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任何成功的教育都离不开“情感”的参与,没有“情感”或缺乏“情感”,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本文以情感为主线,分别从当好学生的“益友”、“良师”、“亲人”三个方面探索如何优化情感因素,发掘情感能动功效,从而激發学生的学习兴趣,争取取得更好的教学效益。
关键词:职高教育;情感因素;优化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3-021-1
一、做一个让学生值得信赖、乐于依靠的“益友”
1.自我严格要求,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一是专业知识,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学生学习中遇到再大的难题在我们这里都能够轻松地科学地解决,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老师的“学高”;二是本专业以外的其他学科常识,在日常辅导中尤其是课外辅导中,能够及时给学生提供一定程度的指导,争取给学生学习提供最便利的帮助,有效增进与学生的感情;三是心理学常识,学会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沟通,同时积极参加一些课外活动。
2.注重生活细节,始终维护良好形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具有渊博的知识,更应当树立良好的形象,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调控好自己的情绪,学生是观众,教师就是演员,纵然有再不愉快的事情、再疲惫的身体,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时候都要努力保持良好的状态。二是要有得体的衣着,应该说各地教育部门、学校都不同程度地投入了一定的精力为教师统一了服装,也是从某种程度上提出一定的要求,教师的认识普遍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三是要注意言行,学生普遍都很关注教师的言行,并具有一定的模仿性,如教师的一个动作、一句话都可能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较大的影响。
二、当一个让学生愉快接触、乐于交流的“良师”
1.发扬“教学”民主,当好“配角”。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堂精彩的授课,多数时候教师是充当“配角”角色的,教学中主要发挥着引导作用。为此,我们必须努力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课堂氛围,尊重、理解每一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识,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差异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结果,正确对待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不良反应包括对老师的质疑,引导学生养成敢于提出疑惑,发表意见,挑战权威的习惯,从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学生的思路将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敏捷,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益。
2.创设“情感”环境,渲染“氛围”。活跃的课堂氛围能够很好地提高教学效益,同理,压抑的课堂氛围起着负面的影响。为此,本人认为上好一堂课,除了用心的备课授课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素:一是要用亲切的眼神交流,教师的目光刺激和调节着学生的情感。比如在提问时、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投以慈爱、鼓励的目光,能够使学生的紧张心情得到放松、智慧得以展露;二是要尽量保持微笑,微笑是情感的润滑剂,教师课堂上的微笑,会使学生感到无比的亲切,“胆子”会更大,信心更足,脑子更活,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益;三是使用富有感情的语言,语言能实现“知”、“情”的交流,结合亲切的微笑、激励的目光等,一定能创造出轻松愉快、生动活泼、情知交融、思维活跃的教学场面。
3.用心“关注”个体,做到有的放矢。在教学中,我们一般都有这样的惰性,即喜欢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包括课堂提问等过程,而事实上中等生、差生更期待关注,需要关注。教学中,我们要认真研究分析每一名学生,结合其性格特征、家庭背景,有的放矢地搞好教学辅导;注意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需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进步和承认。教学中注意降低基础较差学生的紧张和焦虑的程度,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以真挚情感来感化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乐于接受,愉快地学习。
三、成一个让学生感受深情、感恩付出的“亲人”
1.用心研究,帮助学生不断改善学习方法。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智商没有太大差异,拉开个体成绩差距的主要是后天的学习能力,即不断总结提高的学习方法。如果对成绩不好的学生,教师不及时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他们的学习效率将很难得到提高,学习成绩自然赶不上去,从而陷入学习成绩差的恶性循环。因此,本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解决为载体,让学生认识思维活动的特点,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并不断充实完善,逐渐提高学习能力。
2.善于表扬,始终努力增强学生学习自信。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尤其是对于学困生。努力培养他们的自信、自强的品质,让他们体验成功、获得成功。一方面,让他们从别人的成功中体验成功,以点带面,从个别学困生抓起,其他同学看到与自己相当的同学成功时,就会增强自信心;二是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教师提的问题要有难有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才能越发积极地学习。当然,成功与否并无绝对标准,好的考试成绩,正确地回答了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圆满地完成了练习等等,这些点滴微小的成绩均可视为成功。
3.真心关爱,积极帮助解决实际生活困难。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更是一种激励,它满足了学生心灵深处得到理解、赏识、信赖与尊重的需求,唤起了自信,激起了自尊,使学生在积极的心态中不断进取。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关心他们的喜、怒、哀、乐,关心他们身上的微小变化和点滴进步,用爱心去温暖学生。对班上的每一名学生,教师都要用发展的、积极的眼光看待,要宽严适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最大程度地协助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实际困难,让每一名学生都生活在希望之中!
随着情感因素在教育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坚信只要能够当好学生的“益友”、“良师”和“亲人”,必然能够有效发挥情感能动功效,也必然能够进一步改善教学环境,必然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史生萍.如何在师生情感交流中培养健康人格[J].商情,2009.
