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痴绝处 无梦到徽州

来源 :焦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sim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州、皖南。一处令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的地方。在那一幅幅古代历史的画卷里,它给人留下了太多的浓墨重彩与风韵。也许是皖南的那些有着鲜明色彩的风物画面:青山、绿水、粉墙、黛瓦、金黄色油菜花、以及微居独特的马头墙,一直令我心怀向往,于是在阳春三月天,在油菜花盛开的时节,我来到了这里……
  皖南古村落,位于安徽省长江以南的山区地域,以西递和宏村为代表,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徽州地域特色鲜明,保存了大量形态相近、特色鲜明的古民居建筑。这些古建筑不仅与地形、地貌、山水巧妙结合,还因加上明清时期徽商雄厚经济实力对家乡的支持,文化教育日益兴旺发达,徽商还乡后以雅、文、清高、超脱的心态构思和营建住宅,使得古村落的文化环境更为丰富,村落景观更为突出。皖南古村落与其它村落形态最大的不同之处是,皖南古村落建设和发展在相当程度上脱离了对农业的依赖。古村落居民的意识、生活方式及情趣方面大大超越了农民的思想意识和一般市民阶层,追求与文人、官宦阶层相一致的生活情趣,因此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皖南古村落民居在基本定式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装饰手法,建小庭院,开凿水池,安置漏窗、巧设盆景、雕梁画栋、题名匾额、创造优雅的生活环境,均体现了当地居民极高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
  皖南古村落的选址、建设,遵循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周易风水理论,强调“天人合一”,对自然环境十分尊重,既有科学基础也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古村落的建筑特色,随着明清时徽商的兴盛而发展,,在有限的建筑空间内最大程度地表现其构思的精巧及工艺的高超,建筑形式匠心别具。尽管后来徽商逐渐衰败,但建筑的特色却依附于皖南古村落而保留下来,至今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建筑的建筑。
  
  桃花坝:一座建于清乾隆二十年间的竹山书院
  
  我的拍摄从歙县开始,来到徽州,我学会了读两个字:歙 黟,行前懒得翻字典,就厚着脸问去过歙县的朋友,那个字儿,念什么?抵达歙县雄村桃花坝,是个雾天,除了近景雾中的桃花外,远处什么也看不见。而摩拳擦掌的摄影朋友们,似乎并不介意这恼人的雾,长枪短炮,迫不及待地竟亮了家伙,真是精神可嘉。其实,长枪短暂炮三角架也好,尼康哈苏奥林巴斯也罢,好照片最终还是要出在那些有经验技巧、有灵性激情、且还要有好运气的摄影人手中。
  对着雾气迷濛的桃花坝,我不舍得多消灭手中尼康F80的胶片,心思也就仿佛笼罩了雾气。五年前,在东京大学学习的时候,我也拍摄过东瀛的银杏、樱花、北海道,那些浮世绘般绚丽的色彩,至今令我深深怀恋,眼前的景色与之相比,似乎相差甚远了。在桃花坝旁,有一座建于清乾隆二十年间的“竹山书院”,典型的徽派园林建筑,书院正厅悬一板联:“竹解心虚,学然后知不足;山由篑进,为则必要其成”。甚至还有大书法家颜真倾“山中天”的石刻,真乃个卧虎藏龙之地啊。
  为了“竹解心虚”,我静下心重新聚焦书院与桃花,仔细寻找那久远历史遗留的痕迹。听不到远处朋友们的欢呼声,原来,雾已渐散,露出堤坝旁的新安江水,桃花掩映的水面上,若隐若现驶来小小一渔船,只听得一阵阵快门声此起彼伏。看来这桃花坝,终究还是有值得拍摄之外。
  彩虹桥:徽州廊桥中最为壮观的一座
  
