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应开发学习原动力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tiger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个很普遍的现象,那就是有很多学生看着一篇几百字的短文经常大嚷:“我不知道里面写的是什么!”作文课上,好多学生面对着作文题目,不是积极地去寻找素材,构思篇章,而是在桌上同时摊开几本作文书,从这篇文章上剪个头,再从那篇文章上裁个尾,中间东拼一句,西凑一句。看着一篇篇令人啼笑皆非的剪辑式的作文,笔者不禁有些酸楚,这是学生语文能力的丧失,是学生语文思维的退化和萎缩。
  在每次的月考中,越来越发现有好多学生面对语文试题心不在焉。学生在考试中这种极度轻松的表现,正是因为学生丧失学习的原动力,也就是缺少对知识强烈的渴求。学生这种无所谓的、极度轻松的表现影响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前途,还关系着一个民族的素质。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就应试着开发学生的原动力,下面是我的一些简单看法和做法。
  一、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语文理想”
  在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学语文就是为了做会几道题,考高分。于是,刚入校门的时候,家长和教师就把各种各样的试题摆到学生的面前。于是,这些本应该在美丽童话故事书中成长的学生,被埋没到作业堆中,每天面临的是一道道试题,教师分析的是做题的套路,至于看各种文章则是少之又少。学生就在一堆不知所云的作业本中度过小学时代。所以许多学生在总复习的时候面对名著即一脸迷茫,丝毫没有阅读的兴趣。语文来源于生活,又能影响“如何生活”。那么如何让学生树立崇高的语文理想呢?
  (一)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走出语文课本,在丰富的阅读中体验语文世界的乐趣课外阅读是保证语言材料大量输入的高效实践活动,作为中学生,要有一定的阅读能力。阅读渠道可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书籍扩大到看电视、上网。看电视是一把双刃剑,可以让学生变得聪明,也可以让学生变得笨拙。人们常常告诫说看电视不好,只会令他们学习退步,但会惊奇于学生从那闪烁的屏幕上学来许多难以想象的知识。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在学生的阅读积累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然,中学生的学科多、课业负担重,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阅读文学名著,顾及电视、网络,这就需要语文教师精心指导。
  (二)以课本为主线,帮助学生建立语文知识网络语文课本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精选的美文,语文教师当然不应放过这样的机会。我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阅读的实用性,感受到阅读与自己密不可分,能够用之处理事物,不至于有空中楼阁、雾里看花的感受。教师在处理课文的时候,应尽量找出与现实相连之处,让学生从中受到很大的启发,从而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
  二、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创作
  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中要培养的最重要的能力,所以如果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学生的写作之路就会越走越宽。我设计如下步骤。
  (一)观察生活引导笔者首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学生从课本引开,告诉学生要善于去观察,观察自己身边的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是语言材料的源泉。要积累语言素材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学会用心聆听天籁之音、人间之语,时时处处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引导学生有正确的情感体验作文不是照相机,而是学生通过对生活的观察,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应该是写作的前提。
  我尝试通过4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正确人生观。第一,推荐学生阅读名人著作,让学生理解这些人成功的原因,理解这些人物的可贵品质;第二,让学生积累名人名言,使学生理解人生的哲理和生活的规律,提高学生的精神素养,使学生的思想丰富起来;第三,推荐现代作品中的精品文章,使学生能把握时代的脉搏,能更好地去感受、领会当代精神和价值观、人生观;第四、精心选题进行演讲比赛、辩论赛,让学生把自己的思想在合适的场合迸发出来,并且让他们产生心灵的碰撞。这样,学生对人生的意义就会有真实的理解。平时,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又丰富了学生的思想。
  三、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写作习惯,要求学生写好两种习作
  (一)规律性的写作。
  要求学生每天写一篇日记,每周写两篇结构完整的作文。在一天的生活当中,只要使自己得到某种认识,引起某种思考或某种启发的东西,就是有感受的东西,把它真实地、及时地记下来。所感所想必须以事实为基础,一定要有感而发,这样写起来才得心应手。
  (二)捕捉式的写作。
  文章是有感而发,所以我引导学生要善于捕捉生活当中的特殊镜头,比如情绪激动时、极度悲伤时、极度兴奋时、有特殊感受时,从而即兴写作。
  综合上述,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该给学生营造一个开阔视野的舞台,使他们在这个舞台上尽情地、大胆地、完美地去展示自己。这样,他们就有了很强的原动力,这种力量会支持他们把人生之路走得更精彩。
其他文献
一、注重传输人文知识  语文教材既是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范本,又是了解和吸取中外社会、政治、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知识的教材。语文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的实际,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介绍和讲解相关的人文知识和信息,指导学生去了解、认识、思考、联想,从而学习和借鉴。比如教材中的诗、词、文、赋、小说、戏曲等中国古典文学中蕴含着传统的审美文化,道德、风俗、礼仪文化、建筑、音乐、工艺文化等,内容十
