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需将“高效课堂”进行到底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lh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了几轮从高一到高三的循环教学,我发现了一个怪现象:大部分教师在高一、高二很注重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致力于课堂改革,努力打造高效课堂,而一旦进入高三,一切回归“原始”,“满堂灌”“填鸭式”等一些传统教学方法重回课堂。因为很多老师认为,高三直面高考,老师要教的、学生需学的内容太多,不满堂灌就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基于高三阶段目标明、内容多、任务重、压力大的特殊情况,高三的课堂更需要讲求“高效”,而高三的老师更需要将“高效课堂”进行到底。
   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指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课堂实际上给我们解决了内容多、时间少的问题。因此,那些埋在书山题海中的高三学生更渴望课堂的高效,而高三的教师更需要站在新课改的前沿,努力打造高效课堂。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课堂的高效性呢?以高三的语文课堂为例,我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划分知识板块,使教和学都有明确的目标
   学生升入高三后,很快会进入一轮复习,习惯了语文课讲课文的学生对系统复习很茫然。其实,高考语文试题涉及的知识很多,又兼考察学生的多种能力,这就要求学生通过复习把知识归类,并通过做题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因此,我们引导学生根据考纲把学习内容分成四个板块:语言文字运用、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写作。这样,老师在教时有明确的目标,学生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二、根据学生学情选择教学内容
   决定课堂上讲还是不讲,多讲还是少讲的,不是老师自己的经验或感觉,而是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在进行课前准备时,教师必须紧盯教学对象,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体系,知道学生该学什么,愿学什么,始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例如,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古诗文阅读板块中的古诗词鉴赏部分是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在一轮复习时我一直把这部分作为重点讲。可是2009年我带的一个应届实验班出现了特殊情况。在制定学年教学计划之前,我对学生进行了一个问卷调查,结果大部分学生反映在高二老师已经对古诗词鉴赏的知识点和答题模式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于是我就及时调整了教学计划,对这个板块采用“少讲多练”“紧抓作业”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做题发现自己的知识漏洞,从而改进提高。结果不但节省了复习时间,学生的做题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养成的严谨做题习惯又惠及了现代文阅读,使复习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当堂训练,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最佳途径,尤其是高三的学生,每天都埋在题海中,做题难免会出现囫囵吞枣,眼高手低的现象,长此下去,势必会养成不良的做题习惯。我在指导学生复习“现代文阅读”板块时,就非常注重当堂训练:课前精心选好训练内容,课堂上给学生限定时间完成。趁学生做题之际,我在教室走动、观看,对发现的共性问题当堂讲解,对个性问题单独解决。这样不但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当堂评讲也使学生能及时更正自己在做题方面存在的不足,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热爱学生,亲近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有热爱学生的真心,还要有热爱学生的实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构建融洽、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高三的学生已步入成人行列,他们更喜欢亦师亦友的老师。尤其是那些寄宿生,平时很少与外界、与家长接触,他们更渴望与老师沟通交流。因此,在教学中我很注意自己对学生的态度,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以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学生,真心与学生交朋友,让学生真正信任我,愿意向我敞开心扉,吐露心思。这样,我就能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充分了解学生的德行能力、兴趣爱好等,并据此,适时调整我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新课标提倡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理念。高三直面高考,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更需要讲求“高效”。因此,高三的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要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带着自信走向高考考场,带着微笑走向未来。
  
