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意象促教学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563829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教学历来是费力不讨好的。一方面是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教不得法,抓不住关键,没能使学生形成理解能力,学生不能独立鉴赏古典诗歌。一方面是学生学得被动,死记硬背概念、“程式”,工夫用了,却没有效果。这样一来,教学双方都十分苦恼。笔者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多年来摸索出一套形之有效的古诗教学方法:抓意象,促教学。
  什么是意象?“意象”最早见于20世纪初形成的西方意象主义。意象派认为,“意象”既是被感知的客体,也是诗人对它的体验;二是再由准确的不加修饰的词语表达出来。作为思想内容的载体,词语本身意义莫大于此。诗歌“只不过是词语镶嵌的图案。”换句话说,庞德在给“意象”下的定义是“意象是在一刹那间呈现理智和情感的复合物的东西。”简言之,“意象”是“意”和“象”组成,这里的“象”就是客观事物,而象外之象就是“意”。意象有着可变的意义,象是代数中的符号a、b、x。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思想内容的重要组成因素,离开意象,就无所谓诗歌,因此,抓意象算是抓住了关键。同时,古诗在用意象思维(表意)时,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中国古诗中经常出现“月亮”这个意象,用在不同地方其意义不同。“月亮”可表示思念家乡,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也象征纯洁的爱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还表示寂寞等意象。因此,在古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种思维方式,即诗中有什么意象,为什么用这些意象,它们传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领会诗中的画面、形象和语言的特色。
  具体来说,抓意象在古诗教学中具有一些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学生理解古诗的表层含意
  古诗中出现的意象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意象系列,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它们组成一幅幅颜色深浅、虚实、远近不一的,内容上有关联的画面。在古诗教学中,老师首先要学生找出其中的意象,然后指导学生按作者的情感流程把这些意象串联起来,身临其境地揣摩作者的思想情感。如: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 杜甫《漫成一首》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杜甫《登高》
  前一首,是杜甫流寓巴蜀时期所写。诗中句句都是意象,处处有景,也处处活动着诗人的身影,移步换景,景中有人,象中有义,情义盎然,如诗如画,生动表现出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由衷赞美和向往!首句写月,次句写灯,由外而内,由远及近,气氛和平宁谧。三句写沙洲上的白鹭,四句写江中鱼儿,以动衬静,更显其静,相辅相成,抓住了江上月夜的特点,分写月、灯、鸟、鱼,表面上不相联属,然后通过远近推移,动静相成的手法,使舟内舟外、江间陆上、物与物、情与景之间相互关联,浑融一体,读之如身临其境,由境会意。教学时,教师应申明:写景诗当然需要形象鲜明,突出景色特征,更主要的还应象中有人。而学生也只有在准确的把握意象基础上,及诗人观察方向。方可进入诗人的心灵,悟出真谛!后一首,前四句是诗人眼中的环境风物。后四句是诗人倾诉这样特定的环境风物中的心情。物与人两组画相互对应、交织。很多时候,与其说我们是在读书,不如说是在看画,看那些一系列一惯地越过的动态画面。一个人善于或不善于读诗,重要的区别在于他能否将凝固不动的文字,迅速转换成活跃飞动的画面。尤其是中小学生在其智力发展不完全的情况下,好动不好静。因此,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个年龄特征,授之以正确的阅读方法,这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很必要的。
  诗里绝不能没有画面,否则就失去了依凭,诗句组织成的静态画面,是很难把激动的感受深微的意绪表现出来的,诗歌画面之所以一般呈现动态,是要发挥“语景”之所长而掩其所短《钱塘湖春行》里出现五个虚词:“初、谁、渐、才、最”,它们所起的重要作用,就是把一幅幅画面从外部串联在一起,此外,远近、动静结合,有力的推动这些画面加速运动。然而,《登高》没有虚词,抬头是“风急天高”,俯仰是“渚青沙白”,全诗主要依靠画面与画面平行、对照、引申、补足等方面来实现。“律诗之妙,全在无字外。每上句与下句转关接缝,皆机窍所在也。”(《艺概》刘熙载引论)
  二、有利于学生理解古诗的深层思想
  很多优秀古诗具有言、意双层性。“言”超脱了客观存在而成水中之月,镜中之象,即所谓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意”则超越了客观实在“象”的局限,而且有“象”外之意,“意”外之意,即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意”假于“象”而见“意”。表象只是手段,表意只是目的。所谓“诗贵意”(李东阳《蘼堂诗话》)“象”要形象生动如在眼前,而“意”则要不尽,愈多愈善,使“意”含于“象”。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 李白《子夜吴歌四首》
