未认真落实,导致货损或挤压变形,失去商品价值;
  2.部分商品库存时间太长,过了保质期,变成废品;
  3.库位混乱,某些商品多处库存,调货装车时,找小到货;
  4.没有精确计算各商品安全库存,盲目进货,部分商品积压过多;
  5.盗窃,尤其是库管人员监守自盗;
  6.库工装卸不规范,没有轻拿轻放,妥善安置,增大了损耗;
  7.库位不合理,找货出货复杂,增加出入库时间,导致装车成本上升。
  怎么办?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做套仓库管理标准,细化各项工作和要求。可是,制度做出来简单,难的是如何才能让仓库的管理人员照章办事呢?以笔者经验,在实施仓管制度前,有以下几项基本工作要做。
  1.分厂存货。
  多数经销商按品类存放商品,因此很难管理各厂家的进货情况。按厂家来分区存放,一个厂家一个地盘,可以直观地检测各厂家的库存,厂家来人看货或盘点也很方便。
  2.铁丝网分隔。
  用角钢和铁丝网,将仓库按厂家为单位分隔出一个个单独的存放区(小库)。每个存放区只集中堆放一个厂家的商品,严禁交叉存放。若不用铁丝网彻底分隔,仓库管理人员很难自觉地坚持做到分厂家存放。
  3.双库位图。
  所谓双库位图,即用最直观的图形,包括彩色条块、文字等方式,显示仓库里各厂家各商品的所在地。这个“双”字,就是在仓库入口处安有整体库位图,分区小库前还有小库的库位图。即使是新人职的新库工,只要识字,也能很快找到相关商品所在。
  4.使用重型货架。
  部分商品在堆叠时容易挤压变形,笔者在部分小库里装有重型货架,避免过多堆叠带来商品损耗。重型货架虽然前期投人较高,但总体算来,还是很值得的。
  5.商品与非商品分开。
  仓库存放的不都是商品,许多暂时不用的办公用品如家具、车辆部件、乃至各厂家的促销品、宣传品、以及一些残次商品,也都堆在仓库里。混堆一起,一是影响出货效率,二来破坏库容整洁程度。笔者在仓库专门分设了三个区,分别存放杂物(家具、车辆部件等)、各厂家的促销品/宣传品,以及残次商品。
  6.严格残次商品的管理制度。
  许多仓库内盗往往都是从残次商品开始的,库工认为残次品不是商品,随便拿点也无所谓,甚至为了多拿残次品,有些库工还会故意把正品整成残次品。
  从对残次品下手,往往会逐步发展到对正品下手。为此,笔者实行残次品月结月清制,除一些等待厂家前来处理的残次商品外,本月出现的残次商品必须当月处理掉(变价销售或是当作福利品发放),避免残次商品淤积。
  7.安装摄像头。
  老板不可能天天待在仓库里,老板不在时,库工就有胆了不认真对待商品,敢偷拿商品。制度再严格,库工往往也小当同事,毕竟,老板没法总是盯在仓库里。
  笔者的办法简单但有效:在仓库里装几只摄像头,连线到办公室,并在业务人员办公室里也挂个显示屏。全套投资不过三千来块,但对库工的工作态度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监督作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库工重手重脚、磨洋工等问题。
  8.突发性查库。
  有些经销商老板一年才查一次库,仓库隐藏问题根本发现不了,使得库管人员有机可乘。及时查库,对仓管人员有很好的威慑作用。当然了,月月查库,这工作量也着实大了点,笔者采取突发性查库,每年六次查库,但时间不定,可能三个月查一次,也可能一周之内查两次,让仓库管理人员始终保持仓库的管理工作符合标准。
  9.榜样比制度更有效。
  笔者每两个月安排业务经理带领仓管人员去本地优秀的仓库管理单位参观。尤其一些做出口产品的单位,其优良的仓库管理,整洁的库容库貌,给我司的仓库管理人员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能现场学习到一些先进的仓库管理经验。
  总而言之,小能全指望员工的自觉性,也别以为一个规章制度就能把仓库管好,以上这几点工作是基础,是前提,做好上述工作后,再导入相关管理制度,方才有效。
其他文献
[编者按]从发达国家的零售发展过程看,卖场表现在零售营销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色彩则是卖场表现的关键要素之一。色彩可以有效帮助店铺形成自己的“个性”,甚至能改变顾客对商品价值的看法,在无形中促进销售。  但是,运用好色彩,仅靠几名企划人员根本难以贯彻下去。它需要各部门的普遍掌握才能完成。  本系列将由浅入深地介绍色彩应用之道。近期系列内容将包含:顾客的色彩心理感觉与卖场设计、顾客的色彩嗜好与
期刊
