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以托情 比以寄意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yrabb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比兴手法是中国古代诗歌主要的抒情手段,曹植诗歌也大量使用了这一手法,但曹植对比兴手法的使用,却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新,具体表现在:他的诗歌中比兴物象的选择目的性更强,寄寓的情感更丰富细腻;比兴物象更具日常化,贴切巧妙;对比兴物象的刻画更鲜明;比兴和其他艺术手法结合使用,收到更加形象生动的效果。
  关键词:比兴;曹植;诗歌;《诗经》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比兴手法在《诗经》中被大量使用,产生了极好的艺术效果,尤其对感情的抒发,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这一手法被后世文人广泛接受,成为表情达意的主要手法。在曹植的诗歌中,比兴也成为他抒发情感的重要手段,但在比兴的具体使用上,曹植却能从前代诗歌的创作中汲取养分,融入自己的情感,使比兴的运用具有自己的特色。
  一 借物象寄寓丰富细腻的情感
  《诗经》中的起兴往往是诗人不自觉地借助眼前所见的物象入诗,因此物象的运用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作者感情和具体物象间的联系也很简单,有时用于起兴的物象和诗歌的情感似乎是无关联的,所以钱钟书认为,“兴”在诗歌中只是起一种调节音节的作用,使得歌唱起来不至于太突兀。曹植诗歌中“兴”的使用和《诗经》不同,诗中的兴句常常和中心题旨密切相关,如《弃妇篇》以“石榴植前庭”起兴,以石榴的“丹华实不成”点明了女子因无子见弃的主题。《浮萍篇》以“浮萍寄清水,随风东西流”起兴,表达了女子不能主宰自己命运的主题。在这些比兴的物象上,曹植有意印上自己复杂的经历和丰富的感情,比《诗经》中起兴的物象具有更强的目的性,与诗歌要抒发的感情联系得也更紧密。
  《诗经》中的“比”,即“以彼物比此物也”,常常是以事物的某一特点比某一种情感,是一对一的关系。到《楚辞》,“比”手法的运用有了较大的发展,形成两类象征系统——以《离骚》为代表的“香草美人”式象征和以《橘颂》为代表的咏物象征。“香草美人”式象征中,诗人以香草象征高洁,以美人自比或比明君,诸多物象同时出现在一个篇章中,借它们共有的特征比喻某一品格或某一类人,本体与喻体联系单一。《橘颂》可以说是通篇象征,但它很少牵涉作者本人复杂的感情,只是对事物本身的特点加以开发与利用;而在曹植的诗歌中,对“比”做了重大改变,它往往通篇只运用一个象征形象,但曹植在物象的选择和使用上都有一定的目的性,不同的题材会选择不同的物象来表现。曹植的很多诗篇,如《斗鸡》《名都篇》《白马篇》《弃妇篇》《吁嗟篇》《浮萍篇》《七哀诗》《赠白马王彪》等都用到了比兴的手法,如“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以“尘”与“泥”比喻夫妻的分离和地位的不同;“容华若桃李”,以桃李的艳丽比女子的美貌;“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比白马小将的身手敏捷和英勇,这里的“比”和《诗经》《离骚》中的“比”相近,但不同的是,曹植诗歌中全篇用“比”的诗篇多有创新,本体与喻体不再是单一的联系,寄寓的情感更丰富,表达更细腻。如《吁嗟篇》中全篇用“比”,描写了“转蓬”脱离本根后无所凭依、随风飘荡、流宕四方的形象,寄托自己身世飘零、频繁迁徙的生活遭际和遭受迫害不能自主的悲痛哀怨之情。诗中对“转蓬”形象的选择目的性很强,很切合诗人的身世遭遇,形象的刻画也具体丰满、形象生动,寄寓的情感细腻丰富,物象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形成了千丝万缕的联系。《美女篇》中美丽的外表、优雅的气质、高洁的志向相结合,形象美轮美奂、超凡脱俗,寄寓了诗人复杂的情感,有怀才不遇的感伤,有理想不得实现的遗恨,有坚守高洁志向的执著,物象与情感的联系不再是单一的。其他如《弃妇篇》《七哀诗》等全篇用“比”的都是如此。
