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黄土地》意境的感悟与分析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tianle_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黄土地》是中国第五代导演的标志性作品,这部作品无论是从画面还是主题上都能让人体会到意味深长的意境,本文从构图、色彩、光线的明暗对比等视听元素去分析和感悟这部经典的优秀作品。
  《黄土地》这部电影笔者前前后后看了四遍,每一遍看完后都会去思考和领会电影中的每一个画面、每一句台词和每一首配乐中所蕴含、所暗示、所要表达的意境。这部文艺题材电影创作于1984年,由陈凯歌执导,改编自珂兰的小说《深谷回声》。王学圻、薛白主演,张艺谋摄像,赵季平配乐。影片讲述了陕北农村贫苦女孩翠巧自小由父亲做主定下娃娃亲,她无法摆脱厄运,只得借助“信天游”的歌声,抒发内心痛苦的故事。
  一、那些印象深刻的镜头
  电影的开头是一个九秒的固定镜头,采用四分之三的不规则边缘构图,画面中四分之三的地方都是黄土,对于天空只留下了很窄的一块,天空总是被赋予自由和希望,那漫无边际的黄土带给人的是贫穷与束缚。电影中的第一个镜头就奠定了整部电影的感情基调与意境,压抑的内心等待解放,仿佛在告诉观众女主在等待一个可以带来自由、带来希望的人出现。一个满是黄土的摇镜头过后,紧接着是一个固定镜头,这也是一個四分之三的构图。相反的是,天空占据了整个画面的四分之三,地平线变低,远方缓缓出现一位解放军。虽然从第一个固定镜头到第三个固定镜头只间隔了二十秒,但是当看到第三个镜头中的天空时,观众在情绪上突然有种释放之感,将刚刚压抑的心情释放,认为自由和光明也许会到来。
  随着解放军越走越近,人在漫无边际的黄土面前似乎变得不那么渺小。紧接着又是漫无边际的黄土高原摇镜头,画面定格在解放军战士顾青的一个主观镜头上,采用同样的边缘构图,地平线要够着天空。漫漫黄土高坡上有一条路,这条路直通接近天空的那棵树。树代表新生和希望,天空代表自由,但通往它们的路上必须经过那一望无际的黄土高坡,象征封建束缚与压迫。陈凯歌导演利用镜头语言构图在意境上形成鲜明的对比,黄土代表着封建与贫穷,解放军和天空则象征希望与自由,在追求新生和自由的路上冲破这漫无边际的黄土和根深蒂固的封建是十分艰难的。对称构图也是电影《黄土地》中运用较多的,翠巧的家中先后都出现了土窑洞的门和窗,其采用典型的拱门形状构图,左右对称,再加上昏暗的灯光似有似无的光晕,压抑的情绪会被不自觉地被带入,同时使人体会到翠巧不想出嫁的悲伤和抑郁。
  二、那抹意味深长的色彩
  影片《黄土地》中的色彩也是导演用来表达思想和意境的重要手段,灰色是这部电影的色彩基调,天没有一点蓝色,只有一片灰,一望无际的黄土高坡没有一点绿色,也是灰色一片,这渲染了整部影片的氛围,有效地烘托了人物的命运,完美地体现了人物的渺小和暗淡。影片在开始时有一行婚轿队在黄土高原上行走,显得十分渺小,灰黄色的基调将新娘婚轿的红色鲜明地凸显出来,灰黑的生活好像只有结婚那一抹鲜明的红色可以带来点缀,然而那一抹红也不过是封建礼教下的产物。
  为了表现黄土高原的压迫感和包围感,影片主要使用黄色这一色彩基调,其使用的黄色不是明亮的黄、跳跃的黄,是沉稳甚至还有些压抑的土黄,类似于黄河、窑洞、黄皮肤的色彩,将由内而外的压抑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让人内心产生很强烈的想要冲破这无休止的压抑。除了黄色,还大量使用红色,如红盖头、红轿子、红衣红裤、红腰带、红腰鼓、红花和红马,整个画面的红色带来十分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在情绪上跌宕起伏,形成明快的节奏感。红色的鲜明与黄色的压抑几次三番想要冲破束缚压抑,只不过都变成了泡影。正如张艺谋导演所说,《黄土地》的色彩理念是“设色取浓郁,不取清淡”。
  三、那些直入内心的光线
  影片《黄土地》中,灯光的运用以暗调为主,昏暗似乎占据了影片大多数场景,顾青在翠巧家和翠巧父亲第一次交谈,谈话内容涉及订娃娃亲,这在村里人看来是最正常不过的了。灯光是昏暗的烛光,整个屋子暗到连脸都看不清,但是封建婚姻观念深深映入了人们的内心,在这样一个长期受封建思想束缚的地方,追求爱情自由、婚姻自由的光明之路是很难走的。当顾青要离开时,翠巧去找顾青希望能跟他一起回延安部队,顾青因为规矩拒绝翠巧独自离开。此时,顾青所处的环境是略微有些昏暗的,而翠巧在画面中相对较亮,她勇敢地与封建婚姻做斗争去争取自由与爱情,这也是影片中翠巧最为高大的一个画面。她不向命运屈服,努力地抗争,然而最后还是被一望无际的黄土高原所吞噬。
