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结构由于其整体性强、抗震性好的性能优点被广泛使用,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混凝土结构容易出现裂缝问题,为进一步提升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工程质量,提高对于混凝土裂缝的认识,论文就混凝土裂缝成因以及需要采取的控制措施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建筑工程 施工 混凝土结构 裂缝 控制措施
一、引言
混凝土结构当中普遍存在裂缝问题,它的存在不仅降低了建筑抗渗性能,还会影响建筑功能的发挥,造成建筑内部钢筋出现锈蚀、混凝土碳化等现象的出现,直接影响建筑工程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对混凝土施工进行严格管控,从设计、配比、施工、养护等多个环节进行控制,充分改善混凝土施工质量,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避免混凝土裂缝问题的出现。
二、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
1.水化热造成的干缩裂缝。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会产生水化热,并在浇筑后短时间内集中释放,其放热速度与混凝土配比、水泥类型等因素有较为直接的联系,而由于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缓慢释放大量的水化热,容易在混凝土内外出现温度梯度,这种温度梯度又会在其内部产生一定的压应力、外表面出现一定的拉应力,在这些应力的作用下,混凝土表面就很容易出现裂缝问题。
2.混凝土所处环境温度发生变化产生裂缝。除了受到混凝土自身水化热的影响,其所处环境的温度变化也会对混凝土造成影响,如果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未能严格依照相关标准进行拆模,或施工季节处于温度较低的季节,混凝土构建表面温度变化不均,就容易出现温度收缩,同时都混凝土内部约束,在表面产生拉应力,就容易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
3.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出现收缩形变。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会逐步硬化,而随着其逐步硬化,体积也会同时发生变化,出现收缩形变,而这种形变问题又会受到混凝土结构边界的制约作用,其干缩就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对于配筋较高的构件当中,即便边界的制约作用较小,但同样会受到钢筋的约束作用产生拉应力,引起混凝土结构出现局部裂缝。
4.施工工艺存在缺陷造成裂缝产生。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工艺存在问题或缺陷都可能造成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如:塑性混凝土下沉的同时钢筋对其存在一定的制约;混凝土振捣密实度不足;搅拌、运输时间过长水分蒸发,浇筑过程中的坍落度过低;初期养护出现急剧干燥的情况,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现网状裂缝;未能严格依照拆模工艺标准进行施工,在混凝土强度不足的时候就进行拆除模板的操作,由于受到重力作用,混凝土构建会发生形变,造成裂缝出现。
5.混凝土配制存在问题。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不重视其配制工艺,实际施工当中,未能严格依据设计要求和现场施工情况来管控混凝土配比,出现水灰比过大的情况;或者为提高浇筑过程中的流动性,确保浇筑质量,采用较大水灰比,多余水分残存于混凝土当中,形成水泡或蒸发后形成气孔,造成实际有效断面降低,都容易出现裂缝问题。
三、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
1.针对收缩或干缩类型的裂缝问题的控制措施。收缩或干缩类型的裂缝问题多是由于混凝土构件温湿度变化问题引起的,因此要注意针对这两种因素进行控制,针对混凝土早期的养护工作要加以重视,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进行表面覆盖,并进行洒水湿润养护。同时在混凝土配制过程中,选择合适配比,避免因水灰比过大造成的混凝土裂缝问题。需要长期露天堆放的混凝土构件,要及时进行洒水或覆盖养护。
2.针对沉降类型的裂缝问题的控制措施。混凝土沉降裂缝多在水平钢筋通长方向的表面出现,其分布较为广泛,一般出现于拆除模板后的三到七天,一般是因为混凝土浇筑、振捣施工过程中,骨料颗粒出现下沉,水泥浆上浮,受钢筋、埋件、大骨料等材料阻碍作用,出现了混凝土分离的情况,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施工工艺,对其振捣时间进行管理,保证混凝土振捣充分、分层间隔较适宜。
