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是学生语文思维和语文素养大幅提升的关键时期,文言文教学则是有助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重难点教学内容之一,批判思维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性,存在于各种话题、主题和目标里,批判思维意味着高中生能通过对文本或者事物进行综合分析以及深刻剖析形成独立见解,并能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把握住事物的本质与一般发展规律,从全面深析教材、鼓励大胆质疑以及开展批判活动等三个方面来探讨批判思维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批判思维
受应试教育理念以及信息化时代影响,教师教文言文的教法以及学生学文言文的学法都存在一定固化问题,文言文中可待挖掘的批判性内容往往被教师与学生忽略,仅停留在浅层次分析与巩固文言基础知识上。高中生存在缺乏质疑精神,文化素养欠缺以及思维方式固化的问题。提升高中生在文言文中的批判思维,需结合高中生文言文学习现状与思维方式发展现状,并通过教学实践,来探索将批判思维融入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可实施性。
一、全面深析教材——我在故我思
语言是思维的表现方式,内涵丰富而又雅俗共赏的高中语文课文是培养学生批判思维的良好素材。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有必要对课文进行全面深度分析,促使学生再一次次深度思考中养成终身的批判性思维习惯。具体可从审美性、哲理性、知识性以及创作手法、人物形象等方面对文言文进行批判性分析,以《赤壁赋》一课为例。
就审美性而言,教师如是创设问题情境:“你最喜欢《赤壁赋》中的哪一句?请说明理由。”便有学生回答道:“我最喜欢‘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一句,因为这一句意境开阔,讲述人之渺小与天地之苍茫,十分具有哲理性。”另有学生答道:“我最喜欢的是‘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因为这一句诗充分写出了游玩之悠闲,恰是我所期盼的游玩的理想状态。”
从文章之哲理性出发,想必学生皆已知晓《赤壁赋》中所蕴含的“人生短暂而自然永恒”的哲理,却不能做深刻体会,则教师此时对学生进行“批判”:“若我让你们说出这书中哲理是什么,你们自然是胸有成竹,但你们谁又曾深切体会过这一哲理呢?”学生此时哑然,若有所思——或许是登山观沧海之时?或许是亲人离世之时?又或许是在若干年后吧……
再就人物形象上对文章进行分析:苏轼是个什么样的人?有学生将苏轼概括为将烟火气与仙气集聚于一身的谪仙,视作偶像;还有学生则认为苏轼是在故作豁达,因为文中提到“美人”这一具有明显政治意味的词汇;甚至有学生直言苏轼虽是个才子,在感情上却不专一,所谓“十年生死两茫茫”也不过是在现妻面前悼亡前妻罢了,实在是叫人寒心。
如是,从各个方面对文章进行分析,适当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各个层面上对文章形成自己的见解,并且允许多种观点的存在,从而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二、鼓励大胆质疑——有疑方有进
李四光曾言:“不疑问不能见真理。”同理,不疑问难以有批判性思维方式。质疑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必然路径,尤其是对于文言文而言,质疑越深、挖掘越深,则学生对文言文的核心内核便把握得越准。如何引导学生敢于疑问、善于疑问并且解决疑问是值得高中语文教师探讨与实践的问题。
使学生敢于疑问,则有必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受制于自尊心、教师威严等因素,很多高中生羞于或者不敢向教师提出问题,则教师有必要了解与尊重学生需求,树立起平等旗帜,在生活上与学习上和学生打成一片。例如问问学生哪一个食堂的什么菜最好吃,午睡后提示学生去洗把脸、去教室外呼吸新鲜空气、为学生播放激情歌曲等;又例如在学习上教师向学生请教一些问题,例如在学习《逍遥游》一课时如是发问:大鹏南飞,则需要借助北风,是否能够证明大鹏是在冬季南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引导学生善于质疑,亦是一大重点。例如,在学习《愚公移山》一课时,教师如是发问:“现在与小学时学习这个故事时你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学生回答:“小时候敬佩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现在觉得愚公或许在努力的方向上有所错误,毕竟放在现在来看,并不会有神仙来帮助你。我认为搬家是比移山更为明智的举动,因为开山不仅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还会破坏生态。”