  当顾青走后,村里画面都以昏暗为主,似乎希望走了。然而,顾青回到延安时又是另一个场景,晴朗的天空一派光明,锣鼓声天,朗朗乾坤一派喜庆洋洋。明暗对比强烈,当顾青从延安再次返回村子时,整个黄土高坡的画面变得明亮起来,要想冲破封建思想牢笼,人民必须紧跟党走。影片中,每一处光线的明暗不同都是意境的暗示,如束缚与希望、无奈与抗争。
  四、那些深深打动人的细节
  影片《黄土地》中还有很多十分独特的细节,在配乐上有四个人唱了歌,分别是酒席上的后生、翠巧、憨憨和翠巧她爹。酒席上的后生唱完歌后,顾青夸奖道:“这唱得是真好。”身旁的村里领导随口说:“这后生就是祖辈上穷出了身,都三十大几了,还迎不上个婆媳,光会唱个酸曲。”从村干部的话语和动作中就可以看出,这里的村民对于民歌的不重视甚至是鄙夷,和顾青此次进村搜集民歌的任务从一开始就形成一个对比。翠巧的歌声贯穿影片始终,她唱的是关于女儿家的一生,反映了女儿家是封建婚姻的牺牲品。
  影片中,翠巧对于歌曲《镰刀斧头老?头》的认识不断深化,从好奇到慢慢尝试再到学会,这首歌的学会暗示翠巧与命运抗争的决心也在增强。憨憨在放羊时给顾青唱歌,唱的是《尿床人》——一首孩子们开玩笑的歌。憨憨很认真地唱完,换来顾青的哈哈大笑,顾青教给了憨憨《镰刀斧头老?头》:“砍开大路工农走,芦花子公鸡飞上墙,救万民靠共产党。”虽然这仅仅是一首歌,但是可以看出党的先进思想和文化已经开始进入年轻一代。翠巧爹在顾青走的前一天晚上唱了一首歌,唱的是一位凄苦女人一辈子,这首歌无不透露着悲凉,对于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他们来说,无非只有两个字——认命。前一个镜头留给人们太多的想象,这两个镜头间的连接又是那么突然,一种视觉的冲突又给了人们对这两个空间时间的强烈对比,如黑暗与光明、无声与喧腾、压抑与奔放。
  影片中有多处具有象征和有意境的事物,唢呐无论是喜事还是丧事都会吹响。迎亲队伍把红色的轿子停在翠巧家门前,由喜婆掀起帘子,帘子背后全是空洞洞的,翠巧就这样被送进了这黑暗中,这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女人们共同的悲哀,也是悲剧的使然。在影片的结尾处,顾青出现,从地平线和天空交界处走来,身后一片光明,将希望的意象具象化,告诉众人光明和希望来了。此时的憨憨在与众多求雨人做着反方向的奔跑,他努力冲破拥挤的人群朝顾青也就是希望的方向跑来,也许天空此时下的雨就是为了滋润这干涸的希望。
  《黄土地》是一部优秀的经典电影,每一个镜头语言的运用、每一首配乐的插入都恰如其分地引人深思,通过仔细品味每一个画面,人们能体会到不同的意境,不同的意境交织在一起,使人深刻体会陈凯歌导演在这部电影中寄托的情感。
  (四川传媒学院传播与经管学院)
  作者简介:苗晓东(1994-),男,山西临汾人,硕士,研究方向:影视艺术创作、导演艺术、纪录片创作。
其他文献
香 椿  谷雨前后是吃香椿头的最佳时节,此时的香椿叶嫩无丝,香味浓郁。过了谷雨,叶片变老变硬,再吃就不新鲜了。  刚长出的香椿头青亮亮的,像朝气蓬勃的少年,浑身上下充满力量,偏偏不讨小孩子喜欢。爱吃香椿头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记得小时候在老家,门前就有一棵香椿树,每到春天,奶奶总是踮着一双小脚,直着身子采树上的香椿头,然后包菜饼吃。包好的饼只有她与父亲、母亲吃,我和弟弟都不喜欢吃,我们都嫌香椿头味
期刊
以波德莱尔、兰波、魏尔伦等人为代表,象征主义作为法国文学史中的一个重要流派,作为现代文学的开端,其象征主义思潮和对诗歌的改革创新已经越过法国的界限,影响了整个世界。象征主义认为,现实的世界是虚幻的、痛苦的,而内心的“另一个世界”是真的、美的,诗歌的任务就是通过象征、暗示来连通两个世界,启发读者的思绪和联想,并主张通过对诗歌语言的特殊排列,形成扑朔迷离的艺术效果。这些主张对于中国现代派诗歌的产生与发
期刊
陈小虎,广东作协会员,有文字发表于《青年文学》《散文》《天涯》《作品》等刊物,著有散文集《九月阳光》。现居深圳。  起雾了。  远离灯光站在小路的暗处,山下的小城影影绰绰,像一艘在海上航行的巨轮。我在海边出生长大,每到这个季节,雾气弥漫时,那些大船就这样静静地泊在海水中。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青草的味道涌入肺腑。春天了,万物生长,山上的野草霸道蛮横,灌木恣意凌空。  说是山,其实不高,九十九级台阶就
期刊
《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所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描写了梁山好汉因奸臣的欺压而被逼上梁山的故事。这些梁山义士后来接受招安,为宋朝南征北战,最终大多战死疆场,幸存者又被奸臣残害。这既是一曲才人义士的赞歌,又是一场“大力大贤”之士被奸臣昏君残害致死的悲剧。梁山好汉是作者着力描写的正面英雄群体,但他们不全是草莽之人、粗鲁之辈,亦有文雅之士。其中包括天魁星及时雨宋江、天机星智多星吴用、地魁星神机军师朱武、地