3.针对应力类型的裂缝问题的控制措施。当混凝土结构中的应力较高时,就会出现应力裂缝,应力裂缝的存在会严重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对于梁、板、主筋处竖向裂缝宽度低于0.3毫米以内的可采取表面封闭的措施继续拧处理;对于裂缝宽度超過0.4毫米或者斜裂缝超四分之三梁高的情况,要及时进行卸荷、加固处理,避免应力类型裂缝影响混凝土整体结构的承载力和整体性。
4.采用科学合理的混凝土施工方案。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混凝土全程参与其中,为对其裂缝进行有效控制,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混凝土施工方案,并在混凝土拌合过程中采用低温水、冷却石子、覆盖骨料等措施降低混凝土搅拌温度,注意控制混凝土的运输时间,需要加入缓凝剂的要注意及时进行添加,采取降低浇筑速度、使用薄层浇筑的方式促进浇筑过程中的热量进行有效散发,逐步推迟水化热峰值出现时间,有效延迟混凝土升温期。在混凝土拆除模板以前,要对其表面温度、内部温度差距进行测量,确保温差不超过25摄氏度的情况下进行模板拆除,在模板拆除后应及时使用保温材料进行覆盖,尽力减少误差。
5.提高混凝土早期养护工作水平。混凝土结构浇筑完工以后,要及时进行控温,采取相应技术措施进行保温养护,适时地进行覆盖,确保混凝土硬化前表面的湿润,针对高温情况或大风天气要及时进行遮阳、防风,同时避免体积较大的混凝土结构缺少有效的外部降温措施,才能有效控制裂缝。
四、结语
混凝土结构中的裂缝问题作为普遍存在的质量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控制,努力避免混凝土出现裂缝,通过对混凝土裂缝成因进行细致分析,总结相应的控制措施,在混凝土配置、浇筑、养护过程中,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处理,降低混凝土裂缝问题对建筑工程寿命及安全性能的影响,从而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整体质量,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闫瑞芬,李峰. 浅析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科技风,2017(17):84.
[2]熊生威,盛云飞. 浅析建筑工程中大体积底板混凝土裂缝问题. 江西建材,2017(16):85.
[3]刘国权. 综述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常见通病及控制措施. 建材与装饰,2017(33):11.
[4]刘蕾荣,王尚. 工民建中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措施. 建材与装饰,2017(32):27.
关键词:建筑工程 施工 混凝土结构 裂缝 控制措施
一、引言
混凝土结构当中普遍存在裂缝问题,它的存在不仅降低了建筑抗渗性能,还会影响建筑功能的发挥,造成建筑内部钢筋出现锈蚀、混凝土碳化等现象的出现,直接影响建筑工程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对混凝土施工进行严格管控,从设计、配比、施工、养护等多个环节进行控制,充分改善混凝土施工质量,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避免混凝土裂缝问题的出现。
二、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
1.水化热造成的干缩裂缝。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会产生水化热,并在浇筑后短时间内集中释放,其放热速度与混凝土配比、水泥类型等因素有较为直接的联系,而由于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缓慢释放大量的水化热,容易在混凝土内外出现温度梯度,这种温度梯度又会在其内部产生一定的压应力、外表面出现一定的拉应力,在这些应力的作用下,混凝土表面就很容易出现裂缝问题。
2.混凝土所处环境温度发生变化产生裂缝。除了受到混凝土自身水化热的影响,其所处环境的温度变化也会对混凝土造成影响,如果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未能严格依照相关标准进行拆模,或施工季节处于温度较低的季节,混凝土构建表面温度变化不均,就容易出现温度收缩,同时都混凝土内部约束,在表面产生拉应力,就容易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
3.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出现收缩形变。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会逐步硬化,而随着其逐步硬化,体积也会同时发生变化,出现收缩形变,而这种形变问题又会受到混凝土结构边界的制约作用,其干缩就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对于配筋较高的构件当中,即便边界的制约作用较小,但同样会受到钢筋的约束作用产生拉应力,引起混凝土结构出现局部裂缝。
