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基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y0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名学生完整认识体系的建构,能力的提高,行为习惯的养成,归根到底在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 那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呢?笔者结合“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四个“基于”谈谈个人粗浅看法.
  一、基于教材特点,自主阅读,理解概念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 因为,阅读能激发学生的觉醒;阅读能带给学生思考,学生思考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 例如人教版(2013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当笔者在备课时,一直纠结为什么人教版(2013版)教材没有继续沿用实验版教材的例题“调查第9~14届亚运会中国韩国获金牌数情况”,而改成“调查2001-2010年上海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 在这个例题中,有几个专有名词把老师都给难住了. 如:人口老龄化社会、影响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人口自然增长数、人口负增长,等等. 这几个专有名词对学生来说更是陌生. 在试教时笔者利用课堂时间给学生讲解,花掉很多宝贵时间,可学生还是似懂非懂,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后来笔者改变策略,把理解这几个专有名词延伸到课外,布置学生课前去查找相关资料阅读理解,课上汇报. 如此教学,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很多老师在评课过程中都提到,这几个专有名词连老师都很模糊,如果孩子没有提前阅读,很难圆满地完成本节课的任务.
  二、基于教学难点,制造冲突,突破难点
  制造冲突不仅可以将新旧知识、事物关系沟通起来,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是一种非常适合突破教学难点的方法.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体验感悟将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为一幅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 为此,需要比较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变化情况. 为突破难点,笔者设计了如下三个问题,让学生用起立抢答的方式来完成.
  1. 2006年的出生人口是多少万人?
  2. 哪一年的死亡人口数最多?
  3. 哪一年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差距最大?
  在抢答前两个问题时,全班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都起立抢答,而在回答第三个问题,过了一段时间才有两名同学起立抢答,形成强烈的对比. 此时,教师通过追问化解难点.
  师:唉!为什么这道题只有两名学生会回答?
  生:因为这道题有点难,它既要看上幅图,又要看下幅图,比较麻烦.
  师:那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变得不再这么麻烦呢?
  生:可以把这两幅图合并.
  师:以前有过这样的学习经验吗?
  生:以前学过复式条形统计图就是把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
  师:下面请同学们试着把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成一幅图.
  当复式折线统计图画好时(图2),教师继续追问:现在你能很快回答第三个问题吗?生:能(学生很快说出正确答案)
  通过以上环节,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局限性,从而体会到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便于直观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特点,主动唤醒学生求知的欲望.
  三、基于教学重点,自主探究,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 学会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如何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这个环节,笔者让学生在图3试画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进行汇报交流.
  师:(教师展示学生作品:两条折线颜色一样)同学们,这两条折线,哪条是上海出生人口数?哪条是上海死亡人口数?
  生:没办法看出来,因为他们颜色一样.
  师:你有什么建议?
  生:要用不同颜色进行区分.
  师:哦!原来要用不同颜色的线区分上海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
  师:(展示第二名学生的作品:缺少图例)现在这两条折线它们颜色不一样了,你能区分哪条是出生人口数,哪条是死亡人口数了吗?
  生:不能,因为没有图例.
  师:(展示第三名学生作品:既区分颜色,又有图例,标题不完整)这幅图两条折线的颜色不同,也有图例,可以吗?
  生:标题没写完整.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小结绘图注意事项:
  1. 标题要完整
  2. 要有图例
  3. 要用不同颜色的线区分两组不同的数据.
  师:还有不同想法吗?(展示用实线和虚线表示不同数据的画法)
  最后让学生订正完善自己制作的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师再用课件演示一遍. 这样改变原有先认后画的顺序,让学生试着按自己的想法画出复试折线统计图,并在交流反馈中初步构建完整的复式折线统计图,更能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四、基于生活经验,自主分析,提高实践能力
  数学对学生来说,就是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数学教学内容必须要选择贴近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与此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在本课教学时,为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预测能力,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
  1. 甲乙两地月平均气温统计图.
  (1)根据统计图(图4),你能判断一年气温变化的趋势吗?
  (2)有一种树莓的生长期为五个月,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7~10°C,这种植物适合在哪个地方种植?
  (3)小明住在甲地,他们一家要在“十一”黄金周去乙地旅游,你认为应该做哪些准备?
