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概念教学是近些年教学课堂上应用较多的一种形式,尤其是解决数学重难点问题的过程中,概念教学的引入是教学活动开展的第一步,教师需积极为学生引入实用、特色、有效的策略,丰富教学形式,才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探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应用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策略
概念教学是现代教学课堂上应用较多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引入概念教学的直接目标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在概念教学应用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唤起学生的回忆,使其自觉创建数学知识及日常生活相关的内容,为突破重难点奠定基础,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并最大程度发挥概念教学的价值。
1.引入对比教学,渗透教学概念
由于小学生初次系统地接受数学知识教育,在课堂上常常出现数学概念性知识解释不明的情况,如果教师长期采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不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久而久之还会产生排斥学习、厌恶数学的心理,不利于后续数学知识的教学。因此,教师需结合概念教学,在其应用理念的运用基础上通过积极引入对比教学,尤其是将数学教材中一些具有相似性、复杂性以及学生容易混淆或难以理解的知识进行整合,从而真正发挥概念教学的应用价值深化学生的知识理解,才能提高小学生数学课堂教学效率[1]。
在应用概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引入学生更容易接受的对比式教学,有助于保障课堂教学质量。比如在学习“倍”的概念时,教师就通过引入问题将“倍”体现出来,如“2的3倍是多少?”这一问题很好地将“倍”的知识点引出,教师则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进行讲解,如展示两只小猪,随后又跑来两只小猪,变成四只小猪,一会又跑来了两只,那么课件上展示的就是六只小猪。在直观画面的表现下,教师还要及时为学生讲解“倍数”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2.紧密联系生活,深入概念教学
在开展概念教学的数学学习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引入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数学知识为学生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和问题情境,由此引出概念教学,最大程度发挥概念教学的价值与作用。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还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尽可能深地探索数学概念知识,进行深度挖掘和内容延伸,才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习知识的能力[2]。纵观当前的小学数学教材,很多知识内容实际上都取自日常生活的抽象化,在开展概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将这些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直观的问题情境下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概念。
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出概念教学,深化概念教学。如教师提前准备不同的三角形,包括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等,让学生对不同的三角形进行观察,同时思考不同三角形所具备的特征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再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提问学生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是这些三角形具象化展现,勾起学生的联想,创设实际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讨论兴趣,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概念性的知识。
3.呈现丰富素材,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的知识学习有着非常丰富的教学素材,教师通过呈现丰富的典型素材开展教学活动,不但能够很好地反映概念教学的本质属性,还能全面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在一些典型素材的呈现中,教师要注重对素材进行“变式”,这样更容易让学生理解知识内含有的新知识或是延伸的其他知识点,而传统的“标准化知识”往往会局限学生的思维,不利于数学知识的学习[3]。
比如在学习“梯形的面积”等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导入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内容,一方面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复习,一方面发现梯形与其他图形之间的紧密联系,在观察和思考中锻炼学生思维,明确不同图形在概念不同的基础上表现出的共有性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概念对比,引出“梯形面积与其他图形面积计算方式是否一样”等提问,适当引导,从而为后续的问题与结果埋下伏笔。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自行探索梯形面积的计算方式,寻求与其他图形概念上、性质上的不同与联系,找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在摸索中运用已有知识,推导新知识,确保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到位,最终全面提高概念教学课堂的效率。
4.加深学习印象,巩固教学效果
由于小学生数学知识构建框架还未完全形成,在不断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学一忘一的情况,因此,教师要善于提醒和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通过复述、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印象,才能巩固教学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除了带领学生融入知识的复习过程,还可以积极引入概念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对概念的理解记忆深化知识点的记忆,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
比如在学习“比例”和“比”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后为学生布置实践性强、多元有趣的课后作业,如关于“比例”和“比”的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后要求学生进入校园,通过测量记录校园的“花圃分布图”,并按照测量的结果将长度大小绘制形成一定比例的图画。在测量与绘制的过程中,学生得以巩固和掌握“比例”的知识,而在数据挪移到画面的过程中,学生也能通过观察和测量对比校园不同花圃的大小,对“比”的知识有更深的印象。此外,通过实践的方式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难题,还能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探索中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多次实践锻炼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尊重其主體地位,通过引入对比概念、联系实际生活、呈现丰富素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数学概念性知识的学习有全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实践创新,总结经验,进一步挖掘概念教学的应用价值,丰富教学形式,更好地帮助学生理清数学知识具体性与概念抽象性之间的异同,充分融合或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和自我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郑小龙,周国平.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引入策略[J].教学研讨,2017,2(6):114-115.
