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挖掘学生生活资源 特色推进综合实践活动

来源 :南北桥·教学探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peters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一门实践性课程。它的出现,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它对于“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加强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学科,为学生提供了许多亲自动手、亲自参与、亲自实践的机会,毫无疑问,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那么,我们该如何挖掘资源、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进程呢?我认为:应该紧紧依托当地实际,充分利用本地独特的乡土风情和优势,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开展有当地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使综合实践活动与本土民俗文化、当地资源、本地传统节假日有机结合,从而进一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的进程。
  
   一、与本土民俗文化有机结合
  
  学生所生活的环境,在本土地域、民俗文化上的优势,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立足于本地民俗文化,挖掘学生生活中所熟悉的本土乡土资源,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根本出发点。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学习探究问题的过程是在社会这个更大的空间完成的。因此,在充分挖掘课程资源的同时,要研究和分析地方的背景和条件,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性特色。以下我以伊山中心小学新村校区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为例,浅谈如何与本土民俗文化有机结合,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进程。
  灌云是具有深厚文化沉淀的一片热土,文化源远流长,内涵深厚。蕴涵特殊的民俗风情,不管饮食特产,还是风土人情,尤其是位于灌云境内的石棺墓遗址更是名扬海内外。为此,我校以灌云得天独厚的人文与自然资源为支撑,以参与活动 “引进地方传统文化”为突破口,以“灌云是我家”为主题,探索综合实践活动的途径和方法,构建有伊山中心小学新村校区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操作框架。
  1.活动准备
  学校从2004年春季起就开始把实践活动纳入课程的探索,学校开展了以“灌云是我家”为主要载体的研究性学习探索,全校统一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年级、班级为单位统一安排。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张正中为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并制定了详细的各年段活动实施方案。我校以张正中为主持人的2个市级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在市教科所和市教研室成功立项。我们以课题为引领,以班级专题性研究为基础,逐步走向打破班级、同一年级界限,以相同或同类兴趣为基础编成活动小组,有序开展活动。对全体教师进行综合实践课程理念的认识培训,举行综合实践活动专题讲座,让全体教师先对综合实践课程有个比较完整的理解;组织骨干教师到中心校听课,考察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情况,丰富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感性体验;采取教师自愿报名与学校指定相结合的办法,建立学生课题指导教师队伍。
  2.课题确定
  在选题上,我们提出“三要”: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要贴近本校实际,要贴近家乡传统文化实际。围绕主题“灌云是我家”选题,各班课题范围小,切入口小;可操作,易结题。三年级的“我爱家乡的玉带糕”,四年级的“追踪大伊山名胜古迹”,五年级的“探寻家乡的民俗”以及六年级的“灌云美食大本营”,每个年段到每个班级的选题都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多次讨论才确定,切合学生的兴趣,活动开展得特别有成效。
  3.活动过程
  音乐组的教师们在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时,充分利用周边环境的特点,与“引进地方传统戏曲”有机地联系起来,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淮海戏作为活动研究课题。在活动中学生不仅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动手能力提高了,还学会了一些灌云地区传统戏曲和乐器,并将其精华融合成一台精彩的好戏,既弘扬了地方特色文化,又为学生终身学习和音乐审美素质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还有班级的老师带领学生走上街头,走进社区,学生们亲眼看到家乡的喜人变化,亲耳听到大人们的啧啧称赞,心中溢满了“从小做好小公民,长大立志建家乡”的信心和决心。活动中,学校还组织学生“拍灌云新景,画灌云新貌,写灌云新事”。鼓励孩子们将活动的感受以体验日记、作文、手抄报等形式展现出来。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中最活跃的小主人,更是活动中的最大受益者。他们进行录音采访、调查采访,做图片展览,搞宣传接力,做花灯、学做小吃……突破了预期设想的效果,拓宽了活动的主题思想,使之延伸到更广阔的生活中去。学生年龄虽小,但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动口、动脑,我们欣喜地看到他们身上所蕴藏的智慧与潜能是无穷的。从剪辑书刊、报纸到上网查找资料,从写一句完整的话到对“美化家乡”各抒己见,从“寻找三街七巷”到“三街七巷里的发现”,每一个成长的脚印都记录了孩子心灵深处的变化。可以明显地感受到,活动后孩子们更加热爱家乡,并且更加关心家乡的发展,关注家乡的建设。