  此题重点是让学生进行数据分析,通过数据分析了解甲、乙两地的不同气候特点,进一步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体会统计数据对解决问题的作用. 如根据甲乙两地月平均气温图可以确定树莓适合在乙地种植,因为乙地10月~次年3月的气温在3~11.1°C. . 根据甲乙两地月平均气温同学们可以大胆预设,小明住在甲地,他们一家要在“十一”黄金周去乙地旅游, 应该多准备一些厚的衣服,注意防寒保暖. 通过以上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分析,学生做到了学以致用,发现生活中的统计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
  课堂是学生学习场所,也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课堂学习活动,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让课堂成为学生的智慧之旅.
其他文献
【摘要】高中数学思想不仅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问题的学习与解决的过程之中,而且其还是一种高端的思维方法,可以逐步培养高中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培养高中生数学思想的有效途径,供大家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思想;途径  引 言  事实上,数学思想不仅活跃与存在于整个数学的发展过程中,而且分布于整个与数学知识有关的学科体系内,同时,还体现与蕴含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
“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这是国家实施素质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实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呼唤. 每一名学生都有其自身的发展潜力,但又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或者说自身发展的特性. 教育只有根据每一名学生自身发展的特性施教才能收到促进每一名学生发展的教学效果. 几年来在自己的课堂上应该怎样去寻找应对每一名学生发展的因材施教的方法?怎样解决因材施教与班级授课制的矛盾?如何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巨大潜能, 转变传统的教与
【摘要】 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具有质疑精神的孩子,其学习心理是积极的,学习结果是深刻的. 引导孩子在“是这样吗”的审视中确定结果;在“这样是什么”的追问中洞察本质;在“为什么是这样”的探求中追溯由来;在“可以不是这样吗”的深究中发散创新. 让孩子在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下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关键词】 质疑;积极;参与  一、关于质疑  为学患无疑,疑问是一种有怀疑,有不解的心理状态.
【摘要】数学思维是用以理解学生思考、学业发展和教学实践的重要概念.本文从数学思维概念的界定、数学思维实证研究、数学思维影响因素和数学思维的培养,进而对中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研究进行归类和梳理.实证研究的方法,从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方面,并通过具体方法进行研究.目前,我国对中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研究缺少之处在于很少将数学思维活动的教育与发展有机的结合,对于少数民族中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特征的研究也较少.  【
上完数学课,数学老师最开心的事莫过于改作业,看着那一个个红勾,心里就会有成功的喜悦;最难过的事情也莫过于改作业,看着那一个个红叉,又是可惜又是恨啊,心里总是有这样、那样的迷茫或郁闷. 笔者提出鼓励学生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仔细地审视自己的错误,认真地反思自己的错误,大胆地说出自己的错误,教师面对错题改进教学策略等,旨在充分利用有价值的错题资源,提升数学教学.  许多数学老师说过这样的话:“我讲了这
【摘要】 数学源于生活,将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将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理解数学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数学;生活化;教学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告诉我们: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
如果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那么数学语言便是思维的“体操服”,漂亮的体操服可以给思维“运动员”的表演增色不少,思维“运动员”的高超技巧更会反衬出体操服的艳丽,两者贴切相依、密不可分. 数学语言具有准确、抽象、简练和符号化等特点,它的准确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诚实正直的品格,它的抽象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它的简练和符号化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概括事物规律的本领. 所谓“三分教理七分说”,数学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推进和素质教育的日益深入,传统小学教育中所采用的单一的作业模式显得过于枯燥、乏味,且已经无法满足当下教育对小学数学作业所提出的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向多元化发展势在必行. 数学作业是小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可以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各个阶段,如课前预习或课后巩固练习,等等. 通过数学作业的练习,可以深化学生对于已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可以增强其对所学知识的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重视给予学生结论不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即“授人以鱼”;素质教育恰好相反,它就是要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把学生请进知识形成的过程,学会学习的方法,即“授人以渔”. 如何让低年级的小学生主动介入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 抓住这个重点,分解这个难点,是小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 引进学具,变革数学课堂结构也就成了突破“关键”的必然选择.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
【摘 要】 在现在的教学中,教学反思日益受到教师们的重视. 教学反思是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效果进行总结思考. 教学反思是一个提升自身教学水平,获得更好教学效果的的过程,应该成为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学生;课堂效率    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说过:反思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 对于教师而言,关于“教”的反思,要贯穿于教学前、教学过程、教学后三个阶段. 关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