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 广东 佛山 528211)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围手术期病例抗菌药应用情况,评价其用药合理性。方法:随机抽查外科围手术期病历200例,对抗菌药品种、用药频度、联用情况、用药时间、疗效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住院期间应用了抗菌药的有176例,应用率为97.78%。其中,单一用药仅有22例,占12.22%;联用2种者98例,占54.443%;联用3种者35例,占19.44%;联用4种者20例,占11.11%;联用5种者3例,占1.67%;联用6种者2例,占1.11%。共涉及8类27种抗菌药,平均使用时间7.6±5.7 天, 抗菌药类别以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左氧氟沙星为主。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过早应用抗菌药或用药时间过长、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同病理生理状态下未按药代动力学参数调整给药剂量等。结论:应强化医师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化意识。
【中图分类号】R217.7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168-02
外科领域中预防术后感染的措施,抗菌药作为外科手术预防应用已相当广泛,据统计约占总用量的(30~40)%[1]抗菌药应用于细菌污染发生之前,使血液、组织内药量达到有效杀菌浓度,可使术后感染率大大降低。抗菌药的广泛应用和不合理应用,又使耐药菌不断增加,细菌耐药率不断上升,细菌耐药性已成为临床非常棘手的问题[2]。围手术期抗菌药的合理应用即是其中的重要部分。为了解外科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的情况,我们对2010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外科手术的其中180例病例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经2010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的出院病历180份,调查抗菌药的使用情况。记录患者情况,其中包括科别、病案号、ID号、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和应用的抗菌药物名称、用法、用量、用药起止时间及手术切口等内容。其中,男性106例,女性74例;年龄5- 88岁,平均43.2±16.6岁,手术持续时间最短0.3-22.3小时,住院天数5-60d,平均13.76±38天;术后住院数2-56天,平均(11.21±2.91天。
2 结果
2.1 手术类别见表1。
2.2抗菌药应用情况: 本组病例住院期间应用了抗菌药的有176例,应用率为97.78%。其中,单一用药仅有22例,占12.22%;联用2种者98例,占54.443%;联用3种者35例,占19.44%;联用4种者20例,占11.11%;联用5种者3例,占1.67%;联用6种者2例,占1.11%。共涉及8类27种抗菌药,平均使用时间7.6±5.7 天, 抗菌药类别以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左氧氟沙星为主。各类抗菌药应用情况见表2。
表1 180例围手术患者手术种类
注:同一病例多种手术者按第一手术统计
表2 各类抗菌药物的用药情况
注:*包括诺氟沙星、奈替米星、复方磺胺甲恶唑、妥布霉素、林可霉素等
2.3 抗菌药用药时间与用药天数分布情况见表3。
表3 抗菌药用药时间与用药天数分布情况
注:*其中包括感染后二次清创后的用药天数
3 讨论
预防手术后感染的基本原则是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以及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预防性应用抗菌药,原则上只限于已知有效或一旦感染后果不堪设想的情况;
要应用杀菌剂而不能应用抑菌剂;用量要足,且须静脉给药;要遵循“广谱、高效、短期应用”的合理用药原则[3]。本组病例住院期间应用了抗菌药的有176例,应用率为97.78%。共涉及8类27种抗菌药,平均使用时间7.6±5.7 天, 抗菌药类别以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左氧氟沙星为主。提示许多价廉、广谱、疗效可靠的品种在临床抗感染治疗中仍占有重要地位。
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现象: (1)无指征或指征不强的预防用药。围手术期抗菌药的使用率高达100%,清洁手术如疝修补术、甲状腺切除术等也常规采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近年来外科预防用药的范围有所扩大,但预防用药实际只限于少数必要的情况,无原则地滥用,不论手术大小和性质,切口有无细菌均普遍给予抗菌药,势必产生耐药菌及二重感染,造成不必要的浪费。(2)用药时间不当,无术前用药意识。抗菌药的预防应用,时间是关键,适时地给药可使其以有效浓度弥散入手术区,及时杀灭污染组织的细菌或抑制其生长,这样能有效地降低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风险[4]。给药时间应在术前0.5~1 h或麻醉开始给药为妥[5],手术时间较长者(4~6 h以上),术中加用一次。术后根据体温、血象、引流物情况和性质决定停药,但均不应超过72 h。 (3)用药起点太高。