  4.总结积累
  学校综合实践课题组非常重视研究资料的积累,除了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站上丰富的学生自主课题研究原始资料外,我们还收集了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收集到的实物、图片、录像等各种资料,以班级为单位及时归档。每个阶段活动及其设计方案以及学生对自我的“阳光评价”都及时上交归档,每个阶段结束还及时进行工作总结。对整个综合实践活动中各个重要环节,各班分别用照片、摄像进行了记录。校课题组准备在综合实践活动第一阶段工作结束后进行学生、家长的问卷调查,举行了以“体验、感悟、成长”为主题的“我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成长”的征文比赛。
  5.注重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开始实施,我们就要求教师把对学生评价看成教与学的主要的、本质的、综合的一个组成部分,把评价作为与活动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我们根据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种种表现进行全面评价,以形成多样的评价目标、评价手段和灵活的评价方式。每个班级都有一个活动记录档案袋:学生最佳作品、“采蜜卡”(收集整理的文献资料)、“智慧卡”(创新设计和想法建议)、“阳光评议表”、 “家长眼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问卷调查等为评价的具体内容。 在对我校综合实践课程评价体系试行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学生和老师都有了变化。
  (1)学生更自信了,也更勇敢了。通过我们对部分学生的跟踪调查,发现学生的各方面都得到了提高,特别是心理素质普遍得到了提高。五(2)班的张伟同学说:“我觉得我各方面表现都不错,教师经常表扬我,我的作品谁也比不了!”六(1)班的宋玉同学说:“我觉得老师的有些地方做得还不好,我要向老师提提意见。”经过我们对三年级全体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95%的学生喜欢上综合实践活动课,98%的同学觉得自己有进步了。
   (2)老师们脸上的笑容多了,也更有紧迫感了。孩子们学得更有劲了,老师感觉上课的氛围更融洽了,师生的关系亲密了,脸上的笑容自然就更多了。但同时,老师们也感叹:现在的孩子懂的东西很多,进行这样的实践活动,“我们也在向孩子们学习”,“与孩子们一起成长”。他们都觉得需要多学点儿东西。
  6.活动感受
  在这几年的活动中,我们伊山中心小学新村校区的学生真正走进灌云,全方位地了解灌云,全面感受家乡的巨大变化。可以这么说:灌云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孩子们稚嫩的脚印,每一处地方都记录了孩子们纯真的笑声。孩子们在活动中实践着,在活动中感悟着。他们有的记下了活动随笔(用文字表示),有的精心选取角度拍摄了照片,有的用自己稚嫩的画笔描绘美丽的灌云,有的全身心学习地方戏曲的精髓……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家乡那独特的魅力。从他们的作品中、展示中我们就不难读懂孩子们在此次活动中的收获,体会到孩子们在此次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深切感悟。
  7.发现问题
  (1)要适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综合知识与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教育资源、学校经费不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必须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基础,然而,目前我校的教育经费有限,教学设施(电脑等)在数量上还不能完全满足所有学生的实际需要,因此今后要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为学校所用。
   从以上这些可以看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深化开展,可以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环境、当地民俗文化充分结合,既让学生融入社会、增强对家乡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又在活动过程中不断推进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的进程,使综合实践活动真正走进课堂,走进学生。
  
  二、与当地资源有机结合
  
  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时每刻都在与周围环境进行信息交流。我们应该充分注重环境的功能,挖掘身边的地域资源。例如,灌云当地有许多名胜古迹,我校就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寻访灌云的名胜古迹“的课题研究。灌云的传统小吃、传统儿童游戏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如何保留这些传统小吃、老游戏等。