[2]剧艳丽.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J].学术争鸣,2014,5(1):178-179.
[3]沈雪.小学数学实施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J].课堂传真,2017,11(12):62.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策略
概念教学是现代教学课堂上应用较多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引入概念教学的直接目标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在概念教学应用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唤起学生的回忆,使其自觉创建数学知识及日常生活相关的内容,为突破重难点奠定基础,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并最大程度发挥概念教学的价值。
1.引入对比教学,渗透教学概念
由于小学生初次系统地接受数学知识教育,在课堂上常常出现数学概念性知识解释不明的情况,如果教师长期采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不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久而久之还会产生排斥学习、厌恶数学的心理,不利于后续数学知识的教学。因此,教师需结合概念教学,在其应用理念的运用基础上通过积极引入对比教学,尤其是将数学教材中一些具有相似性、复杂性以及学生容易混淆或难以理解的知识进行整合,从而真正发挥概念教学的应用价值深化学生的知识理解,才能提高小学生数学课堂教学效率[1]。
在应用概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引入学生更容易接受的对比式教学,有助于保障课堂教学质量。比如在学习“倍”的概念时,教师就通过引入问题将“倍”体现出来,如“2的3倍是多少?”这一问题很好地将“倍”的知识点引出,教师则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进行讲解,如展示两只小猪,随后又跑来两只小猪,变成四只小猪,一会又跑来了两只,那么课件上展示的就是六只小猪。在直观画面的表现下,教师还要及时为学生讲解“倍数”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2.紧密联系生活,深入概念教学
在开展概念教学的数学学习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引入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数学知识为学生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和问题情境,由此引出概念教学,最大程度发挥概念教学的价值与作用。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还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尽可能深地探索数学概念知识,进行深度挖掘和内容延伸,才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习知识的能力[2]。纵观当前的小学数学教材,很多知识内容实际上都取自日常生活的抽象化,在开展概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将这些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直观的问题情境下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概念。
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出概念教学,深化概念教学。如教师提前准备不同的三角形,包括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等,让学生对不同的三角形进行观察,同时思考不同三角形所具备的特征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再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提问学生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是这些三角形具象化展现,勾起学生的联想,创设实际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讨论兴趣,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概念性的知识。
3.呈现丰富素材,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的知识学习有着非常丰富的教学素材,教师通过呈现丰富的典型素材开展教学活动,不但能够很好地反映概念教学的本质属性,还能全面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在一些典型素材的呈现中,教师要注重对素材进行“变式”,这样更容易让学生理解知识内含有的新知识或是延伸的其他知识点,而传统的“标准化知识”往往会局限学生的思维,不利于数学知识的学习[3]。
比如在学习“梯形的面积”等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导入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内容,一方面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复习,一方面发现梯形与其他图形之间的紧密联系,在观察和思考中锻炼学生思维,明确不同图形在概念不同的基础上表现出的共有性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概念对比,引出“梯形面积与其他图形面积计算方式是否一样”等提问,适当引导,从而为后续的问题与结果埋下伏笔。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自行探索梯形面积的计算方式,寻求与其他图形概念上、性质上的不同与联系,找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在摸索中运用已有知识,推导新知识,确保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到位,最终全面提高概念教学课堂的效率。
4.加深学习印象,巩固教学效果
由于小学生数学知识构建框架还未完全形成,在不断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学一忘一的情况,因此,教师要善于提醒和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通过复述、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印象,才能巩固教学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除了带领学生融入知识的复习过程,还可以积极引入概念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对概念的理解记忆深化知识点的记忆,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
比如在学习“比例”和“比”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后为学生布置实践性强、多元有趣的课后作业,如关于“比例”和“比”的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后要求学生进入校园,通过测量记录校园的“花圃分布图”,并按照测量的结果将长度大小绘制形成一定比例的图画。在测量与绘制的过程中,学生得以巩固和掌握“比例”的知识,而在数据挪移到画面的过程中,学生也能通过观察和测量对比校园不同花圃的大小,对“比”的知识有更深的印象。此外,通过实践的方式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难题,还能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探索中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多次实践锻炼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尊重其主體地位,通过引入对比概念、联系实际生活、呈现丰富素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数学概念性知识的学习有全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实践创新,总结经验,进一步挖掘概念教学的应用价值,丰富教学形式,更好地帮助学生理清数学知识具体性与概念抽象性之间的异同,充分融合或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和自我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郑小龙,周国平.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引入策略[J].教学研讨,2017,2(6):114-115.
[2]剧艳丽.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J].学术争鸣,2014,5(1):178-179.
[3]沈雪.小学数学实施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J].课堂传真,2017,11(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