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在长期的教学实验中,尤其是学生在作文训练中展现出来的种种困惑让我深深感到:写作技巧犹如美食之米,细细品尝,回味无穷。
那么,如何在平凡生活中培养小学生的写作技巧呢?
一、在人物描写方面,常见的外貌描写应尽量不用“有”
纵观孩子们的作文,总会看到类似这样的句子:“她有一头漂亮的黑发,有一双乌黑的大眼睛,有一个高高的鼻子,还有一张樱桃小嘴儿”。如果我们试着去掉文中后面几个“有”,把文字重新组合一下,会发现作文顺畅了许多。
二、尝试细节描写、语言描写不用出现“说”
而是在语言前面加上动作和神态。在作文训练中有意创设情感,即:他说“......”;他无可奈何地说,转为他挥挥手;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通过这种方式去描绘,文字就显得活泼生动。
三、描写心理活动不出现“想”的字样
孩子们的作文最常用的就是:“我心想”之类的心理描写。如我班学生在完成“一次失败的教训”这篇作文中这样写道:“这次抄作业被老师发现了,爸爸也知道了这件事,我心想,这下可惨了......”。如果去掉“我心想”这三个字,会不会更为简洁精练呢?
四、采用成语害处多
作文之所以字数不够,是因为滥用成语的缘故。如果孩子们在作文过程中多次出现成语就会少了一些必要的情节,文章的细节缺失,就不会有真情实感的再现。如果我们指点孩子们用具体的句子替代连用的成语,即可解决凑足字数的问题。
五、环境描写时不用“很”和“非常”之类的副词
看过很多孩子们的作文,出现最多的便是“很”和“非常”之类的词。指导作文时应告诉孩子们用别样的方式去表达。例如,写夏天的热,可否去掉“很热”的字样?学习用其他的方式写热:骄阳似火,没有一丝风,树叶低垂,毫无生气......,效果迴然不同。
六、一切“景语”皆“情语”
小学生最常见的记叙文即是“写人”或“叙事”。
孩子们常常刻意去描写环境,能用环境衬托心情应当提倡和鼓励。但很多孩子只要一写到环境即有雷同的现象发生,小草、小花、小鸟、小雨成了套路,面对这种情形应教会孩子们去观察,去想象,让人活在真实的世界里,让人与环境于一体。去感受,去再现,去传达丰富的情感,描绘生动的体验。
七、注重文章情节的三波三折
好的文章不仅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耐人寻味的结尾,更应有一波三折的过程。在具体情节的过程中应引导孩子们学会连用动词。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孩子们冬天捕鸟的一段描写,通过一连串动词的运用,再现了冬天的百草园童真世界无穷的乐趣。指导孩子们学会连用动词即会使作文灵动起来。
八、标点符号的重视和应用
很多孩子的作文不会灵活多样的使用标点符号,致使内容表达不完善。其实,任何一篇作文都应注意六种标点符号的综合运用。即:“,、:!?;......”指导学生尝试这几种标点符号的运用,文章即会生动起来。
九、引导学生学习写短句
步入写作空间的孩子们容易在作文中写长句,而长句写不好就变成了病句。在作文训练中,老师要细心关注小学生的语言表达效果,提醒学生控制每句话的字数,建议把十几个字几十个字的长句改成五个字左右的的短句,训练后我们会惊奇地发现:这样的作文有语感,读起来会舒服很多。
记得我班某学生的原文这样写道:“高高绿绿的草散发着诱人的清香,一根一根都看得清清楚楚,很挺拔的样子。”是不是很有节奏感呢?
语文学习的奥妙就在于个性的塑造,而大量的读写训练告诉我们:写作并不神秘;写作需要技巧;写作强调个性;写作就是生活。
綜上所述,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来源于写作技巧的培养和训练。在培养和训练中,教师的引领举足轻重,不可忽视。生活处处有语文,引导孩子们用慧眼找材料,用大脑思考材料,用勤劳的双手去书写材料,学会模仿,迁移,鼓励学生日记积累,用写作技巧去创设情境,不断的去开拓作文思路,用文学彩笔去描绘自己的真情实感。
在长期的教学实验中,尤其是学生在作文训练中展现出来的种种困惑让我深深感到:写作技巧犹如美食之米,细细品尝,回味无穷。
那么,如何在平凡生活中培养小学生的写作技巧呢?
