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震余波 改写政局

来源 :京华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_y112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0级大地震扭转了日本政坛走向,也给世界政局带来扑朔迷离的影响。
  
  3月18日,菅直人发表震后一周致词。
  他的声音略带沙哑:“回顾日本的历史,虽然我们只是一个弹丸岛国,但依靠每一位国民的努力,我们实现了奇迹般的经济增长,并有了今天的日本。地震和海啸决不能挫败日本,我们一定能够重建一个崭新的日本。”
  东京时间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0级地震,随之而来的海啸、核泄露,袭击了福岛、宫城、岩手等地。截至目前,这场日本“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重的危机”已夺去万余人的生命。
  与此同时,猝不及防的大地震,也彻底扭转了日本政坛走向,给世界政局带来扑朔迷离的影响。
  
  地震给菅直人第二次机会
  
  地震发生时,日本首相菅直人正在东京参加国会参议院的会议。与其说是会议,倒不如说是“逼宫”,自民党正揪住接受外国人政治献金丑闻,向菅直人发起连珠炮般攻击。菅直人承认在不知情情况下接受献金,“我原以为这个人是日本国籍,因为他有日本名字”,“我与我的办公室核实过,后者确实接受过这个人的捐款。”
  日本《朝日新闻》披露,捐款人系一名住在日本的韩国人,2006年和2009年以日文名累计向菅直人的资金管理团体“草志会”捐献104万日元(约合1.25万美元)。日本法律规定,禁止政治家接受外国人(法人)提供与政治活动有关的资金。
  事实上,菅直人一只脚已经踩到悬崖边,三大危机让他无法站稳。首先,是政治献金丑闻的国民信任危机;其次,党内精神领袖小泽一郎派系试图分裂的党内危机;再者,新财年预算案和税收改革引发的朝野博弈危机。
  更不利的是,菅直人在三场较量中均处下风,很难招架。3月6日,“左膀右臂”外相前原诚司已因政治献金丑闻引咎辞职。紧接着,献金之火又殃及自身,舆论普遍认定,支持率不到20%的菅直人最晚将于4月下台。
  日本媒体公布的图像显示,地震剧烈摇晃中,身穿条纹深色西装的菅直人还算镇定,他双手撑在沙发扶手,预备起身。而现场一些工作人员,却已经飞快地躲到圆桌下。
  再次现身媒体时,菅直人的西装已经脱下,换上蓝色救援工作服。一切,非常迅速。
  14时50分,菅直人宣布紧急救灾司令部成立。
  15时14分,紧急救灾司令部召开第一次会议。
  他命令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每两小时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向全世界通报地震情况。
  危难之际,党争之火瞬间降温,救援成为朝野上下共识。担当领袖角色的自然是首相,没有第二选择。目前看来,菅直人的表现够得上水准。
  刚毅、果断,菅直人紧急呼吁政治休战,“为了保护国民的生命财产,为了救助国家,请大家携手合作。”
  他接连召集小泽一郎等党内元老,迅速弥合民主党内裂痕;打电话给自民党总裁谷垣祯一,并将在野党党魁邀至首相府商讨对策。
  被称为“急脾气菅”的首相,这次急得其所——地震两个小时后,他就举行震后首次记者会通报情况;次日清晨,菅直人乘坐直升机从空中视察地震海啸灾情严重的福岛、宫城两县。日本海上自卫队也出动数十艘战舰,沿宫城县海岸巡视。菅直人还频频发表电视讲话,通报救灾进展,安抚民众情绪。他在13日称,“已有至少1.2万人获救”。地震最初几天,每天都能在电视上看到菅直人穿着工装,对全体国民讲话。
  《日本新华侨报》评论说,大地震在给日本造成巨大损失的同时,对于菅直人来讲也蕴含着转机。对于岌岌可危的菅直人政权来讲,大地震至少提供了一个展现执政能力、赢得国民信赖的机会,也给菅直人内阁带来外交上的转机。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刘江永,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地震已经使摇摇欲坠的菅直人政府重新站稳了脚跟,现在在野党也表示地震灾害面前跟政府合作,日本政治较量相对来说已经淡化或者推迟。但这并不意味着日本政局从此就稳定下来,地震救灾告一段落后,矛盾会重新浮出水面。
  事实上,菅直人远未得到全体国民的认可。3月13日,地震次生的核泄漏引发日本及周边国家的恐慌。有媒体指责菅直人政府救灾不力,甚至猜测福岛核泄露中政府有误判或隐瞒。更人有评价道,“与官房长官枝野幸男辛苦奔波的形象相比,菅直人很精神抖擞的样子显然不占上风。”
  刘江永认为,当前最大的挑战是地震引发的核泄漏,“日本国民更重视的是核污染核泄漏问题,福岛电站能不能得到彻底控制,未来受核污染问题怎么解决,被迁出20多万人如何生存,这是过去日本政府从没有遇到过的。”
  重建的压力也相当大,菅直人表示将提供1.3万亿日元的紧急援助资金,这个数字对于重建需求还差十万八千里。要知道,仅1995年日本神户地震后清理和重建就花费了3.3万亿日元。
  “菅直人政权能否因祸得福,目前还未可知,核泄漏问题的处理或将左右未来政治命运。一旦应对出现失误,很可能导致其内阁信任危机发生”,刘江永认为,形势还有待观察。可预见的是,待核泄漏威胁远去,救灾转入恢复重建,日本政坛自然难免烽烟再起,菅直人肯定也有数。
  
