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诊断效果以及表现。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4年2月间进行乳腺非肿块型病变超声诊断67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手术以及穿刺活检病理确诊情况,对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本院诊断,67例非肿块型乳腺病变中,恶性病变为48例,良性病变为19例。另有13例患者表现为含散在微钙化的片狀低回声区域;45例病变表现为片状低回声;有9例患者表现为簇状分布、散在分布的微钙化。检验的准确性为67.16%,敏感性为92.54%,特异性发生率为13.43%。结论:乳腺的非肿块型病变其主要微钙化片状低回声和微钙化作为观察指标,采用超声诊断具有极高的敏感性,但其特异性不足。
关键词:乳腺非肿块型;病变;超声诊断
在临床治疗中,有很多的乳腺病患者的病变区并没有出现肿块或结节的情况,并且在病变区扫查时并没有发现空间占位效应,这就是临床中说的乳腺非肿块型病变[1]。目前,在临床诊断中,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诊断难度较大,其诊断已经成为了治疗中的难点之一,鉴于此,本文将主要研究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诊断效果以及表现[2]。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4年2月间进行乳腺非肿块型病变超声诊断67例患者,进行了超声诊断结果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4年2月间进行乳腺非肿块型病变超声诊断67例患者,其中男性占36例,年龄在40~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7±11.4)岁,女性占31例,年龄在40~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3±11.2)岁,其中最大病灶长为0.89~9.52cm,平均长度为(2.91±2.12)cm。纳入标准:①边界模糊,不具备占位效应片状低回声区;②有导管内低回声区;③具有簇状分布或者散在分布的微钙化区。排除标准:①病变超声图像上边界病变清晰;②不同的超声扫查上具有空间占位效应。
1.2 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的是ACUSON S2000、LOGIQ 7等超声诊断仪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超声诊断,诊断时患者采用侧卧位或者仰卧位,对病变区域详细的检查,检查病灶的边界、直径、大小等,并分析出内部的超声回声和判断乳腺内部是否出现钙化,再对腋下的淋巴结进行扫查,如果淋巴结的体积增大、淋巴门结构消失、皮质成分增多、纵横比小于2则考虑淋巴结异常。再采用BI-RADS分级对病灶进行分析,将分析的结果和病变区域的超声表现及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再进一步的对典型的恶性的非肿块型和非恶性的非肿块型乳腺病灶超声特点进行对比。
1.3 观察指标
主要针对患者的病理表现,针对其超声表现以及BI-RADS分级进行观察,针对其低回声区表现进行观察。
2 结果
2.1 病理结果
经本院诊断,67例非肿块型乳腺病变中,恶性病变为48例,良性病变为19例。其中导管癌內癌有18例,浸润性导管癌占17例,淋巴转移性癌腺有6例,纤维性腺癌占5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占2例。不典型性增生占5例,导管内乳头状瘤占6例,纤维腺瘤占4例,腺病占3例。检验的准确性为67.16%,敏感性为92.54%,特异性发生率为13.43%。
2.2 临床超声表现
另有13例患者表现为含散在微钙化的片状低回声区域;45例病变表现为片状低回声;有9例患者表现为簇状分布、散在分布的微钙化。
3 讨论
着科学技术和制造技术的发展,超声仪器的功能和精密度越来越高,诊断时的图像分辨率越来越高,对各类病的超声检测准确度也越来越高[3]。对乳腺病患者进行超声检测,超声图像大致可以分成肿块型与非肿块型,前者诊断率较高,具有比较典型的超声表现,后者由于乳腺病变区无明显边界、弥漫、无空间占位效应、病变区结构紊乱、多数患者具有中等或低回声,更为严重的患者可能具有多个现象,所以在超声扫查时要特别注意乳腺非肿块型病变,避免出现漏诊的情况[4]。
从本次的研究结果来看,本次试验的检验的准确性为67.16%,敏感性为92.54%,特异性发生率为13.43%。其中检验的准确性较低,特异性检出率也较低。乳腺的非肿块型病变其主要微钙化片状低回声和微钙化作为观察指标,采用超声诊断具有极高的敏感性,但其特异性不足。因此乳腺非肿块型病变在进行诊断时,需采用正确的方法以及多指标来提升检出准确率。
参考文献:
[1]王知力,唐杰,李俊来,万文博,徐建红.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01:13-15+19.
