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杂陈教师节

来源 :班主任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Leno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到了,年年岁岁节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学校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作为教师,送旧迎新,每年面对着一张张相似却不相同的如花的小脸,甘苦自知。尤其到教师节,总有欲说还休的万般滋味在心头,总会想起许多人和事,尤其是去年教师节所发生的事,虽然事过经年,那种隐隐的痛仍清晰如昨。
  2008年的9月10号,教师节。下着不大不小的雨。我比平时提前半小时出了门,因为是教师节,作为一名教师的我也想给自己的老师送一份礼物。走到街上,因为下雨,更因为天色尚早,街上的店铺大都没有开门。拐个弯去了花草一条街,才发现街上几乎所有的大小花店都早已门庭大开,做好了迎接顾客的准备。门外遮阳伞罩着的塑料桶里插满了一支支包扎好的康乃馨,店主说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大都很急,进门等不及临时包花,所以要提前准备好。看我进来,店主开始按我的要求打理花束。而我则一边欣赏花店摆放的各色鲜花,一边有一句没一句地和店主闲聊。店主说全年只有这一天,康乃馨卖得最好,比母亲节都好,价钱也远比玫瑰、香水百合什么的要高得多,买主也大都不砍价。我问为什么,店主笑笑反问说,你订这花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吗?买花的不是学生就是家长,送花的对象大都是现任的老师,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谁又会心疼这钱呢?不时有家长带孩子进来买花,也有自己来买花的孩子,看来店主生意不错。花束做好了,店主问卡片上的字是我自己写还是他写,怎么落款。我笑笑说落款就写“您曾经的学生”吧,至于祝福语就写“教师节快乐!”。店主诧异地说:“像你这样送花给以前的老师,又不肯落款留名的人现在可是不多。”
  从花店出来,外边的雨似乎小了一些。到了学校门口,大门周围比平时更拥挤。因为下雨,家长们都恨不得把自己的心肝宝贝送到教室里,孩子手里拿着花,挂着雨珠的鲜花和花朵般稚嫩的孩子随着人流在雨中形成别样的风景。学校门口两旁也有几个小贩在卖花,卖花人起劲地招揽着刚刚从父母车上下来的孩子,突然,一个卖花人的招揽声刺痛了我的耳朵:“快给你老师买朵花吧,要不,老师该不喜欢你了!”眼前流动的花儿一下子恍惚起来,心一阵刺痛。
  不知道眼前这一个个捧花的孩子,在买花的时候是出于什么心情。如果真如卖花者所说,是怕老师不喜欢自己才给老师送花,这花似乎也变了味道。尤其对于买花的家长,如果,他们在付钱买花的时候,也是出于怕老师不喜欢自己的孩子的缘故,心不甘却情愿地支付这笔“感情投资”,那会对我们教师的形象产生怎样的影响?包括教师节在内的所有节日,原本意在借机提醒人们表达一下因忙碌忘记或羞于表达的感情,这本是件好事。可如果真如那卖花人所说,鲜花成了一种社交的手段,成了公关的工具,这好事也变了味道。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事情还相对简单。他们打算送花的老师也不过是他们真心喜欢的一两个,这样符合节日送花的本意,童心可贵,又不会太加重家长的负担,所以无可厚非。
  可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的家长,因为孩子年龄小,负责掏钱买花的人往往是他们,他们的情况就千差万别,很难一概而论。其中有的家长是确实觉得某个教师对自己的孩子不错,觉得买支花给老师表达一下谢意确属心甘情愿。可因为是成年人,在社会上摸打滚爬多了,想法难免也多:只送一个老师恐怕不好,最起码班主任得送,语文、数学老师一个也不能少。送了他们,不送其他老师,难免不好看,显得厚此薄彼。干脆,一咬牙,不就是多花点钱吗?都送!
