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应侧重于写作技巧的训练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nfa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在长期的教学实验中,尤其是学生在作文训练中展现出来的种种困惑让我深深感到:写作技巧犹如美食之米,细细品尝,回味无穷。
  那么,如何在平凡生活中培养小学生的写作技巧呢?
  一、在人物描写方面,常见的外貌描写应尽量不用“有”
  纵观孩子们的作文,总会看到类似这样的句子:“她有一头漂亮的黑发,有一双乌黑的大眼睛,有一个高高的鼻子,还有一张樱桃小嘴儿”。如果我们试着去掉文中后面几个“有”,把文字重新组合一下,会发现作文顺畅了许多。
  二、尝试细节描写、语言描写不用出现“说”
  而是在语言前面加上动作和神态。在作文训练中有意创设情感,即:他说“......”;他无可奈何地说,转为他挥挥手;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通过这种方式去描绘,文字就显得活泼生动。
  三、描写心理活动不出现“想”的字样
  孩子们的作文最常用的就是:“我心想”之类的心理描写。如我班学生在完成“一次失败的教训”这篇作文中这样写道:“这次抄作业被老师发现了,爸爸也知道了这件事,我心想,这下可惨了......”。如果去掉“我心想”这三个字,会不会更为简洁精练呢?
  四、采用成语害处多
  作文之所以字数不够,是因为滥用成语的缘故。如果孩子们在作文过程中多次出现成语就会少了一些必要的情节,文章的细节缺失,就不会有真情实感的再现。如果我们指点孩子们用具体的句子替代连用的成语,即可解决凑足字数的问题。
  五、环境描写时不用“很”和“非常”之类的副词
  看过很多孩子们的作文,出现最多的便是“很”和“非常”之类的词。指导作文时应告诉孩子们用别样的方式去表达。例如,写夏天的热,可否去掉“很热”的字样?学习用其他的方式写热:骄阳似火,没有一丝风,树叶低垂,毫无生气......,效果迴然不同。
  六、一切“景语”皆“情语”
  小学生最常见的记叙文即是“写人”或“叙事”。
  孩子们常常刻意去描写环境,能用环境衬托心情应当提倡和鼓励。但很多孩子只要一写到环境即有雷同的现象发生,小草、小花、小鸟、小雨成了套路,面对这种情形应教会孩子们去观察,去想象,让人活在真实的世界里,让人与环境于一体。去感受,去再现,去传达丰富的情感,描绘生动的体验。
  七、注重文章情节的三波三折
  好的文章不仅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耐人寻味的结尾,更应有一波三折的过程。在具体情节的过程中应引导孩子们学会连用动词。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孩子们冬天捕鸟的一段描写,通过一连串动词的运用,再现了冬天的百草园童真世界无穷的乐趣。指导孩子们学会连用动词即会使作文灵动起来。
  八、标点符号的重视和应用
  很多孩子的作文不会灵活多样的使用标点符号,致使内容表达不完善。其实,任何一篇作文都应注意六种标点符号的综合运用。即:“,、:!?;......”指导学生尝试这几种标点符号的运用,文章即会生动起来。
  九、引导学生学习写短句
  步入写作空间的孩子们容易在作文中写长句,而长句写不好就变成了病句。在作文训练中,老师要细心关注小学生的语言表达效果,提醒学生控制每句话的字数,建议把十几个字几十个字的长句改成五个字左右的的短句,训练后我们会惊奇地发现:这样的作文有语感,读起来会舒服很多。
  记得我班某学生的原文这样写道:“高高绿绿的草散发着诱人的清香,一根一根都看得清清楚楚,很挺拔的样子。”是不是很有节奏感呢?