[2]郭平.重视情感教育提高教学质量[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2.
关键词:职高教育;情感因素;优化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3-021-1
一、做一个让学生值得信赖、乐于依靠的“益友”
1.自我严格要求,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一是专业知识,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学生学习中遇到再大的难题在我们这里都能够轻松地科学地解决,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老师的“学高”;二是本专业以外的其他学科常识,在日常辅导中尤其是课外辅导中,能够及时给学生提供一定程度的指导,争取给学生学习提供最便利的帮助,有效增进与学生的感情;三是心理学常识,学会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沟通,同时积极参加一些课外活动。
2.注重生活细节,始终维护良好形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具有渊博的知识,更应当树立良好的形象,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调控好自己的情绪,学生是观众,教师就是演员,纵然有再不愉快的事情、再疲惫的身体,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时候都要努力保持良好的状态。二是要有得体的衣着,应该说各地教育部门、学校都不同程度地投入了一定的精力为教师统一了服装,也是从某种程度上提出一定的要求,教师的认识普遍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三是要注意言行,学生普遍都很关注教师的言行,并具有一定的模仿性,如教师的一个动作、一句话都可能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较大的影响。
二、当一个让学生愉快接触、乐于交流的“良师”
1.发扬“教学”民主,当好“配角”。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堂精彩的授课,多数时候教师是充当“配角”角色的,教学中主要发挥着引导作用。为此,我们必须努力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课堂氛围,尊重、理解每一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识,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差异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结果,正确对待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不良反应包括对老师的质疑,引导学生养成敢于提出疑惑,发表意见,挑战权威的习惯,从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学生的思路将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敏捷,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益。
2.创设“情感”环境,渲染“氛围”。活跃的课堂氛围能够很好地提高教学效益,同理,压抑的课堂氛围起着负面的影响。为此,本人认为上好一堂课,除了用心的备课授课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素:一是要用亲切的眼神交流,教师的目光刺激和调节着学生的情感。比如在提问时、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投以慈爱、鼓励的目光,能够使学生的紧张心情得到放松、智慧得以展露;二是要尽量保持微笑,微笑是情感的润滑剂,教师课堂上的微笑,会使学生感到无比的亲切,“胆子”会更大,信心更足,脑子更活,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益;三是使用富有感情的语言,语言能实现“知”、“情”的交流,结合亲切的微笑、激励的目光等,一定能创造出轻松愉快、生动活泼、情知交融、思维活跃的教学场面。
3.用心“关注”个体,做到有的放矢。在教学中,我们一般都有这样的惰性,即喜欢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包括课堂提问等过程,而事实上中等生、差生更期待关注,需要关注。教学中,我们要认真研究分析每一名学生,结合其性格特征、家庭背景,有的放矢地搞好教学辅导;注意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需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进步和承认。教学中注意降低基础较差学生的紧张和焦虑的程度,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以真挚情感来感化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乐于接受,愉快地学习。
三、成一个让学生感受深情、感恩付出的“亲人”
1.用心研究,帮助学生不断改善学习方法。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智商没有太大差异,拉开个体成绩差距的主要是后天的学习能力,即不断总结提高的学习方法。如果对成绩不好的学生,教师不及时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他们的学习效率将很难得到提高,学习成绩自然赶不上去,从而陷入学习成绩差的恶性循环。因此,本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解决为载体,让学生认识思维活动的特点,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并不断充实完善,逐渐提高学习能力。
2.善于表扬,始终努力增强学生学习自信。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尤其是对于学困生。努力培养他们的自信、自强的品质,让他们体验成功、获得成功。一方面,让他们从别人的成功中体验成功,以点带面,从个别学困生抓起,其他同学看到与自己相当的同学成功时,就会增强自信心;二是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教师提的问题要有难有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才能越发积极地学习。当然,成功与否并无绝对标准,好的考试成绩,正确地回答了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圆满地完成了练习等等,这些点滴微小的成绩均可视为成功。
3.真心关爱,积极帮助解决实际生活困难。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更是一种激励,它满足了学生心灵深处得到理解、赏识、信赖与尊重的需求,唤起了自信,激起了自尊,使学生在积极的心态中不断进取。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关心他们的喜、怒、哀、乐,关心他们身上的微小变化和点滴进步,用爱心去温暖学生。对班上的每一名学生,教师都要用发展的、积极的眼光看待,要宽严适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最大程度地协助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实际困难,让每一名学生都生活在希望之中!
随着情感因素在教育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坚信只要能够当好学生的“益友”、“良师”和“亲人”,必然能够有效发挥情感能动功效,也必然能够进一步改善教学环境,必然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史生萍.如何在师生情感交流中培养健康人格[J].商情,2009.
[2]郭平.重视情感教育提高教学质量[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