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昏迷病人早期肠内营养及护理效果,以供参考。方法:将本院2012年5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昏迷患者80例纳入本研究,均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加强鼻饲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组间差异经卡方检验后发现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昏迷病人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期间加强鼻饲护理有助于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颅脑损伤;糖尿病;昏迷;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效果
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不能自行进食,可出现代谢紊乱、营养缺乏、免疫功能下降等问题,患者处于负氮平衡状况,血糖呈现应激性升高,从而加重颅脑损害程度。如患者同时合并糖尿病,早期可出现营养状况恶化、血糖剧烈波动等问题。因此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昏迷患者十分重要,可有效促进蛋白质合成、降低感染风险,对患者预后有益[1]。肠内营养治疗期间的护理干预也十分重要。本文探讨了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昏迷病人早期肠内营养及护理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2年5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昏迷患者80例纳入本研究,均因外伤导致颅脑损伤,既往均有糖尿病史,入院时处于昏迷状态。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43岁~76岁,平均年龄(58.54±11.46)岁;体重50kg~74kg,平均体重(60.74±10.21)kg;受伤原因包括车祸伤26例、跌倒伤5例、打击伤9例;糖尿病病程1年~14年,平均病程(4.57±1.22)年;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分~8分,平均GCS评分(5.12±1.65)分。
实验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45岁~78岁,平均年龄(58.83±11.57)岁;体重51kg~76kg,平均体重(61.22±10.43)kg;受伤原因包括车祸伤27例、跌倒伤6例、打击伤7例;糖尿病病程1年~12年,平均病程(4.50±1.24)年;入院时GCS评分3分~8分,平均GCS评分(5.24±1.71)分。
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现其在性别、年龄、体重、糖尿病病程、入院时GCS评分、受伤原因等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护理人员经鼻腔将胃管插入胃内,如插管过程中出现呛咳、紫绀、呼吸困难,提示胃管误入气管,应重新插管。胃管插入后记录刻度,并妥善固定,躁动患者适当约束,以防胃管脱出。根据患者血糖水平计算每日需要摄入的总热量,将流质食物匀速注入胃管,饮食中应含有丰富蛋白质、维生素,少量脂肪、无机盐。口服降糖药物者将药物溶解后注入胃管,将随机血糖控制在8~10mmol/L。控制每次输注量和输注速度,首日鼻饲剂量为500ml/d,不超过200ml/次。输注速度控制在20~50ml/h。之后逐步加量,最大鼻饲剂量不超过2000ml/d[2]。
实验组患者加强鼻饲护理。配制鼻饲液时应现配现用,以洁净的纱布过滤。保持鼻饲液温度38~40℃,可将鼻饲液滴于上肢前臂内侧以测试温度。鼻饲期间将患者床头抬高30°左右,以利于减少胃内容物返流,并可降低颅内压。注意观察胃排空情况,如发现胃潴留现象暂停鼻饲,并遵医嘱使用胃肠动力药物。每次鼻饲前后以少量清水冲洗胃管,以防发生堵塞。鼻饲完成后使患者保持半卧位30min后再平躺。定期监测电解质,每日补充温开水500ml[3]。
1.3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有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数据处理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时认为组间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组间差异经卡方检验后发现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对照组和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数(%)]
组别
腹胀
腹泻
吸入性肺炎
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n=40)
5(12.50)
6(15.00)
3(7.50)
14(35.00)
实验组(n=40)
2(5.00)
1(2.50)
0(0.00)
3(7.50)*
注:与对照组比较,*代表P<0.05
3.讨论
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早期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内环境发生紊乱。降低颅内高压治疗时应用的脱水剂可导致机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尤其对于合并糖尿病者而言,由于颅脑创伤引起的应激性反应和分解代谢,导致血糖异常升高或剧烈波动,而血糖水平与颅脑损伤的预后关系密切[4]。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不仅可增加机体的能量贮存,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同时肠内营养还可对胃肠黏膜产生刺激,有利于维持胃肠道黏膜的屏障作用、促进肠道蠕动,使肠道激素、免疫球蛋白正常释放,从而减少肠源性感染等继发性损伤,有利于患者的预后[5]。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过程中应加强鼻饲管护理。妥善放置并固定鼻饲管,注意防止管道脱出、扭曲、堵塞等。同时应根据糖尿病患者的每日营养需求严格控制鼻饲液的量,防止引起血糖剧烈波动。配制鼻饲液时注意无菌操作规程,以防发生感染而导致腹泻。保持合适的温度,在鼻饲时注意控制速度以防发生腹胀。鼻饲时注意保持合适的体位,以防胃内容物发生反流导致呛咳,增加吸入性肺炎的风险。在鼻饲过程中加强各环节的控制与管理,可大大降低并发症风险,有利于患者的康复进程[6]。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昏迷病人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期间加强鼻饲护理有助于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刘晓霞.不同肠内营养支持对2型糖尿病脑卒中急性期血糖控制的影响[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2(4):309~310.
[2]黄建江,施小燕.等热量不同糖成分营养制剂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糖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J].浙江创伤外科,2012,17(3):291~293.
[3]王应,刘从国.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昏迷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4):2257~2259.
[4]任君.重型颅脑损伤预后与入院初次血糖关系初探[J].云南医药,2012,33(1):70~71.
[5]沈建红,费学芬,苏忠周.脑出血伴糖尿病患者应用螺旋型鼻肠管实施肠内营养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4,13(4):341~343.