  彩虹桥位于清华村婺水河上游,建于宋代,以唐诗“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而得名,是徽州廊桥中最为壮观的一座。
  经历了一天的迷漾雨雾,我们竟然在彩虹桥迎来了晚霞与日落,这真让摄影人感到欣喜。红漆木制的桥身倒映在清彻的河水中,水面上泛着落日余晖,浣衣的村姑,戏嬉的孩童,在水面上悠然划过的鸭子……那份宁静与恬适,难怪身边的朋友们早已踪影难觅,大概各自都找到了自己最佳的拍摄地点了吧?我捕捉到了桥边一对浣衣母女生动的容颜,可是还有一连串的景致与细节,却因手中120mm的镜头无法再追踪,惊动了璨然笑脸,令我不无遗憾。
  
  晓起:天人合一的生态村
  
  皖南之行中,我最喜爱的却是与皖南相邻的婺源晓起,这是婺源美景中一处绝妙的景致。古朴典雅的明清徽派古民居,曲曲折折的幽静小巷,青石板铺就的古老驿道,碧野风清的田野自然,构成了“天人合一”的古文化生态村。据说要拍出晓起古村落韵味的关键,是要找到合适的制高点,居高临下,一览晓起的青黛小瓦、粉墙绰绰的细节。
  晓起古村落,保存有着600多年的老房子,进士第、大夫第、荣禄第,官宅古朴又气派堂皇,三阶高的进门台阶,精美繁复的砖雕门罩,折射出主人的高贵身份及这方钟灵毓秀之地的曾经辉煌。问及村边一位老者,告之我这些宅子曾经是一门四进士和一代四品官的老宅。心头不由微微一震,古宅无言,藏匿了百年的故事与沧桑,而在它面前,凡人如我,生命又是何其渺小而短暂。门前的一树梨花静静地开放,我默默地, 将这些收入手中的镜头。
  
  江岭古村:金色盛放的油菜花一路开上了天
  
  庆源到江岭的蜿蜒山路上,金色盛放的油菜花一路开上了天。
  随着车辆驶入半山之中,观高山平原的最佳拍摄点出现了。近景梯田连片,远山层次分明,小河弯弯,金色满田,错落有致的徽居点缀其间。此刻,呈现在我眼前的景色,仿佛是谁不小心打翻了的一块调色盘。
  在这里,从任何一个角度都可以拍出美不胜收的景色。山路上,汇聚而来的摄影人兴奋地摆开了各自的战场。然而,当到了山顶,又让人遇到了更大的惊喜:一幅极美的代表婺源田园风光的大画面。午后四时的最佳光线,给拾堤而上的层层油菜梯田镀上了油彩般的金晖,其间粉墙黛瓦时隐时现,山谷盆地中的小河宛如丝带,间或有着红衣的村姑行走在画面田间……。
  此时,所有的摄影人都“欲辩已忘言”,剩下的只是快门响成一片的“咔嚓”声。老天爷赏给了我们好天气,可是我想:又有谁能得到上帝的青睐,忠实的拍摄出具有震撼人心之美的江岭风光呢?
  我初次来徽州皖南摄影,在石潭古村的后山上,因大雾不散,面对着浓雾中大片茂盛的油菜花,以及无法看到的山水佳景,有点懊恼,半夜起来赶路爬山,却被雾挡住。可朋友笑着用一首打油诗安慰我:江岭菜花黄,绿水青山间,风光美如画,世外如桃源。也真是如此,美丽的景色是要付出辛劳的代价的!
  
