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喜欢画画是幼儿的天性,当幼儿刚会拿起画笔时就懂得了“绘画”,这对幼儿来说应该是一种探索世界的方式。因此,幼儿教师在教学期间应该重视这一现象,为幼儿投放一些低结构美术材料,以此来培养幼儿智力、创作力发展,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绘画创作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幼儿最大的潜力,让幼儿在创作中体验到愉快,使幼儿拥有一个健康、积极、乐观、开朗、向上的童年。对此,本文对幼儿园中班美工区低结构材料投放促进幼儿创造活动进行了简单研究。
【关键词】小美工区;低结构材料;创造活动
一、材料投放的观察与指导,有效开展课题研究
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自主的学习活动,它不仅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对孩子的学习兴趣,合作精神、创新意识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幼儿通过操作、摆弄材料来感知并获得知识,活动中,教师地位发生了变化:从集体教育中显性的主导地位退至适当引导点拨幼儿积极游戏的隐形地位,对不同时期、不同内容的活动,教师对不同幼儿的行为指导也有所区别。
(一)材料投放与主题活动内容相融合
为了使区域活动能真正适合幼儿发展的需求,我们注重区域的材料与主题活动内容的一致性。随着主题活动的交替开展和本园幼儿实际需要,我们对区域游戏活动环境进行改造,提供了名家的图画,供幼儿欣赏,提供了作品展示墙,让幼儿的作品能及时呈现。同时教师合理投放区域材料 ,让幼儿在科学、合理、有效的区角活动中,大胆操作、大胆探索,有效促进了幼儿自主性的发展。如小班主题活动《亲亲热热一家人》,教师们与幼儿一起搜集各种各样的全家福照片,布置了照片墙,给幼儿观赏。美工区里引导幼儿用不同的低结构材料去表现家人的特征,然后展示出来。
(二)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
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可以直接投放到美工区活动中,它要求教师投放的材料即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又能激发幼儿接受挑战、跨越最近发展区,这就需要教师们添置能发挥支持作用的材料。例中班主题《我们居住的社区》教师收集了一些纸盒,瓶盖,提供给幼儿做房子,活动中我们发现:材料是支持幼儿学习的支柱,如果区域里的材料总是一成不变,就无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如果,能放上一些新的材料,往往可以重新激发幼儿对游戏的兴趣。通过观摩,提出整改建议:1.收集我居住的地方的照片。2.欣赏他人作品。3.提供各种开放性材料,供幼儿选择,而不是就只提供纸盒与瓶盖。
如小班主题《愉快的夏天》教师让小班幼儿在美工区做夏天的拖鞋,就会随着幼儿水平的不断提高,分层次进行操作,如能力水平较弱的幼儿选择装饰拖鞋,能力较强的幼儿选择自己制作拖鞋,并装饰。教师要以幼儿发展为本,整合利用身边的材料资源是教师们在投放区域材料时拥有的理念,为此我们充分挖掘现有材料的可利用因素,将材料稍加改动变成幼儿所需要的学具或玩具。
二、合理利用空间,有效调整
(一)调整空间,扩大美工区面积
由于我们不可改变的因素,教室空间小,要摆放5-6个区域,教室显得更小了,于是我们进行调整,中大班将有些区域搬离教室放置公共走廊,教室只留下美工区、益智区和阅读区,这三个区相对要安静,将建构区,科探区,放置在走廊,小班将建构区、娃娃家搬到寝室,这样空间显得不是很拥挤。教室的桌子三张合并在一起,铺上桌布,幼儿操作的空间较以前增大了许多。有足够的空间给幼儿进行创作。
(二)利用资源,收集材料
利用家长资源是一种有效途径,我们号召家长,利用节假日和孩子一起收集材料,教室建立回收资源库:自然材料、果實种子材料、贝壳类材料等,清洗干净带来,放在资源回收库中,教师及时整理,并筛选。
(三)作品展示多元化
组合式——利用不同孩子的作品组合成一幅画,一个场景或是一面作品墙,布置在我们的活动室里
悬挂式——在悬挂的绳子、链子、网格板上也是一种展示性环境。
窗台式——将窗台变为各种美工作品、小制作的展示区域。
展板式——室内利用一面墙,或可以站立的三面、四面或多面展板、或是一个角落展示幼儿作品。
橱柜式——用柜子巧妙的分割出一个相对比较独立的作品空间柜面上可以放置富有隐含目标的支架式作品,柜台里可以摆放一些孩子们的作品。
点缀式——将自己的手工作品“动物”“植物”布置在班级植物角。
总之,我们课题组成员在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游戏观的引领下,不断地将教育理念转变为适宜的教育行为,积极的开展课题研究,对有效地创设区域环境和投放适宜的游戏材料收获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我们将更加努力,探索出开展区域活动的有效方法,以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结论
在组织游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基本条件,结合孩子的身心发展开展教学活动,有效调动孩子学习游戏的积极性。在学生园,学生的语言能力相对较低,形象思维是主要的思考方式,尚未形成良好的游戏能力。因此,教师在组织游戏时需要为儿童提供更多图片和丰富的游戏资料来冲击学生视觉。在当前阶段,儿童还具有针对性的游戏功能,因此教师无法根据相同的衡量标准来组织儿童游戏。
参考文献
[1]翁哲敏.儿童绘本有效融入幼儿美术教学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21):160.
[2]吴丽安.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以具有安溪茶文化特色的幼儿美术教育为例[J].幼儿教育研究,2018(05):30-31+29.
[3]沈群英.基于创意写生理念的幼儿美术教学模式探索[J].学前教育研究,2018(07):64-66.
[4]傅蓉.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的教师教学行为研究[D].天水师范学院,2018.