一、在人物描写方面,常见的外貌描写应尽量不用“有”
纵观孩子们的作文,总会看到类似这样的句子:“她有一头漂亮的黑发,有一双乌黑的大眼睛,有一个高高的鼻子,还有一张樱桃小嘴儿”。如果我们试着去掉文中后面几个“有”,把文字重新组合一下,会发现作文顺畅了许多。
二、尝试细节描写、语言描写不用出现“说”
而是在语言前面加上动作和神态。在作文训练中有意创设情感,即:他说“......”;他无可奈何地说,转为他挥挥手;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通过这种方式去描绘,文字就显得活泼生动。
三、描写心理活动不出现“想”的字样
孩子们的作文最常用的就是:“我心想”之类的心理描写。如我班学生在完成“一次失败的教训”这篇作文中这样写道:“这次抄作业被老师发现了,爸爸也知道了这件事,我心想,这下可惨了......”。如果去掉“我心想”这三个字,会不会更为简洁精练呢?
四、采用成语害处多
作文之所以字数不够,是因为滥用成语的缘故。如果孩子们在作文过程中多次出现成语就会少了一些必要的情节,文章的细节缺失,就不会有真情实感的再现。如果我们指点孩子们用具体的句子替代连用的成语,即可解决凑足字数的问题。
五、环境描写时不用“很”和“非常”之类的副词
看过很多孩子们的作文,出现最多的便是“很”和“非常”之类的词。指导作文时应告诉孩子们用别样的方式去表达。例如,写夏天的热,可否去掉“很热”的字样?学习用其他的方式写热:骄阳似火,没有一丝风,树叶低垂,毫无生气......,效果迴然不同。
六、一切“景语”皆“情语”
小学生最常见的记叙文即是“写人”或“叙事”。
孩子们常常刻意去描写环境,能用环境衬托心情应当提倡和鼓励。但很多孩子只要一写到环境即有雷同的现象发生,小草、小花、小鸟、小雨成了套路,面对这种情形应教会孩子们去观察,去想象,让人活在真实的世界里,让人与环境于一体。去感受,去再现,去传达丰富的情感,描绘生动的体验。
七、注重文章情节的三波三折
好的文章不仅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耐人寻味的结尾,更应有一波三折的过程。在具体情节的过程中应引导孩子们学会连用动词。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孩子们冬天捕鸟的一段描写,通过一连串动词的运用,再现了冬天的百草园童真世界无穷的乐趣。指导孩子们学会连用动词即会使作文灵动起来。
八、标点符号的重视和应用
很多孩子的作文不会灵活多样的使用标点符号,致使内容表达不完善。其实,任何一篇作文都应注意六种标点符号的综合运用。即:“,、:!?;......”指导学生尝试这几种标点符号的运用,文章即会生动起来。
九、引导学生学习写短句
步入写作空间的孩子们容易在作文中写长句,而长句写不好就变成了病句。在作文训练中,老师要细心关注小学生的语言表达效果,提醒学生控制每句话的字数,建议把十几个字几十个字的长句改成五个字左右的的短句,训练后我们会惊奇地发现:这样的作文有语感,读起来会舒服很多。
记得我班某学生的原文这样写道:“高高绿绿的草散发着诱人的清香,一根一根都看得清清楚楚,很挺拔的样子。”是不是很有节奏感呢?
语文学习的奥妙就在于个性的塑造,而大量的读写训练告诉我们:写作并不神秘;写作需要技巧;写作强调个性;写作就是生活。
綜上所述,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来源于写作技巧的培养和训练。在培养和训练中,教师的引领举足轻重,不可忽视。生活处处有语文,引导孩子们用慧眼找材料,用大脑思考材料,用勤劳的双手去书写材料,学会模仿,迁移,鼓励学生日记积累,用写作技巧去创设情境,不断的去开拓作文思路,用文学彩笔去描绘自己的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