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的写话提出的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盲生由于视力的原因,对周围的事物认识不够,许多事物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比教陌生的。引导低年级盲生写好话,提高他们的写话能力,成了语文老师十分头疼的事。那么如何让低年级盲生掌握良好的写话技能呢?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低年级盲生的实际出发,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激发兴趣,体会写话喜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阅读还是写话,都要让学生感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不需要老师的督促,家长的监督,同学的提醒,他会自觉的完成每一项任务。尤其对于低年级的盲生来说,自我约束能力差,有时全凭着自己的兴趣做事,因此在写话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降低写话的要求
学生刚开始练习写话时,教师一定要放宽尺度,哪怕是一句很简单,很普通的完整话,就要给予肯定,如:“我会写字。”“我在吃饭。”“我要去上学了”等等。在老师的肯定下,学生就会觉得写话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他们就会越写越想写。如果,一开始就给他们提出高的要求,如:“我会写字。”你告诉他这句话太简单了,写具体些,那么学生就会有畏难的心里。毕竟低年级的学生词汇是有限的,他们的语言是特殊的,他们不懂什么是具体或者具体到什么程度。一旦知道自己达不到要求,久而久之就会对写话产生畏惧心里,那么就会无法完成写话的任务了。所以,一定要降低要求,激发他们的写话兴趣,再逐步提高要求。
2、体验成功的喜悦
对于低年级的盲生来说,他们的成就感非常容易实现,哪怕是老师的一句肯定的话语、一句鼓励的话,都会让他们感到非常有成就感。如果说老师把他们的作品在全班同学的面前念出来,或者在班上的某一个角落展示出来,那么他们就会感到心花怒放。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为学生创造这样的机会,比如:有的写“我喜欢老师。”教师就要给予肯定的说:你真棒能懂得用“喜欢”这个词。也有的写“我和某某一起去上学”教师就要鼓励学生说:不错呀,你还懂得用“和、一起”这两个词。这样既让每个孩子有了被别人认可的机会,又提高了各自口头语言表达的能力和欣赏水平,同时也能带动全班学生写话的积极性。
二、注重积累,获取生动材料
曾有这样的一个典故:一个书生要考试了,他整天在家里愁眉苦脸的,他的妻子问他“考试难道比我生孩子还难吗?”书生回答道“你生孩子肚子里有孩子,考试要‘墨水’可我肚子里没‘墨水’呀”。当然,这里的墨水不是一般的墨水,而是指才华。孩子们之所以不愿意写,是因为没有合适的语言积累来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缺少相应的知识积累来阐述自己的见闻。积累语言文字有以下三条途径:
1、观察生活,从日常生活中直接获取生动的材料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积极引导盲生运用视觉、触觉、嗅觉、味觉等感觉器官去感知周围事物,从日常生活中获取“活”的材料,同时将这些具体的、零碎的东西逐步上升到抽象的、整体的认识,是写话的基础。有了“活”的材料,学生才能写出内容真实、有新意、有创作性的文章来。为了让盲生积累更多的写作材料,我常常带他们去观察大自然,感受大自然。观察生活,了解生活。通过听觉,让他们听出大自然的风声、雨声、雷声,了解风声、雨声、雷声的大小;通过触觉,让他们亲身感受猪、牛、养、鸡等动物的外形特征,了解水、冰的温度;通过嗅觉,让他们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嗅出化的芬芳。为了让学生写好《找春天》,我带她们到校园里通过听觉、触觉、嗅觉感知春天,引导他们用手去触摸叶子、花朵,感受春天的阳光,听窗外的鸟鸣……适时地进行一番描述。
2、创设氛围,让盲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激起写话的灵感
盲生失去了视觉功能,因此,听觉对于盲生来说尤为重要。在写话教学中,如何克服视觉障碍,充分发挥他们的听觉功能,提高他们的写话能力呢?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氛围的创设,通过读听的形式,让盲生沉浸在“读”的氛围中,激发写话的兴趣和灵感。
一是诵读课文中的典型范文。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经典课文,这些课文为盲生写作提供了许多有用的信息。在写作前,我注意从教材中选取与作文题目相关的课文或片段,搜集整理,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材料,然后在课堂上诵读,诵读时做到声情并茂,抑扬顿挫,让学生边听边想,诱发写作的兴趣与灵感。
