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生活,让农村作文教学生活化

来源 :教育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ren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如何开展作文教学,长期以来是广大语文教师感到十分困惑的事情。尤其是面对新课改背景下的农村教师,更感到十分乏力。关注作文教学,更要关注学生生活,重视学生生活体验,通过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意识的参与、观察、积累,获取写作素材,乃是突破习作教学的关键。简言之,作文教学要“走进生活,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关键词】 关注体验;观察;积累;习作;生活化
   The attention life, lets the countryside thesis teaching adaptation
   Zhong Zhenliang
   【Abstract】 How to develop the thesis teaching, since long is the general language teacher feels the very puzzled matter. Especially faces the countryside teacher who the new class chan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felt that very feels weak. The attention thesis teaching, need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student life, takes the student life experience, through under teacher’s instruction participation, observation, accumulation consciously, gain writing source material, is breaks through the exercise teaching the key. In short, the thesis teaching wants “to enter the life, provides the advantage and the broad space for student’s independent writing.”
   【Key words】 Attention experience; Observation; Accumulation; Exercise; Adaptation
  
   在农村中小学校的作文课上,许多老师总认为学生写起作文来不是无话可说,就是有话写不出。即使是经过努力写出来的作文,也依然是空话连篇,怎么也透视不出孩子们那朝气蓬勃的影子。所以,有人把城乡小学生作文水平的差距,归结为城乡之间条件的不同。总认为城市条件好,孩子见多识广,家庭条件优越,社会公益设施齐全,城市孩子广泛接触图书馆、游乐场、多媒体,还有高水平的学校教育,所以作文得心应手。而农村孩子孤陋寡闻,信息闭塞,所以写起作文来“无话可说”。这种认识完全有失偏颇,是因为老师们受到传统教育观的禁锢,教学局限于教材,目标停留在知识目标上。殊不知,“语文即生活”,“生活是语文的大课堂”,“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学生写作的不竭源泉”。作为长期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我,通过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对于作文教学也经历了不断地实践、探索,从茫然、困惑中摸出门道,最终深深体会到,“作文源于生活”,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必要的写作技巧指导、范文引路、佳作欣赏外,只有关注学生生活,才能让学生“有话可说”,从而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广大农村山清水秀,绿草红花,无不让人流连忘返;民风民俗,清正纯朴,传统文化比比皆是;田间劳作,欢歌笑语庆丰年……这些农村优势正是城市教育所没有的教学资源,这些资源让农村孩子“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因此,只要我们很好的发掘和利用这些资源,让作文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走进生活,“写自己想说的话”,就能唤起学生对作文的兴趣。那么,怎样利用资源,让学生从生活中来,有话可写,“写自己想说的话”呢?笔者认为:
   1 关注学生生活体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倾吐欲望 
  根据国家课程设置,小学作文一周仅有两节习作课。于是传统作文教学中的指导、拟稿、修改、誊写等往往都要在两节课内完成。这样,学生习作所需的信息只能靠平时贮存于大脑之中的有限的东西,习作时只要提取后稍作加工即可,这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学生的习作便“无话可说,无话可写”。从这个角度看,责任不在学生,而在于教师,是我们教师使学生远离了丰富多彩的习作源泉——生活。因此作文指导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让习作时空飞出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
  去年放寒假时,我曾给学生布置了两篇作文,一篇是《寒假里的一件事》,一篇是《寒假趣闻》。布置这两篇作文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真正去体验生活,从寒假中亲历的事情中选取素材,而农村孩子在寒假中可做的事情太多了,做游戏,过除夕夜看家乡的变化,听外出务工归来的父母讲外在的新鲜事等,只要学生亲自去体验了,就有话可写;而《寒假趣闻》则注重有意识地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善于发现,感悟乐趣。从本期开校对学生所写作文看,大多学生都写出了比较好的作文。由此可见,根本原因在于老师布置的作文要切合学生实际,能充分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生活,寻找写作的素材,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的习惯,由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走进生活,陶冶情操,受到思想教育,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对自己认为有价值、感兴趣的话想一吐为快的兴趣。
   2 发挥农村作文教学的优势,重视观察能力训练 
