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需要培养高质量的体育人才才能满足体育教育和体育竞技的需要。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专业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的教练技术,还需要具备较强的运动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在实际训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实现“一专多能”的体育高校人才培养目标。高校教师对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策略进行比较研究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战略性意义。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 运动训练专业 运动技能 学习策略
一、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专业的培养目标
《高等学校体育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规定: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专业学生需要具备体育学基本的技能和方法以及体育专项技能,能够将理论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达到“一专多能”培养目的[1]。由此可以看到,运动技能是体育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重要素养,是未来能够胜任体育教师和教练的必备能力,有利于在实际体育训练中进行直观具体的展示,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在对用人单位进行人才需求调查中发现,运动技能对于能否求职成功至关重要,是参加笔试和面试的前提条件。目前,高校的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由于在进入大学之前没有进行大量的运动技能训练,导致理论知识与实际能力之间存在较大差距,需要在大学进行重点训练。然而,高校的专业技能课程设置内容繁多,课程内容和结构设置不合理,教学重点不突出,缺少对学生运动技能原理和实践方法的教授,更多停留在提升身体素质层面,对体育人才的培养难以达到《国标》的培养要求。
二、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专业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策略分析
有关学者认为,学习策略是选择、整合、应用学习技巧的一系列过程,能够踧踖知识的获得和储存,并且利用信息完成一系列步骤。由此可见,学习策略有关学习方法和技巧,需要人的调节和控制能力才能由内隐学习向外显转化。运动技能是大脑支配作用下完成的一些列完整的动作,需要整合人的感官、运动感知觉形成初步动作,再通过模仿和练习使动作趋于完善[2]。总而言之,运动技能学习过程就是对信息进行认知加工的过程,需要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功能进行参与才能逐渐完整。
在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中教师会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杨锡让针对运动技能提出了十六种教学方法,包括整体与分解教学法、相思技术教学法、反馈教学法、渐进式分解教学法、集中注意力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等。突出了学习对象和运动技术的分层教学。此外,还有毛振铭等人提出的讲解法、比赛法、示范法、分解练习以及发现探究法。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专业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策略需要能够在内容和先后顺序中进行正向迁移才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首先,在对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策略进行比较后发现,虽然两个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动机、探究兴趣、认知策略、精加工策略、复述策略以及总分上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在运动技能的综合素质方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明显高于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具体表现在组织策略、资源管理、时间控制以及情绪管控方面。其次,在对两个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策略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大学三年级学生由于经过大量的体育技能专业训练和指导积累了大量经验,在学习策略、认知策略、时间控制、情绪管控方面明显优于大学一年级学生。而在复述策略、学习动机、探究兴趣、环境管理等方面差异不显著。由此可知,在两年的学习训练和经验积累之后,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运动技能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三、运动技能形成的四个阶段和对应的学习策略
运动技能的形成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过程,在4个彼此联系、相互交错的阶段进行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技能得到渐进提升,教师需要在四个不同阶段对学生的运动能力有详细了解,才能把控好练习的次数、进度和强度[3]。此外,在练习阶段会出现停滞不前的情况,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激励和科学讲解,让学生能够稳定度过瓶颈。最后,教师还要注意差异化教学,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灵活调整练习进度,将遇到的问题一一解决。以下是运动技能形成的四个阶段的具体训练方法:
(一)运动技能形成初期
在运动技能形成初期,学生刚刚开始感受和认识运动,会出现身体僵硬、协调力差、动作不连续以及出现多余动作的现象,在这个时期运动技能还不稳定需要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简明扼要、突出重点、有步骤的对动作的重难点进行讲解和示范。示范的过程中要熟练、正确、动作简化,使学生能够领悟。此外还要配合具有辅助和诱导作用的训练,使学生在自己亲自体会的过程中把握运动的要点。
(二)运动技能分化阶段
运动技能的分化阶段可以在能力初期形成的基础上进行错误动作的纠正和动作冗余的消除,学生基本可以达到连续完成动作的能力,协调性也有了很大提升,但是依然处于动作的不稳定阶段。在此时期,教师要对关键的动作进行详细讲解,此外,还要配合大量的练习将动作稳定下来。一般来说,为了避免学生由于疲惫而导致厌倦心态,教师要把握好练习的时长和次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增加强度。
(三)运动技能的巩固阶段
在运动的巩固阶段,学生需要做到动作精准、优美自如。為了达到学习效果,教师要通
过不同的练习方法,通过速度和动作的变化进行动作熟练度和细节的打磨,为了保证巩固训练切实有效进行,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体能训练,逐步增加难度。
(四)运动技能的自动化阶段
运动技能的自动化是指学生能够不用调动思考就能进行动作完成,此事的熟练度达到顶点。教师在此阶段要结合训练练习和比赛两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训练,随着学生运动技能熟练度和身体素质的提升,更容易达到自动化的目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运动技能要作为高效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才能突出体育人才的专业性,帮助学生能够胜任未来的职业岗位。由于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在组织策略、资源管理、时间控制以及情绪管控还存在差异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情况并结合运动技能形成的四个阶段开展科学合理的教学安排。
参考文献:
[1]刘舜卿. 浅析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策略[J]. 新西部, 2017(25):143-143.
[2]孟文. 以运动教育模式促进大学体育课程深层学习的策略研究[J]. 辽宁体育科技, 2017(5):113-115.
