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地理核心素养的情境教学探讨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e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以地理核心素养为目标指向,通过说明情境教学对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促进作用,指出情境教学是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方法。同时,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整合教学目标,利用四大教学情境——主题情境、生活情境、角色情境、实体情境实现地理核心素养的真正“落地”。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情境教学;农业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科本质特征的缩影。2018年初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确定为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地理课程,作为“未来公民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地理核心素养,势必由高中阶段“辐射”到初中阶段。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呢?我们认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自我感知、亲身体验和实践中逐渐积累和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创设与地理知识和技能相应的情境,通过情境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感知、积极体验、亲身实践,促进地理核心素养的生成。
  情境教学指教师依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特点,创设富有学科特色、契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感知、体验和实践中自觉主动地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以促进知识与技能向素养迁移的一种教学方式。新课标强调,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基于自然、社会等生活实际,即要求教师创设真实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实现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真实情境反映了人地关系状况,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和发展观;真实情境也要与地理知识相匹配,需要学生运用综合思维认识情境、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同时,情境的创设要基于某一区域的现实状况,以促进学生对区域位置、区域特征、区域差异等方面的认知;最后,情境教学在难以理解的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赋予地理知识生活化的价值,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实践,在亲身实践中发展地理实践力。
  基于情境教学对地理核心素养的促进作用,我们以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农业”为例,在地理核心素养的指向下,依据整合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环节中依次创设四大教学情境,实现地理核心素养的真正“落地”。
  一、整合教学目标,使核心素养具体化
  目前制定的教学目标大都是以“能力为重”为指导方针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正是基于这一基础,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应运而生,其所对应的教学目标则是对三维目标的继承与发展。因而,针对地理学科,教师要把地理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相融合,与课程内容相结合,逐步细化、整合教学目标,以使地理核心素养渗透到每一项内容学习中。
  “农业”一课的课标要求是: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基于此,通过进一步整合三维目标,我们确定了地理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以明确教与学的方向,如表1所示:
  二、構建主题情境,以知识主线串联核心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好。”这强调了情境构建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教师构建的情境并不是单一情境,例如,一些教师为顺利引入新知识的学习,特意呈现或强行植入一个情境。然而,上述做法中单一情境的创设显得太过突兀,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教师创设的情境应是一个完整情境,即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适宜的、贯穿整堂课的主题情境,同时,以知识主线将四大核心素养的培养一一对应和串联起来。
  本节课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引入课堂,利用其卡通形象及人物配音创设“带领学生走进农业”的主题情境。整个主题情境分三个片段:片段1,袁隆平院士以中国的农业发展状况为背景讲述相应的故事;片段2,袁隆平院士揭晓故事中的国家即中国,并引导学生为中国的四大农业部门选址;片段3,袁隆平院士肯定学生的即时学习效果,鼓励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为家乡的农业出谋划策。三大片段构成完整的主体情境,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学习地理知识,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发展地理核心素养。
  三、利用生活情境,从现实生活出发感知核心素养
  “现实生活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家。”教育的实施离不开现实生活,教育所提倡的核心素养培养也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核心素养所要求的情境是基于自然、社会等生活实际的情境。真实的生活情境是地理核心素养发展的“脚手架”,能有效地唤醒学生的各个感官,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地进入学习。并且,来源于生活实际的情境化材料可以将文本化的地理知识鲜活而具体地呈现出来,以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因此,在实施情境教学时,教师要从现实生活出发,利用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感知地理核心素养。
  在“农业”这节课中,我们从现实生活出发,在讲授新课之前,利用现实生活的四种农产品——大米、苹果、鳕鱼、牛奶创设情境,呈现四种农产品的农作过程,引出农业概念的学习;在学生理解农业的概念之后,利用生活实例,如种植棉花、打猎、采草药等,巩固学生对农业概念的理解;最后,在讲解农业的四大部门这一内容时,结合生活实物,例如皮鞋、苹果、珍珠、棉被等,帮助学生区分四大农业部门,加深学生对农业的地位与意义的理解。总之,教师从常见的生活实物导入学习,让学生逐步感知现实生活所涵盖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
  四、创建角色情境,在体验中生成核心素养
  俗话说,想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同样的道理,学生想要掌握地理知识,就要通过亲身体验去发现知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创建角色扮演情境是学生体验知识发现过程的有效途径。角色扮演要求学生从所处的角色定位出发,想其所想,行其所行,以“专业”的思维和行为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正是这份“专业”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沉浸在知识的“体验之旅”中,在体验中生成地理核心素养。   针对“农业”一课中“农业的地区分布”这一知识点,我们创建了“我是小小农业家”这一角色扮演情境,要求学生从农业家的角度,综合考虑地形、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合理布局农业四大部门。全班分为四个小组(以四大农业部门命名),小组内每个成员都是“农业家”,每个“农业家”先自主思考,再进行小组交流与分享。在这一过程中,每个“农业家”必须综合自然条件才能进行区域规划,农业区域规划又是基于区域认知,其规划过程充分落实了“因地制宜”这一人地协调观。
  五、结合实体情境,用实践落实核心素养
  实体情境指教师给学生提供的一个真实、具体的学习环境。美国著名学者M.戴维·梅里尔在《首要教学原理》一书中指出:“当新知识与学习者的生活世界融于一体时,才能够促进学习;当学习者介入解决实际问题时,才能够促进学习。”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于生活世界,其应用过程正是核心素养真正“落地”的体现。为使学生将知识与技能升华成素养和能力,教师要结合实体情境给学生一定的“用武之地”,鼓励学生多观察、多记录、多思考、多实践。
  在本课中,我们创设了“我为家乡出谋划策”的实体情境。课前,要求学生通过实地调查认识家乡南昌的农业部门和农业发展;在课堂内,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将其调查的农业部门合理规划和布局,并简要说明原因。我们发现,无论是课前的实地调查还是课堂内的农业规划,都很好地落实了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例如课前的实地调查极大地促进了学生信息收集、问题解决等地理实践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就地理核心素養培养而言,情境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为促进知识与技能向素养和能力迁移,地理教师要利用丰富的、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感知知识,积极体验知识,并亲身参与到地理实践中去。<E:\杂志\江西教育B版\2021年\2期\标志11.tif>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外国语学校 江西育华学校 江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范泰洋,郑丽萍.初高中阶段地理核心素养贯通路径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9).