  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于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都不要轻易放过,就是要注意细节的观察。农村孩子住在环境优美的村庄,出门便是无垠的绿色田野,行路中听见溪水欢唱,生活里伴着鸟语花香……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真实材料,教师若能抓住这些优势,因势利导,让孩子们平日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摄取反映农村特点的景和物,人和事,指导学生现场观察,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作文教学质量不难提高。
   (1)注意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观察。对一些动、植物,反复细致地观察各个阶段的特点,就能有效地锻炼观察的目的性和持续性。如《我家的小宠物》,我要求学生根据自家饲养而又特别喜爱的小宠物(如小猫、小狗),按照其成长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和成长过程,使学生学会了跟踪观察,从而“有话可说”。
   (2)注意对事物特征的观察。如写《我的家乡》,旨在表现家乡的美,就需要表现家乡四季的美。对于农村孩子来讲,常年身处大自然,对于一年中四季的变化,显而易见。如春暖花开,柳枝发芽,草长莺飞,万物复苏;夏日炎炎,绿树成荫;秋风凉爽,树叶纷飞,满地金黄,丰收在望;冬雪飘落,树头光秃,银装素裹。只要老师加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就很容易分辨出自然景物在不同季节的特征。从观察、欣赏中感悟大自然的美,写作中表现美,进而有感而发,寓情于景。 
  (3)注意对新鲜事物的观察。作为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写作能力,更要进行思想教育,而者均可通过不断地习作训练以达成目标。小学六年级写作训练项目之一是“能写简单的应用文,如建议书、演讲稿、书信等”。于是,我结合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校园里的新鲜事,让学生写新闻稿;针对学校、班级及学生实际,对自我感觉不如意的或不应该发生的现象写建议书。为了写好作文,做到“有话可说”学生自觉留心观察身边事、身边人。一座座小洋楼,新修的水泥路,农家小汽车等家乡的新鲜事一下子跃然纸上。这些都让学生亲自看到了家乡的变化。社会邪恶现象、不文明的言行、城乡环境的脏、乱、差等进入了建议书。通过有意识的观察,既积累了学生的写作材料,又增强了孩子们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的情感,提高了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为了巩固观察成果,我还要求学生写观察日记,把每天看到的、听到的、做过的、想过的都记下来,为作文储备材料。
   3 走进生活,就地取材,充分挖掘作文教学资源 
  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农村天地广阔,生活丰富多彩,山川田野,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农家生活皆为农村学生作文提供了丰盈不竭的源泉。作为地处云贵高原边沿的古蔺,自然风光十分优美,名胜古迹颇多,这为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1)让学生在欣赏广袤的自然风光中获取写作素材。农村孩子常年与山水、田园为伴,眼中少不了花木瓜果,最贴近于自然,也最能得到大自然的丰厚回报。只要留心,不难发现多样的自然风光为我们农村小学作文素材注入了鲜活的源头活水。记得几年前的一次,为了让学生写好《家乡的美》这篇作文,我特地带了班上的十几个写作兴趣浓厚而且写作功底较好的学生去参观家乡有名的古桥——水边桥。一路上,老师不断提醒学生留意沿途风景,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所看到的景象,同学间相互补充,老师在加以补充、提炼,使之叙述更完整,更形象、生动些。回来后,大家又把参观过程讲给没去的同学听,结果全班同学作文有话可写,而且写得栩栩如生,收获不小。这样,就地取材开展作文教学,既拓展了教材,又挖掘了教学资源;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说话能力和写作兴趣。应该说,作为古蔺,在四川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蔺州新貌、黄荆原始森林、八节洞瀑布、美酒河、笋子山、红龙湖等都令人向往。家乡的一山一水,都可以成为学生的写作素材。
   (2)感受民风民俗和历史文化。古蔺是一个民风民俗非常纯朴、厚重的地方。这里的人民勤劳朴实,乐观自强。千百年的传统文化不断延续。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蔺花灯,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的历史事件,传统的节庆等都是学生写作的很好素材。如果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因时制宜,结合地方丰富的文化资源为题材开展作文教学,就不愁“无话可说”。
  (3)注目农村特有的劳动场景写身边事。相对于城镇孩子,农村的学生亲身经历的劳动场景会更多,也更有感触。劳动对孩子们来说如数家珍,而每一种场面都会让他们历历在目,印象深刻。教师在指导写作时,就应牢牢抓住这些让学生有话可写的题材,让孩子们有展示自己实践风采的舞台。比如,可结合春种秋收时的农忙时节,一方面让学生帮助家人分担劳动重担,一方面结合亲身经历的劳动实践来写相应的作文。这样的习作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优秀品质,可谓“一举多得”。
   4 开展活动,让学生在亲历活动中积累素材 
  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教学内容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是搞好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如开展讲故事、辩论赛、演讲比赛、校园劳动实践活动、书法、绘画、游戏、歌舞表演、体育竞赛等各种才艺展示活动,让学生亲历其中,表现自我,既获取活动的乐趣,又丰富了写作素材,学生作文自然“有话可说”。还可以通过参观、访问、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广阔的天地成为农村孩子的乐园,拓展视野,获取更多的素材。活动后进行作文时,要提倡学生自由命题,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写作,言之由衷,充分表现学生个性。