[3]刘舜卿. 浅析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策略[J]. 新西部, 2017(25):143-143.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 运动训练专业 运动技能 学习策略
一、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专业的培养目标
《高等学校体育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规定: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专业学生需要具备体育学基本的技能和方法以及体育专项技能,能够将理论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达到“一专多能”培养目的[1]。由此可以看到,运动技能是体育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重要素养,是未来能够胜任体育教师和教练的必备能力,有利于在实际体育训练中进行直观具体的展示,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在对用人单位进行人才需求调查中发现,运动技能对于能否求职成功至关重要,是参加笔试和面试的前提条件。目前,高校的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由于在进入大学之前没有进行大量的运动技能训练,导致理论知识与实际能力之间存在较大差距,需要在大学进行重点训练。然而,高校的专业技能课程设置内容繁多,课程内容和结构设置不合理,教学重点不突出,缺少对学生运动技能原理和实践方法的教授,更多停留在提升身体素质层面,对体育人才的培养难以达到《国标》的培养要求。
二、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专业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策略分析
有关学者认为,学习策略是选择、整合、应用学习技巧的一系列过程,能够踧踖知识的获得和储存,并且利用信息完成一系列步骤。由此可见,学习策略有关学习方法和技巧,需要人的调节和控制能力才能由内隐学习向外显转化。运动技能是大脑支配作用下完成的一些列完整的动作,需要整合人的感官、运动感知觉形成初步动作,再通过模仿和练习使动作趋于完善[2]。总而言之,运动技能学习过程就是对信息进行认知加工的过程,需要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功能进行参与才能逐渐完整。
在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中教师会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杨锡让针对运动技能提出了十六种教学方法,包括整体与分解教学法、相思技术教学法、反馈教学法、渐进式分解教学法、集中注意力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等。突出了学习对象和运动技术的分层教学。此外,还有毛振铭等人提出的讲解法、比赛法、示范法、分解练习以及发现探究法。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专业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策略需要能够在内容和先后顺序中进行正向迁移才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首先,在对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策略进行比较后发现,虽然两个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动机、探究兴趣、认知策略、精加工策略、复述策略以及总分上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在运动技能的综合素质方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明显高于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具体表现在组织策略、资源管理、时间控制以及情绪管控方面。其次,在对两个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策略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大学三年级学生由于经过大量的体育技能专业训练和指导积累了大量经验,在学习策略、认知策略、时间控制、情绪管控方面明显优于大学一年级学生。而在复述策略、学习动机、探究兴趣、环境管理等方面差异不显著。由此可知,在两年的学习训练和经验积累之后,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运动技能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三、运动技能形成的四个阶段和对应的学习策略
运动技能的形成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过程,在4个彼此联系、相互交错的阶段进行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技能得到渐进提升,教师需要在四个不同阶段对学生的运动能力有详细了解,才能把控好练习的次数、进度和强度[3]。此外,在练习阶段会出现停滞不前的情况,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激励和科学讲解,让学生能够稳定度过瓶颈。最后,教师还要注意差异化教学,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灵活调整练习进度,将遇到的问题一一解决。以下是运动技能形成的四个阶段的具体训练方法:
(一)运动技能形成初期
在运动技能形成初期,学生刚刚开始感受和认识运动,会出现身体僵硬、协调力差、动作不连续以及出现多余动作的现象,在这个时期运动技能还不稳定需要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简明扼要、突出重点、有步骤的对动作的重难点进行讲解和示范。示范的过程中要熟练、正确、动作简化,使学生能够领悟。此外还要配合具有辅助和诱导作用的训练,使学生在自己亲自体会的过程中把握运动的要点。
(二)运动技能分化阶段
运动技能的分化阶段可以在能力初期形成的基础上进行错误动作的纠正和动作冗余的消除,学生基本可以达到连续完成动作的能力,协调性也有了很大提升,但是依然处于动作的不稳定阶段。在此时期,教师要对关键的动作进行详细讲解,此外,还要配合大量的练习将动作稳定下来。一般来说,为了避免学生由于疲惫而导致厌倦心态,教师要把握好练习的时长和次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增加强度。
(三)运动技能的巩固阶段
在运动的巩固阶段,学生需要做到动作精准、优美自如。為了达到学习效果,教师要通
过不同的练习方法,通过速度和动作的变化进行动作熟练度和细节的打磨,为了保证巩固训练切实有效进行,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体能训练,逐步增加难度。
(四)运动技能的自动化阶段
运动技能的自动化是指学生能够不用调动思考就能进行动作完成,此事的熟练度达到顶点。教师在此阶段要结合训练练习和比赛两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训练,随着学生运动技能熟练度和身体素质的提升,更容易达到自动化的目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运动技能要作为高效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才能突出体育人才的专业性,帮助学生能够胜任未来的职业岗位。由于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在组织策略、资源管理、时间控制以及情绪管控还存在差异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情况并结合运动技能形成的四个阶段开展科学合理的教学安排。
参考文献:
[1]刘舜卿. 浅析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策略[J]. 新西部, 2017(25):143-143.
[2]孟文. 以运动教育模式促进大学体育课程深层学习的策略研究[J]. 辽宁体育科技, 2017(5):113-115.
[3]刘舜卿. 浅析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策略[J]. 新西部, 2017(25):143-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