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管理

来源 :家教世界·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8791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在我国,班级授课制仍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国的大部分地区仍是大班教学,教室座位安排多以“ 秧田式” 为主要形式。在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的情况下, 不仅好学校, 好班级成为家长、学生的争夺对象, 教室中的“ 好座位” 也成为争夺的对象。很多家长各种方式, 千方百计地为自己的孩子谋求一个“ 好座位”。在这种背景下, 学生所处的教室座位对其学习是否真的影响巨大?我们假设它是正面成立的:即学生的成绩与他所在的班级座位是相关的。
  教室座位本身是一种教育资源。而位安排同时也是教育微观环境的安排,影响着其他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的分配。目前, 学生座位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在国内外也呈现出相关研究成果。
  一、座位影响学生的求知欲和课堂气氛
  教室的布置座位的排列组合形式和学生在教室中所处的不同座位,潜在地影响着学生、教师上课的气氛, 甚至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其个性特征的发展。教室座位是一个备受关注但又常被误用和滥用的教育资源。座位安排形式实际上教学空间的组织形式, 它直接影响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交互作用及学生之间的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教学信息的反馈等。
  在国外,早20世纪30 年代, 魏拉德? 沃勒就对学生座位问题进行观察研究。他发现一般愿坐在教室前排座位的学生, 大多是些在学习上过分依赖老师的学生; 也可能是学习热情特别高、求知欲强的学生。而愿坐后排的学生,往往是些捣乱的或不听讲的学生。亚当斯和比德尔曾对传统的“ 秧田式” 座位进行研究,发现在教室前排和中间的地带课堂气氛比较活跃,称为“行动区”,坐这一区域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与教师交流的时间和次数明显比坐在教室后面(称为“盲区”)的学生多。近十几年来, 国外一些研究者考察了教室里座位与学生课堂学习态度之间的关系。这些研究者较为一致地认为, 无论座位是学生自己选择的还是教师分配的,前排学生总是表现出更加喜欢教师和上课,对学习具有较高的兴趣,前排座位有助于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情感效果。所以那些对学习持积极态度、具有积极的自我观念和足够自信的学生更喜欢前排座位;而那些更喜欢坐在后排的学生则对学校、对学生持有消极态度,对自己获得成功的能力缺乏信心。
  教室里靠墙两侧坐的学生,很难识别对侧黑板上的每一字,对侧黑板上有很多字或者图形,他们将要比其他同学多花费多的时间。等到这些字图形看清楚了,还要对这些知识进行分析加工,此时教师可能早已进行其他知识的讲解了。等到学生把对侧黑板上的知识分析加工完成以后,其他的知识也已被耽误。如果只是少数几节课,课后多花些时间补课或者复习等,这些学生可能还有耐心。但是如果时间比较长,再加上每天都有好几节课,那么每天每门课都需要比别人多花费很多时间进行复习,久而久之,学生可能滋生厌烦的情绪,其学习动机自然而然就会下降。所以,学生的座位不但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还可能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通过上述分析发现,靠墙两侧的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比较困难,其结果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事实证明,有家长反映其孩子做家庭作业直到深夜,该现象可能与学生的座位密切相关的。
  二、在课堂教学中,不同座位学生所接受到的信息、课堂的参与度以及教师的关注程度有所不同。
