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boss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层出不穷,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也逐渐表现出来,承受能力差,自闭,焦虑,缺乏信心等,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应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教育的全过程中,各科教学都应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不仅仅要发挥到促进学生体魄提高的作用,也必须挖掘其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中小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中小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过渡阶段,缺乏自我调节、自我认同及成熟的辨别能力,因此经常会受到外界的各种影响,而未加于正确的引导,导致心理问题。通过归纳研究,目前中小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焦虑症。
  有些学生面对来自学校与家庭的压力,没有正确及时的调节,表现出害怕家长或老师批评,课堂上不敢回答问题,面对问题退缩,惧怕考试等等紧张状态,久而久之得不到正确引导就会成为焦虑症,不仅精神上紧张不安、烦恼,而且伴随生理上的失眠、精神衰弱、记忆减退等。
  (二)人际障碍。
  由于中小学生对周围事物和人物的认识还处在主观阶段,特别是在人际交往中,存在比较重比例的个人喜好,无法像成年人一样理性地去面对人际关系,所以一旦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引发人际交往障碍,在与人交往时会比较敏感,严重的自我保护倾向,容易对他人敌对,无所适从不能自控,严重者会有偏执倾向,这些都有可能引发违法犯罪。
  (三)承受能力低。
  虽然中小学生的生活还处于比较简单、单纯的阶段,但是在这个阶段学习与生活也会给他们带来一些压力与挫折。面对这些,学生有的可以积极应对,有的则表现为消极应对。一旦随着消极应对挫折的次数增加,学生的承受能力就逐渐降低,缺乏自信,回避问题,无法应对压力。
  (四)强迫症。
  强迫症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如果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对自己丧失信心或者没有安全感,就会表现为强迫自己去反反复复做一些事情,例如咬笔头、对完成的事情不放心、反反复复检查、说话结巴、走路姿态不正常等。
  二、学校体育的心理健康功能
  学校体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体质,其动态性、实践性等有助于帮助学生改善心理状态,排除心理困扰,纠正心理缺陷,克服心理障碍,开发心理潜能,提高心理品质等,具有其他教育学科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
  如前面陈述,中小学生因为无法很好地自我调节,面对学习生活压力会产生焦虑、承受能力弱等心理健康问题。在体育教学中能够很好地缓解这一问题,在体育活动中,能够缓解肌肉紧张,转移注意,通过各种运动发泄压力,从而缓解紧张情绪。并且在体育活动中,因为并不是个人的行为,必然是在集体中产生行为,所以可以增加学生的人际交往,有助于缓解学生人际交往问题。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体育活动中常常会出现对学生自身耐力和意志力的考验,在体育活动中坚持下来的学生在精神上会受到巨大的鼓舞,不仅增加了自信,而且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力。在体育活动中,会有各种因素激发学生的毅力,比如对运动的兴趣,对胜利的渴望,团体的驱动等,这些都可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去克服活动中的困难,从而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坚韧力。
  (三)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培养创新精神。
  科学表明运动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提高协调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的作用,因此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有助于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协调性和反应速度。同时,在体育活动中,学生的体力和精力都得到激发,在运动中常常会产生许多新的想法,并可以马上实践,当这些思维习性被带到学习中时,就有利于启发学生在学习中的创新精神。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体育教学多以集体形式进行,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并且许多活动是需要同学之间团体协作完成的,同学之间相互协调、理解、合作,从而杜绝个人主义,提高与人交流、理解他人的能力,增强社会交往能力。
  三、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策略
  (一)增强体育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
  自体育课开立之初到现在,大多数体育教师只将体育锻炼作为体育教学的重点,而没有真正意识到体育在学生心理中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在教学中,缺乏通过运动来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意识,而是只看重了学生的体育成绩。
  (二)仔细观察,营造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
  体育课堂是学校教育中最具备动态特征,老师和学生之间沟通最为直接和频繁的课堂,学生在行动中会比较明显地表现出自身特征,有的自信,有的自卑,有的活泼,有的沉默等等。
  (三)善于利用各种丰富的运动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体育活动丰富多彩,作为体育教师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就要善于合理利用及挖掘现有的各种体育运动中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并开发新的能够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活动。
其他文献
