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阶段是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错过了最佳时期,再想改掉恶习,就十分艰难。当下初中阶段学生要注重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作为初中教育者又要怎样去帮助他们呢?结合时代特点及中学生的发展特点,笔者提出了以下观点。
一、自主学习的习惯
今天信息与知识以海量增长,知识爆炸,信息超载,谁也无法记住层出不穷且不断更新的知识,时刻在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只有主动不断学习才能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个人如果不主动学习,将来就难以适应时代的需要。“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初中阶段对各种事物好奇,刨根问底,教师应有目地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首先,培养学生对知识如饥似渴的需要,只有形成这种心理需要,才能主动寻找和发现相关所需学习资源,并能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17岁才进中学。他文化基础差,学习很吃力,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才45分。校长要他退学或降级。第二学期,童第周发愤学习。天不亮,他就悄悄起床,在校园的路灯下面读外语。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的功课终于赶上来了,各科成绩都不差,数学还考了100分。
其次,鼓励学生具有百折不挠的勇气,世界上聪明人不可谓不多,但成功者却凤毛麟角,究其原因,多数人并非智力不及,而是,没有面对挫折的勇气。爱迪生发明电灯丝,前后实验了1600多种材料和 6000多种非金属材料都没有成功,别人问起时,他却说“我己经成功地证明了这些材料不能用作灯丝。”最后经过试验他终于找到碳化纤维作为灯丝。
二、勤于思考习惯
网络时代信息知识错综复杂,如何筛选内容,满足个人需要、问题解决,实现知识碎片的加工与整合,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都要经过独立思考。只有在学习和生活中善于独立思考,才能开出智慧的奇葩。在学习上的独立思考,其实质就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经过自己头脑的消化,把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只有善于思考,才能推陈出新,有所创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引导和启发学生学会对事物进行深入分析,抓住事物本质。
学校教育中,一位优秀的教师完全能通过教学活动加培养。
首先,应该充分认识到交流比传授有效,启发比讲解高明,要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思考,鼓励其大胆发问,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不要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因为这样方式只会错误引导学生,学习就是记住老师给的现成答案,要鼓励学生借助已有知识,经过思考不断获取新知识;其次,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思考,苏霍姆林斯基根据自己多年的教育经验总结出一个规律,即一个智力发达的主要特点就是善于观察。只要爱观察、善于观察就能够不断的思考;再次,教师还要善于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教师的等待就是给学生的机会。
三、合作、共享的习惯
网络时代的学习不仅是接受,更是互动、参与和分享。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豐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你分享的越多,参与的越多,你的收获也就越大。教育工作者要培养学生合作、共享的习惯。
教师充分利用先进教学模式,网络社会我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和内容多而丰富,个别化学习、碎片式学习后,再次集中在一起的时候,进行分享、交流讨论、练习巩固,将成为未来学习的主要形式。翻转课堂的兴起,引发教育革命,其把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外完成,而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经老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完成,这一切颠倒了教学过程,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习惯,提供了有利的教学平台。教师在翻转课堂中加强协作交互学习的设计。指导翻转课堂小组活动,选择合适的交互策略,保证小组活动的有效开展。常用的小组交互策略如:头脑风暴、小组讨论、浅谈令牌、拼图学习、工作表等;设计交流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如举行展览会、报告会、辩论会、小型比赛等。在交流中,参与的人员除了本班师生以外,还可有家长、其他学校师生等校外来宾。
四、学以致用的习惯
信息革命时代,世界日新月异,信息与知识以海量增长,知识爆炸,信息超载,学习碎片化,信息与知识的获取方式与途径越来越多,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的“一桶水”远远不能全面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然而我们常常听到有学生抱怨,知识是学了又忘,忘了又重复学,即使记下一些东西,但是却只能够“纸上谈兵”,究其原因发现老师对知识的运用引导不够,学生缺乏学以致用的意识。可见,使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一来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
教师可以把课堂进行有效的设计、组织, 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发挥,美国学者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金字塔”理论,位于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这样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也就是教师如果让学生有机会把获得的知识进行应用,或是让学生有机会当同学的小老师,知识掌握效果就可达到90%。因为学生以教师的身分对其他人进行教学,不仅要对内容相当熟悉,同时也要透过语言的呈现来进行沟通,所以学生在进行教学之前,必须透过个体思维,将内容转化为让其他人能懂的表达方式,在学以致用中充分发现、提升了自己的潜力,树立自信。
也可以让学生去“做”,既然知识来源于人类生活实践,我们就把它还原入实践,经常引导学生把刚刚学到的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给学生出一些生活的题目,把一段时期学习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运用,把间接的经验和知识还原为活的,有实用价值的知识。