  在心理学理论中, 感知是认识过程的起始环节, 感知效果对整个认知过程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感知过程是学生对教师所递的信息获得感知印象的过程, 是课堂认知活动的基础。在课堂教学环境下, 教师通常以讲授为主, 学生主要是通过听觉和视觉感知学习信息, 以听觉为主。在课堂环境中, 不同的座位, 学生对信息的感知效果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中小学生的有意注意保持时间是有限的, 一般在巧15-20分钟之间。在教室中, 学生的注意力不可避免地也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出现听觉能力下降。教师声音信息强度随距离的扩大而减弱, 以及学生听觉能力的下降会导致后排的学生听觉疲劳,出现听不见、听不清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视觉也对学习效果有重要影响。长期处于不利的课堂位置如后排和边排, 学生通过视觉获取的信息量比前、中排的学生少; 并且也会造成学生视力下降或斜视等生理问题, 产生持续的视觉学习不良。由此可知, 教室的不同的座位的感知效果是存在差异的。近60%的学生认为坐在中排中间座位上, 学习会快乐; 只有2%的同学选择坐到后排角落里的座位上, 学习会快乐。这种情况表明在学生心目中, 座位对学习有很大的影响。
  另外, 研究者还发现, 这一点与年龄、性别、性格无关, 即在年龄、性别和性格上都不会表现出显著差异。
  父母关心孩子座位吗?有关调查显示:有39%的学生家长非常关心孩子的座位, 座位安排得不好, 父母会找教师沟通, 请教师重新安排座位。小学家长比初中家长更关心孩子的座位, 小学不关心孩子座位的家长只有8%, 到了初中就上升到20%。
  三、学生座位影响学生在课堂上注意的视觉搜索
  有研究表明:学生座位影响学生在课堂上注意的视觉搜索。
  特瑞斯曼( Riesman)等人在1980 年提出注意的特征整合理论( Feature Integration Theory of Attention,FIT)。该理论假设,知觉对象的加工首先在特征水平上进行,然后以注意“ 胶水”将游离的视觉特征粘合在一起继续加工,最后获得对象的知觉。该理论实验支持主要来自视觉搜索( visual search)和背景分离等几方面,其中视觉搜索在注意特征整合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一个教室,相对于黑板来说,学生座位有左侧、右侧、前排、后排和中间之分,在这些位置处注视黑板上同一字,其视角是有差异的,这些差异是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视觉搜索。有实验可以表明:教室两侧的学生要看清楚目标字很困难,能正确回答仅占40%。该结果表明,教室两侧学生在课堂上的视觉搜索很困难,即视觉注意将受到严重的影响,同时也说明黑板上两侧的字相对于对侧学生来说视角太小。
  根据Kahnema(1973)提出的能量分配模型,该模型认为,同时进行的两种作业或者加工两种通道的信息,如果其一比较困难,所需的能量资源较多,那么另一任务被分配的能量资源相对的减少,并使该任务很难正常运行或者完成。一般地,学生在课堂上既要进行视觉搜索同时还要进行听觉搜索。由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很少使用颜色、大小和划线等方法使重点知识突出于其他知识,那么学生在课堂上对于每一字、图形等的视觉搜索基本上都属联合搜索。对于教室两侧的学生而言,对侧黑板上的字和图形等相对比较模糊,所以他们在课堂上搜索对侧的字和图形等一定非常困难,他们的视觉搜索都属很困难的联合搜索。联合搜索是一种比较困难且耗时长的视觉搜索,其加工所需能量资源较多,因此从一定总能量中分配给听觉搜索的能量资源势必减少,甚至无法正常进行听觉搜索的加工。如果视、听觉搜索无法同步进行,学生要想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就很困难。   当视觉搜索受阻以后,在课堂上进行视觉短时记忆便将受到影响,同时听觉短时记忆也随之受到影响,这样,这些知识信息便无法从短时记忆转存到长时记忆中,因此,对于长期靠墙而坐的学生而言,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必定很差。
  四、结论及建议
  有上述可知:学生所处的教室座位对其学习是有一定影响的。传统的课堂空间布局有诸多弊端,也有它自身的优势。它的优点在于让众多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身上、专心听讲、作笔记、适合于集体讲授。
  英国教育理论家曾对课桌、椅的排列方式做过观察实验。结果显示:秧田式排列时,学生学习努力的程度是圆桌式的2倍,而坏习惯( 如心不在焉等) 的出现频率,则圆桌式是秧田式的3倍,这就说明( 秧田式)有自身的优势,这些优势我们是不能否定的。但是,我们长年累月一直用这种模式也是不恰当的。 近年来,发达地区班级人数减少,这就为我们采用多样化的空间布局提供了机会, 但在欠发达地区,经济落后,师资、校舍较为紧缺,班额较大,对人数较多、规模膨胀、空间拥挤的班级,教师只能采用传统的座位模式。我们该如何扬长避短呢?
