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阶段的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学习专业知识,陶冶情操,提升个人的内在素养,不仅需要兴趣作为动力继续前行,也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开展学习活动。本文以“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音乐兴趣”为题,从课堂氛围、课堂导入与信息技术教学三方面入手,致力于增强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改正学生的音乐学习态度,帮助学生提高音乐审美,增强学生的音乐专业能力。
关键词:初中音乐;学习兴趣;课堂氛围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5-150
在传统的初中音乐教育中,各个教师、家长与学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认为音乐课就是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过分重视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从而导致大家对音乐课程的兴趣与态度都呈现消极状态。但是新课改的盛行,美育逐渐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音乐课程开始受到关注,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情绪,增强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成为音乐教师教学的研究方向。以下是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工作所总结的教学经验,希望能够对广大同仁带来帮助。
一、师生关系,提高学生期待
目前,依旧有部分教师存在“教师为主体”的落后教育理念,以“威严”的态度与学生相处,“粗暴”地对待学生,从而造成师生关系紧张,这不仅不符合新课改所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也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对该教师所教授的科目充满抵触心理。因此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教师应该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关系,营造平等、自由的音乐学习氛围与环境,解放学生的思想,从而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并积极地投入音乐教学活动中。
例如,教师在教学《光荣少年》时,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呼应这首歌的主要内容,并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独特与成长的使命。首先,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大家觉得什么是光荣少年?”有的学生说:“一定要有较高的理想,三好少年。”还有学生说:“妈妈口中的好学生,好孩子就是光荣少年。”大家在热烈地讨论中,情绪也会变得高涨。然后教师为学生播放《光荣少年》这首歌,为学生打造一个轻松的氛围,使学生在欢快的音乐节奏下能够身心放松,并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
当学生在课堂中有愉悦地体验,那么对教师也会产生好感。新型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真挚的情感关系。教师想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就必须从教学入手,以学生为主体,营造和睦的氛围,给学生带来愉悦地体验,使得学生对下一次音乐课产生期待。此外,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相对亲密后,学生也会“爱屋及乌”,对教师所教授的科目产生好感。
二、巧妙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
所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教师如果设计一个巧妙的导入方式,能够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对接下来的学习内容充满兴趣。如,教师在教学《我们是春天》时,首先让大家谈论对春天的印象。有的学生说:“春天是无限的温柔。”有的学生说:“春天是勃勃生机。”还有学生说:“春天是欣欣向荣。”当大家讨论的热情不断升温时,教师便可以利用钢琴为学生弹奏一曲《春之声圆舞曲》,让学生感受到欢快的氛围。最后再让学生从《春之声圆舞曲》过渡到《我们是春天》这首歌,使学生的兴趣进行转移。
巧妙的导入设计一定具有趣味性与吸引力,才能够让初中生的目光集中。音乐课堂中,教师也可以利用作者的“明星效应”进行导入,向学生介绍创设歌曲的创作背景,既能够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与素养,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满足学生对歌曲作业的好奇心。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百鸟朝凤》时,让学生完整地聆听唢呐独奏,感受音色特点和乐曲所表现的情境。然后向学生介绍,其实一首著名的汉族民间乐曲,其流行区域很广,在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地都有不同版本。乐曲以热情欢快的旋律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劳动生活的回忆。从而让学生了解文化其创作背景。
总之,导入的成功与否,能够对本节课的音乐教学产生不同的影响。良好的导入能够瞬间吸引学生的目光与听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好的导入则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对接下来的学习活动降低热情。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关注导入环节,并结合教材内容,根据学生感兴趣的方向与内容,巧妙设计导入环节,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与效率。
三、信息技术,展示音乐魅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各种音乐专业知识,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视听结合的功能,为学生创设歌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教学《年轻的朋友》时,在网络上提前找到该歌曲拍摄的视频,让学生了解藏族人民生活的现状与风俗习惯,既能够带给学生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冲击,也能够唤起学生的情感抒发,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信息技术具有连接性与共享性,教师可以在网络上下载各种音乐软件,当学生在学习电子琴,即使不去琴房,学生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操作,弹奏出完成的电子琴曲目,既带给学生新颖的学习体验,也让学生对音乐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再比如,教师也可以与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共同创设一首曲子,既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也能够增强学生的音乐专业能力,使学生的音乐创造力与鉴赏力都得到增强。
音乐课堂是培养学生审美的重要阵地,大量地赏析优秀音乐作品,既能够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为学生的音乐鉴赏奠定优良的基础,因此教师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围绕某一歌曲进行检索,将同题材、同类型的歌曲演绎给学生,以“量变引起质变”的理念,帮助学生增强审美能力。此外,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播放“名师讲解”的视频,让学生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认识歌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音乐课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够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从而在音乐氛围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为学生带来愉悦的学习感受。作为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时不能与小学教学的“幼稚化”相同,也不需要太深奥,只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创设趣味化的教学方式,进一步地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使音乐课堂焕发生机,从而促进学生的美育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万民.初中音乐兴趣教学的研究[J].中华辞赋,2019(08):224.