  棠樾:气势恢弘的古牌坊群
  
  早就听说过位于歙县棠樾的青石牌坊群。
  棠樾古牌坊坐落在开满油菜花的棠樾村头,一共是7座气势恢弘的古牌坊。虽说建筑时间跨度长达百年,可建筑风格数百年间混然一体,竟像是一气呵成的。在建造工艺上,也未用钉铆,只是利用石与石之间的棱角,巧妙地契合在一起,形成了这等壮观的局面。
  自南宋以降,棠樾为鲍氏聚族而居之地。历经程朱理学的熏陶和徽商经济的刺激,村中科举入仕、经商致富的达官巨贾代不乏人,封建人文空前 鼎盛,经济实力雄厚。为宣扬封建礼教和光宗耀祖、造福乡梓,族人热心于乡里建设,营建了众多的宗法、公益、以及纪念性建筑。在此背景下,产生了棠樾的古牌坊群,每个牌坊的后面,都藏有一个被后世传诵的故事。
  这七座牌坊按照忠、孝、节、义的顺序,从村外向村内排列,前五座为三间四柱、冲天石柱式清代石坊;后二座为三间四柱、纹斗脊式明代石坊。在建于清嘉庆二十五年的“乐善好施”牌坊上,我看到刻有“旌表诰授通奉大夫议叙盐运使司鲍淑芳同子即用员外郎鲍均”的字迹。看来,这是一座“义”字坊了。旌表的主人是鲍淑芳,他曾被朝廷任命为盐运使。嘉庆八年战乱时,鲍淑芳众商捐银为川、楚、陕三省军队发饷;嘉庆十年,江淮及黄河相继水灾,鲍又集众捐粮赈济灾民;捐银两修黄河等。
  在古牌坊群中,有两座难得的为女人立的牌坊,其中一座是为鲍文龄的妻子汪氏所立。汪氏25岁时死了丈夫,在后来的漫长岁月里,她如牌坊所题的那样:“矢真全孝”“立节完孤”,含辛茹苦把儿子养大,并成了徽州城的名医。旧中国,像这样的悲惨妇女不知有多少,我仿佛在这座牌坊的后面,看到了一部饱蘸棠樾乃至旧中国妇女的辛酸血泪史。她们寂寞的…生,便如同这些寂寞站立的牌坊……沉思中,我把手中对准这座“贞节牌坊”的镜头,默默地移开了。
  据建筑专家们说:棠樾古牌坊群,对研究明清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建筑艺术和徽商的形成和发展,甚至民居民俗都有极其重要价值。
  
  宏村:画里的乡村
  
  宏村,这座建于南宋绍熙年问,被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名录的仿生古村落,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利”,已有800余年的历史了。
  占宏村人以其智慧开仿生学之先河,整体规划,合理布局,建造了堪称“中华一绝”的古水系牛形利落,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为一体,是Ⅱ上界历史文化遗产的一个奇迹。古宏村人规划建造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是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巍峨苍翠的雷岗为“牛首”,参天古木是“牛角”,由东而西错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庞大的“牛躯”,引清泉为“牛肠”,经村流入被称为“牛胃”的月塘后,经过滤流向村外被称作是“牛肚”的南湖,人们还在绕村的河溪上先后架起了四座桥梁,作为“牛腿”。这种别出心裁的科学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解决了消防用水、斯且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j’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全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余幢,古朴典雅,意趣横生。“承志堂”富丽堂皇,精雕细刻,可谓皖南古民居之最;南湖书院的亭台楼阁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深具传统徽派建筑风格;敬修堂、东贤堂、三立堂、叙仁堂,或气度恢弘,或朴实端庄,再加上村中的参天古木、民居墙头的青藤老树,庭中的百年牡丹,真可谓是步步人景、处处堪蜥,同时也反映了悠久历史所留下的广博深邃的文化底蕴。
  宏村川媚山秀,气候:自:人,因地势较高,常常云蒸霞蔚,时而如泼墨重彩,时而如淡抹写意,恰似巨商长卷,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体。清晨,我在半月形的沼潭前拍下了朝霞与民居倒映入水中的画面,大概这已经成了宏村标志性的画面。流水,使宏村凭添了隽秀和灵动,坐落在宏村南湖的书院,又使这一方水土,更多了几分书卷气。村中各户皆有水道相连,汩汩清泉从各户潺潺流过,层楼叠院与湖光山色交辉相映,处处是景,步步入画,闲庭信步其间,悠然之情让人心醉。曾有前来宏村考察的专家说: “这里青山绿水的自然风光,蕴含着无限的优美。背景之下,是古老而朴素的民居和宁静又悠深的街巷,让人不由地想起意大利的威尼斯和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但它们都是大城市。而世界上像宏村这样的乡村,则是举世无双”。
  聚居在宏村的是汪氏宗族。在承志堂,我见到了大堂之上,安然端坐在太师椅上的徽州。承志堂,是清末宏村盐商汪定贵的私宅,当年,汪四处奔波,经营有方、腰缠万贯的回到故里。他心里最明确的想法是:“富贵不归故里光宗耀祖,就像是穿一身华丽衣服在黑夜里行走。”于是,就有了我们现在见到了这堪称徽州古民居中最废弘、华美的徽派建筑,其正厅横梁、斗拱、花门、窗棂上的木刻,工艺精细、层次繁复、人物众多,人不同面,面不同神,堪称徽派“四雕”艺术中木雕的精品,是黟县保护最完美的古民居,也是中国古民居中的瑰宝。
  戏剧家汤显祖曾经吟过:“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而翻开《胡适口述自传》,第一句话也是:“我是安徽徽州人”。倘徉在徽州古老而神秘的历史文化天空下,流连在皖南粉墙黛瓦的古朴小巷中,人人都会发现,徽州的确是有着许许多多令人难以忘怀、魂牵梦萦的“痴绝”之处。 而我,将来也许还会来拜访它们;它们,也许还会出现在我的睡梦中的……
  