  例如,在我曾指导开展过的《美食豆丹》中,将学生分成最细心的生长探究组、充满快乐的摄影观察组、最有活力的讲解组、饱含深情的文化寻访组、灌云美食推介组等。
  利用“苍梧晚报小记者”身份调查灌云人吃豆丹的历史。小组成员一确定好调查内容,马上就开始分头行动,有的和家长同去图书城寻找资料,有的自己去图书馆查阅图书,有的采访、请教身边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有的上网查询,还有的到当地的餐饮场所以及豆丹的深加工厂实地考察。我们当地的玉柏食品厂是豆丹深加工的专业厂,我带领学生到该厂进行了实地踏访。豆丹文化寻访组收集了有关豆丹的各种文章、文人、文化习俗,还制作了精美的豆丹美食贴图。
  最有活力的讲解组与美食推介组的同学在我的带领下,跑遍灌云各大餐饮店以及乡野田头,炎炎夏日,寻找的过程艰辛而又充满欢乐,一路寻找,一路询问,最后终于完成拍摄,为同学们带回宝贵的资料。
  通过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及自我评价的能力。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收集相关信息(包括上网),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相互合作。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通过小组的集体合作研究,学生产生对自己的成果的喜悦感、成就感,感受到了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身边一草一木的环保意识。更加亲近周围的事物,形成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
  综合实践活动虽然不同于学科课程,但也不能与其他学科完全割裂开来。我觉得可以与各科教学结合起来,将学生所学的学科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综合与提升。同时,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的学习中得到拓展和加深。在同其他学科融合促进的过程中,也同样促使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
  
  三、与本地传统节假日有机结合
  
  我们知道,孩子是最喜欢“过节”的,可以说,童年有关“过节”的记忆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中华悠悠上下五千年,孕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年俗文化。中国的传统节日历经千年,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深深扎根于民众之中,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上元赏花灯,端午赛龙舟,重阳插茱萸……每一个节日都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承载着不朽的民族之魂。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太多值得我们深入挖掘的教育内涵。但是,随着全球一体化和中国社会的转型,传统的节日文化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节日不断淡化,外来节日日益侵蚀。年轻一代对民族的节日知之甚少,长此以往,传统节日将从我们的指缝间滑过,进而流失。我们不能忽视传统文化在提高人文素质、维护社会公德、凝聚民族力量方面不可低估的力量。因此,我们带领着学生走进中国的传统节日,深入传统沃土的底层,了解节日背后的故事,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参与实践中激发学生对中国节日的热爱,将民族精神内化为自身的精神品格。通过读、问、查、访、看等多种方式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民族根源和文化底蕴,引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练就慧眼,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热情;培养爱国情感,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为建设祖国做好全面的准备。
  中华民族辉煌的传统节日是炎黄子孙的瑰宝,是华夏儿女的骄傲。我们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自豪,为中华民族的节日骄傲。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应从儿童抓起,我校以“欢乐中国节”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就给学生们创造了一个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各班同学围绕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并亲身参与动手实践,使他们真正了解了中国的传统节日。他们以身为一名中国人而骄傲和自豪。通过此次活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文化已深深根植于每一位同学的心田,并转化成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让我们以传统文化积淀充实自我,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共同熔铸闪耀着时代光彩的金塔。
