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直以来,历史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这个大的教学方针都存在着环境教育教学目标缺失、环境教育教学方法单一、环境意识培养倍受冷落、环境教育师资水平不足等诸多问题。本文在理清这些问题之后,提出了明确制定环境教育目标、深度挖掘环境教育内容、适时开展研究性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提高教师的环保知识和理论水平等对策,试图为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给出一些理论指导。
关键词:历史教学 环境教育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9-050-01
环境教育是主要以跨学科教育和实践活动为主要途径,旨在传授环境知识,培养环境教育技能,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升环保意识,着眼于调整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未来面向于促进环境─人─社会和谐、持续发展的教育科学。环境教育在整个中小学的教学体系中正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由于它的极强的跨学科性质,使得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开展除了设立专门的环境教育课程以外,它的最主要的教育途径还是渗透到中小学的
各门课程中进行教学,尤其是化学、生物、物理之类的理科课程,涉及到环境教育的内容相对于文科课程来说要多的多。于是,造成了环境教育在中小学教学中开展途径的严重缺失。本文将就现行历史教学中践行环境教育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进行思考探讨,以期为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时提供一些参
考。
一、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行的历史教学对于环境教育的忽视是显而易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存在的问题很多,概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1、环境教育教学目标缺失
教学目标是顺利进行教学的司南。如果要在历史这门人文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制定切实有效的教学目标是必不可少了。但就现状来说,几乎很少有历史教师会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把环境教育目标含纳到其中,造成了目标成分的缺失,这就直接导致历史教学与环境教育的格格不入,源头的丧失导致后续的教学无法涉及环境教育的内容。
2、环境教育教学模式单一
由于升学考试的压力、现实的种种状况,国内的教学方式多数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像历史这样的人文学科更是以课堂教学为唯一的教学模式。环境教育由于其学科性质的特殊性,它更注重的是技能的传授、情感态度的体验和意识的形成,其最佳传授模式还是以多种教学模式相融合主的,显然历史学科的单一模式无法满足环境教育模式多样化的需求。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这是非常不利于环境教育的顺利实施的。
3、环境意识培养倍受冷落
从环境教育的定义不难看出,这是一门重情感体验和意识形成的学科。但由上面的论述我们不难发现,单一的教学模式直接导致了历史学科只能在传授与环境有关的知识时有所帮助,单单依靠知识的传递是无法达成环境教育的教学目标的,它既不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情感冲击,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形成贡献也很微不足道。可以说,现下历史教育者对于环保知识的传授或许还有那么一点涉及,但对于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只能说是微乎其微了。
4、教师环境素养有限
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源的一个所在就是环境教育师资水平不足。绝大多数历史教师在师范院校就读时就没有接受过关于环境教育方面知识的教育,工作后也未曾接受过环境知识的系统培训。由于自身知识、水平、意识、环境素养的不足,以致于即使教师有意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进行环保教育,也会因为无法制定切实的环境教育目标,挖掘隐含的环保知识等原因,而无法设计、组织和开展环境教育。
二、解决历史学科环境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针对上述历史教学中践行环境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可以以下几点对策为理论指导,结合自身现实,因势利导地在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
1、明确制定环境教育目标
教学目标设计是对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结果的规划,它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教学目标规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进程和预期结果,是评价教学效果的基本依据,是学习者自我激励、自我评估、自我调控的重要手段[1]。历史教学者在制定本学科的学习目标时,还应在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基础上,恰当地制定环境教育目标并且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出来,使得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清晰地知道自己本节课所要达到的目标,从而朝这个目标努力迈进,少走弯路。制定教学目标需要遵循整体全面、层次清晰、切实可行、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陈述教学目标时应当包含教学对象(A)、行为(B)、条件(C)和程度(D)四个方面。
2、积极采取多种教学模式
环境教育的教学模式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有:启发式讲授法、实践观察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研究性学习等。这些方法都可以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使用,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学模式定势化导致目前的历史教学几乎全以课堂教学的方式在进行,老师在上面讲,学生被动地听,不仅达不到环境教育的教学目标,甚至连本学科的教学目标都无法完成。因此,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一定要采取多种教学模式并存的教学体系进行教学,争取达到教学成效的最优化。例如:在学习“美国西部土地开发”这一内容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搜集材料,分小组进行讨论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3、着重培养学生环境意识
我们进行环境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通过环保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训、情感体验的冲击来提高学习者的环境意识,并将环境意识自觉的外化为环保行为。但现在的历史教学显然是不可能很好地完成环境教育的意识目标的。鉴于此,如果想最大限度的发挥好历史学科在进行环境教育时所起的作用,就一定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通过各种教学手段着重加强对学生环境意识的培养,而不是仅仅进行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训等。
4、努力提高教师环境素养
教学目标制定缺失、未能挖掘隐含环境教育内容、教学模式单一和环境意识培养的倍受冷落,这些问题产生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教师环境素养的水平低下。要想解决这个根源性的症结所在,首先,对于仍在师范院校的准教师来说,高师院校应当积极开设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课程,对准教师们进行环境教育,提升环境素养,以保证他们在将来的教学中有足够的环境知识、能力,可以带领他们的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方面内容的学习;第二,对于在职教师,由于他们已经不可能重回大学回炉重学了,那促使他们环境素养提高的方法莫过于参加在职培训,不要求他们的环境素养有质的提升,但起码要保证他们储存的环保知识足以维持正常环境教育教学的需要。
以上是对现行历史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时存在的问题进行的简单梳理和从理论上针对性地给出的一些解决策略,希望能够为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在今后开展环境教育教学时提供一些参考。当然,单纯地依靠这些策略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要广大历史教学工作着不断努力与辛勤工作。