  旅游小贴士
  宏村,位于安徽省黄山西南麓,距黟县县城11公里,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山水明秀,享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美称,始建于南宋绍熙年间(公元1131年),至今800余年。全村现完好保存明清民居140余幢。票价:80元/人,团体票65元/人。
  乘车路线:在黄山风景区南大门有班车直达到宏村,上午7:20、9:40下午13:20、15:40分。
其他文献
太仓,位于苏州娄江之东,娄江因自苏州娄门而出得名。太仓是“明四家”之一,仇英的故乡,清初著名的“娄东画派”也发祥于此。历史上太仓还出现过众多著名的书画家,他们在中国美术史上均有重要的地位,他们的杰出成就和贡献已载入世界名人之册,当代著名画家宋文治就是其中之一。  宋文治先生少年时家贫,曾在上海、苏州等地当学徒,后得亲友资助,考取苏州美专学习。他早年还在太仓、安亭两地从事艺术教育工作达16年。在这期
期刊
深圳美术馆馆长宋玉明谈美术馆收藏    宋玉明先生简介  1954年4月5日生于上海安亭,祖籍江苏太仓。  多年来从事美术专业中国画的创作研究并参与组织策划艺术展览活动,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有关重要美术展览。  应邀在香港、台湾、突尼斯、德国等地举办个人画展,作品参加中国、日本、法国、美国、韩国等联展。出版《宋玉明画集》、《宋玉明香港深圳写生作品集》、《宋玉明水墨都市》、《宋玉明山水画集》等个人专著
期刊
在艺术圈,大多艺术家不需要介绍,仅就着装和神态气质你就能轻易认出他(她)的行当,而陆煜炜很特别,特别的是她那种让你一眼就倍觉亲切的邻家女孩气质。这个七十年代末出生的女孩以她七零人的带有理想主义影子的诗意和上海人的时尚,画出的作品令人一见如故,都市的空虚、隔膜与诱惑通过一个个几乎透明的身体、面孔与眼神弥漫在悲情与浪漫中,一切都是飘逸的、摩登迷离又镜头感十足这样一种气氛用窗户来分界再合适不过,它包含太
期刊
阿昌族的村寨,无论是山区还是坝区,居民的住宅,都建造为三合院或四合院的样式,其中三合一照壁的形式居多,邻里户外都可相互照应。而传统全木式的仗楼建筑如今已越来越少了。虽然如此,但木头仍然是阿昌族人民起屋建房的主要材料。尽管过去的木框架如今已改变为今天的钢筋水泥框架,但房屋的内壁仍然有用木料装饰。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嗜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子二月花。  阿昌族,这个生活在白云深处的人
期刊