  《欢乐中国节》活动中包揽了灌云地方特有的节日风俗,同学们利用课余收集了大量的资料,这些不是课堂上老师能教给的知识,他们必须通过个人或小队的力量去观察、采访、调查、体验,收集到的有的是文本材料,有的是生活经验,还有的是实物材料。孩子们还积极利用各种有利资源,和家长一起行动,动手学做灌云节日小吃,积极性高涨了,在失败中找问题,在形成中感受成功的乐趣。在汇报成果活动上,同学们捧出的一道道用心制作的年糕、粽子、汤圆、肉圆等让在场的同学、老师、来宾备感亲切。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们在体验中成长,更关注他们心灵深处的感受。因此,要将这些民俗民风潜移默化地渗透给我们的学生,将民族精神真正内化为自身的精神品质,是我们老师要承担的任务。整个过程中,老师们和队员们在一起学习,一起动手,一起说唱,一起收获。在体验中,老师们和孩子们一样,都在寻找着,摸索着,收获着,快乐着。这次主题会是一次有效而直观的“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多角度、多形式地呈现地方特色。
  在“欢乐中国节”活动中,同学们不仅获取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了,既弘扬了地方特色节日文化,又为同学们搭建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孩子们将活动的感受以体验日记、作文、手抄报等形式展现出来。学生是活动中最活跃的小主人,更是活动中的最大受益者。他们学会了包粽子、做月饼、煮拗九粥……通过录音采访、跟踪调查、图片展览、宣传接力……突破了预期设想的效果,拓宽了活动的主题思想,使之延伸到更广阔的生活中去。孩子们年龄虽小,但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动口、动脑,我们欣喜地看到他们身上所蕴藏的智慧与潜能是无穷的。从剪辑书刊、报纸到上网查找资料,从写一句完整的话到对“弘扬中国传统节日”各抒己见,每一个成长的脚印都记录了孩子心灵深处的变化。可以明显地感受到,活动后孩子们更加热爱祖国的传统节日,并且充满对我国的传统文化的渴求。
  其中,在我指导开展的活动《欢欢喜喜过春节》中,学生们除了收集并知道了许多有关春节的知识外,最大的乐趣是动手学会制作许多春节的食品,比如做年糕、做鱼丸、包肉燕、做“斋”、“福”蛋,都是小组同学利用业余时间向家长请教,尝试了无数次才做成功的。有的小同学以生动的表演展示“年”的传说,表演舞狮;有的向同学们介绍春节的各种风俗习惯;有的介绍春节的居室布置,展示实物介绍,学写春联,剪纸,画年画;有的通过对校内外大家今年怎么过年的调查,公布调查结果和分析研究结论展示春节调查问卷结果。
  老师和队员们把收集的资料积极编写成活动教材,形成文本,将对这项具有特色的活动进行进一步的延伸和升华。在同学们的努力下,在老师们的不断摸索中,这一活动已经成为具有我校特色的传统活动,被评为福建省优秀少先队活动金奖,推荐到全国参赛,并荣获全国首届“十佳魅力少先队”的称号。
  我校“欢乐中国节”的活动不只是停留在某一个阶段,每年的传统佳节,我校必定要开展相关的传统佳节教育活动。一年四季中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此外,还有 “八一七”灌云解放日、拗九节等有特定意义的节日。这些节日,也都可以成为一个活动主题,在这些节日中,我们灌云有哪些独特的过节习俗,过节时要做什么,吃什么,都很值得研究探讨。例如我校在灌云传统节日“拗九节”(灌云民间传统的孝顺日)这天,就让同学们回家当一天家,体验长辈的辛劳,让孩子们为家里老人做一件小事,有的为老人炒一盘小菜,有的为老人洗一次脚,有的煮拗九粥孝敬老人……在重阳佳节,每位学生都踩上了学校特意准备的“登高石”,表示自己又长大了一岁,能为家中或邻居的老人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了,让孩子懂得该如何尊老敬老!事儿虽然很小,但意义很大,既让现今的独生子女体验了长辈的辛苦,又教育了学生要孝顺长辈。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了解拗九节的由来,学会煮拗九粥,懂得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的意义和内涵,在活动中交流自己的感受和见闻,进一步激起同学们对长辈的尊重和敬爱。
  总之,实践是人生的必然经历,没有实践,哪有成长?让我们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孩子所熟悉的生活资源,根据当地实际开展有本地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赋予综合实践活动生命力,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品尝生活的滋味。在孩子们实践积累及在教师们指导反思的过程中,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一定会更大步地迈向“常态化”,更加扎实有效地开展。
其他文献
学校体育,就其目的、任务的特殊性而言,它不同于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它突出的特点,就是其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的教育属性。学校体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和其他教育一样,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同时又具有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   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总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良好思想品德,使其成为具有现代精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
期刊
[摘 要] 文章从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启迪学生思考问题,调动学生“仓库”知识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以及指导学生如何灵活运用各种比较方法来发展思维能力共五方面,对学生思维训练做了阐述。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思维训练    学生要学好语文,提高语文能力,取得综合效应,思维方面应进行扎扎实实的训练。如果忽略这一点,学生不认真进行思维训练,读,就有口无心;看,浮光掠影;说,不得要领;写,内容干瘪,词不达意
