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阅读教学寻源头活水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rmLo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语文教学无非是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但阅读课上我常常陷于日新月异的教学形式而迷失自我,面对异彩纷呈的教学流派左顾右盼,无所适从。多媒体教学手段,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拓展思维训练等。一篇课文从表现形式到思想内容,从布局谋篇到人文内涵,点点滴滴,方方面面,都要挖深讲透,可谓掘地三尺,绞尽脑汁但大都无济于事,收效甚微。何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不要深挖洞,要广积粮。”是啊,课上的再精,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培养,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也是杯水车薪。可是语文课上任何能力的培养都是与阅读能力分不开的。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太监急皇上不急有什么用呢?培养阅读能力的关键还应放在学生身上,这才能一劳永逸。可是打着素质教育旗号的今天,我们知情者毋庸讳言,应试教育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现在的阅读教学依旧束手束脚,怕影响成绩不敢大胆放开。其实如果能有效地利用閱读,有了源头活水,于能力,于成绩都是不无裨益的。
  二、让学生爱阅读会阅读
  阅读能力是对学生语感,语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等语文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它是经过长期的训练培养出来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有了丰富的积累,才会有良好的悟性。要广泛接触课内外读物在读中自思、自悟。阅读面扩大了,思路就会拓展,领悟力就会提高。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还应多记,要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鼓励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语文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要想做到这些只有书读百遍,否则仅凭老师上嘴唇碰下嘴唇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老師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我们应帮助学生爱上阅读,会阅读。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强调多读,还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注重多样化的读书形式,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另外让学生学会阅读,还应让学生学会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会边读边思尤为重要。为此我实践了批注式阅读,效果较为理想。批注式阅读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随时在书页上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或者文字写下自己对文章的感悟,理解或者疑问。批注式阅读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动脑,动口的空间,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自己去思考探索品味文字背后的信息,真正解决了学生学习阅读中“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现象。做好批注式阅读,首先要转变观念,把阅读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课堂上,可以采用各种形式的阅读,让学生边读边体悟,边批注。让他们的智慧闪光,让他们思维的火花碰撞。也许批注的时候气氛不是那么活跃,但那会无声胜有声。学生在用心聆听文字背后的声音,他们不但但是在批注文章,也是在批注自己的思维,批注自己的感受,批注自己的个性。其次,传授方法,把批注的技巧教给学生。从批注的内容上来讲,可以是预习时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不懂内容的标注,可以是学习中对精彩句段的感悟和品评,可以是由课文内容引发的联想或文本的延伸,可以是对文中人物的评价,写作方法的总结,甚至可以是对文中标点符号或某个字眼的思考,内容不拘一格,形式异彩纷呈。这样学生在批注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与成功。
  三、重视培养阅读的语感
  新课改理念认为,语感的培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和核心,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因此,在阅读教学法中,也要特别注重学生的语感培养。
  叶圣陶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在阅读教学法中,就是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对文中感情表达丰富的句段,让学生反复诵读,并在诵读中仔细品味句子语调、节奏的变化,使学生入情入境,与作者产生感情共鸣,进而生发强烈的语感。特别是对文中包含的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意思的句子,更应该强调在反复的诵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如教学《中华少年》一文第时,我先指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然后指导学生朗读的韵律和节奏。在此基础上,采用同桌对读、男女对读、小组齐读等不同的朗读方式,让学生反复诵读,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深化诗文表达的感情体验,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热爱。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对文中含有表现力丰富的词语的句子与改动后的句子通过诵读进行比较,是培养语感准确性的重要方法。教学中,可以通过增补、删除、替代、变序等方式,使学生感受原文语言的精练、形象、细腻等特点,这样,在比较诵读中,不仅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同时也体会到了作者用词之精妙、达意之准确。
