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富有实效性的课堂

来源 :南北桥·教学探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ame_ear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学校教育永恒而又质朴的主题。在新课改浪潮席卷的今天,我们常在公开课上看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得以落实,人文性倍受关注;课堂上既有学生自主学习时的宁静,又有师生、生生互动时的热闹……但在这“合作”与“交流”的背后,在这“宁静”与“热闹”之中,我们不禁要反思一下:孩子们真的都学懂了?实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它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生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高课堂实效的前提
  
  情境如一把钥匙,只要老师善于运用,就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创设好的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
  1.欣赏歌曲。于永正老师说:“无情无趣就不成教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多种利于激发学生探究欲的情境,渲染气氛,调动学生的情趣。教学《小星星》这一课时,我在课前欣赏、交流《小星星》这首歌,再借助课件展示满天繁星的情景,切入课题。这时,我发现学生小脸通红,溢满好奇、兴奋。我想:学生的求知欲早就被激发。
  2.创设童话意境。儿童喜欢幻想,他们对美轮美奂的童话情境总是情有独钟。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为课堂创设一个童话情境,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学习新知识。
  当然,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创设许多美妙的情境,来提高学生学习的意趣,这样会让我们的课堂教学鲜活起来。
  
  二、以读为主,自由感悟——提高课堂实效的关键
  
  “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是的,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而培养语感的最有效途径莫过于感情朗读。可见朗读对于阅读教学的重要。在日常教学中,“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也成为了很多教师的共识。因此,朗读的质量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就可以“由文到情”的体验,自然学习的实效性也好。
  当然,“朗读能力”的培养不是单纯而枯燥的讲解朗读技巧,而是在情境中运用多种方式练读。读要有目的性、层次性、指导性,一次有一次的提高。如“语感派”特级大师王崧舟在执教《草船借箭》时,注重让学生反复朗读,培养他们的语感。
  师:想想你从哪里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生:书上写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楚。”我想,三天后江上出现了大雾,这就反映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师:好的,把这个句子读一读,读得让大家感到雾真的很大。(生读这句)
  师:这雾大吗?小雾!(生二次读书)
  师:这雾大吗?中雾!(生三次读书)
  师:还不够大,你们听王老师读。(师范读)来,像王老师这样读一读!
  师:这场大雾,鲁肃看到了,他心里会怎么想?
  生:他会感到非常害怕。
  师:好,你来当鲁肃,读读这句话,读出让人害怕的语气。(一生读)
  师:你不是鲁肃!(众笑)谁能读得更让人害怕?(另一生读,很有感情)
  师:读得好!诸葛亮也看到了这场雾,又是什么心情?(生读,读出了“高兴”)
  师:读得好!这场大雾我诸葛亮都盼了三天了!(众笑)来,一起读一读。
  如此“读”占鳌头,让学生沉浸在教材中慢慢品味,对语气变化细细推敲,从而读出大雾漫天、鲁肃的害怕和诸葛亮的高兴。这样敏锐、深刻的语感就在反复的诵读中形成。朗读是学生理解文本的有效凭借,教师要恰当而准确地利用这一凭借让学生深入文本,在读中体会和感悟,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才得以落实。
  
