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gs8507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要淡化教师的讲,注重读书。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学会读书。王艳萍老师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詹天佑》一课,做到了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片段1:
  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之类的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把自己的感悟充分表达出来?
  (生1读,声音有些稚嫩。)
  师:呵,呵,这是少年詹天佑!(笑)读得再老成一些,这时候詹天佑已经四十多岁了。
  (生2读,声音太成人化。)
  师:这詹天佑太严肃了哦,哪个同学再来读读?注意“勉励”这个词。
  (生3读,读得比较好。)
  。
  师:你就是詹天佑!同学们,詹天佑只是一次两次对工程人员这样说的吗?(生答:不是。)我们可以想象:在施工动员会上,詹天佑面对所有的铁路建设者,慷慨激昂地勉励工程人员——
  (生接读:“我们的工作……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师:看到有些工程人员偶尔粗心,施工质量不是很高,詹天佑语重心长地勉励工程人员——
  (生接读:“我们的工作……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师:极个别工程人员因为条件艰苦,害怕困难,工作不够积极,詹天佑严厉而又恳切地勉励工程人员——
  (生接读:“我们的工作……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生1:我体会到詹天佑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生2:我体会到詹天佑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
  生3:我体会到詹天佑对所有工程人员的严格要求。
  分析:
  这一片段,教师不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而是摒弃繁琐的释词析句,设置了“慷慨激昂地勉励”、“语重心长地勉励”、“严厉而又恳切地勉励”三个情境,让学生反复朗读詹天佑的话语,而后表达自己的体会。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以理解和感悟为基础的。
  片段2:
  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
  师:如果让你读出这是中国人独立设计完成的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的决心,该怎么读?
  (生1读。)
  师:如果要读出詹天佑对修筑京张铁路这一史无前例的工程充满自信,该怎么读?
  (生2读。)
  师:要读出詹天佑不惧自然条件险恶,不怕工程艰巨,具有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该怎么读?
  (生3读。)
  师:如果强调修不好铁路,将无法给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有力的回击,又该怎么读?
  (生4读。)
  师:从詹天佑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学生踊跃回答。)
  师:同学们,理解的角度不一样,朗读的语气也就不一样,你认为怎样读最能表现詹天佑的爱国情怀,你就怎样读!请大家自由朗读这一句话。
  分析:
  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皆有情。如何让学生读出理解,读出感情呢?教师不能只是抽象地要求学生“要有感情地朗读”,也不能只空泛地强调注重停顿、重音、语调等。此片段中朗读的这段话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之一,读好这句话,便能感悟詹天佑那拳拳爱国之心。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片段3:
  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构图。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詹天佑不管条件怎样恶劣,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翻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
  师:请大家谈谈,詹天佑的哪些言行感动了我们。
  生:(抓住狂风怒号、坠入深谷、野外、始终等重点词语谈体会。)
  师:每次读这段话,老师总是非常感动,我也想通过朗读表达心中的那份感动(十分投入地范读)。听老师读这段话时,同学们脑子里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生1:我仿佛看到了漫天卷地的沙尘一阵又一阵地刮来,吹得人睁不开眼睛。但是詹天佑和工人们不顾这些,坚持在野外工作。
  生2:我仿佛看到了塞外到处都是崇山峻岭,到处都是深不见底的山涧,环境十分恶劣。
  师:(激情地叙述)是啊!怒号的狂风卷起漫天黄沙,但吹不动詹天佑坚定的信念;陡峭的悬崖挡住了铁路的延伸,但挡不住詹天佑和筑路工人前进的步伐。
  生3:我仿佛看到了:白天,詹天佑在山间艰难行走的脚步;晚上,他在昏暗的油灯下认真计算的身影。
  师:是啊,我们仿佛看到他跋山涉水的身影,看到他布满血丝的眼睛。请大家带着刚才想象的画面,有感情地读读这些句子,打动自己也打动别人。
  (学生自由练读;教师指名读。)
  分析:
  特级教师贺诚说:“在语言文字明亮而透彻的深处,映照着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它是文化的载体,它是精神的凝固。我的语文教学实践,不仅需要语言文字的操练,而且追求情感的融合与灵性的感悟。语文——是一条川流不息的生命。”可见,语文是传承人类文化的重要工具,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受到情感的熏陶。这一片段的读稍有变化,教师让学生听教师范读想象画面。小学生想象十分丰富,他们能凭借文本语言,灵动地进行情境勾画;能在阅读中激活贮存在大脑中与课文相匹配的知识、经验,将语言文字还原成典型形象。当学生跨越广袤空间和詹天佑共同体味黄沙满天的苦,坠入深谷的险,昼夜工作的累,作品语言就成了学生心中丰富的画卷。身临其境的想象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对詹天佑的敬爱。意的感染,情的熏陶,水到渠成。
  
  作者单位
  云南省易门县教科所
  责任编辑:刘岭南
其他文献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随着课改的深入和教学理念的更新与发展,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已成了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操作、总结反思,现结合具体课例谈几点浅显认识,以期“投石问路”,进一步探讨提高提问效果的具体途径。    一、掌握课堂提问的艺术     叶圣陶先生说,好的问题“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西方学者德加默提出过这样一个观点