[2]李迎.谈如何培养初中生对音乐的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18(24):9.
关键词:初中音乐;学习兴趣;课堂氛围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5-150
在传统的初中音乐教育中,各个教师、家长与学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认为音乐课就是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过分重视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从而导致大家对音乐课程的兴趣与态度都呈现消极状态。但是新课改的盛行,美育逐渐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音乐课程开始受到关注,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情绪,增强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成为音乐教师教学的研究方向。以下是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工作所总结的教学经验,希望能够对广大同仁带来帮助。
一、师生关系,提高学生期待
目前,依旧有部分教师存在“教师为主体”的落后教育理念,以“威严”的态度与学生相处,“粗暴”地对待学生,从而造成师生关系紧张,这不仅不符合新课改所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也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对该教师所教授的科目充满抵触心理。因此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教师应该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关系,营造平等、自由的音乐学习氛围与环境,解放学生的思想,从而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并积极地投入音乐教学活动中。
例如,教师在教学《光荣少年》时,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呼应这首歌的主要内容,并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独特与成长的使命。首先,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大家觉得什么是光荣少年?”有的学生说:“一定要有较高的理想,三好少年。”还有学生说:“妈妈口中的好学生,好孩子就是光荣少年。”大家在热烈地讨论中,情绪也会变得高涨。然后教师为学生播放《光荣少年》这首歌,为学生打造一个轻松的氛围,使学生在欢快的音乐节奏下能够身心放松,并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
当学生在课堂中有愉悦地体验,那么对教师也会产生好感。新型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真挚的情感关系。教师想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就必须从教学入手,以学生为主体,营造和睦的氛围,给学生带来愉悦地体验,使得学生对下一次音乐课产生期待。此外,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相对亲密后,学生也会“爱屋及乌”,对教师所教授的科目产生好感。
二、巧妙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
所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教师如果设计一个巧妙的导入方式,能够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对接下来的学习内容充满兴趣。如,教师在教学《我们是春天》时,首先让大家谈论对春天的印象。有的学生说:“春天是无限的温柔。”有的学生说:“春天是勃勃生机。”还有学生说:“春天是欣欣向荣。”当大家讨论的热情不断升温时,教师便可以利用钢琴为学生弹奏一曲《春之声圆舞曲》,让学生感受到欢快的氛围。最后再让学生从《春之声圆舞曲》过渡到《我们是春天》这首歌,使学生的兴趣进行转移。
巧妙的导入设计一定具有趣味性与吸引力,才能够让初中生的目光集中。音乐课堂中,教师也可以利用作者的“明星效应”进行导入,向学生介绍创设歌曲的创作背景,既能够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与素养,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满足学生对歌曲作业的好奇心。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百鸟朝凤》时,让学生完整地聆听唢呐独奏,感受音色特点和乐曲所表现的情境。然后向学生介绍,其实一首著名的汉族民间乐曲,其流行区域很广,在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地都有不同版本。乐曲以热情欢快的旋律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劳动生活的回忆。从而让学生了解文化其创作背景。
总之,导入的成功与否,能够对本节课的音乐教学产生不同的影响。良好的导入能够瞬间吸引学生的目光与听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好的导入则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对接下来的学习活动降低热情。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关注导入环节,并结合教材内容,根据学生感兴趣的方向与内容,巧妙设计导入环节,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与效率。
三、信息技术,展示音乐魅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各种音乐专业知识,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视听结合的功能,为学生创设歌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教学《年轻的朋友》时,在网络上提前找到该歌曲拍摄的视频,让学生了解藏族人民生活的现状与风俗习惯,既能够带给学生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冲击,也能够唤起学生的情感抒发,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信息技术具有连接性与共享性,教师可以在网络上下载各种音乐软件,当学生在学习电子琴,即使不去琴房,学生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操作,弹奏出完成的电子琴曲目,既带给学生新颖的学习体验,也让学生对音乐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再比如,教师也可以与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共同创设一首曲子,既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也能够增强学生的音乐专业能力,使学生的音乐创造力与鉴赏力都得到增强。
音乐课堂是培养学生审美的重要阵地,大量地赏析优秀音乐作品,既能够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为学生的音乐鉴赏奠定优良的基础,因此教师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围绕某一歌曲进行检索,将同题材、同类型的歌曲演绎给学生,以“量变引起质变”的理念,帮助学生增强审美能力。此外,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播放“名师讲解”的视频,让学生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认识歌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音乐课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够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从而在音乐氛围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为学生带来愉悦的学习感受。作为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时不能与小学教学的“幼稚化”相同,也不需要太深奥,只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创设趣味化的教学方式,进一步地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使音乐课堂焕发生机,从而促进学生的美育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万民.初中音乐兴趣教学的研究[J].中华辞赋,2019(08):224.
[2]李迎.谈如何培养初中生对音乐的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1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