  较高年级的孩子情况就更复杂,以上两种情况兼而有之。但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不是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反倒是送花送出一堆社会交往“潜规则”,送出污染了本应该纯洁的心灵的社会污垢。
  更有甚者,送花者本意不想送,只是因为“别人都送了,如果我不送,那不是显得我太不合群,太不懂人情世故了”?所以,鸭子过河随大流。这样的送花,沟通感情的目的是否达到,没有人知道。倒是让学生家长每年花钱花得心疼,让卖花的人数钱数得手疼。现在提倡节能减排反对无谓的浪费,不知道这是不是也算一种浪费?而且还不仅是金钱上的浪费!
  再者,对于教师,送花很容易在教师之间形成攀比。每年的教师节前后,教师之间,尤其是同办公室教同一班级的教师之间,都在有意无意地暗中比较。收花最多的老师,一连好几天都是教师群中最有面子的人,把花放在办公室最显眼的位置,而且逢人就喜滋滋地“抱怨”说“都没地方插了,告诉他们不用送了,太浪费,可花还是一束接一束,真拿这群孩子没办法”。对人对事也都会比平时多了许多热情与耐心,只是总让人觉得有明显炫耀的味道。而收花较少甚至收不到花的教师别说别人异样的目光受不了,自己心里的压力就足以使人抬不起头来。倒不是为了那几朵花,而是为了那花所代表的学生与家长的肯定。那几天,教师之间的关系挺微妙,每个人嘴上不说,其实心里都在暗暗较着劲。这一天,如果有人能收到一个大花束甚至花篮,捧着从众人的目光中走过,那感觉比拿什么大奖都高兴。
  这不能苛责我们的老师,他们也是食人间烟火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的凡人。而且,作为知识分子,他们的内心更敏感,更在乎别人尤其是来自学生、家长的肯定——在这里,教师节的鲜花就是一种肯定的符号,虽然这种肯定的可信度、真实度还有待考证。
  笔者无意评判教师节送花的对错与利弊,只是觉得表达对老师感情、感恩的方式和机会很多:认真听课是感恩;按时独立完成作业是感恩;聆听老师的教诲是感恩:毕业了以后在路上见到昔日的老师能够真心地打个招呼而不是视而不见是感恩;能在毕业后仍想着老师的好是感恩……鲜花是纯洁的,学生与教师的感情更应该是纯洁的,教师节不是不可以送鲜花,而是不要把鲜花当成达成某种目的的工具。如果,过了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或更长,无官无职业已老朽的你还能在一个偶然的场合邂逅一个惊喜地叫你老师,甚至在你身处困境的时候无须你开口就慷慨相助,而你却记不起那人是谁的时候,那才是一个园丁真正的桃李芬芳;如果,无论过了多少年,你还能在不是教师节的日子,还能对你曾经的老师心怀感激,那将比你现在送老师多少鲜花更能凸现你人格的可贵!
其他文献
仰视和俯视    他出生于埃塞俄比亚,父亲是位农场主。从很小的时候,他就喜欢长跑。他崇拜的偶像是埃塞俄比亚伟大的长跑运动员格布雷希拉西耶。为此,他义无反顾地参加了田径训练。  为了激励自己,他将格布雷希拉西耶的明星照放大,悬挂在墙上,每天早上都要仰视几分钟。  有一次,他正在训练场上,格布雷希拉西耶走了过来,说,听说你家里悬挂着我的照片?他说,是的,你是我的偶像。格布雷希拉西耶说,一起吃顿饭吧,我
期刊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的年龄,应该是扯着妈妈的围裙,等待即将上桌的可口饭菜;应该是缠着父母,撒着娇买下心爱的玩具;应该是遇到烦恼,向慈爱的爸爸妈妈尽情倾诉。可是,因为父母外出务工,使他们感到父母之爱近在眼前又远在天边,他们只能每天在村口守望,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呼唤爸爸妈妈。很多时候,他们只能一个人徘徊在街头及其他地方,人们就给他们起了一个时尚而酸楚的名字——留守儿童。随着我国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而
期刊