  1、 通过教师巡回路线走动改变课堂压力分布
  讲台是课堂的压力源,按离讲台的远近可以把教室分为高压区、中压区、散压区、处在高压区的学生教师能够有效的监控,他们能较好地约束自己,认真听讲、积极反应、受益较多。处在散压区的学生由于教师监控不力,容易分心、对课堂教学采取退缩,旁观和冷漠的态度,容易出现不良行为, 教师巡回走动能够改变课堂压力分布。 对所有学生特别是中后排学生的监控,使中后排学生能够与前排学生一样享受到同等的教育机会。教师走动,可以更近距离地监督学生,和他们更平等地交流。
  2、 合理地编排学生座位
  合理地编排、轮换学生的座位, 打破按高矮次序或学习成绩排位的简单方式。在中小学,高个子学生往往被安排在散压区,中小个子 学生则往往被安排在教室的前面和中间,导致 高个子学生与教师有一种相互疏远的倾向。同时,成绩好的学生排在高压区内,成绩差的排在高压区外。导致学习机会不均等,差异扩大化。
  3、 根据学生生理性的偏爱安排坐位
  由于个体对时间、声音、光线、温度、活动性与坐姿偏爱等程度是不同的。 其中活动性与坐姿偏爱是教师易控的,活动性偏爱是指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喜爱活动,有些喜欢安静。我国的传统文化和教育体制要求学生: 立如松,坐如钟。学生学习就应端坐在课桌前,而不得采用其他坐姿。传统的座位模式整齐划一,这为偏爱正规坐姿的学生提供了合适的条件,但不能满足偏爱非正规坐姿学生的需要,后者在这种环境下学习,往往更觉疲劳,也更易失去学习的兴趣,自然成绩也欠佳。因此,我们对那些需要较多活动的学生,以及喜爱非正规坐姿的学生,给予他们适当的自由,在座位安排上尽量靠后,允许他们上课起身活动,允许他们采用较为随便的坐姿。 这样,既满足了他们的需要,又不干扰别人。
  最后,我们可以根据班级规模选择非正式座位模式。格拉斯和史密斯对以往有关班级规模与教育效果的调查研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学生的平均成绩随着班级规模的缩小而提高。而且当班级规模达到15人以下时,其效果会迅速提高。如马蹄型、圆型、矩型之类安排要求班级规模不超过20-25个学生! 这些安排要注意给教师留出走道以监控整个班级。
  总之,选择座位模式应综合各种因素,把负面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 进而提高师生的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凸现学生的主体性、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闫江涛.大班教学环境下学生座位价值的实现【J】.教育评论,2005(04)
  [2]陈赟,张新,张娣。关于学生座位问题的研究:成人与学生视角【J】.班主任,2006(10)
  [3]徐敏娟.从教室座位安排透视教育过程均等【J】.现代教育论丛,2007,(06)
  [4]李介.论课堂的空间布局【J】.教学与管理,2004,(22)
  [5]魏娇娇.国外教室座位安排研究综述【J】.科教文汇,2008,(10)
  [6]邓良勇.学生编排座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5)
其他文献
摘 要:高职院校只有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主动适应市场,依托行业办学,走产学研结合之路,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实际,紧紧抓住和依靠行业和地方发展优势,积极探索产学研教育合作的新途径,才能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凝练高职院校办学特色。  关键词:高职院校;问题;依托航空;强化专业特色  一、高职院校发展现状分析  经过20多年的实践和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类型。从其发展规模
期刊
目前,高校中90年以后出生的孩子已占大部分,“90后”已成为大学里的主流人群,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成型的阶段,他们张扬个性、乐于表现自我、自我中心意识强、思想开放独立等鲜明特点 。高校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要看到“90后”理性思维强,在人际关系、政治信念、共产主义信仰、宗教信仰的观念上与前几代不同。在人际关系上,他们渴望互相接纳,却敏感谨慎,常常从自我中心出发;他们思想上独立性强,不
期刊
摘 要:美在于创造。一个设计作品,不具有创造性,就好像人没有灵魂;设计专业的学生,没有创造性思维,就无法谈可持续发展。但是具有创造性思维不是一蹴而就的。本文主要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课程上教师的积极科学的引导来探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创造思维 学习习惯 读书 审美能力  一、创造性思维的特性  21世纪的人才市场,要求我们既要有知识,又要有能力。即基础知识要扎实,知识面宽广,又要具备
