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的应用体会

来源 :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and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教学法旨在启发学生思维,通过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从文本出发。
  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教材,找到其中的重难点。具体来说,首先需要和文本的作者对话,了解作者的出发点,以及想要表达的思想。其次要精準把握文本中的重点字词、语句、段落,引导学生拥有更科学的阅读思路。如在学习《醉翁亭记》的时候,教师就要从文本出发设计问题。可以让学生结合上下文,思考体会“也”字在不同的语境下分别表达了何种语气。学生在问题的带领下,就可以更主动地进行讨论,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掌握提问技巧。
  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可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在进行阅读提问时,需要准确地把握文章中的教学难点,进行重点讲解,因为这一部分对学生来说比较深奥。例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作者为什么使用这个题目?作者认为济南的冬天是什么样子的?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活动,有助于提高阅读的有效性,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3.创设问题情境。
  情境教学需要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一起去创造一种能够激发学生情绪的情境。我们要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根据他们各方面的实际情况设置问题。
  例如在教学《故乡》时,笔者就设置了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写作目的。在文本里面,有两个段落对闰土的外貌变化进行了描写,少年时期的闰土总是特别有活力,而中年的闰土却失去了这种灵气,变得特别呆滞。笔者先让学生读一读这两段文字,然后思考:闰土发生了哪些变化?这种变化大不大,为什么?依据这些问题,学生就会进入学习情境中,主动地寻找答案,探究课文内容。
  又如在上《傅雷家书》导读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困难?你周围的人,包括你的父母是怎么帮助你的?当你取得佳绩的时候,他们有何反应?这样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让课文和学生的生活更加贴合,从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对生活的看法。
  (作者单位:丹阳市里庄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每接一届学生,都会发现有不少人的作文是以排比句开头的,比如,写《故乡情思》,总会有“故乡是……故乡是……故乡是……”,或者“情思是……情思是……情思是……”这样一堆莫名其妙的句子,读得我一头雾水。  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写,有人理直气壮地回答:“以前老师教的,老师说这样才有文采!”  有人不太好意思:“怕作文字数不够……”  于是,我专门用一节作文课来跟学生讨论“如何写好开头”的问题。  我先让学生
期刊
王安石、司马光之争是中国改革史上的一桩公案,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桩公案,意义深远。《答司马谏议书》常被看作解读这桩公案的关键,历来受到重视,现在又成为高中统编教材中的重要篇目。在《答司马谏议书》前后,王安石、司马光有关改革论辩的相关书信还有3篇,它们和《答司马谏议书》之间有着极强的逻辑联系,是一个严密的整体。  笔者在教学《答司马谏议书》时,注重整合和开发课程资源,着力开展相关群文阅读教学的探索,
期刊
教师课堂教学诊断能力的缺乏,影响了听课评课活动的效果,也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大量的课堂教学诊断实践表明,正确选择诊断视角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诊断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学生视角  学生视角的课堂教学诊断,就是站在学生立场上对课堂教学进行评判。这应该是课堂教学诊断最为重要的一个视角。学生立场,意味着一切从学生出发。  1.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符合学生的需要  教学内容的确定,除了依
期刊
一、备课环节  苏教版选修教材《〈史记〉选读》节选的《夏本纪》和《理水》两篇选文虽然都选取了大禹治水的历史故事,但是文体各异,表现不同,适合寻找学习主题,拟定核心议题,构成群文阅读。  高二学生修完必修课程,已经初步具备阅读浅易文言和鉴赏小说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筛选信息、概括分析、探究比较的思维能力。转入选修课程学习,需要拓宽阅读视野,丰富阅读经验。选择意义关联、特质迥异的文本,构成群文阅读,能够让
期刊
如何才能将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如何将课文作为例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真正还课堂于学生呢?笔者认为可以采用文本互照的办法,让文章走向当下,走向碰撞,互为补充,互为注释,实现由教内容到教阅读的转变,让教学回归本真。  一、让文章走向当下  语文课本所选文章皆为经典,这样的文章往往离学生生活较远。  以《拿来主义》为例,学生一听是鲁迅先生的杂文就敬而远之,更遑论亲之信之。那该如何应对这类看起来似乎有些“过时
期刊
目前,高中语文课堂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主要存在两大不足:一是整本书阅读教学随意,缺乏指导性,忽视学生的自主体验,整本书阅读的特性不能得以充分体现;二是整本书阅读课型单一,缺乏多元性,以学生自行阅读为主,教师停留在简单的提倡和粗糙的结果验收,没有过程指导,缺乏有效交流。  笔者以《红楼梦》为例,阐述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定位和策略选择。  一、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定位  整本书阅读是语文必修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期刊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名著导读部分“阅读方法指导”栏目,除介绍名著的内容之外,还以该书为例,谈到了某一种阅读方法及其在某一类书的阅读中的运用,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读书要领。如何在名著阅读这一庞大的工程中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对名著导读教学做到“放”“收”有度。  1.名著导读教学中的“放”是让学生读名著的目标明确、清晰。“放”,就是放手让学生自由阅读名著。根据名著的体裁,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如,对
期刊
思维训练又被称作思维的教学,大意是教师按照一定的方案和目标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是一种提升学生多元思维能力的质量活动。提升思维能力的方法有很多,课前演讲是否也可以成为一个有效的方案?  笔者是南京一名中学教师,南京市中考作文评分标准是“三切四看”,“三切”为完全切题、基本切题、不切题,这“三切”决定文章是几类卷;“四看”为看选材、看结构、看语言、看立意,其中一项较好,可以上浮半档(3—4分),两项
期刊
《中国石拱桥》是统编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上册中的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茅以升系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他在文中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介绍赵州桥、卢沟桥等石拱桥的情况,其中列数字就是极为常见的一种说明方法,它从数量方面来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使阐述更加准确具体,也更科学,更富有说服力。  列数字所用的数据大致分为确数与概数两种。比如《中国石拱桥》中“(卢沟桥)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
期刊
一篇文本的教学能否达到理想的效果,关键看课堂的教学设计是否通过语文的方式合理组织学习活动。课堂教学设计首先要关注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其次要理解编者的意图。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提示为:“亲情,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学习本单元,要继续重视朗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