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评价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ck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针灸治疗方法。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7d评分0.56±0.12,14d评分0.63±0.97,21d评分为0.78±0.12,28d评分为0.91±0.01,对照组面瘫7d评分0.21±0.21,14d评分0.53±0.12,21d评分为0.67±0.16,28d评分为0.75±00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人数29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临床总有效人数19例,总有效率63.33%,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關键词:中西医结合;周围性面瘫;针灸治疗
  周围性面瘫又称Bell麻痹或面神经炎,为面神经管内面神经的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肌瘫痪。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男女发病率相近,绝大多数为一侧性,双侧者甚少[1]。周围性面瘫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压力。本次通过对我院收治的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本科治疗小组批准及患者知情同意下由临床医师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20岁~67岁,平均年龄(29.25±12.03)岁,病程为1~29d,平均病程为7.98±4.16d。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25岁~70岁,平均年龄(31.23±10.12)岁,病程为1~30d,平均病程为8.12±3.98d。所有患者均符合贝政平主编《3200个内科疾病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口角歪斜、听觉过敏、眼睑闭合不全、讲话漏风、鼓腮、耳廓及外耳道感觉减退等现象。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表现,一般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给予患者营养神经药(甲氯酚酯或甲钴胺)、维生素B和B1、扩张血管的药(地巴唑)、康消肿(地塞米松)和抗病毒药物,同时对患者配合使用口服治疗面瘫的中药汤剂,主要配方为:白附子、全蝎、天麻、葛根、川芎、防风、白僵蚕、枳壳、白蒺藜、蜈蚣等,每天1剂,分三次进行服用。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基础上进行针灸治疗。主要方法为:对患者皮肤进行75%的酒精消毒,使用0.3050mm毫针进行指切法进针,分别对患者的攒足、丝竹空、四白、阳白、地仓、夹车、迎香、下关等穴位进行针刺,得气后予以电疗仪,使用疏密波,治疗30min,每日一次。在对患者针刺的同时用艾条对患者的下关和翳风等穴进行灸法,直到局部产生红晕。每日针灸1次,18次为一疗程。
  1.3疗效判定
  对患者的治疗进行临床记录,将患者的面神经功能指数进行简单平分。神经功能指数评定方法:根据公式FNFI=(d1-d2)/(D1-D2)计算出面神经功能指数,其中D1表示健侧唇静止和松弛状态下外眦至口角的距离,d1为患侧唇静止和松弛状态下外眦至口角的距离,D2表示健侧唇大笑状态下外眦至口角的距离,d2表示患侧唇大笑状态下外眦至口角的距离。
  根据《临床医药实践》制定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患者面部肌肉运动功能完全恢复,临床症状消失;②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减轻,面部肌肉运动功能得到良好改善。③无效:患者症状无减轻或加重,面部肌肉运功功能未恢复。总有效=(①+②)/(①+②+③)*100%。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指数
  观察组面神经功能7d评分0.56±0.12,14d评分0.63±0.97,21d评分为0.78±0.12,28d评分为0.91±0.01,对照组面神经功能7d评分0.21±0.21,14d评分0.53±0.12,21d评分为0.67±0.16,28d评分为0.75±00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指数评分比较(分,X±s)
  2.2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观察组临床显效21例,显效率70.00%,有效8例,有效率26.67%,无效1例,无效率3.33%,总有效人数29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临床显效10例,显效率33.33%,有效9例,有效率30.00%,无效11例,无效率36.67%,总有效人数19例,总有效率63.33%,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上常见、多发疾病,目前临床上并无十分有效的治疗手段,正处在临床实践期[2]。针灸治疗主要是通过对患者穴位进行针刺,激发患者经络之气,使患者气血顺畅、脉络充盈,从而改善患者面瘫症状[3]。本次通过对我院收治的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临床治疗。通过研究得出观察组神经功能7d评分0.56±0.12,14d评分0.63±0.97,21d评分为0.78±0.12,28d评分为0.91±0.01,对照组面瘫7d评分0.21±0.21,14d评分0.53±0.12,21d评分为0.67±0.16,28d评分为0.75±00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不难看出中西医结合针灸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面部肌肉神经,减缓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症状。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临床总有效人数29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临床总有效人数19例,总有效率63.33%,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两组对比发现中西医结合针灸治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朴林林,张立德.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50例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5,04(01):154-155.
  [2]王超,王恩龙.针刺联合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治疗周围性面瘫40例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5,04(02):141-142.
  [3]周昌胤,袁先平,梁华锋.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56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05(02):414-415.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对多索茶碱注射液治疗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110例支气管炎患者,分成A、B两组,A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多索茶碱注射液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作回顾性分析与比较。结果:B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也均短于A组,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组间比较意义。  1.2方法  A组55例支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选择 上尿路结石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依据患者结石大小和密度等采用钬激光碎石和气压弹道碎石术。 结果: I期完成碎石者73例,行II期碎石者7例,采用钬激光联合气压弹道碎石者61例,单独气压弹道碎石者12例,单独钬激光碎石者7例,手术时间49~141min,平均54.6±12.6min,
期刊
摘要:目的:对开腹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抽取70例行胆囊切除术的消化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35例,行开腹手术)和观察组(35例,行腹腔镜手术),将两组患者的术后一般情况和并发症的情况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组间的手术一般情况对比显示,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观察组(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观察组(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显著短于觀察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切除阑尾皮内缝合治疗阑尾炎的适应证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阑尾炎患者80例,所有患者行微创小切口切除阑尾皮内缝合治疗,且临床资料完整。回顾分析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微创小切口切除阑尾皮内缝合治疗阑尾炎临床效果显著,可广泛推广。但在手术治疗中,需遵循手术适应症要求,以保障手术的顺利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应用琥珀酸美托洛尔和非洛地平缓释片联合治疗高血压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8例高血压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2)和联合组(n=46),对照组应用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1%,联合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7%,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
期刊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甲亢性肝病患者的血清检验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10年9月-2013年10月所收治的164例甲亢性肝病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组有86例甲亢性肝病,对照组有78例甲亢患者,对两组患者中的临床特点、肝功能指标及甲状腺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研究表明,随着患者的年龄增大,甲亢肝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观察组的ALP、ALT、FT3、FT4指标与对照进行比较,所出现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11月期间住院/门诊收治的38例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采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加用麝香保心丸,对比两组病人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病人的治疗总有效率、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末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并与多西他赛和顺铂联合化疗方案作比较。方法:我科自2013年6月~2014年5月,将7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35例用多西他赛和顺铂联合化疗;B组35例用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A组总有效率43.2%;B组总有效率58.7%。A组治疗方案有效率低于B组(P<0.05)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并探讨凝血酶原时间的变化特点。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4年4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27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来我院体检的27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参数。结果: 观察组患者PT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血小板参数检测:观察组患者PLT、PCT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PD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老年房颤患者并发脑梗塞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防治。方法:通过对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人民医院于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诊治的老年脑梗塞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房颤组脑梗塞患者较非房颤组脑梗塞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发病率高;且容易出現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高热、反应性高血糖等病症;一个月内,房颤病例组脑梗塞患者较非房颤对照组脑梗塞患者的死亡率高。结论:房颤是老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