在丝绸之路上,敦煌莫高窟、马蹄山寺石窟群、拉梢寺石窟群、莲花寺石窟群、天水麦积山石窟……这些自魏晋以来不断营造、密布于丝绸之路沿线的大大小小的石窟佛龛,如同佛陀撒落的串串珍珠,闪耀着瑰丽璀璨的艺术色彩,使丝绸之路辉映在一片神奇而祥和的佛国灵光之中。一百多年来,引得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被裹卷在历史的洪流中,身:不由主、踉踉跄跄地跋涉在通往艺术佛国的道路上,渴望被艺术震撼、消融。  1877年,德国地理
期刊
公元831年,它山筑堰,称“它山堰”;自此,灌田养民,历千余年而不衰。  公元2008年,它山修馆,称“它山石雕艺术博物馆”,自此,它山百代千年发生的或壮丽或缠绵的故事有了最坚实的记录者。  它山石雕艺术博物馆历三年而成,旨在通过全新的载体和文化视角来发现我们生活的世界。这其中有发生过的,也有尚未来的;有已知,也有未觉。  我们的生活足够琐碎和嘈杂,是时候安静下来换一种方式来看清周遭的一切了;站在
期刊
每次踏访京族三岛,眼望那遍布三岛的木麻黄,便油然想起北方的“青纱帐”来。我当然知道,青纱帐——这是北方文人给那遍野的高粱起的雅号,无数的文人墨客曾为之倾倒,而木麻黄与那遍野的高粱实不相干。但你只要走进三岛这片枕着蔚蓝大海的木麻黄林中,仔细欣赏那摇曳多姿的倩影,感受那清幽爽静的氛围,领略那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境界,便不能不叹服:这二者之间相距遥远,竟又如此相似。看那青翠挺拔如幔帐一般随风摇拂的木麻黄林
期刊
父亲曾经形容草原一的清香  让他在天涯海角也从不能相忘  母亲总爱描摹那大河浩荡  奔流在蒙古高原我遥远的家乡  如今终于见到这辽阔大地  站在芬芳的草原上我泪落如雨  河水在传唱着祖先的祝福  保佑漂泊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  啊!父亲的草原  啊!母亲的河  虽然已经来能用不能用母语表诉说  请接纳我的悲份我的欢乐  ——席慕蓉《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席慕容的诗句,勾起了我们对蒙古族人生活
期刊
仫佬人居住的总体特点是“聚族而居”。同姓的大都居住在一个村子里。如果一个村的居民虽同姓但不共祖的,也必须分段居住,相互不混杂。户户相连、掘地为炉,这是罗城仫佬族民居一道亮丽的风景。  日月排行你聪明,问妹几时立罗城?  罗城来龙一百里,几里听闻锣鼓声。  妹不聪明也听闻,洪武二年立罗城;  罗城来龙一百里。五里听闻锣鼓声。  踏着仫佬族山歌,我们一行人来到了广西罗城,景色迷人的山水画廊,山如剑排,
期刊
乌鲁木齐白杨沟的南山牧场,是哈萨克族居住地。这里,有沟有水有草木,而对于新疆来说,有草木就会有牧场、有牛羊,有牛羊就一定有毡房。来到白杨沟,沟谷两边的高山上云杉掩映,浑圆起伏的草丘上牛羊成群,哈萨克人的白毡房点点洒落山间,飞鹰在蓝天上盘旋。    毡房,哈萨克语称之为“宇”,它不仅携带方便,而且坚固耐用,住居舒适,并具有防寒、防雨、防地震的特点。房内空气流通,光线充足,千百年来一直为哈萨克牧民所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