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议论文点题技巧点拨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mlypm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怎么提升自己的作文分数,首先要把作文的中心“凸现”出来的,明确而自然地,而不是经过阅卷者的研究分析才得出。怎样“凸现”中心?点题扣题是关键,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在考场作文中做到点题扣题。
   技巧点拨:
   点题,就是运用简明扼要的语句,在文章的关键位置点明题目、题目的含义或者文章的主题,使文章内容紧扣题目,给人以醒目的认知,增加作品的深度。
   一、立骨扣题 (标题即扣题)
   标题是一篇文章的旗帜,有了好的内容,又配上一个相得益彰的标题,就恰如画龙点睛,能大大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我们常说“题好一半文”,好的标题,最好能体现文章的中心主旨,在文章的标题中嵌入体现话题或观点的字眼,使读者一目了然,这无疑将给评卷老师留下极深的印象。
   二、开头扣题
   古人写文章追求“风头、猪肚、豹尾”的境界,其中,“凤头”指的就是文章的开头要短小、亮丽。紧扣题目,开宗明义,采用简短的句子提出自己的观点,能便于读者特别阅卷老师迅速明白论点主题。
   三、段首扣题(分论点扣题)
   在分论点的拟定中,采用结构相似,字数大致相同、紧扣话题的关键字眼的句子,一唱三叹,反复扣题。这一能让文章的脉络清晰,而能增强文章的凝聚力,凸显文章主旨。
   如2011年湖南高考优秀作文:《走出自我》
   分论点为:走出自我,给他人多一份关爱。
   走出自我,为社会奉献价值。
   走出自我,为自然增添一份绿意。
   分论点都位于每段段首,且语言表达精炼规范,又能很好的紧扣主旨,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自然分数不低。
   四、点化扣题(例后扣题议论)
   俗话说“事实胜于 雄辩议”我们写议论文常常喜欢使用举例论证法,如能在陈述论据后,围绕论据以简洁精练的语句,恰如其分地点出文题所蕴含的深意,加强文章内容与标题之间的联系,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结尾扣题(文章结尾点出文章中心,与题目相呼应。)
   避免前文扣题不足的缺失,在结尾一段或几段文字扣题,可采用排比句式,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以多方面反复强调的力度,实现最大限度的扣题效果。
  佳作示例
  春华秋实
  安仁一中 陈家丽
   小溪奔流不息,夜以继日,成就大海的辽阔;小草不卑不亢,展现自我,成就花儿的娇艳;春天华装盛出,辛勤耕耘,成就秋天的充实。小溪、大海、花儿、秋天的累累果实都是人们的无限向往,只有时刻准备,时刻奋斗着,时刻坚信着,才会有成功的一天。
   根植于春,时刻准备,才会获得成功女神的青睐。(分论点一)
   苹果树下的他,闭目沉思,忽而一个苹果不偏不倚的砸中了他,没有怨声载道,反而欣喜若狂,因为这给了他灵感,成为他发现万有引力的催化剂。他就是牛顿。水壶前的他,被那蒸蒸向上的蒸汽迷住了,神奇的“白气”以何能能不断推动着壶盖呢?正是他这一思想使英国在这神奇的 “白气”中飞黄腾达,他就是瓦特。是成功女神青睐他们吗?当然不是!是成功女神只青睐于有准备的头脑。
   根植于春,付出努力,才会获得成功女神的青睐。(分论点二)
   崎岖的山路,陡峭的山峰,深不可测的峡谷都留有他——李时珍的足迹,他的汗水、他用数年如一日的时间探寻,用无数血汗构建了一本医药经典——《本草纲目》;炎炎烈日下,寻寻觅觅的他——袁隆平,十年如一日的追寻,换取了一颗“超级水稻”——杂交水稻;爱子心切的她——陈玉荣,为救爱子,221天每日暴走10里,走破了四双鞋,她的重度脂肪肝竟然奇迹般消失了,“暴走妈妈”的捐肝救子,她将母性之花盛开得如此美丽。试想李时珍如果不远途跋涉,四方采访辛勤的付,会有《本草纲目》问世吗?如果袁隆平不甘于田间,细心地专研,付出自己的努力,会有杂交水稻的问世吗?如果陈玉荣不付出,坚持暴走,她的脂肪肝会消失,她能挽救儿子的生命吗?不,不能!他们的成功,不是坐享其成,而是通过努力博得了成功女神的青睐。
   根植于春,坚持不懈,才会获得成功女神的青睐。(分论点三)
   为人们送来光芒的普罗米修斯,虽每天要饱受其痛,但却从未后悔过自己的决定。零丁洋畔辗转难眠的文天祥,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仍是坚信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准则,慷慨就义。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曹雪芹在家中口腹难保的情况下,仍坚持把 “荒唐言”记下。普罗米修斯的坚持,要世人永远的铭记;英勇牺牲的文天祥成为世人推崇的英雄,曹雪芹笔下的《石头记》成为中国古典文化的经典,是坚持让他们获得成功女神的青睐。
   春华秋实固然是好,但获得它的过程却艰苦卓绝,不是每一个都能笑傲他,只有当你准备了、坚持了、奋斗了,你才会笑到这一天,你的人生之花才会灿烂地盛开。
   【简评】本文亮点很多,在点题扣题上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开篇以排比段开头,把自然界中的事物小溪、小草、春天连接起来,引出观点 “只有时刻准备,时刻奋斗着,时刻坚信着,才会有成功的一天”,将抽象的题目具体化。主体部分,采用并列的方式拟分论点,一唱三叹,撷取事实,三言两语,概括甚简,多有信度;引用经典,熟练自如;结尾再次点题,前后照应,语言干净利落,笔致堪称老道,反映出小作者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还可以改进。学生对照后马上发现:原文是“一手提着竹篮”,而插图却是“挎着”。
其他文献