参考文献:
[1]傅淳.教育心理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
关键词:历史教学 环境教育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9-050-01
环境教育是主要以跨学科教育和实践活动为主要途径,旨在传授环境知识,培养环境教育技能,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升环保意识,着眼于调整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未来面向于促进环境─人─社会和谐、持续发展的教育科学。环境教育在整个中小学的教学体系中正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由于它的极强的跨学科性质,使得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开展除了设立专门的环境教育课程以外,它的最主要的教育途径还是渗透到中小学的
各门课程中进行教学,尤其是化学、生物、物理之类的理科课程,涉及到环境教育的内容相对于文科课程来说要多的多。于是,造成了环境教育在中小学教学中开展途径的严重缺失。本文将就现行历史教学中践行环境教育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进行思考探讨,以期为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时提供一些参
考。
一、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行的历史教学对于环境教育的忽视是显而易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存在的问题很多,概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1、环境教育教学目标缺失
教学目标是顺利进行教学的司南。如果要在历史这门人文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制定切实有效的教学目标是必不可少了。但就现状来说,几乎很少有历史教师会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把环境教育目标含纳到其中,造成了目标成分的缺失,这就直接导致历史教学与环境教育的格格不入,源头的丧失导致后续的教学无法涉及环境教育的内容。
2、环境教育教学模式单一
由于升学考试的压力、现实的种种状况,国内的教学方式多数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像历史这样的人文学科更是以课堂教学为唯一的教学模式。环境教育由于其学科性质的特殊性,它更注重的是技能的传授、情感态度的体验和意识的形成,其最佳传授模式还是以多种教学模式相融合主的,显然历史学科的单一模式无法满足环境教育模式多样化的需求。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这是非常不利于环境教育的顺利实施的。
3、环境意识培养倍受冷落
从环境教育的定义不难看出,这是一门重情感体验和意识形成的学科。但由上面的论述我们不难发现,单一的教学模式直接导致了历史学科只能在传授与环境有关的知识时有所帮助,单单依靠知识的传递是无法达成环境教育的教学目标的,它既不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情感冲击,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形成贡献也很微不足道。可以说,现下历史教育者对于环保知识的传授或许还有那么一点涉及,但对于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只能说是微乎其微了。
4、教师环境素养有限
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源的一个所在就是环境教育师资水平不足。绝大多数历史教师在师范院校就读时就没有接受过关于环境教育方面知识的教育,工作后也未曾接受过环境知识的系统培训。由于自身知识、水平、意识、环境素养的不足,以致于即使教师有意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进行环保教育,也会因为无法制定切实的环境教育目标,挖掘隐含的环保知识等原因,而无法设计、组织和开展环境教育。
二、解决历史学科环境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针对上述历史教学中践行环境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可以以下几点对策为理论指导,结合自身现实,因势利导地在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
1、明确制定环境教育目标
教学目标设计是对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结果的规划,它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教学目标规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进程和预期结果,是评价教学效果的基本依据,是学习者自我激励、自我评估、自我调控的重要手段[1]。历史教学者在制定本学科的学习目标时,还应在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基础上,恰当地制定环境教育目标并且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出来,使得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清晰地知道自己本节课所要达到的目标,从而朝这个目标努力迈进,少走弯路。制定教学目标需要遵循整体全面、层次清晰、切实可行、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陈述教学目标时应当包含教学对象(A)、行为(B)、条件(C)和程度(D)四个方面。
2、积极采取多种教学模式
环境教育的教学模式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有:启发式讲授法、实践观察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研究性学习等。这些方法都可以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使用,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学模式定势化导致目前的历史教学几乎全以课堂教学的方式在进行,老师在上面讲,学生被动地听,不仅达不到环境教育的教学目标,甚至连本学科的教学目标都无法完成。因此,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一定要采取多种教学模式并存的教学体系进行教学,争取达到教学成效的最优化。例如:在学习“美国西部土地开发”这一内容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搜集材料,分小组进行讨论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3、着重培养学生环境意识
我们进行环境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通过环保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训、情感体验的冲击来提高学习者的环境意识,并将环境意识自觉的外化为环保行为。但现在的历史教学显然是不可能很好地完成环境教育的意识目标的。鉴于此,如果想最大限度的发挥好历史学科在进行环境教育时所起的作用,就一定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通过各种教学手段着重加强对学生环境意识的培养,而不是仅仅进行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训等。
4、努力提高教师环境素养
教学目标制定缺失、未能挖掘隐含环境教育内容、教学模式单一和环境意识培养的倍受冷落,这些问题产生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教师环境素养的水平低下。要想解决这个根源性的症结所在,首先,对于仍在师范院校的准教师来说,高师院校应当积极开设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课程,对准教师们进行环境教育,提升环境素养,以保证他们在将来的教学中有足够的环境知识、能力,可以带领他们的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方面内容的学习;第二,对于在职教师,由于他们已经不可能重回大学回炉重学了,那促使他们环境素养提高的方法莫过于参加在职培训,不要求他们的环境素养有质的提升,但起码要保证他们储存的环保知识足以维持正常环境教育教学的需要。
以上是对现行历史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时存在的问题进行的简单梳理和从理论上针对性地给出的一些解决策略,希望能够为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在今后开展环境教育教学时提供一些参考。当然,单纯地依靠这些策略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要广大历史教学工作着不断努力与辛勤工作。
参考文献:
[1]傅淳.教育心理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