预防用药首选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等第三代头孢菌素。广谱抗菌素的选用,易导致耐药菌的产生和二重感染,给以后的治疗带来困难,同时也增加患者负担。(4)选用抗菌药不合理。 (5)用药时间太长。本次调查中用药1~3 d者42例,4~10 d者86例,10 d以上者52例。有些患者术后停药过晚,如患者在停止静脉给药后,改用肌注或口服给药直至出院。术后延长用药时间[5],可导致耐药菌株产生,而且还掩盖了术后感染的临床表现。(6)频繁更换抗菌药而依据不足,抗菌药应用没有连续性。180例术中用药患者中,有19例(10.55%)患者术后更换了术中使用的抗菌药。频繁更换抗菌药的品种,容易导致用药紊乱,疗效不易观察。(7)联合用药指征掌握不严和随意性较大。本组病例中单一用药仅有22例,占12.22%;联用2种者98例,占54.443%;联用3种者35例,占19.44%;联用4种者20例,占11.11%;联用5种者3例,占1.67%;联用6种者2例,占1.11%。两种以上药物联用在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上相互影响,效应可能出现协同、拮抗、累加或无关4种情况,所以联合应用时在掌握临床治疗指征的同时,还应考虑合理性。配合用药应在理化性质、药效学、药代动力学等方面综合分析,确保抗菌药的有效性、安全性。
从总体上看,我院手术抗菌药物的应用在品种选择及治疗用药上基本合理,但仍存在预防用药时间选择不合理、联用药物较多、配伍不合理等问题,应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 张小红.普外科围手术期患者应用抗菌药物调查与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20):51
[2]Chow JW, Fine MJ, Shlaes DM, et al. Enterobacter bac teremia: clinical features and emergence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during therapy[J]·Ann Intern Med,1991,115:585
[3]吴捍忠.普外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情况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6,12(4):356
[4]吴永佩主编.促进合理用药相关文件释义[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08~211
[5]黄详,梅巍,邸晓辉,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药动学药效学与临床应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1,21(12):750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围手术期病例抗菌药应用情况,评价其用药合理性。方法:随机抽查外科围手术期病历200例,对抗菌药品种、用药频度、联用情况、用药时间、疗效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住院期间应用了抗菌药的有176例,应用率为97.78%。其中,单一用药仅有22例,占12.22%;联用2种者98例,占54.443%;联用3种者35例,占19.44%;联用4种者20例,占11.11%;联用5种者3例,占1.67%;联用6种者2例,占1.11%。共涉及8类27种抗菌药,平均使用时间7.6±5.7 天, 抗菌药类别以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左氧氟沙星为主。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过早应用抗菌药或用药时间过长、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同病理生理状态下未按药代动力学参数调整给药剂量等。结论:应强化医师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化意识。
【中图分类号】R217.7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168-02
外科领域中预防术后感染的措施,抗菌药作为外科手术预防应用已相当广泛,据统计约占总用量的(30~40)%[1]抗菌药应用于细菌污染发生之前,使血液、组织内药量达到有效杀菌浓度,可使术后感染率大大降低。抗菌药的广泛应用和不合理应用,又使耐药菌不断增加,细菌耐药率不断上升,细菌耐药性已成为临床非常棘手的问题[2]。围手术期抗菌药的合理应用即是其中的重要部分。为了解外科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的情况,我们对2010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外科手术的其中180例病例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经2010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的出院病历180份,调查抗菌药的使用情况。记录患者情况,其中包括科别、病案号、ID号、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和应用的抗菌药物名称、用法、用量、用药起止时间及手术切口等内容。其中,男性106例,女性74例;年龄5- 88岁,平均43.2±16.6岁,手术持续时间最短0.3-22.3小时,住院天数5-60d,平均13.76±38天;术后住院数2-56天,平均(11.21±2.91天。
2 结果
