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区城关镇城镇化的优势研究

来源 :中国城市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indswo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小城镇发展迅速。根据《城市规划“九五”计划与2010年远景目标》,到2010年,全国设市城市将达到1200个左右,建制镇达到2.5~3万个,全国城镇人口达6.28亿左右,城镇化水平约为45%,其中小城镇(小城市和建制镇)人口所占比例达65%左右,是城镇化水平的主要载体,小城镇建设任重而道远。而建设好小城镇首要的任务是要搞好小城镇的规划和定位。各地应根据其经济、文化以及区域特点,特别是其产业特点,来进行本地区的小城镇规划、定位。依据此原则,笔者认为旅游区城关镇在城镇化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一般小城镇所不具备的非经济方面的优势条件,重点建设旅游区城关镇,以期更好地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平台。
  
  一、旅游区城关镇与乡村城镇化
  
  经过二十七年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镇化步伐虽有所加快,进入了加速阶段。但由于我国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独特性,致使城镇化呈现出二元发展格局。一方面是以城市地域扩展与人口集聚而呈现的扩展型城镇化,另一方面是农村地域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经济与劳动力转化和建立农村城镇而呈现的集聚城镇化。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对乡村小城镇寄予了厚望,从20世纪80年代的“小城镇,大问题”到20世纪90年代的“小城镇,大战略”,证明了农村城市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然而在现实中,农村小城镇也良莠不齐,并不是普遍繁荣,其中一个较突出的特征是旅游区城关镇的发展明显快于其他小城镇,从1978年到1996年在新设的484个城市当中,有418个是通过整县改市的方式设立的。经济发展是旅游区城关镇快速发展的物质基础,尤其是与乡村非农产业的快速推进是密不可分的。但是,在现实中旅游区城关镇的发展之所以快于普通小城镇,除了受经济因素的影响,还拥有其他普通小城镇不具备的优势条件。在这一点上,旅游区城关镇尤为突出。比如,安徽省黄山市地处皖南山区,其下属的三区四县均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有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黄山风景区、有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安徽古村落—宏村、西递,是安徽省最大的精品、最响的名牌、最重要的窗口和最有特色的地方,是中国旅游的王牌产品。对当地财政的贡献率占半壁江山的旅游产业已经成为黄山市的一项重要支柱产业。而黄山市三区四县的旅游区城关镇是旅游产业链中的重要枢纽。因此,黄山市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理应把旅游业的发展与小城镇的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与旅游区城关镇的城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旅游区城关镇在社会文化、地域条件、区域与设施条件等方面的优势条件,把旅游区城关镇建设得更好。
  
  二、旅游区城关镇在县域地域文化中的优势
  
  1.旅游区城关镇是县域地域文化的中心
  在我国行政单位中的县,是一个超稳定的层次,奴隶社会末期,就已经出现。到了秦统一中国后,县制已基本形成。中国历史上行政单位几经变化,郡、州、道、省、府等不一而足,然而作为最低一级行政单位的县却一直延续至今。一般来说,县都是按照人口数量、土地面积、地理状况和民族特征等因素进行划分的。县的稳定存在,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在封建社会,县是征集赋税的一个基本单位。中央通过国家的各级下设机构向广大农民和地主征收赋税,而税是按土地面积、财产多少、户丁数量来征收的,也是以县为单位进行赋税统计和核算。为了便于核算,保持人口、土地等数据的完备性和历史继承性,县域面积很少进行调整和变动,即使发生朝代更迭或者战乱亦是如此。二是由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受外界的干扰少,形成了各自的文化心理特征和风俗习惯,同时加强了县的稳定性。这样,在不同的县域内以血缘、地缘、人情关系和共同的文化为基础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单元和与此相应的地域文化特色。黄山市三区四县中,有始建于秦、唐以后一直为州治、府治所在地的“徽州府”——歙县;有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置县,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黟县;还有“徽商故里”之称的屯溪区,均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色,使不同的县在语言、服饰、饮食等方面各有不同。特别是方言,县与县之间的人无法用方言进行交流的现象很普遍。
  2.旅游区城关镇是县域政治的中心
  旅游区城关镇作为全县衙门所在地,是县域政治中心。旅游区城关镇也是县域官吏、商人、文人的集中地,各种文化设施完备,是文化中心,至今大多数的旅游区城关镇还保留着古代的文化古迹,如戏院、茶楼、书场、名人故居等民间文化设施和衙门、城墙等历史古迹。比如,中心城区屯溪,除了有一条近2公里长保存完好的宋明清建筑风貌的老街,还有程大位故居、戴震故居等。旅游区城关镇的文化凝聚力和行政职能强化了对外交通、公共基础设施等物质建设。由于是政府所在地,旅游区城关镇的文化教育设施比较完善、集中,都设有普通高中及中等职业学校,成为县域的教育文化中心。因此,旅游区城关镇是县域文化的核心。
  3.旅游区城关镇是县域社会文化的中心
  在大量的调查中发现,从迁居的角度来看,旅游区城关镇比普通小城镇对农民更具有吸引力。这主要是由于旅游区城关镇在县域中的核心地位决定的。旅游区城关镇在县域内的文化地位,以及老百姓对其的认同,使其在县域农村城镇化中扮演了一个特殊的角色。一是中国老百姓家乡观念较深,一般不愿离开故土,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现代城市文明向乡村逐步渗透,乡村居民向城镇迁居不可避免,因而作为家乡的“最大城市”——旅游区城关镇就是迁居首先考虑的对象。二是中国老百姓有较深的大家庭观念,子女迁居往往要考虑到照顾父母的方便,因而就近进入旅游区城关镇从各方面来说都比较实际。三是我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封建集权制历史的国家,传统上崇尚权力,旅游区城关镇是县域内最高行政机关的驻地,人们住在旅游区城关镇里不但办事方便,而且比普通乡村具有心理上的优越感。四是旅游区城关镇文化教育设施比较完善,这对特别看重子女教育的老百姓来说很具诱惑力。因此也就不难理解,目前大量的乡村居民把自己的新住宅建在旅游区城关镇里,把旅游区城关镇作为自己或子女未来的安家之所。
  
