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积极有效的课堂师生互动,更有利于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部编教材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在为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效高兴时,也要反思和总结还有哪些不足之处。
关键词:师生互动;特征;意义
1 课堂师生互动的介绍
课堂师生互动简单地说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个体或学生群体发生的任何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行为。课堂师生互动意味着师生之间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意味着师生都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意味着教师与学生都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2 小学课堂师生互动的特征
研究和正确认识小学课堂师生互动的特征,对于小学课堂师生建立积极有效的课堂互动和教学效果的最有化都具有重要作用。小学课堂师生互动的特征如下:
2.1 小学课堂师生互动的双向性。
所谓课堂师生互动的双向性是指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互动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反复循环的、连续的一个系统。在课堂师生互动中,教师的行为远远大于学生对教师的影响行为,但也不可忽视学生对教师的影响。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特别是在如今这样一个网络信息化时代,学生对教师的影响程度逐渐加深。
2.2课堂师生互动的平等性。
部编教材课程改革倡导课堂师生互动中师生的平等性,生生的平等性更强调教师要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师生在课堂互动中共享知识、智慧、快乐和成就等,只有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平等的,才能发挥其对课堂教学效果的促进和完善作用。
2.3课堂师生互动的开放性。
师生互动通常是有明确的目标,内容,是为完成特定教育任务而有目的有计划地展开的。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不是一层不变的,学生和教师在不同的环境都会有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观点。对于学生开放性的问题,教师也应给予开放性的回答。课堂师生互动不是封闭的,它是一个开放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应灵活对待师生之间的互动。
2.4课堂师生互动的动态性。
所谓课堂师生互动的动态性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不是静态的,相反而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因为师生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过程是连续和循环的,并且在互动过程中,师生的心理和行为都参与了整个过程中,同时又有很多主客观因素的相互制约和作用,所以课堂师生互动呈现一种动态的过程,在课堂师生互动过程中师生也应该根据诸多因素的变化面变化,以发展的思维看待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2.5課堂师生互动的差异性。
课堂师生互动的差异性是指在课堂师生互动中,要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因为世界上不可能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更不可能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或者老师。在课堂师生互动中,教师在关注一些共有的学生特点之外,还要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使课堂师生互动和教学效果向最优化发展。
2.6课堂师生互动目标的多维性。
部编教材课程改革三维目标的实现依靠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依靠课堂师生互动的效果来实现。因此,小学课堂师生互动目标也呈现多维性的特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工作者正由主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目标转向三维目标和谐发展。部编教材课程改革能否成功课堂师生互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课堂师生互动目标的多维性。
2.7课堂师生互动的情感性。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作为人而不是机器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场所,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应该具有情感性。研究表明:
① 男教师在课堂上倾向于知识互动,女教师则倾向于情感互动。
② 在情感互动中,女教师的正性情感多与男教师。
关注小学课堂师生互动的情感性,对于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转变交往观念,塑造和谐师生交往关系、提升小学课堂师生交往的情感融入水平以及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潜能开发。
3 课堂师生互动的意义
课堂师生之间的互动,使静态的知识灵活化,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学习能力和态度。师生之间积极的课堂互动使原本沉闷、枯燥的课堂,变得更加的生动、更加的生活化。师生之间在互动过程中的情感的沟通与交流,使学生感受和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双向活动,课堂互动是课堂教学活动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在教育活动中扮演引导者,协作者的角色。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质疑、相互合作,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理解并且掌握知识,同时也培养了白我意识、主动学习、创新精神等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更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完善。教师在课堂师生互动,不仅是社会生活的需要,甚至也是学生正常的心理和生理需要。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教学观念等综合素质逐渐提高。
参考文献
[1]裴娣娜:《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
[2]佐斌:《师生互动论一课堂师生互动的心理学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3]郑金洲:《互动教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页
作者简介:
李海霞 女 汉族 1980年10月出生于青海省西宁市 学历本科 1998年毕业于青海省师范学校 毕业后从事西宁市小学语文教育工作,曾获得“全国语言文字大赛”一等奖,并授予城东区“课改先进工作者”及“优秀班主任” 等多项荣誉称号,曾在全国《教师导刊》发表论文“节约无小事——主题班会说课稿”荣获一等奖、《青海教育》发表论文“课改下的小学识字教学”,是一位扎根一线、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
关键词:师生互动;特征;意义
1 课堂师生互动的介绍
课堂师生互动简单地说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个体或学生群体发生的任何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行为。课堂师生互动意味着师生之间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意味着师生都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意味着教师与学生都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2 小学课堂师生互动的特征
研究和正确认识小学课堂师生互动的特征,对于小学课堂师生建立积极有效的课堂互动和教学效果的最有化都具有重要作用。小学课堂师生互动的特征如下:
2.1 小学课堂师生互动的双向性。
所谓课堂师生互动的双向性是指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互动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反复循环的、连续的一个系统。在课堂师生互动中,教师的行为远远大于学生对教师的影响行为,但也不可忽视学生对教师的影响。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特别是在如今这样一个网络信息化时代,学生对教师的影响程度逐渐加深。
2.2课堂师生互动的平等性。
部编教材课程改革倡导课堂师生互动中师生的平等性,生生的平等性更强调教师要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师生在课堂互动中共享知识、智慧、快乐和成就等,只有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平等的,才能发挥其对课堂教学效果的促进和完善作用。
2.3课堂师生互动的开放性。
师生互动通常是有明确的目标,内容,是为完成特定教育任务而有目的有计划地展开的。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不是一层不变的,学生和教师在不同的环境都会有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观点。对于学生开放性的问题,教师也应给予开放性的回答。课堂师生互动不是封闭的,它是一个开放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应灵活对待师生之间的互动。
2.4课堂师生互动的动态性。
所谓课堂师生互动的动态性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不是静态的,相反而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因为师生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过程是连续和循环的,并且在互动过程中,师生的心理和行为都参与了整个过程中,同时又有很多主客观因素的相互制约和作用,所以课堂师生互动呈现一种动态的过程,在课堂师生互动过程中师生也应该根据诸多因素的变化面变化,以发展的思维看待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2.5課堂师生互动的差异性。
课堂师生互动的差异性是指在课堂师生互动中,要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因为世界上不可能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更不可能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或者老师。在课堂师生互动中,教师在关注一些共有的学生特点之外,还要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使课堂师生互动和教学效果向最优化发展。
2.6课堂师生互动目标的多维性。
部编教材课程改革三维目标的实现依靠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依靠课堂师生互动的效果来实现。因此,小学课堂师生互动目标也呈现多维性的特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工作者正由主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目标转向三维目标和谐发展。部编教材课程改革能否成功课堂师生互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课堂师生互动目标的多维性。
2.7课堂师生互动的情感性。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作为人而不是机器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场所,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应该具有情感性。研究表明:
① 男教师在课堂上倾向于知识互动,女教师则倾向于情感互动。
② 在情感互动中,女教师的正性情感多与男教师。
关注小学课堂师生互动的情感性,对于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转变交往观念,塑造和谐师生交往关系、提升小学课堂师生交往的情感融入水平以及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潜能开发。
3 课堂师生互动的意义
课堂师生之间的互动,使静态的知识灵活化,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学习能力和态度。师生之间积极的课堂互动使原本沉闷、枯燥的课堂,变得更加的生动、更加的生活化。师生之间在互动过程中的情感的沟通与交流,使学生感受和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双向活动,课堂互动是课堂教学活动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在教育活动中扮演引导者,协作者的角色。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质疑、相互合作,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理解并且掌握知识,同时也培养了白我意识、主动学习、创新精神等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更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完善。教师在课堂师生互动,不仅是社会生活的需要,甚至也是学生正常的心理和生理需要。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教学观念等综合素质逐渐提高。
参考文献
[1]裴娣娜:《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
[2]佐斌:《师生互动论一课堂师生互动的心理学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3]郑金洲:《互动教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页
作者简介:
李海霞 女 汉族 1980年10月出生于青海省西宁市 学历本科 1998年毕业于青海省师范学校 毕业后从事西宁市小学语文教育工作,曾获得“全国语言文字大赛”一等奖,并授予城东区“课改先进工作者”及“优秀班主任” 等多项荣誉称号,曾在全国《教师导刊》发表论文“节约无小事——主题班会说课稿”荣获一等奖、《青海教育》发表论文“课改下的小学识字教学”,是一位扎根一线、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