期刊
[摘 要] 主要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法和笔者在五步拳教学过程中尝试的一些教学方法为例,试着探讨五步拳套路的拓展教学。对存在的现象从学生的认知角度、武术套路教学常规模式两方面进行分析。指出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从五步拳套路本身拓展开来,让学生感受学练过程。从五步拳课始部分的游戏选择、突出五步拳套路的攻防技击性、引导学生“串联”五步拳动作等一些教学方法的具体细化方面进行阐述,试着探讨五步拳套路的拓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职业学校承担着培养社会实用型人才的重任,这要求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技能培养,而且还要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众所周知,现在职业学校生源质量和素质普遍较低。在这样的情况下,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教育要想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其难度可想而知。所以,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教育要想达到其育人目的,就要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当前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
期刊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作文评语,则是这一环节中的点睛之笔。然而,传统的作文评语大多用语生硬,缺少与学生在情感上的商榷、沟通,这与新课程所追求的师生应在心理、情感层面上的和谐格格不入。而今,课标正在深入人心,怎样使作文评语更加人性化,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呢?我认为应该从情感性评语入手。  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的确,离开了情感,一
期刊
【背景介绍】  我校与外校开展校际联合教研活动,我很想体验新课程理念教学,于是承担一节思想品德公开课。为了上好课,我进行了试讲并邀请同组的几位老师来观课,以能得到他们的意见与建议。没想到几位同仁对我的试讲课产生重大的分歧,褒贬不一,之所以有分歧是因为我们对思想品德课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再则我们对《新课程标准》理解并不透彻。我自己对这节课感觉也很不满意,总觉得有所欠缺。课后我仔细地揣摩,认真地推敲,
期刊
自信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促使人向上奋进的内部动力,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也是面向未来,培养21世纪新一代的具体目标之一。自信心对于人一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无论在智力上还是体力上,或是与人交往、处事能力上,都有着基石性的作用。一个充满自信心的孩子,处世乐观进取,做事主动积极,勇于尝试,乐于面对挑战。自信心对幼儿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起着不容低估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
期刊
课改实验工作使我感受很深,收获颇丰,受益匪浅。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我们的课堂“变”了。    一、在活动中探索    以往教学过程中,常常是教师的嘴,学生的耳,封闭学生的嘴,禁锢学生的思维,课堂看起来安安静静,其实死气沉沉。现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设计来体现教学内容,由教师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让学生自己动手找答案。每一项活动都让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起引导、组织作用。学生是课堂的主
期刊
[摘 要]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访谈法等,研究分析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现状,发现其中的问题,进行成因分析;提出提高教师素质的培养目标和培养途径,建立起自主发展的体育教师综合素质;为课程实施者提供理论参考,为课程制定者和管理者提供反馈信息,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完善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体育与健康课程 课程实施 体育教师素质 建构    体育课程实施是将体育课程付诸实践的动态过程
期刊
写文章为什么要夹叙夹议,简言之,只叙述不议论容易流于肤浅,只议论不叙述却又流于空洞。文章只要把握好夹叙夹议,就可能在深刻、充实的发展等级上得分。那么,夹叙夹议的文章究竟可以分为几类?按照叙议各自在文中的比重,我们知道,以叙为主,以议为辅的文章就是记叙文;以议为主,以叙为辅的文章就是议论文。从广义的角度讲,夹叙夹议的文章不是记叙文就是议论文。因此,我们不仅要把握好夹叙夹议,而且也只需要从记叙文和议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