便有学生辩论道:“放在那个时代,愚公能有走出大山的思想以及持之以恒的精神便已经十分可贵,仍然是值得赞扬的。”对于不同答案,教师均予以鼓励性评价,告知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解决疑问才是质疑的最终落脚点,小组合作讨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例如,在学习《阿房宫赋》这一篇文章时,教师给予学生自问自答或者自问他答的机会,并以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来解决疑问。学生于是提出以下疑问:标题中的“阿”字读音在陕西人民的方言中音同“阿姨”的“阿”,为何更多人读音同“阿胶”的“阿”?阿房宫并未完全修好,为何杜牧要“造谣”呢?这是一种怎样的写作手法呢……
以上,问题提出以后,仍由学生自己解决,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达到集思广益、百花齐放的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与辨证思维能力。
三、开展批判性活动——熟能生巧焉
开展批判性活动,需让学生明确“批判”一词的概念并非指出文本的不合理之处并提出建议,而是深刻剖析文本、辨证看待事物、且挖掘出事物发展规律的思维过程。开展多样化批判性活动,在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就《滕王阁序》为例,教师为学生展示一段材料,讲述杨玉良院士读《滕王阁序》心潮澎湃的故事,并提出这样一个辩题:“科学与文学十分否冲突?”而后告知学生:“辩论的目的并非在于争输赢,而在乎不论你是站在正方还是反方,都能把道理讲清楚。”而后举办一个以“科学与文学是否冲突”为主题的小型辩论赛。辩论赛毕后,教师对正反方表现作出鼓励性评价,并提出指导性建议。
除辩论赛外,教師还可通过根据文章焦点设疑、自主阅读训练、茶馆式教学以及小组合作教学、运用批注等方式来丰富批判性思维活动内容,从多方面激发学生兴趣,打开学生思路。
学习文言文,应是一场精神上的盛宴,以思维做桥,跨越千年,与古人形成精神上的共鸣或异音。总而言之,将批判思维融入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当中,可从全面深刻分析教材、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以及开展多样化批判性活动等角度入手,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娟芳.高中古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33):148-149.
[2]卓宏庆.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文言文教学探究[J].课外语文,2020(03):85+87.
浙江省乐清市白象中学校长室 325603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批判思维
受应试教育理念以及信息化时代影响,教师教文言文的教法以及学生学文言文的学法都存在一定固化问题,文言文中可待挖掘的批判性内容往往被教师与学生忽略,仅停留在浅层次分析与巩固文言基础知识上。高中生存在缺乏质疑精神,文化素养欠缺以及思维方式固化的问题。提升高中生在文言文中的批判思维,需结合高中生文言文学习现状与思维方式发展现状,并通过教学实践,来探索将批判思维融入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可实施性。
一、全面深析教材——我在故我思
语言是思维的表现方式,内涵丰富而又雅俗共赏的高中语文课文是培养学生批判思维的良好素材。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有必要对课文进行全面深度分析,促使学生再一次次深度思考中养成终身的批判性思维习惯。具体可从审美性、哲理性、知识性以及创作手法、人物形象等方面对文言文进行批判性分析,以《赤壁赋》一课为例。
就审美性而言,教师如是创设问题情境:“你最喜欢《赤壁赋》中的哪一句?请说明理由。”便有学生回答道:“我最喜欢‘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一句,因为这一句意境开阔,讲述人之渺小与天地之苍茫,十分具有哲理性。”另有学生答道:“我最喜欢的是‘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因为这一句诗充分写出了游玩之悠闲,恰是我所期盼的游玩的理想状态。”
从文章之哲理性出发,想必学生皆已知晓《赤壁赋》中所蕴含的“人生短暂而自然永恒”的哲理,却不能做深刻体会,则教师此时对学生进行“批判”:“若我让你们说出这书中哲理是什么,你们自然是胸有成竹,但你们谁又曾深切体会过这一哲理呢?”学生此时哑然,若有所思——或许是登山观沧海之时?或许是亲人离世之时?又或许是在若干年后吧……
再就人物形象上对文章进行分析:苏轼是个什么样的人?有学生将苏轼概括为将烟火气与仙气集聚于一身的谪仙,视作偶像;还有学生则认为苏轼是在故作豁达,因为文中提到“美人”这一具有明显政治意味的词汇;甚至有学生直言苏轼虽是个才子,在感情上却不专一,所谓“十年生死两茫茫”也不过是在现妻面前悼亡前妻罢了,实在是叫人寒心。