期刊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叙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因患严重白血病,生命危在旦夕,台湾同胞为挽救这个花季少年,在强震刚过、余震不断的情况下处变不惊,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谱写了一曲生命的壮歌。通过课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情节,让学生感受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得到情感提升和语言发展,是本课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    一、
期刊
语文课应追求一种真实、有效、返璞归真的原生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正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课文),在大量的语文实践(听、说、读、写)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    一、目标制订要切实有效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设计教学流程的依据,也是评价教学效果的准绳。因此,教学目标的拟定应追求简明、切实,为成功的课堂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实践中,有的教师预设的教学目
期刊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 在情境中感受百分数的产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理解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 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学会将所接收的信息进行交流和比较,筛选有用信息的方法。  3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验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培养良好的数感;培养积极思考、敢于质疑的学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如何让试题评价充分发挥这一功能呢?我在试题评价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一、让试题成为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联系的途径    先来看几道题:  例1:A 1949年10月1日到2009年10月1日是( )周年。  B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一天被定为“
期刊
在以往的教学中,常常将数学知识抽象化的过程演变成“匆匆走过场,急忙奔结论”,这种做法体现了对“结果”过分重视,忽视了对“过程”的完美追求。  一位教师这样教学“比”的概念:(1)由2杯果汁和3杯牛奶的份数关系引出: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牛奶与果汁杯数的比是3比2。(2)由两组路程、时间的数量求出速度,指出也可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得出所走路程和时间的比。(3)提问学生两个数的比可以表示
期刊
教材简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组选编《纪昌学射》和《扁鹊治病》两则寓言。这两则寓言均以生动的事例阐明某一道理。《纪昌学射》告诉人们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练习这门技术的基本功人手;《扁鹊治病》则警示人们:自身有病(或缺点错误),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或批评),不能讳疾忌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教学目标:  1 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拜
期刊
借“题”发挥是指教师在读懂教材内涵,尊重教材教学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发展需求,以数学课本中的题材为教学依据,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进行适度开发,丰富学习资源,达到启迪学生智慧,发展学生思维的目的。    一、活用“插图”。唤醒认知经验    以主题图的形式设计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富有儿童情趣的主题场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一大特色。它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拉近了数学与学生的距离
期刊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既熟悉又陌生。有些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但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散的。如何根据学生已有认识,实现课程目标?一位教师的教学(人教版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1页)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案例。  教学实录:  课始,猜谜:“有个好朋友,会跑没有腿,会响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生1:这个谜语的谜底是钟。  生2:因
期刊
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有些老师很精明,也很认真,学生的任何不良行为,包括那些微小的毛病都逃不出他的视野。然而,这样的老师却很难带出优秀学生,因为他们忘了“人至察则无徒,水至清则无鱼”这一辩证法。  有些老师讲课,字、词、句、段、篇、习题、演练……无一不全、无一不精,但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却很少有出类拔萃的。这类教师分不清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过分注重细节有可能对整体造成负面影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