   总之,完成一篇佳作,它必须是学生情感的积极参与,只有学生进入了激活状态,情感的大海才能有壮丽的浪涛,学生的内部语言也就高度活跃起来,而激活学生写作情趣的前提和关键在于作文教学要生活化。这样情感与语言共生,学生习作才能体现生命的律动,所写之作才有血有肉,展示出学生那真实的内心世界,从而达到习作的目的。作为教师,只要抓住了农村的优势,关注学生生活体验,让孩子们的作文走进生活,让丰富的生活充实孩子们的作文,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目标也就自然达成。如果离开生活谈写作,只能是空中楼阁,枯燥无味,让人望尘莫及,无所适从。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 沈才军(1978.10-),女,主要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和班主任管理工作。   【摘要】 目前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生活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本应孩子们自己做得事,均由宠爱他们的家长和长辈们“承包”了。这样孩子们就潜移默化的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然而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人受益终生,坏习惯往往使人深陷泥潭。本文针对这一现象,简单介绍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让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关注
期刊
【摘要】 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骨干力量,其地位和作用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现在的学生所接受的信息也越来越广,思想越来越复杂,班主任的工作也越来越难做,学生也越来越难搞定了。   【关键词】 班级;德育;教育   Discusses the class and grade moral education shallowly   Leng Fulian   【Abs
期刊
【摘要】快乐教学法是遵循人的认识心理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使儿童在愉悦的情绪中获取知识。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时刻都感受到教师在关注着他、期望着他,使学生能体验到愉快、满足的情绪,促使其养成良好的性格。    【关键词】快乐教学;音乐;教学应用  快乐教学法是遵循人的认识心理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使儿童在愉悦的情绪中获取知识。它是根据英国教
期刊
【摘要】 在时代不断变化,教育理念不断更新的今天,老一套的教学模式已经被摒弃,现代教育已悄然兴起。新时代的教育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和探究,树立求异思维的思想。   【关键词】 教育理念;新教学方法   The education idea I see   Lu Junchao   【Abstract】 Changes unceasingly in the time, the educat
期刊
作者简介: 邓朝晖(1968-),女,生物学副教授,理学硕士,主要从事生物学、遗传学教学工作。   【摘要】 为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意识,形成正确的生态环境道德观念,培养他们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本文从学科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生态环境教育提出一些实施办法。   【关键词】 《医学遗传学》教学;生态环境教育   In “Medicine Genetics” in teaching see
期刊
【摘要】 学习成绩优异等于优等生,这类“优等生”往往被视为是学校的精英,教师的宠儿,家长的骄傲,是中下学生心中的英雄。而他们的品质缺陷往往被教师所忽视。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需要教师的精雕细琢,精心呵护,这样优等生才能成为真正的品学兼优的优等生。   【关键词】 “优等生”;品质缺陷;转化   Discusses the countryside middle school shallow
期刊
作者简介: 苏渊凤(1972.7-),女,广西合浦县人,大专,小学高级教师,从事小学语文教育二十年,致力于语文教学研究。   【摘要】语文的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语言文字、文学作品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最佳材料。让我们坚守在语文这一阵地,用我们民族与全人类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我们的孩子,为他们的终生学习与精神成长
期刊
作者简介: 韦小红(1971.1-),女,大专,毕业院校及专业2005年毕业于梧州师专汉语言专业,2005年获得小学高级教师资格。代表作:《激发动机,发掘  潜能》获国家级一等奖。   【摘要】 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是如何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有些学生就崇拜某个老师,乐于听课,而某个老师上课学生就想打瞌睡,不爱学,因此,我们的教学模式就要灵活多样化,重要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
期刊
【摘要】 教室文化布置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在班主任工作中有着重大的作用。能迅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有助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养成,有助于班风学风的形成,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能防止或减少偶发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 教室文化布置;自信心;综合能力   Discusses the classroom culture arrangement shallowly, in the t
期刊
【摘要】 愿我们的农村尽快富起来,愿农村孩子的家长眼光更长远,愿教师的工作更有成就感,愿教育改革的步伐更快、更有效,愿教育公平的理念尽快落实到每个角落,落实到千家万户!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只有农村孩子都强起来,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富民强!   【关键词】 家庭;学校;师资;环境   Is any factor is restricting the countryside child study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