  语文学习的奥妙就在于个性的塑造,而大量的读写训练告诉我们:写作并不神秘;写作需要技巧;写作强调个性;写作就是生活。
  綜上所述,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来源于写作技巧的培养和训练。在培养和训练中,教师的引领举足轻重,不可忽视。生活处处有语文,引导孩子们用慧眼找材料,用大脑思考材料,用勤劳的双手去书写材料,学会模仿,迁移,鼓励学生日记积累,用写作技巧去创设情境,不断的去开拓作文思路,用文学彩笔去描绘自己的真情实感。
其他文献
什么是挫折?挫折是人们在从事有目的活动中遇到困难失败或是困难失败中心理上的感受。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挫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挫折教育就是让孩子在生活和学习的体验中不被挫折所吓倒,学会面对困难,战胜挫折。它不仅包括吃苦教育、生存教育、心理教育、也包括自立、意志磨练、心理承受力等方面的教育,其目的不仅只是让孩子吃点苦,而是时时潜移默化地从各个方面着手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和耐挫折能力。  面临激烈的国际
期刊
随着中央电视台的“听写大会”“成语英雄”等节目的播出,北京高考语文赋分的改革,语文倍受国人的重视,校园掀起了读书写字的热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1至2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3至4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5至6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中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让淡淡书香伴随孩子的成长。  我们都知道,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七至九年级的写作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首先谈谈我这次论文的创作灵感,它来源于我的教学:我有一个习惯,凡是新接手一班学生,肯定会进行一次语文水平的摸底写作,我布置的作文是《我的妈妈(爸爸)》。自以为谁没父母对吧,即使是单亲家庭也总会有一个爸爸或妈妈,我认为这篇作文应该很容易写。设计好作文的题目跟作文要求之后就
期刊
量角是四年级教材中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  量角难,难在哪儿?双排刻度。这在学生以前的学习经验中是没有的,而角的度量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也是很少遇到的。  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测量:  长度测量,总是从测量工具“尺”的一端向另一端量,在测量工具上刻度是单向的,从小到大;称量物体的重量,“秤”上的重量单位的刻度也是单向的,从轻到重。  唯独到了角的测量,量角器上的刻度分成了内外两圈,内外圈又都有从
期刊
一、什么是复习课以及复习课与练习课有哪些区别  复习课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同于练习课。练习课是将某一点或一部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复习课是以巩固梳理已学的知识,使之形成知识网络、提高基本技能,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 ,关键是要把平时相对独立的知识 ,以再现、整理、归纳的方式串起来 ,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沟通。  因此,复习课往往让我们
期刊
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一路走来,教师们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不懈地追求“高效课堂”。语文素养的核心就在于阅读。如何通过小学语文课堂落实阅读教学,是值得我们一线老师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今天,我就围绕“ 如何为农村小学生开启阅读教学的一扇窗”这个问题进行了实践与探究。  一、兴趣——打开学生的阅读之窗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语文老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喜爱阅读。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就
期刊
王长纯先生说过:“日常的教与学的活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生动深厚的不尽源泉。教师专业发展就是要实现对每日每时的常规教学的问题解决。对教与学现有发展水平的超越,这应当是以人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最终意义所在。”可见,对话教学中的新型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教师发展的重要意义也由此更加丰富,更加深刻,更加重要,也更加有价值。  一、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向学生学习  在社会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指出
期刊
子曰:温故而知新!复习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是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整理与复习课,其实包含两层基本含义有: 一是整理,是把平时相对独立进行教学的知识,特别是其中带有规律性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等办法串起来,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二是复习,是指重新学习。但绝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基础上对原先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内容进行高层次上的再学习,它更多的是加深数学知识的
期刊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熟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字词。  过程与方法:  1.重视诵读,在朗读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在品味写景语句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本文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及表达效果,引导学生把握形象生动的写景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的方法。  2.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  在品味写景语句的过程中,引
期刊
课前预习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学生自学能力发展的必要途径。课前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质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  一、有效的预习作业设计  有效的预习作业设计,一是有利于学生对旧知识的回顾和复习,乃至运用;二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而目前的语文预习作业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