喜欢画画是幼儿的天性,当幼儿刚会拿起画笔时就懂得了“绘画”,这对幼儿来说应该是一种探索世界的方式。因此,幼儿教师在教学期间应该重视这一现象,为幼儿投放一些低结构美术材料,以此来培养幼儿智力、创作力发展,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绘画创作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幼儿最大的潜力,让幼儿在创作中体验到愉快,使幼儿拥有一个健康、积极、乐观、开朗、向上的童年。对此,本文对幼儿园中班美工区低结构材料投放促进幼儿创造活动进行了简单研究。
【关键词】小美工区;低结构材料;创造活动
一、材料投放的观察与指导,有效开展课题研究
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自主的学习活动,它不仅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对孩子的学习兴趣,合作精神、创新意识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幼儿通过操作、摆弄材料来感知并获得知识,活动中,教师地位发生了变化:从集体教育中显性的主导地位退至适当引导点拨幼儿积极游戏的隐形地位,对不同时期、不同内容的活动,教师对不同幼儿的行为指导也有所区别。
(一)材料投放与主题活动内容相融合
为了使区域活动能真正适合幼儿发展的需求,我们注重区域的材料与主题活动内容的一致性。随着主题活动的交替开展和本园幼儿实际需要,我们对区域游戏活动环境进行改造,提供了名家的图画,供幼儿欣赏,提供了作品展示墙,让幼儿的作品能及时呈现。同时教师合理投放区域材料 ,让幼儿在科学、合理、有效的区角活动中,大胆操作、大胆探索,有效促进了幼儿自主性的发展。如小班主题活动《亲亲热热一家人》,教师们与幼儿一起搜集各种各样的全家福照片,布置了照片墙,给幼儿观赏。美工区里引导幼儿用不同的低结构材料去表现家人的特征,然后展示出来。
(二)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
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可以直接投放到美工区活动中,它要求教师投放的材料即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又能激发幼儿接受挑战、跨越最近发展区,这就需要教师们添置能发挥支持作用的材料。例中班主题《我们居住的社区》教师收集了一些纸盒,瓶盖,提供给幼儿做房子,活动中我们发现:材料是支持幼儿学习的支柱,如果区域里的材料总是一成不变,就无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如果,能放上一些新的材料,往往可以重新激发幼儿对游戏的兴趣。通过观摩,提出整改建议:1.收集我居住的地方的照片。2.欣赏他人作品。3.提供各种开放性材料,供幼儿选择,而不是就只提供纸盒与瓶盖。
如小班主题《愉快的夏天》教师让小班幼儿在美工区做夏天的拖鞋,就会随着幼儿水平的不断提高,分层次进行操作,如能力水平较弱的幼儿选择装饰拖鞋,能力较强的幼儿选择自己制作拖鞋,并装饰。教师要以幼儿发展为本,整合利用身边的材料资源是教师们在投放区域材料时拥有的理念,为此我们充分挖掘现有材料的可利用因素,将材料稍加改动变成幼儿所需要的学具或玩具。
二、合理利用空间,有效调整
(一)调整空间,扩大美工区面积
由于我们不可改变的因素,教室空间小,要摆放5-6个区域,教室显得更小了,于是我们进行调整,中大班将有些区域搬离教室放置公共走廊,教室只留下美工区、益智区和阅读区,这三个区相对要安静,将建构区,科探区,放置在走廊,小班将建构区、娃娃家搬到寝室,这样空间显得不是很拥挤。教室的桌子三张合并在一起,铺上桌布,幼儿操作的空间较以前增大了许多。有足够的空间给幼儿进行创作。
(二)利用资源,收集材料
利用家长资源是一种有效途径,我们号召家长,利用节假日和孩子一起收集材料,教室建立回收资源库:自然材料、果實种子材料、贝壳类材料等,清洗干净带来,放在资源回收库中,教师及时整理,并筛选。
(三)作品展示多元化
组合式——利用不同孩子的作品组合成一幅画,一个场景或是一面作品墙,布置在我们的活动室里
悬挂式——在悬挂的绳子、链子、网格板上也是一种展示性环境。
窗台式——将窗台变为各种美工作品、小制作的展示区域。
展板式——室内利用一面墙,或可以站立的三面、四面或多面展板、或是一个角落展示幼儿作品。
橱柜式——用柜子巧妙的分割出一个相对比较独立的作品空间柜面上可以放置富有隐含目标的支架式作品,柜台里可以摆放一些孩子们的作品。
点缀式——将自己的手工作品“动物”“植物”布置在班级植物角。
总之,我们课题组成员在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游戏观的引领下,不断地将教育理念转变为适宜的教育行为,积极的开展课题研究,对有效地创设区域环境和投放适宜的游戏材料收获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我们将更加努力,探索出开展区域活动的有效方法,以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结论
在组织游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基本条件,结合孩子的身心发展开展教学活动,有效调动孩子学习游戏的积极性。在学生园,学生的语言能力相对较低,形象思维是主要的思考方式,尚未形成良好的游戏能力。因此,教师在组织游戏时需要为儿童提供更多图片和丰富的游戏资料来冲击学生视觉。在当前阶段,儿童还具有针对性的游戏功能,因此教师无法根据相同的衡量标准来组织儿童游戏。
参考文献
[1]翁哲敏.儿童绘本有效融入幼儿美术教学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21):160.
[2]吴丽安.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以具有安溪茶文化特色的幼儿美术教育为例[J].幼儿教育研究,2018(05):30-31+29.
[3]沈群英.基于创意写生理念的幼儿美术教学模式探索[J].学前教育研究,2018(07):64-66.
[4]傅蓉.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的教师教学行为研究[D].天水师范学院,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