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作为一名教师,培养人才,提高自己至关重要,素养已经成为高中语文教师的“生命线 ”,它决定着高中语文教学的“成”与“败”,也是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否在莘莘学子身上得以传承的关键。那么,语文教师的素养究竟有哪些内涵呢?我认为应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有现代的语文教育理念   高中语文新课标认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方向指南。教师应
期刊
学生要想学好语文,提高语文成绩,只有在平时的生活中多收集,多积累,多记忆,博学而强记,才能有助于语文素养的提高,有助于语文能力的达成。所以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中学习语文,在平时积累中学习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让语文学习走生活化之路,才能掌握语文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利用点滴时间抄语文    众所周知,如果没有一定的素材积累,作文就达不到一定的广度,更没有什么深度可言。对于
期刊
选择读卡夫卡的作品,最初是因为他的名头大,怀着好奇心,也有点想附庸风雅,但是永远是刚拿起又放下,后来硬着头皮去读,也经常是一头雾水,就像卡夫卡的作品《城堡》里描述的那个土地测量员K一样,始终走不进他负责测量的城堡,不同的是,阻碍K的是拥有了控制一切权利的政府机构,阻碍我们阅读的是心态,是阅历,是对西方文学发展过程,西方文学特点的不了解。   文学评论家解读卡夫卡作品时,常常会这样表述:情节支离破
期刊
一、文题展示   有时,你觉得祖辈的俭朴几近于吝啬;有时,你觉得父辈的认真几近于迂腐;有时,你觉得长辈的严整踏实简直就是刻板怪癖。你觉得年轻的自己又慷慨,又洒脱,又开通,又自在。可是,你渐渐长大,渐渐懂事,于是,你想要说:我终于理解……   请以《我终于理解_______》为题目作文   要求:①选择恰当的词或短语将标题补充完整。   ②可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期刊
我们常说“知识在于积累”,语文知识更是如此。重理轻文者说:语文靠的是基础,语文不用学。错!基础何来?不就是平常的积累吗?它就像岩浆在地下运行、积蓄,忽然爆发,喷出地面。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厚积薄发”。我们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进行积累。   一是背记,直接的背诵记忆主要以教材为依托,兼顾一定的课外连接。例如,多背些教材文章的好词好句好的语言片段或好的现代文,就能极大地扩大词汇量。把一些名言、警句、格言、
期刊
新课程改革启用必修和选修两种教材,使古诗词鉴赏的内容大大增加了,这一方面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见识;同时也给教学带来了新的难题。选修课如果按照必修课的标准来精讲细练,时间和老师的精力都不允许,同时也不能体现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精神。“教是为了不教”,课本只是一个例子,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学生以方法,放手让学生参与进来自主赏析,必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是具体
期刊
经过了几轮从高一到高三的循环教学,我发现了一个怪现象:大部分教师在高一、高二很注重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致力于课堂改革,努力打造高效课堂,而一旦进入高三,一切回归“原始”,“满堂灌”“填鸭式”等一些传统教学方法重回课堂。因为很多老师认为,高三直面高考,老师要教的、学生需学的内容太多,不满堂灌就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基于高三阶段目标明、内容多、任务重、压力大的特殊情况,高三的课堂更需要
期刊
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师应该正确地认识自己,准确定位。要善于总结新课改的成功经验,做反思型教师。固步自封与盲目推进都是要不得的。正确的态度应是主动参与。在目前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的正确态度应是:积极参与新课程培训,真正吸收新课程理念,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行新课程改革。教师要把自己的心态调整为:热情、理智、认同、进取。   一、接受各类学生,期望着学生有效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
期刊
曾漫不经心地走近郁达夫的作品中,但越读心里越是吃惊。曾为他“祖国呀祖国!我的死都是你害我的!”“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的悲号感奋过,也曾为他坦诚、直白甚至被圣化的女性之爱感动过。今天,在与学生研读他作于1935年的散文《江南的冬景》时,却感觉到郁达夫的1935是一个对他来说最富激情与灵感的岁月,《江南的冬景》中五幅图景的艺术转换则更见他作为散文家的感性与奇妙。   郁达夫是一个奔走一生最后
期刊
众所周知,语文皮厚,要想提高谈何容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给了语文一个很好的界定。谚语说得好:“万石谷,粒粒积累;千丈布,根根织成。”这恐怕是学好语文最好的方法。   语文是一门积累的学科,没有积累,一切语文活动都无从下手,也毫无意义。无论是语言材料的积累也好,还是语文素养的积淀也好,光靠一个学期二、三十篇课文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光靠一个学期五、六篇作文的训练数量也是远远不够的,语文教学必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