管理中的心理效应,从大处来说,可以适用于社会,从小处来说,也可以浓缩于校园。校园是社会的一部分,那么对于校园的主体——学生来说,这样一种在全社会产生微妙效应的潜规则同样有其妙用。本文拟在阐述“人际互动效应”“鲶鱼效应”“共生效应”这三种效应的同时,试图通过营造班级的三个“圈”——“互动圈”“竞争圈”“共生圈”来优化班级环境,提高班级管理实效。    一、运用“人际互动效应”营造师生、生生“互动圈”
期刊
在追逐教育梦想的路上,我常常觉得自己就是一条河,一条不断奔流的河。也许这条河会走得很远;也许这条河走不出山峦,甚至走不过一段小小的坎坷与曲折。但始终能保持奔流的态势,始终把河的向往藏在心里,即使不能纳百川,入大海,但同样能成就海一样的梦想。  一条小河,成就海一样的梦想,是我在教育这方天空下,永远的追求。在奔流的途中,携着一股清流,一路欢歌,但也带着泥沙,夹着杂草,负重前行。我曾经用十六个字揶揄自
期刊
毕业四年,我首次担任班主任工作。“新官上任三把火”,面对一群嘻嘻哈哈的文科班学生,我决定把班主任工作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做一个酷一点儿、前卫一点儿、新潮一点儿的班主任。    一、羞答答的E-mail静悄悄地开放    在《新年的礼物》一书中,别林斯基说:“爱是教育的工具,也是鉴别教育的尺度。”  学生是未成年人,但是在人权和人格上,和成年人是同等的。不过,他们的权利是否能够真正享受得到,人格是否能
期刊
如果说,人生是一所学校,那么,等待是每一个人的必修课。  呱呱坠地时,你用响亮的啼哭等待甘甜乳汁的滋养;蹒跚学步时,你用张开的小手等待亲人的搀扶;金色童年里,你用纯真无邪的笑容等待春天里每一缕阳光的照耀;蓬勃青春里,你用绚丽的梦想等待人生的大船隆重启航;青年时光里,你用真情而执着的歌唱等待爱情的花朵在生命枝头绽放;厚实的中年,你糅合起成熟的心智和责任的汗水锻铸成锋利的宝剑等待一次又一次笑傲人生赛场
期刊
我始终相信,书是有香味的。这种香味需要你仔细品味,不然很容易将它忽略。手捧着一本书,轻轻翻开,那股香味就会从字里行间弥漫出来,浓得如同陈年的老酒,沁人心脾。薄薄的纸张印着浓黑的铅字,你可以看见神话传说从古老的山崖走来,可以听见金戈铁马醉卧沙场的刀剑声;你可以沉醉于一纸的荒唐言,也可以彷徨在悠长的雨巷……几张纸翻完,余味无穷。  高中时候我喜欢八九十年代冒出的新生作家的书,在贾平凹的《天狗》中品读乡
期刊
班会课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平台,是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是鼓舞士气的催化剂,是凝聚班级的“集结号”,是心灵的“疗养院”。但很多班主任在班会课上滔滔不绝地讲校纪校规,成了学生反感的校方的“说客”。如何把班会课开出成效?我认为一堂好的班会课应该具备“四有”:引入要有冲击,学生要有反思,问题要有对策,探究要有收获。    一、引入要有冲击    中学生由于青春期成长危机和长期的学业压力造成心理偏差,对其生活态
期刊
既然“人的关怀”是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那么,现代德育至关重要的一条是:隐蔽德育的教育意图,淡化被教育者的受教育意识,以实现人的最大自由与最大尊重。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是隐蔽,就越是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  所谓隐蔽德育意图,就是德育工作者在充分理解德育内涵的基础上,在工作中尽可能不表露自己的目的,改变当前学生总是以被动、应付的态度去接受德育的
期刊
高一下学期分班不久,一个现象不仅引起了我这个班主任的注意,也在教学楼三楼成为格外引人注目的一道“风景”。本班的五名女生做什么事都在一起,一起到校(她们彼此住得并不近),一起在校外吃饭,一起上厕所,体育课上玩在一起,专业课上扎堆在一起……表面看来,这是同学之间友谊的表现,但随之而来的也有一起迟到、上课互传纸条、孤立其他同学等违纪行为。最为严重的是,当其中一名女生与别班一女生发生矛盾时,五个人一起商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