期刊
摘 要:莱辛在《汉堡剧评》中阐述了自己的戏剧理论,其中也包括悲剧的理论。有一个原则是这样阐述的:“悲剧作家在选择一个殉难者作为英雄人物,必须赋予他最真实的最恰当的动机赋予他踏上危险境地时无法回避的必然性!”但是,在作家创作的实践中,很多都没有遵循这一原则。余华的一部似乎具有一点悲剧意味的小说《活着》,正好是莱辛这一悲剧原则的一个反证。  关键词:必然性 余华《活着》 偶然性 崇高感
期刊
摘 要: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武陵山片区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特殊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怀化学院青年志愿者利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契机深入调查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对策。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对策  武陵山片区是指湘、鄂、渝、黔毗连的地区,行政区划上主要包括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贵州铜仁地区、重庆市
期刊
摘 要:贫困地区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丰富,但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本研究以此为切入点,利用课程资源的开发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通过加强倡导农村幼儿教师渗透性学习、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和重视教学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积极作用是促进的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有效途径。  关键词:贫困地区农村幼儿教师;课程资源;教师专业化  一、问题的提出  2010年11月24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务
期刊
摘 要:法律是社会需要的产物,其中经济法生于现代国家干预社会经济生活之需要。经济法作为国内法体系范畴,其本身亦是体系化结构。本文从经济法的体系初步确立入手,回溯罗斯福新政在经济法上的价值,开辟了宏观调控立法体系和社会保障立法体系的先河,初步确立了经济法的体系,接着转入体系结构多元化观点,逐步落脚于社会保障法的归属问题,并且就社会保障法的归属谈谈自己的些许看法。  关键词:经济法体系;体系结构;社会
期刊
地理教育的本质让学生过一种科学的生活,地理教学要考虑到学生已经具备的生活经验,将地理知识打包成一个个有序的包裹,并且在这个包裹上贴上一些的生活的标签,在需要使用这些地理知识的时候,学生就像通过图书馆里索书号一样去找寻地理知识和方法。  1. 以生活经验为引子,营造课堂的良好开端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认识不熟悉的事物的时候我们习惯于从熟悉的事物入手,由近及远,逐步推进,学习地理也是如此。一般
期刊
摘 要:班级性格即班魂,亦可称之为班级精神,良好的班级性格能让学生全面的健康的成长,而班级性格的形成需要班任、科任教师、家长团结合作!  关键词:班级性格;学生;个性;班主任;教师;家长  当今社会是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也是一个浮躁的时代!而城市独生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网络问题儿童等社会因素让教育在这一个时代会出现很大的迷惘和困惑,也引起了很在的争议!我认为要搞好教育,首当其冲要塑造好一个好的班级
期刊
目前,由于职教事业蓬勃发展,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一大批学业不良的学生集中到了职业学校。他们大部分不仅学习成绩不理想,行为习惯也较差,我们习惯称之为“双差生”,有的教师干脆称之为“不可雕的朽木”。这些学生不仅影响了班风、学风、校风的建设,影响到学校的声誉,令老师头痛;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社会不安定的因素之一。因此,如何有效地转化“双差生”是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所在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体现素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