4.施工工艺存在缺陷造成裂缝产生。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工艺存在问题或缺陷都可能造成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如:塑性混凝土下沉的同时钢筋对其存在一定的制约;混凝土振捣密实度不足;搅拌、运输时间过长水分蒸发,浇筑过程中的坍落度过低;初期养护出现急剧干燥的情况,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现网状裂缝;未能严格依照拆模工艺标准进行施工,在混凝土强度不足的时候就进行拆除模板的操作,由于受到重力作用,混凝土构建会发生形变,造成裂缝出现。
5.混凝土配制存在问题。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不重视其配制工艺,实际施工当中,未能严格依据设计要求和现场施工情况来管控混凝土配比,出现水灰比过大的情况;或者为提高浇筑过程中的流动性,确保浇筑质量,采用较大水灰比,多余水分残存于混凝土当中,形成水泡或蒸发后形成气孔,造成实际有效断面降低,都容易出现裂缝问题。
三、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
1.针对收缩或干缩类型的裂缝问题的控制措施。收缩或干缩类型的裂缝问题多是由于混凝土构件温湿度变化问题引起的,因此要注意针对这两种因素进行控制,针对混凝土早期的养护工作要加以重视,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进行表面覆盖,并进行洒水湿润养护。同时在混凝土配制过程中,选择合适配比,避免因水灰比过大造成的混凝土裂缝问题。需要长期露天堆放的混凝土构件,要及时进行洒水或覆盖养护。
2.针对沉降类型的裂缝问题的控制措施。混凝土沉降裂缝多在水平钢筋通长方向的表面出现,其分布较为广泛,一般出现于拆除模板后的三到七天,一般是因为混凝土浇筑、振捣施工过程中,骨料颗粒出现下沉,水泥浆上浮,受钢筋、埋件、大骨料等材料阻碍作用,出现了混凝土分离的情况,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施工工艺,对其振捣时间进行管理,保证混凝土振捣充分、分层间隔较适宜。
3.针对应力类型的裂缝问题的控制措施。当混凝土结构中的应力较高时,就会出现应力裂缝,应力裂缝的存在会严重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对于梁、板、主筋处竖向裂缝宽度低于0.3毫米以内的可采取表面封闭的措施继续拧处理;对于裂缝宽度超過0.4毫米或者斜裂缝超四分之三梁高的情况,要及时进行卸荷、加固处理,避免应力类型裂缝影响混凝土整体结构的承载力和整体性。
4.采用科学合理的混凝土施工方案。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混凝土全程参与其中,为对其裂缝进行有效控制,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混凝土施工方案,并在混凝土拌合过程中采用低温水、冷却石子、覆盖骨料等措施降低混凝土搅拌温度,注意控制混凝土的运输时间,需要加入缓凝剂的要注意及时进行添加,采取降低浇筑速度、使用薄层浇筑的方式促进浇筑过程中的热量进行有效散发,逐步推迟水化热峰值出现时间,有效延迟混凝土升温期。在混凝土拆除模板以前,要对其表面温度、内部温度差距进行测量,确保温差不超过25摄氏度的情况下进行模板拆除,在模板拆除后应及时使用保温材料进行覆盖,尽力减少误差。
5.提高混凝土早期养护工作水平。混凝土结构浇筑完工以后,要及时进行控温,采取相应技术措施进行保温养护,适时地进行覆盖,确保混凝土硬化前表面的湿润,针对高温情况或大风天气要及时进行遮阳、防风,同时避免体积较大的混凝土结构缺少有效的外部降温措施,才能有效控制裂缝。
四、结语
混凝土结构中的裂缝问题作为普遍存在的质量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控制,努力避免混凝土出现裂缝,通过对混凝土裂缝成因进行细致分析,总结相应的控制措施,在混凝土配置、浇筑、养护过程中,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处理,降低混凝土裂缝问题对建筑工程寿命及安全性能的影响,从而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整体质量,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闫瑞芬,李峰. 浅析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科技风,2017(17):84.
[2]熊生威,盛云飞. 浅析建筑工程中大体积底板混凝土裂缝问题. 江西建材,2017(16):85.
[3]刘国权. 综述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常见通病及控制措施. 建材与装饰,2017(33):11.
[4]刘蕾荣,王尚. 工民建中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措施. 建材与装饰,2017(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