  三、城乡枢纽的旅游区城关镇与其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
  
  旅游区城关镇的这些特点使其成为城乡联系的枢纽。按照空间扩散理论,文明、技术等创新的扩散要受到聚落等级、行政等级的很大制约。我国二元经济结构明显,城乡差别大,再加上农村固有的封闭性和城市作为工业产品生产场所的独立性,城乡联系脆弱,城市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明在向农村扩散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困难。旅游区城关镇在行政等级、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距离和过渡特点使其向上可以接受先进的城市文明,转移城市的某些产业,向下可以比较容易地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目前在国际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下,大中城市都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换代的任务,将会淘汰和转移一部分产业到生产成本较低的小城镇发展,由于旅游区城关镇在各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将会成为城市产业转移的首选对象。农村劳动力由于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接受城市先进和工业文明的机会较少,在大中城市找工作有诸多的困难,只能干些城市居民不愿干的活,况且由于大中城市下岗职工增多,很多城市为了本市市民的利益仍有限制外地劳工的措施,城市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更少,乡村劳动力进入城市的约束较大。与此相反,旅游区城关镇与农村的差距不像大中城市那样大,国有大中型企业也较少,因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相对较少,乡村人口进城的门槛较低。旅游区城关镇能把大中城市吸收的先进工农业技术传播到农村,或直接把部分产品扩散到农村,促进农村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旅游区城关镇起着商品贸易和物资集散中心的作用,能为城镇供应新鲜的农产品,加强城乡经济联系,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大部分旅游区城关镇还是农村产品传统的大型集市,对活跃农村经济起积极作用;旅游区城关镇还是交通运输的中心,它比周围农村有更方便的公路、水路甚至铁路运输条件,保证周围农村地区的工农业商品较快地集散;旅游区城关镇对周围广大的农村地区而言,是信息集散的中心,通过旅游区城关镇的邮电、通讯、电视、计算机网络等,同外界形成一个信息系统,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为周围农村提供信息服务,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旅游区城关镇的中初级教育系统,为周围农村的农民提高文化水平、培训实用人才发挥着大中城市无可替代的作用。旅游区城关镇的这一系列作用,使之成为区域经济网络中向周围农村辐射能量的中心。因此,旅游区城关镇既是好山好水或名胜古迹或城关镇本身而成为旅游观光地,又是连接众多旅游景点的中转站。
  
