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中学,动中思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hsha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重视给予学生结论不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即“授人以鱼”;素质教育恰好相反,它就是要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把学生请进知识形成的过程,学会学习的方法,即“授人以渔”. 如何让低年级的小学生主动介入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 抓住这个重点,分解这个难点,是小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 引进学具,变革数学课堂结构也就成了突破“关键”的必然选择.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强烈呼声. 数学课堂存不存在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历史与现实都告诉我们:存在. 既然如此,冲破旧有模式的禁锢,走一条“重质轻负”的路就刻不容缓了.
  一、数学概念物化a
  即使是“1、2、3、4”这样的简单数字,对于儿童来说也是抽象的概念,“加”、“减”等这样的概念就更不用说了. 在学具使用课上,教师把这些抽象的概念首先具体化为一样样学具,例如彩色小棒、算珠等,而“加”、“减”等概念则具体化为“拿来”、“拿走”等操作行为. 这个“物化”过程遵循着严格的数量关系和科学原理,但又直观活泼,学生极易接受,学得快,记得牢.
  “物化”的过程近似于儿童的手工游戏,有时伴随着教师提供的发散思维机会,儿童的确是在“玩”. 与普通的玩不一样的是,他们也在玩中学,学到了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二、学具使用
  学具使用是本模式的中心环节.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使用学具,逐步明白小棒、计数器、小动物图片与数字之间的关系. 儿童习惯于直觉思维,而学具的使用使学生眼、耳、手、脑充分参与了学习,也充分发挥了视觉、听觉、触觉的功能,使学习速度加快,效率提高. 更为重要的是,儿童介入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懂得了什么是“加”,什么是“减”,“为什么要加”、“要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是素质教育所期望的,也是旧有教育模式不能办到的. 小学低年级的儿童,由于好动,手上总喜欢玩点什么. 学具的使用,满足了儿童这一要求,继之而来的就是在“玩”中“学”,在“动”中“思”了.
  三、抽 象
  毕竟是数学课,毕竟是最后还要抽象出数学概念和算理. 但是,此时的抽象是建立在牢固的实践基础之上的,学生不会感到茫然. 抽象过程是把计数实物或操作过程符号化的过程,是一个思维跃迁的过程. 由于这个“跃迁”紧连着学具及使用,而且,一遇到困难随时可以回到学具上去. 所以,学生思维活跃,参与教学过程的程度大,课堂教学民主,气氛和谐. 全体学生(包括随班就读的弱智儿童)都与老师一起活动,一起玩,一起想,学生的人格得到了提升.
  在传统教学模式里,学生练习后的反馈靠学生举不举手或口答“对”或“不对”来解决. 由于一个教学班学生人数多,教师往往分不清谁举手谁没举手,谁口答了谁没答,谁做的对或不对,教师很难掌握. 当使用了学具中的“反馈牌”后,上述矛盾就迎刃而解了. 学生举起反馈牌,即使教师看不清牌上的“?菁”与“?菖”,仅依据牌上的颜色就可以迅速收到学生反馈的信息. 更有趣的是,在旧有模式里那种学生举不举手、东张西望、相互干扰,相互攀比的现象被排除了,有效地提高了反馈信息的信度,培养了学生的诚实品格.
  四、学生思维发散
  这个“思维发散”是广义的,包括学生即得知识的迁移和对未知领域的想象. 在儿童眼里的客观世界并非完全与成人相同,他们的童真童趣与学具使用的结合,使思维易于发散. 而这种发散是创造性思维的启蒙. 学生不仅使所学知识与未学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而且对学具本身也产生了许多新的改造构想. 后者是传统教学模式永远难办到的.
  “玩”与“动”,是本课堂教学模式的又一特色. 玩,是少儿的天性. 教师不让他玩,他会偷着玩,偷着玩就会贻误学习. 但是,如果教师引导他们按一定的形式玩,并在玩中学习,则他们就主动拉近了与教师的距离,“亲其师而信其道”,学数学就带上了感情. 学具使用课的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玩学具,在玩中把学生的注意力渐渐凝聚起来,集中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上去,玩就玩出了名堂,玩就玩出了效率. “玩”学具,要引导学生表演,要引导学生表述. 这是一种“压力”. 任何人都想有一方展示自己的舞台,儿童也不例外. 在“压力”的作用下,儿童对学具的使用会格外用心,于是,由使用不熟练到熟练,再到运用自如,最后出现创造性的“玩”.