体育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不仅仅在于传授本领,更重要的是如何去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的心理倾向,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动力,积极参加,活动的过程就变为学生满足兴趣和目标追求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浓厚兴趣,才有利于初中体育教学能更好的开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  学生是课堂的对象,同样也是课堂的主体,而现阶段体育课堂中教师往往不能真正做到将学生
期刊
以往的作文教学过程往往是教师命题(或范围)、学生作文、教师批改,给出分数即告一段落。至于其他的问题他们并不重视或者根本没有考虑。其实,作文的写作过程只是作文全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我们不妨称之为生成阶段。在此之前应该有一个准备阶段(即前文所说的观察生活,积累材料的阶段)。而在此之后的几个阶段对于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先是要有一个回馈阶段,如前文所述,在作文教学中这实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作文
期刊
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那么阅读教学中如何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呢?  一、注重课前预习,独立寻疑,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预习中,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在预习中学生的质疑
期刊
一、作文指导随意  有些老师根本不把作文教学当一回事,表现在不把作文教学安排在正课时间里进行,而是随便布置一篇,让学生利用课外的时间去完成。随便找篇材料来,或随便弄个话题,也学高考作文的要求,只要不少于800字,除了诗歌以外,随便怎么写都行,甚至有时连材料和话题都不给。因为学校要求一个学期必须写6-8篇作文,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只好叫学生按时交几篇作文过来。而有些老师认为既然高考作文对学生没有那么多
期刊
从学习英语的态度看,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普遍较低,其中理工科专业学生的积极性普遍低于文科专业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普遍存在一些急功近利的思想,看重考证,忽视英语基础的夯实。从学习方法上看,多数学生学习习惯不是很好,学习方法缺乏科学性,甚至有不少学生寄希望于“速成英语”“捷径英语”。此外,高职学生遭遇高考挫折之后,出现较为严重的自卑心理,不能很快调整心态面对新的学习生活,尤其对英语学习存在一定的畏惧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使体育教师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改观。从全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抽样问卷调查所给出的资料来看,过去中小学体育实践中相当多学生对体育课的“厌体”状况已得到改善,绝大多数学生不是厌恶而是喜欢上体育课,体育教师过去那种应付体育教学,甚至采用“放羊式”教学现象也少见了。  从2008年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的多节课件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大多数教师重视自主学
期刊
一、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体育教师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提出的要求,即是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无论是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所以,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树立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其次要端正教学思想,从适应社会需要,培养人才的素质出发,树立以育人为目标的现代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树立学校体育为健身、益智、育
期刊
语文是一门基础的工具性学科,语文学得好,对学习其他各门学科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而阅读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书籍是知识的宝库,阅读是摄取知识的基本途径,它既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也能够加强语感训练,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积累词汇和语言材料,从而学好语文,用好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思考,更要教会学生求真知,行真事,做真人。下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少数民族体育事业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在政府的带领下,更多的人投入到发掘娱乐价值、文化价值、及经济价值的工作中来。贵州省少数民族众多,少数民族体育资丰富源。但由于贵州地处山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相对落后的经济条件制约了少数民族体育的发展,导致该项事业一直处于比较幼稚的阶段并发展缓慢。但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它得到了蓬勃发展。2011年的第九届民运会在贵州的成
期刊
所谓的意象教学法,就是结合中职学生善于具象思维的审美习惯,在老师讲授写作背景的前提下,准确定位意象,总结诗歌内部有机组合为一体的形象和情感两类潜在信息,并深入分析意象的各个特征,将表层含义和内在意蕴相统一,并不断分析与之相关的意象或者意象群,从而达到对诗歌总体意境的把握和鉴赏。意象教学法的展开主要从四方面入手:  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多引导学生收集意象,比如:“松”是傲霜斗雪的典范,也是挺拔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