  《诗经》中的比兴物象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但也时有与情感联系不够明确的,不免使人茫然。屈原诗歌中的“美人”形象则多为神话传说中人物,如帝女、宓妃、湘夫人等,给人以虚无缥缈之感。而曹植的比兴因为“本乎情”,大多能结合现实,结合个人际遇,为抒发复杂的感情服务,而且比兴所用的物象新鲜贴切、生动巧妙,越来越倾向日常化。如《七哀诗》中以“明月”“流光”起兴,营造诗境,以“君若清路沉,妾若浊水泥”中“清路尘”和“浊水泥”来比喻夫妻不同的遭遇,黄节先生认为:“清路尘和浊水泥本是一物,浮为尘,沉为泥……亦喻兄弟骨肉一体,而枯荣不同也。”指出了它们所代表的便是曹植与曹丕之间不同的境遇。而《七步诗》中选取了“豆”与“豆萁”这样极为平常的物象,同样写出作为同胞的兄弟两人“萁豆相煎”的残酷现实。人们所熟知的《赠白马王彪》“苍蝇间白黑,谗巧令亲疏”中,用“苍蝇”比喻搬弄是非、颠倒黑白的小人,以“鸱枭”这一恶鸟来比喻奸邪小人。这些物象皆为日常生活所见,借用了本体和喻体某些相似的特征,都极为恰当和贴切。《弃妇篇》以“石榴”兴起无子的哀伤,以“有子月经天,无子若流星”中“月”和“流星”比喻女子有无子嗣的不同结果,非常生动形象。《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中,用“高树悲风”“海水扬波”营造和比喻险恶的环境,用“利剑”比喻权力,用投罗的“雀”比喻遇难的朋友,都极为形象妥帖。《浮萍篇》则以“浮萍寄清水,随风东西流”比兴,营造诗境,寄寓弃妇悲凉的命运,同时,诗中又借助“参商”“兰桂”“日月”“垂露”等常见物象比喻与丈夫的关系、自我的品性、人生、眼泪。在这些诗歌中,尘与泥、豆与豆萁、苍蝇、鸱枭、流星、风波、利剑、浮萍、日月等都是日常可以亲眼见到的事物,使读者一眼就可以看出诗人的喜怒爱憎,真切地感受到诗歌所蕴含的深沉情感,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曹植诗篇中比兴物象选择在继承《诗经》《离骚》的基础上,更具目的性和普遍性,寄寓的感情更丰富细腻,诗歌意境更为含蓄,韵味更加悠长,从而给读者留下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也体现了曹植对比兴手法的创新。
  二 借物象的鲜明刻画而深化感情
  《诗经》中比兴手法的使用,常常是直接借某物兴起某种情感和以某物的某一特征比喻某种情感,对作为喻体的事物并不进行深入的刻画和描摹。到《离骚》中虽出现了众多的香草和美人作为喻体,但对这些香草和美人自身特征缺乏具体表现,我们所知道的只是其名字,而落在读者心中的,更多的只是一种象征符号罢了,没有具体可感性。而在曹植的诗中,诗人抓住象征物的特性,进行了细致的刻画和描绘,生成典型的艺术形象。   曹植的《美女篇》就刻画了一位内外兼美的女性形象:“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罗衣何飘摇,轻裾随风还。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诗歌不但刻画了美女外表的美丽,也表现了她的品性和志向的高洁,形象具体而丰满,内蕴丰富,诗人借此抒发的感情同样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其他如《杂诗》《弃妇诗》《种葛篇》《浮萍篇》皆类此。因此,赵幼文的《曹植集注》评此类诗多用“情致委婉诚恳”“缠绵悱恻”“尤饶深致”,指出了此类诗歌借“美人”“弃妇”的形象深化了诗人情感的抒发,抒情具有细腻、丰富、深入的特点,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借自然物象抒情的作品,也对这些物象进行了鲜明的刻画,如《吁嗟篇》:“吁嗟此转蓬,居世何独然。长去本根逝,宿夜无休闲。东西经七陌,南北越九阡。卒遇回风起,吹我入云间。自谓终天路,忽然下沉渊。惊飚接我出,故归彼中田。当南而更北,谓东而反西。宕宕当何依,忽亡而复存。飘 周八泽,连翩历五山。流转无恒处,谁知吾苦艰……”诗人不避重复,把“转蓬”脱离本根、随风飘荡、上天下地、忽东而西、命运不能自主的形象和经历描绘得淋漓尽致,见此“转蓬”,诗人的后半生遭遇也就不言自明了。《杂诗》则有:“转蓬离本根,飘 随长风。何意回飚举!吹我入云中。高高上无极,天路安可穷……”此诗则借“转蓬”的形象寄寓了“游客子”流离播迁、居无恒处的痛苦处境。这两首诗都能抓住物象的特征,对作为喻体的物象进行了鲜明生动的刻画,使人印象深刻,从而也就更能体会作者的情感。
  曹植借助对物象的鲜明刻画,使得这些物象不再是抽象、简单的符号,而成为典型的、独具魅力的艺术形象,具有了丰富和深刻的内涵,诗人所寄寓和抒发的感情也就具有了丰富和深入的特点,产生了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三 借比兴与其他艺术手法增强抒情效果
  曹植诗歌在使用比兴的时候,还同时运用其他的手法,如拟人、铺陈、描写、虚实结合、想象等,使物象更生动形象,更具有典型性,抒发的情感更强烈。如《野田黄雀行》,是曹植“盖因仪之被囚而希有权利者为之营救而作也”,“故多比兴之词”,诗歌运用比兴来寄托情感和愿望是很明确的。诗人同时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落入罗网的“黄雀”被“少年”解救后“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写出了“黄雀”的喜悦之情和对少年的感激之情,使得这一比兴形象更生动,更具典型性。而《七步诗》选取了“豆”与“豆萁”这样两种客观的物象,“以豆与萁同根,象征曹丕与己同一父母所生,以萁豆之相煎,以喻曹丕所加于己之政治迫害”,诗中以“豆泣”和哀怨的呼告“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刻画了“豆”的形象和情感,拟人化手法的运用显而易见。这样一来,使得客观的物象具有了人的情感和思想,形象更丰满、更生动,也使诗歌表达的情感更深沉,引起读者的共鸣。