  三、授之以渔,习得学法——提高课堂实效的目标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认识是一种连续不断的建构。”所谓的建构,是学生只有把自己的认知结构放到不断的建构过程中,并对已有的材料、认知结构、框架加以调整、整合以及重组。教学生学会,只是教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然而,我们施予的对象是富有生命的人,学生的主体性应在课堂中得以充分发挥的。因此,教师的教学不仅是“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
  “个性化教学”是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并通过教学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对个人全面发展的企求。同时指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获取信息、实现知识能力和人格的协调发展。这一教学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独特领域,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在教给方法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认知水平。每个学生都有才,通过良好的教育和训练,每个学生都能成材、成功,这是教育的真谛。
  总之,实效性的教学,不再是教师的主宰,不再是学生跟着教师走,而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节奏,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追求教学真实性,敢于放手,师生的思想情感能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再现“原汁原味”的课堂生活。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职业学校承担着培养社会实用型人才的重任,这要求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技能培养,而且还要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众所周知,现在职业学校生源质量和素质普遍较低。在这样的情况下,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教育要想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其难度可想而知。所以,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教育要想达到其育人目的,就要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当前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
期刊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作文评语,则是这一环节中的点睛之笔。然而,传统的作文评语大多用语生硬,缺少与学生在情感上的商榷、沟通,这与新课程所追求的师生应在心理、情感层面上的和谐格格不入。而今,课标正在深入人心,怎样使作文评语更加人性化,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呢?我认为应该从情感性评语入手。  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的确,离开了情感,一
期刊
【背景介绍】  我校与外校开展校际联合教研活动,我很想体验新课程理念教学,于是承担一节思想品德公开课。为了上好课,我进行了试讲并邀请同组的几位老师来观课,以能得到他们的意见与建议。没想到几位同仁对我的试讲课产生重大的分歧,褒贬不一,之所以有分歧是因为我们对思想品德课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再则我们对《新课程标准》理解并不透彻。我自己对这节课感觉也很不满意,总觉得有所欠缺。课后我仔细地揣摩,认真地推敲,
期刊
自信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促使人向上奋进的内部动力,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也是面向未来,培养21世纪新一代的具体目标之一。自信心对于人一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无论在智力上还是体力上,或是与人交往、处事能力上,都有着基石性的作用。一个充满自信心的孩子,处世乐观进取,做事主动积极,勇于尝试,乐于面对挑战。自信心对幼儿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起着不容低估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
期刊
课改实验工作使我感受很深,收获颇丰,受益匪浅。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我们的课堂“变”了。    一、在活动中探索    以往教学过程中,常常是教师的嘴,学生的耳,封闭学生的嘴,禁锢学生的思维,课堂看起来安安静静,其实死气沉沉。现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设计来体现教学内容,由教师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让学生自己动手找答案。每一项活动都让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起引导、组织作用。学生是课堂的主
期刊
[摘 要]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访谈法等,研究分析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现状,发现其中的问题,进行成因分析;提出提高教师素质的培养目标和培养途径,建立起自主发展的体育教师综合素质;为课程实施者提供理论参考,为课程制定者和管理者提供反馈信息,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完善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体育与健康课程 课程实施 体育教师素质 建构    体育课程实施是将体育课程付诸实践的动态过程
期刊
写文章为什么要夹叙夹议,简言之,只叙述不议论容易流于肤浅,只议论不叙述却又流于空洞。文章只要把握好夹叙夹议,就可能在深刻、充实的发展等级上得分。那么,夹叙夹议的文章究竟可以分为几类?按照叙议各自在文中的比重,我们知道,以叙为主,以议为辅的文章就是记叙文;以议为主,以叙为辅的文章就是议论文。从广义的角度讲,夹叙夹议的文章不是记叙文就是议论文。因此,我们不仅要把握好夹叙夹议,而且也只需要从记叙文和议论
期刊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一门实践性课程。它的出现,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它对于“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加强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学科,为学生提供了许多亲自动手、亲自参与、亲自实践的机会,毫无疑问,综
期刊
[摘 要] 马克·吐温的小说《竞选州长》一文中的“大事渲染”一词的用法不当,该用“大肆渲染”才对。“肆”字的意思与“事”字有区别。拿“事”的“从事”与课文里的解释“作”对照,可以看出:“事”的这个意思不能代替“肆”的“不顾一切,任意妄为”;“大事”更不能代替“大肆”的“无顾忌地(多指做坏事)”;诸如大肆吹嘘、大肆挥霍、大肆活动、大肆攻击、大肆渲染等。  [关键词] 大事 大肆 肆意 渲染    
期刊
[摘 要] 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就应该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其一开始就有一个明确的探索目标和正确的思维方向,这是一堂成功课的前提。导入得法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集中精神学习新的内容。我们要精研教材内容,联系学生实际, 把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设计得出新、出奇,出巧,具有创造性。  [关键词] 导课 方法 兴趣 求知欲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