  “动”,也是儿童的天性. 在课堂教学中不让学生动是不可能的. 不让他们动,就会束缚他们,就会扼杀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就难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人格. 学具的使用,有效地引导了学生“动”. 在本模式的第二和第四环节,学生都在积极地动手,同桌之间相互商量,使“动”的质量迅速得到提高. 其实,“动”,按照心理学原理,学习中行为的投入,符合儿童的性格特点.
  总之,人的学习可以通过各种感官进行,由眼、耳、鼻、舌、身而产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学习. 学具的引入使学生发挥了多种器官的参与学习功能,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学习速度加快,效果增强. 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表明,学生中约有11%左右的人是触觉学习者,如果不让这些人动手实践,只让他们看与听,他们的学习效果往往不好. 联系小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现实,不让学生动手实践,那11%的学生不是很容易掉队吗?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里,老师讲,学生听,那些学有困难的,最后被淘汰出局的是不是这11%的学生?果真如此,学具有其使用意义就非同寻常;构建学具使用课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了.
其他文献
【摘 要】 小组合作模式的目的就是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让学生们在合作过程中学会如何协同学习,实现共同成长. 反观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出现了低效现象,因此,如何挖掘问题根源,积极研究改进对策成为当前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对策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以一定原则为基础,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学习小组,通过小组成员的不同分工互相进行辅助学习
【摘要】 课前预习是非常有价值的学习活动,教师设计好合适的数学预习“任务资源包”,让学生有目的地围绕它来进行预习,预习活动才会主动、深入,学生才会深思真学. 好的预习“任务资源包”可以激发学生课前的学习真正发生,从而更有力地引起课堂学习的真正发生.  【关键词】 预习;任务资源包;数学学习  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中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积极
【摘要】高中数学思想不仅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问题的学习与解决的过程之中,而且其还是一种高端的思维方法,可以逐步培养高中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培养高中生数学思想的有效途径,供大家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思想;途径  引 言  事实上,数学思想不仅活跃与存在于整个数学的发展过程中,而且分布于整个与数学知识有关的学科体系内,同时,还体现与蕴含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
“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这是国家实施素质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实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呼唤. 每一名学生都有其自身的发展潜力,但又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或者说自身发展的特性. 教育只有根据每一名学生自身发展的特性施教才能收到促进每一名学生发展的教学效果. 几年来在自己的课堂上应该怎样去寻找应对每一名学生发展的因材施教的方法?怎样解决因材施教与班级授课制的矛盾?如何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巨大潜能, 转变传统的教与
【摘要】 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具有质疑精神的孩子,其学习心理是积极的,学习结果是深刻的. 引导孩子在“是这样吗”的审视中确定结果;在“这样是什么”的追问中洞察本质;在“为什么是这样”的探求中追溯由来;在“可以不是这样吗”的深究中发散创新. 让孩子在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下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关键词】 质疑;积极;参与  一、关于质疑  为学患无疑,疑问是一种有怀疑,有不解的心理状态.
【摘要】数学思维是用以理解学生思考、学业发展和教学实践的重要概念.本文从数学思维概念的界定、数学思维实证研究、数学思维影响因素和数学思维的培养,进而对中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研究进行归类和梳理.实证研究的方法,从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方面,并通过具体方法进行研究.目前,我国对中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研究缺少之处在于很少将数学思维活动的教育与发展有机的结合,对于少数民族中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特征的研究也较少.  【
上完数学课,数学老师最开心的事莫过于改作业,看着那一个个红勾,心里就会有成功的喜悦;最难过的事情也莫过于改作业,看着那一个个红叉,又是可惜又是恨啊,心里总是有这样、那样的迷茫或郁闷. 笔者提出鼓励学生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仔细地审视自己的错误,认真地反思自己的错误,大胆地说出自己的错误,教师面对错题改进教学策略等,旨在充分利用有价值的错题资源,提升数学教学.  许多数学老师说过这样的话:“我讲了这
【摘要】 数学源于生活,将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将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理解数学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数学;生活化;教学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告诉我们: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
如果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那么数学语言便是思维的“体操服”,漂亮的体操服可以给思维“运动员”的表演增色不少,思维“运动员”的高超技巧更会反衬出体操服的艳丽,两者贴切相依、密不可分. 数学语言具有准确、抽象、简练和符号化等特点,它的准确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诚实正直的品格,它的抽象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它的简练和符号化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概括事物规律的本领. 所谓“三分教理七分说”,数学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推进和素质教育的日益深入,传统小学教育中所采用的单一的作业模式显得过于枯燥、乏味,且已经无法满足当下教育对小学数学作业所提出的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向多元化发展势在必行. 数学作业是小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可以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各个阶段,如课前预习或课后巩固练习,等等. 通过数学作业的练习,可以深化学生对于已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可以增强其对所学知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