  四、旅游区城关镇的区域条件与旅游设施在规模上的优势
  
  1.区域基础较普通小城镇优越
  我国的县一般都有几百甚至几千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县域人口规模介于20~100万,具有发展到一定规模的人口和区域基础。截至1997年,我国共有旅游区城关镇581个,城区平均人口规模为3.9万,近二十年我国城镇人口年均增长4%,而旅游区城关镇人口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此,高达6%以上。照此速度,到2020年现在的旅游区城关镇届时人口的平均规模可达12.5万,且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与此相反,到2001年末,我国虽然有旅游区城关镇以外建制镇18090个,集镇23507个,但是建制镇镇区平均人口规模仅为6300人,集镇镇区人口平均规模为2000人,乡域或镇域平均人口规模大致为23000人,即使全部集中到镇或集镇上,人口规模也不过2万人。普通小城镇的规模虽小,但在规划建设上各种公共设施也必须配套,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投资大,见效慢,规模上不去。再加上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小城镇区域基础和区域条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建设小城镇要因地制宜,尤其对于普通小城镇来说更要谨慎,从更大的区域范围内加以考虑,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因而,旅游区城关镇必定是乡村城镇化建设的重点。
  2.旅游设施建设水平较高
  目前小城镇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比如一些小城镇发展动力和对农民的吸引力不足;由政府推动的小城镇建设特色不明显,千篇一律;小城镇建设存在着盲目投资的现象。所有这些问题都反映出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普通小城镇所面临的不足。由于旅游区城关镇是县域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经过新中国成立后半个世纪的发展,一般都进行过较大规模的改建和重建,对外交通、公共设施等已初具规模,只要吸收进较多的来自农村的非农产业人口,便能充分发挥城镇设施的综合效益,迅速提升城镇的经济实力和中心功能,带动周围农村的发展。此外,旅游区城关镇是以非农人口为主,居民的文化程度较高,在生活习惯上更接近于城市,因此在习惯上更容易接受城市文明,实现乡村城镇化的同时实现城市现代化。所有这一切,都为旅游区城关镇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
  