  曹植在刻画比兴物象时,还常常结合铺陈的手法,从各个角度写出物象的特征,使之特征鲜明、形象丰满、含蕴丰富。如《美女篇》中对美女形象的刻画,为了表现其“美丽”的特征,不但写了“素手”“皓腕”“玉体”,还写到了“顾盼有光彩,长啸气若兰”的眼神和气息;不但写了佩戴的饰物,还写了飘飘的罗衣;不但有正面的描绘,也有侧面描写。诗人运用铺陈的手法,从各个方面突出了美女的“美丽”这一特征,结合后面“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所表现的“美人”高洁的志向和追求,塑造出一个丰满、丰富的艺术典型。《吁嗟篇》《杂诗·转蓬》也都对比兴物象进行了多角度的刻画,使之成为典型的艺术形象。
  曹植在运用比兴手法时,也常常借助于想象,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刻画形象,表达情感。如《吁嗟篇》,写转蓬被狂风吹得东飘西荡,“东西经七陌,南北越九阡……当南而更北,谓东而反西……飘 周八泽,连翩历五山……”多为诗人根据客观物象的特征而联想之词,借以抒发诗人十一年间“三徙都地八改封”,任人摆布、不能自主的悲痛哀怨之情。全诗处处是虚写,然处处却都是实写,诗人丰富的想象、纵横驰骋的浪漫意境和严酷的现实际遇交相辉映,有机地融为一体。在诗的末尾,诗人无限感慨地写道:“流传无恒处,谁知吾苦艰?愿为中林草,秋随野火燔。糜灭岂不痛,愿与株 连。”运用拟人,赋予“转蓬”以人的情感,直抒胸臆,悲凉、凄切的情感回荡在诗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引起读者的共鸣。
  总之,曹植的诗歌,无论是比兴物象的选择,还是对物象进行的形象、生动的刻画,亦或借以营造诗境、渲染气氛,都是为了表达诗人强烈、丰富的情感,寄托心志,也因此,曹植的诗歌收到了感人的艺术效果,具有不朽的艺术价值。
  注:本文系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阶段成果,一般课题,课题编号:201003019。
  参考文献:
  [1] 赵幼文:《曹植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2] 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中华书局,2009年版。
  [3] 夏传才:《诗经语言艺术新编》,语文出版社,1998年版。
  [4] 屈原、宋玉等,吴广平注译:《楚辞》,岳麓书社,2002年版。
  作者简介:
  韩军,女,1966—,河北永年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魏晋文学,工作单位:邯郸学院。
  贾建钢,男,1976—,山东临清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唐宋文学,工作单位:邯郸学院。
  朱金娥,女,1958—,河北曲周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古代文学,工作单位:邯郸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奥斯卡·王尔德是19世纪末期纨绔作风与唯美主义文学流派的代表人物。他脱离道德准则的唯美主义作品,长期以来都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界引起持久的争论。本文将其作品放在维多利亚时代的宏观背景下进行分析后认为,王尔德和他笔下的纨绔子们并非一味颓废腐化,而是具有悲剧性色彩的时代英雄。本文肯定了唯美主义纨绔子们起到的道德警示作用,同时分析了王尔德式英雄遭遇的尴尬困境。  关键词:奥斯卡·王尔德;纨绔子;唯美
期刊