  小学生的情感是伴随着清晰的表象和正确的理解不断深化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定向引导,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学生引入课文情境,感受形象,达到领悟感情的目的。让学生复述课文然后根据这些描述展开丰富的想象,使学生想象中进入情境,得到语感的培养。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中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有所体验的。”教学中,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将语言文字与生活经验进行链接,去感受文字所表达的事物,诱发语感。
  总之,课堂四十分钟教师只能引领学生感知文本,走进文本,发掘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去想象,去创造,去挖掘,深入体会意境深远的妙趣横生的艺术境界,领悟阅读的佳境还要靠课下学生自己的努力。只有课内外结合,为学生寻到源头活水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更上一层楼。
其他文献
子曰:温故而知新!复习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是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整理与复习课,其实包含两层基本含义有: 一是整理,是把平时相对独立进行教学的知识,特别是其中带有规律性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等办法串起来,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二是复习,是指重新学习。但绝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基础上对原先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内容进行高层次上的再学习,它更多的是加深数学知识的
期刊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熟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字词。  过程与方法:  1.重视诵读,在朗读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在品味写景语句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本文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及表达效果,引导学生把握形象生动的写景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的方法。  2.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  在品味写景语句的过程中,引
期刊
课前预习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学生自学能力发展的必要途径。课前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质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  一、有效的预习作业设计  有效的预习作业设计,一是有利于学生对旧知识的回顾和复习,乃至运用;二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而目前的语文预习作业设
期刊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在长期的教学实验中,尤其是学生在作文训练中展现出来的种种困惑让我深深感到:写作技巧犹如美食之米,细细品尝,回味无穷。  那么,如何在平凡生活中培养小学生的写作技巧呢?  一、在人物描写方面,常见的外貌描写应尽量不用“有”  纵观孩子们的作文,总会看到类似这样的句子:“她有一头漂亮的黑发,有一双乌黑的大眼睛,有一个高高的鼻子,还有一张樱桃小嘴儿”。如果我们试着去
期刊
一、教材分析  《认识人民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一年级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对100以内数的认知,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学生分析  一年
期刊
一、用微笑告诉孩子  要达到数学课堂的和谐,关键在于老师,老师首先应该把微笑带进课堂,用和蔼慈祥的目光覆盖全体学生,应该富有感情、趣味盎然地去启发、去感染,使学生感到亲切,感到温暖,从而产生愉悦的心情,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始终充满兴趣。我认为,课前的语言引导是关键,几句友好的玩笑,几句小幽默,几句赞美的话,立刻让学生的情绪得到提高。  二、用生动感染孩子  和谐的课堂氛围同样离不开老师的生动讲
期刊
众所周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能完成教育人这一极其细微而复杂的任务,如果孩子在家里受到良好的教育,学校教育就能顺利进行,反之,学校也会产生很多困难。”因此,我们应该做好家庭教育方法的探索与指导,努力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  一、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铺就孩子成功之路  首先父母要努力创设
期刊
在多年的教学研究中,我经历过无数次抽丝剥茧般的艰难“磨课”,欣赏过无数个课堂上妙趣横生的精彩瞬间,也见证了众多老师在课堂磨砺中成功、成长、成才的完美蝶变。就在前不久,我校吕敏芳、毛绘老师共同执教的“The Bird”,荣获四川省英语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好课是怎样“炼”成的呢?下面就借这节课背后的故事,谈谈个人观点。  一、学习——不遗余力  好课是教师教学智慧、教学经验和教学艺术的结晶。而这种智慧
期刊
一直以来,农村小学生习作教学是一块薄弱之地,学生怕写,教师也怕教。如何改善这一现状,也成了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们努力的方向。  经近几年的摸索实践,我个人认为:这就需要我们语文老师引导学生把目光放到生活中来,做生活的有心人,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来描述生活,来反映生活,拉近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因为生活是习作的源泉,习作是生活的体现。  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唯有热爱生
期刊
1.The definition of family education and its important position  Family is the basis of human life, is the cell of society, and is the first school of the young. From they are born, the child receiv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