  五、加速旅游区城关镇城镇化进程的对策
  
  1.充分发挥旅游区城关镇优势,对其进行重点建设
  (1)发挥旅游区城关镇的县域文化中心作用,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按“以人为本”的原则把旅游区城关镇建成方便生活、适宜居住的人类居住区,避免单纯从经济角度把旅游区城关镇建设成单一功能的生产“车间”,避免在严重的“生产性”思维支配下出现的千篇一律模式,注意特色和内涵。
  (2)发挥旅游区城关镇城乡过渡作用,加强同县域广大农村的联系,同时面向更高级别的大中城市,把旅游区城关镇建设成一个开放的空间体系。旅游区城关镇的发展离不开其广大的乡村腹地,但是要使旅游区城关镇能够在更高的层次上发展、参与竞争,就要不断创新、不断提高自身水平,积极向更高一级城市靠拢,加强交流,主动接受高级城市的辐射和影响。
  (3)充分发挥现有基础设施、社会设施的优势,按照未来中小城市发展趋势和发展要求,未雨绸缪,集中力量系统规划建设旅游区城关镇的各类设施,并进一步完善以旅游区城关镇为中心的县域交通、通讯设施,保证其不成为旅游区城关镇发展的障碍。
  (4)做好旅游区城关镇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工作。2000年7月中央在《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已明确,凡在县级市市区、县人民政府驻地镇及县以下小城镇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农民,均可根据本人意愿转为城镇户口,并在子女入学、参军、就业等方面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当前,必须大力落实这一政策,从而有效地吸引乡村人口向小城镇集中,解决小城镇人口规模小、居住分散且不稳定等问题,最终使农民职业转移与空间转移同步。
  2.通过改革和加强管理,促进旅游区城关镇发展
  (1)积极培育旅游区城关镇的经济基础。旅游区城关镇的建设和发展要因地制宜,把潜在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经济优势。根据城关镇的特点,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依托,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着力培育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及旅游产品经营的龙头企业,形成农副产品及旅游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基地。充分发挥旅游区城关镇连接大中城市的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各类服务业。
  (2)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搞好以旅游区城关镇为中心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深化旅游区城关镇投融资体制改革,放开兴办公用事业的限制,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采取BOT等多种方式,鼓励企业、个人及外商参与投资,形成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机制。政府要摒弃那种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只是城市的事情,完全不考虑农村地区的思想。
  (3)强化农村土地使用权制度创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有效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同时也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产生,并向非农产业和旅游区城关镇大量转移。但农村剩余劳动力并非与农业全面脱离,仍然保留着自己的承包田,享有土地的使用权。这种不完全的转移,制约着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要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完全转移,形成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必须进行以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为核心的制度创新。
  (作者单位:中共黄山市委党校)
其他文献
古交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煤田面积754平方公里,地质储量96亿吨,可开采储量50亿吨,由矿业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占全市GDP的70%以上。然而,也正是煤炭资源的快速开发,让古交人饱受了环境污染的煎熬。近几年来,古交市结合发展现状,痛定思痛,总结教训,充分认识到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更是硬道理,必须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路子,切实转变增长方式。    在转变中
期刊
老子曰:“适者有寿,仁者无敌”。军人出身的庞红华将它改为“适者有道,仁者无敌”。他把老子的思想和孙子兵法的精髓融入经营理念和经商实践中,成功地整合各种资源,组建了一个企业集团——上海苏商集团。他带领集团全体员工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用精神创造了智慧和财富,用创新造就了企业的辉煌。他们努力建设企业文化,增加企业凝聚力;他们积极推进人才战略,提高企业竞争力。他们与时俱进,道路越走越宽广;他们经营讲究诚信
期刊
《中国城市经济》:从上个世纪八十年初起,资源型城市转型便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今二十多年过去,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内涵有了哪些重要变化?  王青云:我觉得显著的变化反映在这个问题提法本身,过去我们一直叫作资源型城市转型,特别是2001国家将阜新确定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转型” 两个字就成为一个普遍的说法和共识,不过最近这个说法有了新的变化,叫做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这两种说法的递进变化,反映
期刊
山西省第二大城市大同是以煤炭工业为主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近年来,随着煤炭资源日近枯竭,城市经济及各方面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基于此,大同市未雨绸缪地提出经济转型的整体发展战略,这标志着大同将彻底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过度依赖煤炭的单一产业结构,逐步构建多业发展、多元支撑的经济格局。    “煤都”的觉醒    《中国城市经济》:如何客观认识大同作为全国重要煤炭能源基地在全国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郭良孝
期刊
这次由我们学会发起并组织的中国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工作,立足于学术研究,着眼于城市品牌建设。这次活动得到了全国各地140多个城市的响应,反映了各个城市发展旅游业的信心和追求。城市是旅游的客源地,也是目的地。提升城市旅游竞争力,建设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强市,将极大地促进我国软实力的提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必将发挥积极作用。  下面,我想利用这个机会,集中谈一下我对科学推进城市旅游
期刊
河津市,全国百强县市,地处山西西南部黄河中游,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就在这片热土上,活跃着一个敢于拼搏创业的战斗集体,一支善于创造奇迹的英雄队伍,他们为又好、又快飞速发展的河津经济提供了雄厚的资金后盾,他们为地方经济机制的顺畅运行填充了新鲜的血液,他们正是享有“三晋第一局”美誉的——河津市国税局……    近几年,河津市国税局在书记李永祥,局长薛继清的带领下全局围绕“坚持依法治税、创新管理强税、
期刊
享有“浪漫之都”美誉的大连,依山傍海,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城市功能完善,人文景观丰富,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2007年2月,国家旅游局和世界旅游组织联合将大连市命名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  位于大连市西岗区的付家庄,周边面积约4平方公里,是大连市区著名的南部海滨风景区。这里荟萃了著名的莲花山地质公园、森林动物园、付家庄海滨公园、金沙滩度假公园、银沙滩海滨浴场等景区,形成了山海相依,天海相连的自然
期刊
挽救城市困境,实现营销突围,是城市营销重要的出发点和目标之一。一方面,通过机会分析与捕捉、重新定位、产品开发、战略联盟或营销推广等等营销手段的运用,城市就有可能发掘出新的战略性资源,扭转衰败的形象,从而启动迈向复兴的旅程。另一方面,通过制定和实施目标市场营销战略,以及强化城市的顾客价值、网络价值和品牌价值等综合措施,能够消弭城市增长所带来的潜在的危机,减弱或规避生产及生活成本上升、基础设施紧张和公
期刊
2007年7月21日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中国城市经济学会、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以“推动区域性服务业的发展、提高中国金融服务业的竞争力”为主题的2007中国国际服务业论坛在深圳五洲宾馆隆重召开。出席论坛的嘉宾有原中共深圳市委书记李灏、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会长周道炯、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龙永枢、深圳市副市长陈应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副会长王锦珍、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中国保监会资金运用监管部
期刊
秦池江,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中国金融学会副秘书长、兼任中央财经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的教授。近年来,他致力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多次深入有关城市进行翔实调查,获得大量一手资料,形成独到见解。    2006年,黑龙江省人大组织了一次考察,当时我们十几位同志实地走访了伊春和大兴安岭等地。根据当地政府提供的材料和所见所闻,我感到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需要稳定的机制来保障,这种机制不仅针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