[2]李晓,程流泉,刘梅,李俊来,王知力,李席如,邢宁. MRI、钼靶和超声对乳腺非肿块样强化病变诊断的对比研究[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05:336-340.
[3]窦新萍.超声诊断在乳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及价值[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10:56-57.
[4]刘耀基.三种检查方法对非肿块样强化病变的诊断价值[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07:951-952.
关键词:乳腺非肿块型;病变;超声诊断
在临床治疗中,有很多的乳腺病患者的病变区并没有出现肿块或结节的情况,并且在病变区扫查时并没有发现空间占位效应,这就是临床中说的乳腺非肿块型病变[1]。目前,在临床诊断中,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诊断难度较大,其诊断已经成为了治疗中的难点之一,鉴于此,本文将主要研究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诊断效果以及表现[2]。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4年2月间进行乳腺非肿块型病变超声诊断67例患者,进行了超声诊断结果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4年2月间进行乳腺非肿块型病变超声诊断67例患者,其中男性占36例,年龄在40~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7±11.4)岁,女性占31例,年龄在40~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3±11.2)岁,其中最大病灶长为0.89~9.52cm,平均长度为(2.91±2.12)cm。纳入标准:①边界模糊,不具备占位效应片状低回声区;②有导管内低回声区;③具有簇状分布或者散在分布的微钙化区。排除标准:①病变超声图像上边界病变清晰;②不同的超声扫查上具有空间占位效应。
1.2 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的是ACUSON S2000、LOGIQ 7等超声诊断仪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超声诊断,诊断时患者采用侧卧位或者仰卧位,对病变区域详细的检查,检查病灶的边界、直径、大小等,并分析出内部的超声回声和判断乳腺内部是否出现钙化,再对腋下的淋巴结进行扫查,如果淋巴结的体积增大、淋巴门结构消失、皮质成分增多、纵横比小于2则考虑淋巴结异常。再采用BI-RADS分级对病灶进行分析,将分析的结果和病变区域的超声表现及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再进一步的对典型的恶性的非肿块型和非恶性的非肿块型乳腺病灶超声特点进行对比。
1.3 观察指标
主要针对患者的病理表现,针对其超声表现以及BI-RADS分级进行观察,针对其低回声区表现进行观察。
2 结果
2.1 病理结果
经本院诊断,67例非肿块型乳腺病变中,恶性病变为48例,良性病变为19例。其中导管癌內癌有18例,浸润性导管癌占17例,淋巴转移性癌腺有6例,纤维性腺癌占5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占2例。不典型性增生占5例,导管内乳头状瘤占6例,纤维腺瘤占4例,腺病占3例。检验的准确性为67.16%,敏感性为92.54%,特异性发生率为13.43%。
2.2 临床超声表现
另有13例患者表现为含散在微钙化的片状低回声区域;45例病变表现为片状低回声;有9例患者表现为簇状分布、散在分布的微钙化。
3 讨论
着科学技术和制造技术的发展,超声仪器的功能和精密度越来越高,诊断时的图像分辨率越来越高,对各类病的超声检测准确度也越来越高[3]。对乳腺病患者进行超声检测,超声图像大致可以分成肿块型与非肿块型,前者诊断率较高,具有比较典型的超声表现,后者由于乳腺病变区无明显边界、弥漫、无空间占位效应、病变区结构紊乱、多数患者具有中等或低回声,更为严重的患者可能具有多个现象,所以在超声扫查时要特别注意乳腺非肿块型病变,避免出现漏诊的情况[4]。
从本次的研究结果来看,本次试验的检验的准确性为67.16%,敏感性为92.54%,特异性发生率为13.43%。其中检验的准确性较低,特异性检出率也较低。乳腺的非肿块型病变其主要微钙化片状低回声和微钙化作为观察指标,采用超声诊断具有极高的敏感性,但其特异性不足。因此乳腺非肿块型病变在进行诊断时,需采用正确的方法以及多指标来提升检出准确率。
参考文献:
[1]王知力,唐杰,李俊来,万文博,徐建红.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01:13-15+19.
[2]李晓,程流泉,刘梅,李俊来,王知力,李席如,邢宁. MRI、钼靶和超声对乳腺非肿块样强化病变诊断的对比研究[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05:336-340.
[3]窦新萍.超声诊断在乳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及价值[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10:56-57.
[4]刘耀基.三种检查方法对非肿块样强化病变的诊断价值[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07:95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