其他文献
诗歌鉴赏的分值在高考中为8分,这个题型对于学生来讲却相当具有难度。其实,要想稳拿六、七分,还是有一定的方法与技巧的。结合学生的实际和高三教学的经验我总结了下面的两种方法:    一、借助诗歌法    1.关注题目    我们在赏析诗歌之时,要留心诗歌标题,要学会分析题目所传达的点滴信息,要学会把握题目与诗歌内容间的关系。   如陆游的《书愤》,从标题上就可推知作者抒发的是感慨与忧愤之情。再
期刊
提问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所运用的最主要的教学技能。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的提问是以一种居高临下评判者的身份,很少讲究策略与艺术,极易抹杀学生的个性。或者是把提问作为公开课的一种装饰,提出的问题没有质量、没有深度,表面看课堂轰轰烈烈,实际上学生是在随大流,提问的积极作用也就转化成了消极作用。提问是一门艺术,不讲场合、不讲梯度、不管对象而随意提问,肯定达不到它应有的效果,甚至会事与愿违。下面根据本人多年
期刊
庄子:且夫水之积而不厚,则其负大翼而无力。   阿巴斯·阿卡德:阅读而不是别的,可以给我比一个人生命更多的生命。   如何让课外阅读真正成为学生内在的需要,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一种宝贵的人生体验,通过自己十几年来的教学,我有如下做法和体会,拿出来与大家探讨。   一、提高教师的阅读鉴赏水平   推荐读物,让学生有书可读,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深刻解读。对于学生来说,读什么样的书非常重要,教
期刊
自新课程改革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口号后,课堂小组讨论无疑成了新宠。的确,这种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对激发兴趣、发展思维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   可一旦泛滥,或是讨论的问题大部分学生独立思考就能解决;或是问题提出后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马上进入讨论;或是只有一两个学生在讲,其余盲从;或是问题指向不明,学生无从着手,只能瞎聊……“伪讨论”“伪巡视”现象使教学有效
期刊
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作为一名教师,培养人才,提高自己至关重要,素养已经成为高中语文教师的“生命线 ”,它决定着高中语文教学的“成”与“败”,也是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否在莘莘学子身上得以传承的关键。那么,语文教师的素养究竟有哪些内涵呢?我认为应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有现代的语文教育理念   高中语文新课标认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方向指南。教师应
期刊
学生要想学好语文,提高语文成绩,只有在平时的生活中多收集,多积累,多记忆,博学而强记,才能有助于语文素养的提高,有助于语文能力的达成。所以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中学习语文,在平时积累中学习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让语文学习走生活化之路,才能掌握语文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利用点滴时间抄语文    众所周知,如果没有一定的素材积累,作文就达不到一定的广度,更没有什么深度可言。对于
期刊
选择读卡夫卡的作品,最初是因为他的名头大,怀着好奇心,也有点想附庸风雅,但是永远是刚拿起又放下,后来硬着头皮去读,也经常是一头雾水,就像卡夫卡的作品《城堡》里描述的那个土地测量员K一样,始终走不进他负责测量的城堡,不同的是,阻碍K的是拥有了控制一切权利的政府机构,阻碍我们阅读的是心态,是阅历,是对西方文学发展过程,西方文学特点的不了解。   文学评论家解读卡夫卡作品时,常常会这样表述:情节支离破
期刊
一、文题展示   有时,你觉得祖辈的俭朴几近于吝啬;有时,你觉得父辈的认真几近于迂腐;有时,你觉得长辈的严整踏实简直就是刻板怪癖。你觉得年轻的自己又慷慨,又洒脱,又开通,又自在。可是,你渐渐长大,渐渐懂事,于是,你想要说:我终于理解……   请以《我终于理解_______》为题目作文   要求:①选择恰当的词或短语将标题补充完整。   ②可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期刊
我们常说“知识在于积累”,语文知识更是如此。重理轻文者说:语文靠的是基础,语文不用学。错!基础何来?不就是平常的积累吗?它就像岩浆在地下运行、积蓄,忽然爆发,喷出地面。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厚积薄发”。我们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进行积累。   一是背记,直接的背诵记忆主要以教材为依托,兼顾一定的课外连接。例如,多背些教材文章的好词好句好的语言片段或好的现代文,就能极大地扩大词汇量。把一些名言、警句、格言、
期刊
新课程改革启用必修和选修两种教材,使古诗词鉴赏的内容大大增加了,这一方面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见识;同时也给教学带来了新的难题。选修课如果按照必修课的标准来精讲细练,时间和老师的精力都不允许,同时也不能体现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精神。“教是为了不教”,课本只是一个例子,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学生以方法,放手让学生参与进来自主赏析,必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是具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