对长短线产品分不清楚,也不想分清楚    这是一种目光非常短浅的认识。消费者可队不知道什么是短线产品,甚至经销商也可能不知道,但厂家必须有清晰的判别和决策,因为长短线产品担负着不同的使命。  长线产品是整个企业运行的基础,担负着品牌维护及现金流运转,销售量大而利润低,如乳制品企业的纯牛奶和酸牛奶,果汁企业的橙汁等等。而短线产品是长线产品的补充,以短期内获利为目的。  一者的经营策略也截然小同。长线
期刊
短线产品之所以有一刀见血的杀伤力,除了有足够鲜明的产品特点、快速引起市场反应之外,还要有快速的市场行动,快得让对手来不及反应就刀落血起。    快刀才能伤人    朋友曾说起,某某以前很穷,就是在“非典”期间做生意发了财。我笑笑。的确,最能说明“短线产品赚热钱”的事例,莫过于已经远去的“非典”了。但也有人在非典中一败涂地。有个朋友在“非典”热潮中到处找人生产“口罩”,到了5月份,口罩终于到位了,但
期刊
瞄准方向,“炒”就炒最热的    有些人说,我也想赚快钱,可是产品出来了,还是销不动,或者没钱赚。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源就是你缺乏方向感。一般而言,赚快钱大致有如下几种方向:  1.擦边球。  借知名品牌的影响,以相似、包含或含沙射影的方式来模仿跟随。从以前武侠小说的全庸,到化妆品行业的香港高露洁、香港宝洁,再到上海出的资生堂雅姿等等,打的都是擦边球。  2.广告跟随。  借目前电视广告最凶猛的产品,
期刊
跟随的规则    从中国市场发展之初,跟随策略就已经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竞争手段之一。一直到今天,这种跟着跑,赚快钱的方式,仍然是许多企业遵循的游戏规则。但是否跟随、何时跟随、如何跟随,都是难题:  跟吧,帮竞品炒作;不跟吧,一块市场白白拱手让人。  跟早了吧,对手产品生死未卜,且推广费用投入巨大;跟晚了吧,竞品占了上风,今后难以翻身。  事实上,“跟随”是有章可循的,掌握好时机,甚至能反客为主,后
期刊
短线产品,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快速入市,快速上量。但短线产品不知什么时候的猝死,也常常令经销商“一夜回到解放前”。是否能挖掘短线产品的长线潜力,降低退市风险呢?这就要求操作短线产品时,为长线拓展埋下一些伏笔。    选品牌    最好选择名牌产品,或区域品牌产品。短线产品一般是新品,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我们把它当作短线产品操作,但要认识到一个事实:只有卖不好产品的商家,没有卖不好的产品。除非是质量等方
期刊
技术封杀    重点推出的产品,在研发、出品、上市前就要完成技术、专利、商标等方面的保护。国内著名的Y品牌冷饮,产品一向以构造复杂、不宜模仿而著称,现在旗下最畅销的几大系列产品,对手都很难模仿,连其副品牌都经过注册,甚至申请了专利。    门槛封杀    产品从规划和研发伊始,就已经在工厂利润、中间商利润、运输费用、零售价格等方面设置了门槛,使得一般跟随者因无利可图而望而却步。  比如Y品牌在20
期刊
有的客户在业务代表面前总喜欢天花乱坠地吹嘘自己,内容无非是自己在工商、卫生、质监、税务、消防、环卫、公检法、金融等各部门均有如何如何了不起的关系。但一般说来,一个客户各方面社会关系都非常好的情况比较罕见。你要多留个心眼。  渠道之于销售,如血管之于人体。但并非所有渠道都可选择录用,“有渠道就有市场”更是一厢情愿。产品要快速、高效、优质、优价地到达终端,选择合适的渠道是第上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期刊
长期以来,非家族的“外人”主管往往是一副受害者的形象,备受同情。人们往往指责经销商老板任人唯亲。赏罚不公。但经销商制度执行难的真正原因,往往出在这些核心身上。    水落石出曝出管理积习    李老板是全国知名乳品A品牌的市级经销商,年销售额2000万元。2006年7月,A公司调整渠道结构,在李老板区域又增设了两家经销商。眼看月销量从近200万元直线下降至不足70万元,李老板心如刀绞,但他还是和指
期刊
中国联通的管理体系,基本以分权为主,尤其是营销、权力都在下面,上面的省公司、市公司很多事情都说了不算,得让县里来决策。于是我们看到:联通的产品,大多是套餐,千奇百怪的套餐;移动的产品则是很清晰的产品品牌,如全球通、动感地带、神州行。  在这种权力结构下,联通每个地区、每个县的产品基本上是千奇百怪,其销售渠道模式也是“创新”不断,纷乱复杂。我们且不说自主营业厅、大客户销售这些自有渠道,单是社会渠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