[6]蒲小兰.颅脑损伤的糖尿病患者使用肠内营养制剂瑞代营养状况评价的临床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4):2911~2912,2919.
关键词:颅脑损伤;糖尿病;昏迷;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效果
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不能自行进食,可出现代谢紊乱、营养缺乏、免疫功能下降等问题,患者处于负氮平衡状况,血糖呈现应激性升高,从而加重颅脑损害程度。如患者同时合并糖尿病,早期可出现营养状况恶化、血糖剧烈波动等问题。因此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昏迷患者十分重要,可有效促进蛋白质合成、降低感染风险,对患者预后有益[1]。肠内营养治疗期间的护理干预也十分重要。本文探讨了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昏迷病人早期肠内营养及护理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2年5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昏迷患者80例纳入本研究,均因外伤导致颅脑损伤,既往均有糖尿病史,入院时处于昏迷状态。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43岁~76岁,平均年龄(58.54±11.46)岁;体重50kg~74kg,平均体重(60.74±10.21)kg;受伤原因包括车祸伤26例、跌倒伤5例、打击伤9例;糖尿病病程1年~14年,平均病程(4.57±1.22)年;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分~8分,平均GCS评分(5.12±1.65)分。
实验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45岁~78岁,平均年龄(58.83±11.57)岁;体重51kg~76kg,平均体重(61.22±10.43)kg;受伤原因包括车祸伤27例、跌倒伤6例、打击伤7例;糖尿病病程1年~12年,平均病程(4.50±1.24)年;入院时GCS评分3分~8分,平均GCS评分(5.24±1.71)分。
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现其在性别、年龄、体重、糖尿病病程、入院时GCS评分、受伤原因等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护理人员经鼻腔将胃管插入胃内,如插管过程中出现呛咳、紫绀、呼吸困难,提示胃管误入气管,应重新插管。胃管插入后记录刻度,并妥善固定,躁动患者适当约束,以防胃管脱出。根据患者血糖水平计算每日需要摄入的总热量,将流质食物匀速注入胃管,饮食中应含有丰富蛋白质、维生素,少量脂肪、无机盐。口服降糖药物者将药物溶解后注入胃管,将随机血糖控制在8~10mmol/L。控制每次输注量和输注速度,首日鼻饲剂量为500ml/d,不超过200ml/次。输注速度控制在20~50ml/h。之后逐步加量,最大鼻饲剂量不超过2000ml/d[2]。
实验组患者加强鼻饲护理。配制鼻饲液时应现配现用,以洁净的纱布过滤。保持鼻饲液温度38~40℃,可将鼻饲液滴于上肢前臂内侧以测试温度。鼻饲期间将患者床头抬高30°左右,以利于减少胃内容物返流,并可降低颅内压。注意观察胃排空情况,如发现胃潴留现象暂停鼻饲,并遵医嘱使用胃肠动力药物。每次鼻饲前后以少量清水冲洗胃管,以防发生堵塞。鼻饲完成后使患者保持半卧位30min后再平躺。定期监测电解质,每日补充温开水500ml[3]。
1.3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有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数据处理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时认为组间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组间差异经卡方检验后发现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对照组和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数(%)]
组别
腹胀
腹泻
吸入性肺炎
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n=40)
5(12.50)
6(15.00)
3(7.50)
14(35.00)
实验组(n=40)
2(5.00)
1(2.50)
0(0.00)
3(7.50)*
注:与对照组比较,*代表P<0.05
3.讨论
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早期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内环境发生紊乱。降低颅内高压治疗时应用的脱水剂可导致机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尤其对于合并糖尿病者而言,由于颅脑创伤引起的应激性反应和分解代谢,导致血糖异常升高或剧烈波动,而血糖水平与颅脑损伤的预后关系密切[4]。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不仅可增加机体的能量贮存,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同时肠内营养还可对胃肠黏膜产生刺激,有利于维持胃肠道黏膜的屏障作用、促进肠道蠕动,使肠道激素、免疫球蛋白正常释放,从而减少肠源性感染等继发性损伤,有利于患者的预后[5]。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过程中应加强鼻饲管护理。妥善放置并固定鼻饲管,注意防止管道脱出、扭曲、堵塞等。同时应根据糖尿病患者的每日营养需求严格控制鼻饲液的量,防止引起血糖剧烈波动。配制鼻饲液时注意无菌操作规程,以防发生感染而导致腹泻。保持合适的温度,在鼻饲时注意控制速度以防发生腹胀。鼻饲时注意保持合适的体位,以防胃内容物发生反流导致呛咳,增加吸入性肺炎的风险。在鼻饲过程中加强各环节的控制与管理,可大大降低并发症风险,有利于患者的康复进程[6]。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昏迷病人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期间加强鼻饲护理有助于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刘晓霞.不同肠内营养支持对2型糖尿病脑卒中急性期血糖控制的影响[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2(4):309~310.
[2]黄建江,施小燕.等热量不同糖成分营养制剂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糖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J].浙江创伤外科,2012,17(3):291~293.
[3]王应,刘从国.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昏迷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4):2257~2259.
[4]任君.重型颅脑损伤预后与入院初次血糖关系初探[J].云南医药,2012,33(1):70~71.
[5]沈建红,费学芬,苏忠周.脑出血伴糖尿病患者应用螺旋型鼻肠管实施肠内营养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4,13(4):341~343.
[6]蒲小兰.颅脑损伤的糖尿病患者使用肠内营养制剂瑞代营养状况评价的临床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4):2911~2912,2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