在这个知识爆炸、科技高速发展的星系时代,网络与信息技术为未来的学校和课堂提供了各种可能性和极其丰富的想象空间,初中老师要紧跟时代发展,把握信息时代主旋律,坚持不断的给学生缠上一股股新索,成为初中学生发展道路上的引路人,促成他们的进步,满足今天社会的需求。
一、自主学习的习惯
今天信息与知识以海量增长,知识爆炸,信息超载,谁也无法记住层出不穷且不断更新的知识,时刻在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只有主动不断学习才能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个人如果不主动学习,将来就难以适应时代的需要。“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初中阶段对各种事物好奇,刨根问底,教师应有目地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首先,培养学生对知识如饥似渴的需要,只有形成这种心理需要,才能主动寻找和发现相关所需学习资源,并能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17岁才进中学。他文化基础差,学习很吃力,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才45分。校长要他退学或降级。第二学期,童第周发愤学习。天不亮,他就悄悄起床,在校园的路灯下面读外语。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的功课终于赶上来了,各科成绩都不差,数学还考了100分。
其次,鼓励学生具有百折不挠的勇气,世界上聪明人不可谓不多,但成功者却凤毛麟角,究其原因,多数人并非智力不及,而是,没有面对挫折的勇气。爱迪生发明电灯丝,前后实验了1600多种材料和 6000多种非金属材料都没有成功,别人问起时,他却说“我己经成功地证明了这些材料不能用作灯丝。”最后经过试验他终于找到碳化纤维作为灯丝。
二、勤于思考习惯
网络时代信息知识错综复杂,如何筛选内容,满足个人需要、问题解决,实现知识碎片的加工与整合,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都要经过独立思考。只有在学习和生活中善于独立思考,才能开出智慧的奇葩。在学习上的独立思考,其实质就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经过自己头脑的消化,把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只有善于思考,才能推陈出新,有所创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引导和启发学生学会对事物进行深入分析,抓住事物本质。
学校教育中,一位优秀的教师完全能通过教学活动加培养。
首先,应该充分认识到交流比传授有效,启发比讲解高明,要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思考,鼓励其大胆发问,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不要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因为这样方式只会错误引导学生,学习就是记住老师给的现成答案,要鼓励学生借助已有知识,经过思考不断获取新知识;其次,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思考,苏霍姆林斯基根据自己多年的教育经验总结出一个规律,即一个智力发达的主要特点就是善于观察。只要爱观察、善于观察就能够不断的思考;再次,教师还要善于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教师的等待就是给学生的机会。
三、合作、共享的习惯
网络时代的学习不仅是接受,更是互动、参与和分享。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豐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你分享的越多,参与的越多,你的收获也就越大。教育工作者要培养学生合作、共享的习惯。
教师充分利用先进教学模式,网络社会我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和内容多而丰富,个别化学习、碎片式学习后,再次集中在一起的时候,进行分享、交流讨论、练习巩固,将成为未来学习的主要形式。翻转课堂的兴起,引发教育革命,其把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外完成,而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经老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完成,这一切颠倒了教学过程,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习惯,提供了有利的教学平台。教师在翻转课堂中加强协作交互学习的设计。指导翻转课堂小组活动,选择合适的交互策略,保证小组活动的有效开展。常用的小组交互策略如:头脑风暴、小组讨论、浅谈令牌、拼图学习、工作表等;设计交流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如举行展览会、报告会、辩论会、小型比赛等。在交流中,参与的人员除了本班师生以外,还可有家长、其他学校师生等校外来宾。
四、学以致用的习惯
信息革命时代,世界日新月异,信息与知识以海量增长,知识爆炸,信息超载,学习碎片化,信息与知识的获取方式与途径越来越多,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的“一桶水”远远不能全面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然而我们常常听到有学生抱怨,知识是学了又忘,忘了又重复学,即使记下一些东西,但是却只能够“纸上谈兵”,究其原因发现老师对知识的运用引导不够,学生缺乏学以致用的意识。可见,使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一来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
教师可以把课堂进行有效的设计、组织, 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发挥,美国学者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金字塔”理论,位于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这样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也就是教师如果让学生有机会把获得的知识进行应用,或是让学生有机会当同学的小老师,知识掌握效果就可达到90%。因为学生以教师的身分对其他人进行教学,不仅要对内容相当熟悉,同时也要透过语言的呈现来进行沟通,所以学生在进行教学之前,必须透过个体思维,将内容转化为让其他人能懂的表达方式,在学以致用中充分发现、提升了自己的潜力,树立自信。
也可以让学生去“做”,既然知识来源于人类生活实践,我们就把它还原入实践,经常引导学生把刚刚学到的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给学生出一些生活的题目,把一段时期学习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运用,把间接的经验和知识还原为活的,有实用价值的知识。
在这个知识爆炸、科技高速发展的星系时代,网络与信息技术为未来的学校和课堂提供了各种可能性和极其丰富的想象空间,初中老师要紧跟时代发展,把握信息时代主旋律,坚持不断的给学生缠上一股股新索,成为初中学生发展道路上的引路人,促成他们的进步,满足今天社会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