摘要:20世纪六七十年代,许多非洲裔美国黑人想重新找回自己的非洲根源,并且想要摒弃他们在美国的历史传承。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通过短篇小说《日用家当》中三个女性形象的塑造以及两床被子和搅乳棒的象征意义,传达出了美国黑人在界定自己的文化上的身份的时候,既要重视自己的非洲根源,又要接受在美国的历史传承的思想。  关键词:非洲裔美国人;历史传承;主题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和艾丽丝·沃克都在小说中描写了黑人身上的“疤痕”,她们都善于运用隐喻来体现美国黑人在被种族歧视扭曲了的价值观的影响下,对自己生存价值及意义的探索。本文通过对两位美国黑人女作家小说中“疤痕”的隐喻意义的分析,透视了美国黑奴制度和父权社会对黑人生命的蔑视、美国白人中心主义对黑人身体和心灵的戕害,同时也反映了黑人身体上的“疤痕”正是美国社会的“巨大疤痕”。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左传》中“三不朽”之说影响了中国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成为他们自觉追求人格完善的一种标准。对《左传》中具有这种思想行为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精确把握“三不朽”的时代内涵,深入了解古代圣贤的思想精髓,从而更好地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关键词:《左传》;“不朽”之臣;德、功、言;形象塑造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左传》是春秋这一大变革时代生动的历史纪录,是中
期刊
摘要:论文从Thornburg和Panther的言语行为转喻理论出发,以王尔德的童话《星孩》为语料,分析了言语行为交际双方可利用言语行为脚本的某一成分段来借代整个脚本,证明转喻思维的重要性和普遍性,同时也论证了交际者如果不慎使用了离脚本核心段较远的成分,使得听话人转喻思维推理错误,就会造成交际失败。  关键词:转喻;行为脚本;言语行为转喻;误解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一 言
期刊
摘要:梁寅是元末明初江西新余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南归赋》是其作品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佳作。此赋精心构思,结构严密,语言工整而达意曲折,既表现了梁寅归隐之时的思想情感,也反映了他一贯的思想性格、胸怀志趣、人生理想,充分体现了梁寅身上传统知识分子的高洁品格。  关键词:梁寅;《南归赋》;归隐;内圣外王;知识分子品格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元末明初的江西新余学者、教育家梁寅,平
期刊
摘要:许浑咏史怀古诗的情感旨归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对当朝统治者的骄奢淫逸进行讽谏;歌颂忠烈人物,呼唤时代英雄;企羡隐逸之士,流露无奈之情。  关键词:许浑;咏史怀古诗;情感旨归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纵观从汉代班固《咏史》创体到中唐刘禹锡咏史怀古诗创作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看出,这类题材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优秀之作。但是,咏史怀古诗作为诗人重要情志抒发载体
期刊
摘要:作为唯美主义的旗手,奥斯卡·王尔德鲜明地倡导“为艺术而艺术”,并运用不同的题材践行着自己的文艺理论。本文对其作品《夜莺与玫瑰》进行解读,探究其美学思想。  关键词:《夜莺与玫瑰》;唯美主义;艺术;模仿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唯美主义诞生在19世纪的法国,但真正使这个名词时至今日依然热度不减的却并不是莱茵河畔的那些唯美的艺术家们,而是一个来自爱尔兰的狂傲不羁的年轻人,
期刊
摘要:敏树如相的赠答诗常借山水来表达与友人间的情谊和心灵相通,故而其创作的这类诗没有刻板的套语和应酬的虚言,而是带着修佛悟禅的灵性和寄情山水的豪情,是其悟禅的一种借助言语的表现,使其赠答诗具有独到之处,在明清之际的黔北僧诗中独树一帜。  关键词:敏树如相;赠答诗;山水;禅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虽然佛教反对丽词绮句,但禅宗亦有“文字,波也;禅,水也”之说,说明离开文字而去
期刊
摘要:时代心理对于整个社会文化形成、发展与完善的影响是尤为深刻的,人们能够较为直观地感受到时代文化现象与心理特征之间的联系。中国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时代文化现象与心理特征之间的联系尤为紧密。本文选取诗歌体裁的鼎盛时期——唐代为例,从唐代士大夫心理结构差异的影响因素和唐代诗歌背景下士大夫心理结构的差异这两个方面入手,对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阐述,投射出唐代士大夫心理结构的变化差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