二是为了增强学生听的效果,我还把一些文章配上合适的音乐,营造作文氛围,让盲生获取较大的精神愉悦,活跃思维,提高写话能力。贝多芬说:“音乐是人类精神的食粮。”歌声能使盲生得到视觉补偿,能陶冶他们的情操,丰富他们的想象力,能在欢乐的音乐气氛中激发他们的写话兴趣,同时也有利于他们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走进生活,体验写话乐趣
生活是作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除了凭借教材,还可以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蕴藏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教学资源进行写话训练。如各种节日是写话的资源:在“三八”妇女节你为妈妈做了点什么?怎样过“六一”儿童节的?以及中国的传统节日是怎样度过的等等,让学生在欢庆节日的同时也完成了写话训练。再如学校、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运动会、春游、读书节、等也可组织学生把活动过程、感受写下来。写话中我还经常让孩子联系生活实际,写身边实实在在的东西,写生活中亲身经历过的事情,这样写话有根有据,写出的话自然就有血有肉、不空洞,也更能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提高其写话的水平。
四、借助文本,续编童话故事
如我在教学《沉香救母(二)》这篇课文,当教到最后“沉香一头扑进了妈妈的怀抱”时,就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以“沉香终于见到了受苦多年的妈妈,他一头扑进妈妈温暖的怀抱……”为开头,写一写这时他们会说些什么?引导他们想象这么多年中妈妈见不了红红的太阳,看不见蓝蓝的天空,更没有了亲情的温暖,心情是如何的沉重;想象沉香在历尽了千辛万苦,受尽了这么多年的相思之苦之后,才好不容易见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妈妈,心情是多么的欣喜和激动……这时,学生的眼里总是闪着幸福,向往,他们有的在文章的一开始就这样写到:“沉香一头扑进了妈妈温暖的怀抱,他们抱头痛哭,泪流满面!”他们有的在文中写:“妈妈激动地抱住沉香:“香儿,我不管压在华山脚下痛不痛,只要你幸福我就幸福,你痛苦我就痛苦。今后,我会永远留在你和爸爸的身边!”,还有的学生在结尾处写到:这时,路边的花儿开了,天上的鸟儿叫了,好像都在为沉香一家的团聚而高兴呢!”浓浓的骨肉亲情,顿时在孩子们稚嫩的笔下流露。他们用感人的话语抒写着这对离别多年的母子之间浓浓的骨肉亲情,用文字和他们一起期待美好的明天,笔下流露出来的真情是非常可贵的。
总之,低年级是写话的起步阶段,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发盲生的兴趣,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习作。重视低年级写话训练,寓写于乐,使学生从小善于观察生活、捕捉生活素材,乐于写话,乐于表达,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激发兴趣,体会写话喜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阅读还是写话,都要让学生感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不需要老师的督促,家长的监督,同学的提醒,他会自觉的完成每一项任务。尤其对于低年级的盲生来说,自我约束能力差,有时全凭着自己的兴趣做事,因此在写话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降低写话的要求
学生刚开始练习写话时,教师一定要放宽尺度,哪怕是一句很简单,很普通的完整话,就要给予肯定,如:“我会写字。”“我在吃饭。”“我要去上学了”等等。在老师的肯定下,学生就会觉得写话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他们就会越写越想写。如果,一开始就给他们提出高的要求,如:“我会写字。”你告诉他这句话太简单了,写具体些,那么学生就会有畏难的心里。毕竟低年级的学生词汇是有限的,他们的语言是特殊的,他们不懂什么是具体或者具体到什么程度。一旦知道自己达不到要求,久而久之就会对写话产生畏惧心里,那么就会无法完成写话的任务了。所以,一定要降低要求,激发他们的写话兴趣,再逐步提高要求。
2、体验成功的喜悦
对于低年级的盲生来说,他们的成就感非常容易实现,哪怕是老师的一句肯定的话语、一句鼓励的话,都会让他们感到非常有成就感。如果说老师把他们的作品在全班同学的面前念出来,或者在班上的某一个角落展示出来,那么他们就会感到心花怒放。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为学生创造这样的机会,比如:有的写“我喜欢老师。”教师就要给予肯定的说:你真棒能懂得用“喜欢”这个词。也有的写“我和某某一起去上学”教师就要鼓励学生说:不错呀,你还懂得用“和、一起”这两个词。这样既让每个孩子有了被别人认可的机会,又提高了各自口头语言表达的能力和欣赏水平,同时也能带动全班学生写话的积极性。
二、注重积累,获取生动材料
曾有这样的一个典故:一个书生要考试了,他整天在家里愁眉苦脸的,他的妻子问他“考试难道比我生孩子还难吗?”书生回答道“你生孩子肚子里有孩子,考试要‘墨水’可我肚子里没‘墨水’呀”。当然,这里的墨水不是一般的墨水,而是指才华。孩子们之所以不愿意写,是因为没有合适的语言积累来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缺少相应的知识积累来阐述自己的见闻。积累语言文字有以下三条途径:
1、观察生活,从日常生活中直接获取生动的材料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积极引导盲生运用视觉、触觉、嗅觉、味觉等感觉器官去感知周围事物,从日常生活中获取“活”的材料,同时将这些具体的、零碎的东西逐步上升到抽象的、整体的认识,是写话的基础。有了“活”的材料,学生才能写出内容真实、有新意、有创作性的文章来。为了让盲生积累更多的写作材料,我常常带他们去观察大自然,感受大自然。观察生活,了解生活。通过听觉,让他们听出大自然的风声、雨声、雷声,了解风声、雨声、雷声的大小;通过触觉,让他们亲身感受猪、牛、养、鸡等动物的外形特征,了解水、冰的温度;通过嗅觉,让他们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嗅出化的芬芳。为了让学生写好《找春天》,我带她们到校园里通过听觉、触觉、嗅觉感知春天,引导他们用手去触摸叶子、花朵,感受春天的阳光,听窗外的鸟鸣……适时地进行一番描述。
2、创设氛围,让盲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激起写话的灵感
盲生失去了视觉功能,因此,听觉对于盲生来说尤为重要。在写话教学中,如何克服视觉障碍,充分发挥他们的听觉功能,提高他们的写话能力呢?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氛围的创设,通过读听的形式,让盲生沉浸在“读”的氛围中,激发写话的兴趣和灵感。
一是诵读课文中的典型范文。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经典课文,这些课文为盲生写作提供了许多有用的信息。在写作前,我注意从教材中选取与作文题目相关的课文或片段,搜集整理,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材料,然后在课堂上诵读,诵读时做到声情并茂,抑扬顿挫,让学生边听边想,诱发写作的兴趣与灵感。
二是为了增强学生听的效果,我还把一些文章配上合适的音乐,营造作文氛围,让盲生获取较大的精神愉悦,活跃思维,提高写话能力。贝多芬说:“音乐是人类精神的食粮。”歌声能使盲生得到视觉补偿,能陶冶他们的情操,丰富他们的想象力,能在欢乐的音乐气氛中激发他们的写话兴趣,同时也有利于他们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走进生活,体验写话乐趣
生活是作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除了凭借教材,还可以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蕴藏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教学资源进行写话训练。如各种节日是写话的资源:在“三八”妇女节你为妈妈做了点什么?怎样过“六一”儿童节的?以及中国的传统节日是怎样度过的等等,让学生在欢庆节日的同时也完成了写话训练。再如学校、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运动会、春游、读书节、等也可组织学生把活动过程、感受写下来。写话中我还经常让孩子联系生活实际,写身边实实在在的东西,写生活中亲身经历过的事情,这样写话有根有据,写出的话自然就有血有肉、不空洞,也更能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提高其写话的水平。
四、借助文本,续编童话故事
如我在教学《沉香救母(二)》这篇课文,当教到最后“沉香一头扑进了妈妈的怀抱”时,就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以“沉香终于见到了受苦多年的妈妈,他一头扑进妈妈温暖的怀抱……”为开头,写一写这时他们会说些什么?引导他们想象这么多年中妈妈见不了红红的太阳,看不见蓝蓝的天空,更没有了亲情的温暖,心情是如何的沉重;想象沉香在历尽了千辛万苦,受尽了这么多年的相思之苦之后,才好不容易见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妈妈,心情是多么的欣喜和激动……这时,学生的眼里总是闪着幸福,向往,他们有的在文章的一开始就这样写到:“沉香一头扑进了妈妈温暖的怀抱,他们抱头痛哭,泪流满面!”他们有的在文中写:“妈妈激动地抱住沉香:“香儿,我不管压在华山脚下痛不痛,只要你幸福我就幸福,你痛苦我就痛苦。今后,我会永远留在你和爸爸的身边!”,还有的学生在结尾处写到:这时,路边的花儿开了,天上的鸟儿叫了,好像都在为沉香一家的团聚而高兴呢!”浓浓的骨肉亲情,顿时在孩子们稚嫩的笔下流露。他们用感人的话语抒写着这对离别多年的母子之间浓浓的骨肉亲情,用文字和他们一起期待美好的明天,笔下流露出来的真情是非常可贵的。
总之,低年级是写话的起步阶段,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发盲生的兴趣,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习作。重视低年级写话训练,寓写于乐,使学生从小善于观察生活、捕捉生活素材,乐于写话,乐于表达,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