如是,从各个方面对文章进行分析,适当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各个层面上对文章形成自己的见解,并且允许多种观点的存在,从而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二、鼓励大胆质疑——有疑方有进
李四光曾言:“不疑问不能见真理。”同理,不疑问难以有批判性思维方式。质疑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必然路径,尤其是对于文言文而言,质疑越深、挖掘越深,则学生对文言文的核心内核便把握得越准。如何引导学生敢于疑问、善于疑问并且解决疑问是值得高中语文教师探讨与实践的问题。
使学生敢于疑问,则有必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受制于自尊心、教师威严等因素,很多高中生羞于或者不敢向教师提出问题,则教师有必要了解与尊重学生需求,树立起平等旗帜,在生活上与学习上和学生打成一片。例如问问学生哪一个食堂的什么菜最好吃,午睡后提示学生去洗把脸、去教室外呼吸新鲜空气、为学生播放激情歌曲等;又例如在学习上教师向学生请教一些问题,例如在学习《逍遥游》一课时如是发问:大鹏南飞,则需要借助北风,是否能够证明大鹏是在冬季南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引导学生善于质疑,亦是一大重点。例如,在学习《愚公移山》一课时,教师如是发问:“现在与小学时学习这个故事时你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学生回答:“小时候敬佩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现在觉得愚公或许在努力的方向上有所错误,毕竟放在现在来看,并不会有神仙来帮助你。我认为搬家是比移山更为明智的举动,因为开山不仅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还会破坏生态。”便有学生辩论道:“放在那个时代,愚公能有走出大山的思想以及持之以恒的精神便已经十分可贵,仍然是值得赞扬的。”对于不同答案,教师均予以鼓励性评价,告知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解决疑问才是质疑的最终落脚点,小组合作讨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例如,在学习《阿房宫赋》这一篇文章时,教师给予学生自问自答或者自问他答的机会,并以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来解决疑问。学生于是提出以下疑问:标题中的“阿”字读音在陕西人民的方言中音同“阿姨”的“阿”,为何更多人读音同“阿胶”的“阿”?阿房宫并未完全修好,为何杜牧要“造谣”呢?这是一种怎样的写作手法呢……
以上,问题提出以后,仍由学生自己解决,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达到集思广益、百花齐放的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与辨证思维能力。
三、开展批判性活动——熟能生巧焉
开展批判性活动,需让学生明确“批判”一词的概念并非指出文本的不合理之处并提出建议,而是深刻剖析文本、辨证看待事物、且挖掘出事物发展规律的思维过程。开展多样化批判性活动,在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就《滕王阁序》为例,教师为学生展示一段材料,讲述杨玉良院士读《滕王阁序》心潮澎湃的故事,并提出这样一个辩题:“科学与文学十分否冲突?”而后告知学生:“辩论的目的并非在于争输赢,而在乎不论你是站在正方还是反方,都能把道理讲清楚。”而后举办一个以“科学与文学是否冲突”为主题的小型辩论赛。辩论赛毕后,教师对正反方表现作出鼓励性评价,并提出指导性建议。
除辩论赛外,教師还可通过根据文章焦点设疑、自主阅读训练、茶馆式教学以及小组合作教学、运用批注等方式来丰富批判性思维活动内容,从多方面激发学生兴趣,打开学生思路。
学习文言文,应是一场精神上的盛宴,以思维做桥,跨越千年,与古人形成精神上的共鸣或异音。总而言之,将批判思维融入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当中,可从全面深刻分析教材、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以及开展多样化批判性活动等角度入手,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娟芳.高中古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33):148-149.
[2]卓宏庆.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文言文教学探究[J].课外语文,2020(03):85+87.
浙江省乐清市白象中学校长室 325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