  李白《子夜吴歌》,本闺情语,而意在罢征。诗人的意旨是希望朝廷能体贴征伐给唐朝广大人民造成的痛苦不幸,早日结束不义战争。诗歌一开始就以月起兴。明月和下面的“秋风”在古诗中都是浸透离情的意象。次句描写千家万户捣衣之事。诗人的眼中景,耳中声,无不是长安百姓对征战亲人的思念和牵挂。总之,诗歌意象的有机结合构成明净凄清的景象,撩人愁绪的氛围,哀怨动人的少妇形象,产生感人的艺术魅力。“诗犹文也,忌直贵曲。”(施补华《佣说诗》)托物言志,含蓄蕴藉,是中国诗歌的传统审美特征。“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杜甫《赠花卿》)
  “言有尽而意不穷者,天下至言也。”韩愈《咏雪赠张籍》中的”穿细时驿透,乘危忽半摧“二句描写了下雪时雪花的特性:无处不到,能从两面穿到细缝,拼命高攀而半途坍塌。诗人观察落雨细致精确,描写形象生动,如在眼前。字面上似精工写雪,实际上含有更深层的意象,那便是对社会上那些善于钻营、拼命高攀的势力小人的嘲讽,活画出他们的嘴脸。诗人的这层意思深藏在模写雪的“象”之下的,于是这个“象”便不仅仅只是雪之景象了,而且是势力小人的钻营攀附之象。此外还有,温庭筠“鸡升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贾岛“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等。
  三、有利于学生理解古诗的表现手法
  诗歌具有形象性,一首好的诗歌离不开形象的塑造,优秀古诗更是如此。因此,在教学中,学生应根据诗歌中的意象,在我们头脑中再现作者诗中所要表达出来的形象。那么,如何塑造诗歌的形象呢?下面介绍两种方法:
  1.比兴法的运用
  先言他物,以引起歌咏之词,这是中国古诗的传统方法。从《诗经》到近代诗词,例子可以说不胜枚举。而杜甫堪称这方面的楷模。他借物写人的诗不在少数,作于晚年的《古柏行》就是交口称赞的名篇。这种写法一般是先扬后抑,先极言其美,再笔锋一转言其不幸之遭遇,形成鲜明对照,使读者在这种不平衡的场景和情感转换中产生一种特有的审美心理和感受,激越一种感情的震荡,使人久久难以忘怀,沉浸在与艺术回味之中,达到抒发愤懑、陶冶性情的目的。最易见的,是比拟性语言的运用。“樱桃小嘴糯米牙”、“人面桃花相映红”只是取其鲜明的色彩进行比较,尚以为嘴巴小得像樱桃,人的面庞跟桃花一样红,那将是多么可怕!比拟当然要求贴切,贴切才能容易让人领会;比拟要求新奇,新奇才能产生突发意外的刺激力。
  2.语法的变格
  变格是对常格而言。人们在诗歌的创作与欣赏中会时时发现,诗歌中的语法是很难用常格来苛求的。变格中有省略、倒装、脱李等等,究极变幻。
  云想衣裳花相容,春风拂褴露华浓。若非群玉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 李白《清平调三首》其一
  雪莱说:“诗的语言的基础是比喻性,诗的语言揭示的是还没有任何人觉察的事物的关系,并使其为人永远不忘。”诗人用无可挑剔的自然美的属性意象:飘渺的云、国色天香的花去比拟那具有人间难以企及的杨贵妃,为了给人民留下想象的余地,于是用倒装法。杜甫的《晴》中,“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这一倒装,是先突出视觉所见彩色,在句中却是对草、云的形容。倒装句简单说来是如何安排字句问题,贺拉斯说过:“在安排字句的时候,要考究,要小心,如果安排得巧妙,家喻户晓的字,就会取得新义,表达就能尽善尽美。”
  在古诗教学中,正确掌握并灵活运用意象捕捉法,对于恢复表现诗歌教学的应有地位,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期望,在以后的古诗教学中能有更新更好的方法应用于教学。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高校所面对的安全稳定工作的新形势的分析,建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防控机制建设的指导原则,并从预防、处置和评估三个不同阶段来探索如何建立有效的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防控机制,保障校园的安全稳定,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关键词】高校安全稳定防控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5-0045-03     近年来,安全稳定工作日益成为
期刊
【摘要】自20世纪初,美国教育学家杜威首次提出较为系统的探究教学思想以来,探究教学受到了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虽然目前大多应用于科学文化课程,但是,其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主动地探索、认识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这一教学思想与管理类课程教学实践中的主导思想十分契合,值得借鉴。本文基于探究教学的思想,对如何在管理类课程中进行探究教学提出了几点构想。  【关键词】探究教学管理类课程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本文以陕西关中六个地区新农村与传统农村媒介接触的研究为例,探讨乡村信息传播现状和发展趋势,为从传统农村过渡到新农村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乡村传播媒介接触关中地区新农村建设信息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5-0006-03     中国的改革以农村为试点,江泽民和胡锦涛主席连续几年下发了中央1号文件,把“三农”问题提上议事