期刊
一、多媒体辅助科学课教学背景与现状  初中科学课强调教学应在一定情景中展开,以自主探究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重观察。但同时科学课中的知识却包罗万象,它涉及生物、化学、物理、地理、天文宇宙等各方面的知识。笔者认为:在中学科学课的教学活动中,科学地、恰到好处地利用多媒体,有助于创设教学情境,形成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与意向;有助于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助于拓展教学时空,
期刊
Hilbert曲线是一条能填满正方形的经典的分形曲线之一,由大卫·希尔伯特在1891年提出。Hilbert曲线具有三个特点:(1)它可以不间断地遍历一个正方形中的所有点,当阶n趋向无穷大时,它充满一个正方形,曲线的长度也将无穷大;(2)分布在一个正方形中的Hilbert曲线十分曲折但不会交叉,连续但不可导;(3)它具有自相似性。自相似性是所有分形曲线的主要特征之一。  由于Hilbert曲线能尽可
期刊
在信息技术课中“程序设计”(VB)的学习时,学生对基本知识记忆的能力表现不好。例如,在正常的教学中,学习内容经过第一节课的教学,并经过练习巩固,又有第二节课的复习巩固,在第三节课的教学中,学生表现的记忆效果却如同第二次的练习,并且更甚。产生这个现象的可能因素有:一记忆巩固的时间,二旧知识的复习环节,三学生注意的对象,四学生的注意力及毅志,五学生的学习目的。不同的对象及过程,原因各不相同,主要是从教
期刊
《品德课程标准》中指出:能否积极有效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关系到本课程性质、目标的实现,制约着课程实施的质量。有效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也是教师创造性教学的重要标志和促进教师自身成长的重要途径。怎样才能把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引入每一节品德课,增强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学生对课程的亲近感,让学生在自然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思维的碰撞、心与心的交流,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呢?我认为,教师只有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课程
期刊
偶翻《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一篇题为《浅议赏识教育》的文章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我一口气读完这篇文章,很为作者的一些见解折服。在文中,作者说,“赏识教育的关键在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用发展的观点看学生。”同为教育者,我很赞同作者的说法。那么,教师该如何正确地用赏识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学生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认识。  一、赏识要适度  “如果没有标准,没有明确的教育方向,一味的赏识,就会演变为一种
期刊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国家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求以及时代的主题。一名优秀的核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更是增加就业竞争力的必备素质。结合专业特色来拓展校园文化活动,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还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科技文化氛围,对培养核专业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有良好的帮助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
期刊
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在企业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院校管理中也应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院校实施精细化管理绝对不是对企业精细化管理方法的照搬和移植,而是要结合院校自身特点,按照精细化管理的管理理念去构建精细化管理体系。  一、精细化管理目标体系  所谓院校管理目标,即一种教育或一所院校根据一定的教育理念,结合自身的实际和特点所形成的价值导向和追求,决定着教育活动的方向和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实施精细化管理,
期刊
一、全面了解学生是班级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  这种了解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爱好、家庭状况、身心发展等情况。针对职高学生的特点,因人而异地进行引导教育,有利于培养良好的班风。  二、“情”与“法”的互动是打开班级管理之门的金钥匙  (一)情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  教师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学生才会自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反之,会引起学生在接受上的对抗性。那么班主任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应如何
期刊
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是十分必要的。本人根据自己多年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践,对计算机基础教学进行了分析,就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等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以计算机应用理论知识为基础,强化实践技能训练教学  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写有一句格言:“我听到的会忘记,我看到的能记住,我做过的才真正明白。”结合到计算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