2.1 手术类别见表1。
2.2抗菌药应用情况: 本组病例住院期间应用了抗菌药的有176例,应用率为97.78%。其中,单一用药仅有22例,占12.22%;联用2种者98例,占54.443%;联用3种者35例,占19.44%;联用4种者20例,占11.11%;联用5种者3例,占1.67%;联用6种者2例,占1.11%。共涉及8类27种抗菌药,平均使用时间7.6±5.7 天, 抗菌药类别以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左氧氟沙星为主。各类抗菌药应用情况见表2。
表1 180例围手术患者手术种类
注:同一病例多种手术者按第一手术统计
表2 各类抗菌药物的用药情况
注:*包括诺氟沙星、奈替米星、复方磺胺甲恶唑、妥布霉素、林可霉素等
2.3 抗菌药用药时间与用药天数分布情况见表3。
表3 抗菌药用药时间与用药天数分布情况
注:*其中包括感染后二次清创后的用药天数
3 讨论
预防手术后感染的基本原则是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以及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预防性应用抗菌药,原则上只限于已知有效或一旦感染后果不堪设想的情况;
要应用杀菌剂而不能应用抑菌剂;用量要足,且须静脉给药;要遵循“广谱、高效、短期应用”的合理用药原则[3]。本组病例住院期间应用了抗菌药的有176例,应用率为97.78%。共涉及8类27种抗菌药,平均使用时间7.6±5.7 天, 抗菌药类别以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左氧氟沙星为主。提示许多价廉、广谱、疗效可靠的品种在临床抗感染治疗中仍占有重要地位。
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现象: (1)无指征或指征不强的预防用药。围手术期抗菌药的使用率高达100%,清洁手术如疝修补术、甲状腺切除术等也常规采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近年来外科预防用药的范围有所扩大,但预防用药实际只限于少数必要的情况,无原则地滥用,不论手术大小和性质,切口有无细菌均普遍给予抗菌药,势必产生耐药菌及二重感染,造成不必要的浪费。(2)用药时间不当,无术前用药意识。抗菌药的预防应用,时间是关键,适时地给药可使其以有效浓度弥散入手术区,及时杀灭污染组织的细菌或抑制其生长,这样能有效地降低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风险[4]。给药时间应在术前0.5~1 h或麻醉开始给药为妥[5],手术时间较长者(4~6 h以上),术中加用一次。术后根据体温、血象、引流物情况和性质决定停药,但均不应超过72 h。 (3)用药起点太高。预防用药首选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等第三代头孢菌素。广谱抗菌素的选用,易导致耐药菌的产生和二重感染,给以后的治疗带来困难,同时也增加患者负担。(4)选用抗菌药不合理。 (5)用药时间太长。本次调查中用药1~3 d者42例,4~10 d者86例,10 d以上者52例。有些患者术后停药过晚,如患者在停止静脉给药后,改用肌注或口服给药直至出院。术后延长用药时间[5],可导致耐药菌株产生,而且还掩盖了术后感染的临床表现。(6)频繁更换抗菌药而依据不足,抗菌药应用没有连续性。180例术中用药患者中,有19例(10.55%)患者术后更换了术中使用的抗菌药。频繁更换抗菌药的品种,容易导致用药紊乱,疗效不易观察。(7)联合用药指征掌握不严和随意性较大。本组病例中单一用药仅有22例,占12.22%;联用2种者98例,占54.443%;联用3种者35例,占19.44%;联用4种者20例,占11.11%;联用5种者3例,占1.67%;联用6种者2例,占1.11%。两种以上药物联用在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上相互影响,效应可能出现协同、拮抗、累加或无关4种情况,所以联合应用时在掌握临床治疗指征的同时,还应考虑合理性。配合用药应在理化性质、药效学、药代动力学等方面综合分析,确保抗菌药的有效性、安全性。
从总体上看,我院手术抗菌药物的应用在品种选择及治疗用药上基本合理,但仍存在预防用药时间选择不合理、联用药物较多、配伍不合理等问题,应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 张小红.普外科围手术期患者应用抗菌药物调查与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20):51
[2]Chow JW, Fine MJ, Shlaes DM, et al. Enterobacter bac teremia: clinical features and emergence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during therapy[J]·Ann Intern Med,1991,115:585
[3]吴捍忠.普外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情况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6,12(4):356
[4]吴永佩主编.促进合理用药相关文件释义[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08~211
[5]黄详,梅巍,邸晓辉,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药动学药效学与临床应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1,21(12):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