期刊
曹禺曾表示,《日出》的主角并非戏中人物,而是“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基于人物在戏剧中拥有推进剧情的功能,在话剧中,如何让这众多出彩的人物形象既不争夺“戏份”,又能凸显主角的地位,体现了作家的深厚功底。本文将从环境、人物及作者思想趋向等方面简要论述“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主角的塑造。  一、着色:加深时代环境的晕染  (一)笙歌醉太平的假象  《日出》中的大旅馆从表面上看是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这里
期刊
曾经以为,诗就是那种穿过一年四季的东西。看春天花开灿烂,却也有落花纷飞的幻妙;赏一棵千年常绿的松柏,却也有冰封青翠岁月的奇观。原来,一个人的孤寂、一首诗的感伤也可以深深地触动着人们的心。翻开《旅者》时,短短的小诗像是有一个人在忧伤,两三行言语像是在述说失落、迷茫、彷徨。柳叶青青,每一年的柳絮飘扬恰如诗人漂泊的生命,让诗歌散发出忧伤的美丽。  孤独不是一个人的心情,而是一个人的心境。因为当你感到孤独
期刊
孔令宏教授所著《苍南正一道科仪音乐》一书已于2019年6月由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收录在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丛书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记忆,而浙江省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璀璨夺目、蔚为壮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苍南正一道科仪音乐正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灿烂的瑰宝。  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在发展历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教音乐多用于道教斋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水族诗人除了在现代诗歌创作上取得可喜的进步和长足的发展之外,一部分秉承中国传统经典文化的水族诗人在创作中始终坚持格律诗创作,他们的创作成果不仅传承了格律诗的创作形式,更是丰富了水族诗歌的表达内容。  水族书面文学起步于清末,在潘文秀、潘一志、韦绍乔、潘辅之、杨秀菁、吴子和、王举猷等历代水族诗人近百年的创作耕耘之后,水族诗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文学的原创性和民族性源远流长,具有相对的稳定
期刊
随着女性主义思想的不断觉醒,电影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的体现,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越来越多以女性主义为主题的作品开始受到广泛关注。《春潮》讲述了在同一屋檐下受到时代和命运的束缚的三代女性共同的生活,由于各自独立的个性与价值观,她们的性格和诉求无法在恰当的人生阶段得到完整的舒展和满足。在这样的家庭境遇中,激烈的对抗几乎是无意识的反应。在各自的挣扎和努力之中,本应抱团取暖的三代女性却不可避免地相互伤害。各种
期刊
中国作为一个千年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许多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上千年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每个朝代都有它独具特色的一面,而明朝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明朝这一历史时期孕育了不少中国传统文化,其中既有值得后人传承的优秀文化,也有人们需要去其糟粕的文化。本文旨在通过解析明朝的传统文化,以明朝的社会制度作为切入点,让大众对中国传统文化及明朝社会制度有多维度的认识和全新的见解。其间不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