期刊
【摘要】学生是高等学校教育的主体因素之一,有效的学生管理工作正是形成良好学风、培养凝聚力,进而塑造高校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今天,作为高校教师,当我们提出学生管理这个命题时,感觉肩上的担子异常沉重,而脚下又是如履薄冰。社会环境的变化,学生心智的成熟度,家庭成长的背景,学生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这些因素都使得我们对当代大学生的认识及管理方式必然发生一些变化,教师和学生不再是单纯的管理方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分析了高职高专类图书馆主页应该具有的主要内容、布局、风格,指出了实现方法和更新维护措施。  【关键词】高职高专主页WEB服务器  【中图分类号】G25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5-0084-02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高校图书馆作为科学技术文献收藏和传承的重要部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图书馆网站是图书馆传统业务的拓
期刊
【摘要】医学心理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为激发医学院学生学习的热情,适应医学心理学的发展,提高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理论课讲授过程中,应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适当引入案例教学模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抽象的医学心理学知识。因此,案例教学法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介绍了案例教学对医学心理学的意义,探讨了医学心理学课程中案例教学的应用步骤。最后阐述和讨论了案例教学在医学心
期刊
【摘要】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结构反映着教育经费的使用率。河池市是广西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地区之一。通过调研发现,其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结构上存在因区域差异、校际差异造成经费投入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对此,可采取加大经费投入、缩小校际间差距、加快地区经济建设等措施来优化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结构。  【关键词】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  【中图分类号】G46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
期刊
作为乐器之王的钢琴,它具有宽广的音域、丰富的色彩,并有同时奏出多重音响的特性。因此,它除了担任独奏外,还可以与其他的乐器合奏、重奏,为乐器、声乐、舞蹈伴奏,由此可见,钢琴在音乐领域里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其他乐器无法替代的。  音阶的练习对演奏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是各种演奏技术的基础,对手指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在钢琴作品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音阶式的片段,如果演奏者能非常熟练地弹奏音阶,那么在演奏乐曲时
期刊
【摘要】部队院校是传播先进的政治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是部队进行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主阵地。院校政治类基础课程要充分挖掘潜力,发挥优势,在学员的院校生活这段重要的成长时期中扮好“引路人”的重要角色,增强学员的首位意识,强化学员的精神支柱,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提供先进的文化支持和坚强的思想保证。  【关键词】部队院校政治类基础课程思想政治建设文化支持和思想保证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城市发展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已成为现代文明的标志,城市化已成为世界范围的必然趋势。在加大城市化发展的同时,大学生的环境道德教育已被列入日常考虑的范围。环境道德既是个人自我完善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保障。环境道德教育主要在于内化,体现为一个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外部道德调控,另一方面要把城市发展和环境道德的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关键词】城市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