  [2]余路遥.为情境化的教与学而设计地理教学——以“多变的天气”一课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10).
  投稿邮箱:731836457@qq.com
其他文献
漫漫人生路,日子如朱自清在《匆匆》中所言“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一个阶段,一次经历,一些朋友,如今已随岁月流逝,云散烟消,唯有书籍,才是不离不弃、荡涤心灵的良师益友。无论何地,无论何地,书中,那清新淡雅的色泽,那简约淳朴的画面,那掷地有声的文字,那深刻独到的见解,都会在我的脑海里激起一丝涟漪,都会在我的心底留下些许启发。虽已年过不惑,但回首曾经的
期刊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学生学习碎片化、缺少结构化、迁移能力弱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教师对教材的解读缺少体系的眼光,学生缺少知识与方法的系统思维。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单元学习群构建与教学,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高数学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  一、基于學习现场问题,洞察研究的效度立场  1.一次教研活动——产生一个疑问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一位教师执教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27、28页“解决问题的策略”。 
期刊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反映了数学教学改革的要求,为学生提供了通过综合实践去做数学、学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的机会。人教版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有趣的平衡”这节综合实践活动课,主要探索“杠杆原理”背后隐藏的数学原理,体现数学与物理学科的联系。通过引导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归纳概括能力。
期刊
一、古诗词教学与“立德树人”相融的意义  (一)提升理想价值  重视教育、注重道德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圣先贤的诗词里也饱含对道德的追求。小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的萌芽时期,这个时期接受的思想意识,很可能会成为其一生的基石。与之相对应的是,小学生此时的心智等方面尚处于成长期,对事物还缺乏一定的辨别能力。因此,教师可借鉴中华民族的优秀教育传统,充分运用古诗词中“立德树人”的精神内涵,进行课堂教学。
期刊
摘 要:京剧被称为国粹、国剧,也是小学音乐教材中重要的教学内容。京剧又是一门综合艺术,许多音乐教师对京剧表演存在较严重的“技能盲区”,再加上网络流行音乐对小学生的“侵袭”,导致京剧在进课堂的过程中困难重重。教师应当通过“回归戏园”“立足‘四功’”“深挖内涵”和“紧扣教材”的探索,让京剧回归“生动性”“民族性”“趣味性”和“有效性”的“四性”表达,让京剧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本色出演”。  关键词:京剧
期刊
最近参加亲友聚会,大家聊得最多的就是孩子从初中或高中毕业后,上了什么学校、读了什么专业;或者进入了什么行业、做了什么工作,挣钱多不多,家里满不满意等。故事五花八门,不一样的家庭、不一样的孩子真的有着很不一样的人生。我听到了几个很有意思的故事,从中悟出了家庭教育的一些心得,特此和家长朋友们分享。  “清北”高才生的孩子当起了酒店服务生  当当的爸爸是北大毕业的高才生,妈妈是清华大学的才女,可是当当从
期刊
线段图是理解抽象数量关系形象化、视觉化的有力工具,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脚手架”,更是数形结合数学思想的直接应用。培养小学生应用线段图的意识和能力,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毫无规划,临时抱佛脚,应遵循“尊重学情,基于教材,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对线段图的编排有着自己的显著特色。教材从一年级上册开始,就采用“分散编排—多样渗透—凸显价值—逐步呈现”的结构编排方式。  一、研读教材文本,
期刊
在中国中小学的语文课里,几乎没有写作教学。这一说法绝非危言耸听,也似乎早已不是秘密。目前中小学作文教学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一是讲章法,把写作技巧、条条框框等概念化的写作知识教给学生;二是学习范文,写作前出示一两篇优秀作文,让学生参照着进行模仿写作;三是学习考场优秀作文,考试后选出优秀作文,让学生学习;四是忽视作文教学,一学期根本不进行作文輔导和讲评。以上前三种作文教学方法有它的可取之处,但缺乏写作
期刊
数学模型是用数学语言概括地或近似地描述现实世界事物的特征、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种数学结构。从广义上讲,数学的概念、定理、规律、法则、公式、性质、数量关系式、图形、图表、程序等都是数学模型。模型思想是数学的基本思想之一,无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还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都将模型思想放在了最核心的位置。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出的算式就
期刊
在当今教育全球化的背景下,结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方针,为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加强多元文化交流,成都师范银都紫藤小学与澳大利亚墨尔本蒙特瑞德利学校结为友好学校,并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交流互动。  为了让蒙特瑞德利学校师生更好地体验中国传统文化,我们组织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劳技课——“小饺印”。本次上课的均为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其中中国学生18人、澳大利亚学生24人。在60分钟时间内,澳大利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