  打开外交僵局的钥匙
  
  日本大地震不仅改写了国内政治格局,同时也让外交天秤悄然变化,为菅直人政府提供了“缓冲区”。
  2010年,被视为日本外交最糟糕的年份——中日关系因钓鱼岛撞船事件受损,日俄关系因“北方四岛”争端出现恶化,日美关系也因冲绳“普天间机场”停滞不前,朝鲜半岛局势又让日本提心吊胆。菅直人政府在外交战线上全无章法,引发与周边国家对立情绪。
  震后各国伸出人道主义援手,为日本外交找到打开僵局的钥匙。
  地震当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致电菅直人,代表中国政府向日本政府和人民致以慰问,表示中方愿向日方提供必要的帮助。此后,国家主席胡锦涛也亲往日本驻华使馆吊唁遇难者。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政府迄今为止第一次接受中国的救援队。第一时间进入日本后,中国救援队受到很多日本民众鞠躬致谢。事实上,这并非两国首次在灾难面前携手,三年前汶川大地震,日本救援队是首支来华的外国救援队。向中国遇难者默哀的照片,当时令很多人感动。
  在“北方四岛”上针锋相对的俄罗斯,同样抛出了橄榄枝。俄罗斯派出了两批救援队,总理普京还下令增加对日天然气和煤炭供应,总统梅德韦杰夫也表示:“我们愿意帮助邻国克服地震灾难。”
  有历史过节的韩国同样派出救援队,总统李明博亲往日本驻韩使馆吊唁,称日本灾民的表现让他“深受感动”。
  朝鲜也就日本地震发出了慰问电。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还向受灾的旅日朝侨提供50万美元援助金。
  对菅直人政府来说,美日同盟关系修复是最看重的。震后,美国总统奥巴马命令里根号航母赴日协助救灾,这是战后最大的日美共同救援活动。美国国防部发言人莱斯利·赫里德说,军方将派至少6艘军舰前往日本救灾。此外,美国派出专家组解决日本核电站泄露问题,这些举措都将有助于解决双方分歧。美军与日本自卫队展开前所未有的联合搜救,冲绳普天间空军基地派遣重型直升机前往灾区受到肯定。分析认为,这将极大促进日美普天间基地争议的解决。
  灾难危机改善国际外交,并非没有先例。
  去年,智利圣何塞铜矿发生矿难后,因井下有一名玻利维亚籍矿工,玻利维亚舆论对救援给予正面关注,使两个政治上屡有摩擦的国家找到改善途径。
  对地震引发的海啸和核泄漏事故,各国媒体纷纷跟进予以报道,客观上营造出积极民间外交舆论。有分析认为,虽然日本与邻国现实争端依旧,但天灾使争议暂时搁置,为国家关系改善赢得了时间,释放了善意。
  刘江永对本刊记者说,地震是人类难以抗拒的自然灾害,在大震面前不管是哪国人,不管是什么民族,彼此之间都会有难同当,互相救助。对中国来说,邻国遇到自然灾害时,提供无私救援和力所能及帮助,也是中国优良的民族传统,可以成为改善中日民间感情的重要途径。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东欧中亚室研究员夏义善也认为,中美俄等国对日本提供的国际援助是改善双方外交关系的“好机会”。民间感情对政府政策能够产生实际的影响,善意的表达有助于推动双方对话,增进了解,并在一些分歧问题上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协议。但他同时强调,回归到一些原则性问题上,双方立场不会有根本性改变。
  
  东亚一体化进程将加速
  
  史无前例的大地震,必然对日本未来走向产生重大影响。
  一个流行的疑问是,日本会不会从此一蹶不振?
  刘江永向记者介绍,历史上日本曾经发生过重大地震,但震后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相反日本不久就发动了对外战争,这表现在两个时期。“第一个是1896年日本三陆地震,结果8年以后发生了日俄战争。第二个是1923年东京大地震,之后1931年就发生了九一八事变,实际上也相差8年。”
  但他认为,对外军事扩张的老路已不会重演。首先,二战后日本的政体发生了变化,国内发展模式是走和平发展道路,对外没有采取武力扩张。再者,日本在军事上受宪法限制,不允许以武力发动战争,日本自卫队只有25万人,军费限制在国民生产总值的1%上下,同时还必须依靠美国的核保护伞。
  《经济学人》认为地震余波将持续:从日本频繁的灾难经验来看,灾难过后通常有巨大的变化。二战经历原子弹轰炸之后开始拥护和平发展,阪神大地震之后日本更依靠自身力量发展。
  在刘江永看来,日本国民和政府都在冷静努力应付这场特大自然灾害,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日本经济恢复问题不大。但日本要走健康的发展道路,必须考虑国家发展模式的转变。“第一要走以灾后重建和民生优先的发展模式,第二要坚持对外出口和扩大内需,第三要保持外交上相对独立自主,处理好和美国以及亚洲的关系,不能唯美国马首是瞻。此外,日本国内也要保持政局稳定。这些都是未来能否走向较快增长、取得顺利发展的必要条件。”
  《联合早报》预测地震将助推东亚一体化。文章分析,日本灾后重建需要强大的外部财政支持,中韩是继美欧后的另一重要资金来源。经此劫难,日本重归亚洲的步伐将被迫加快,政治上同东亚邻国实现更大整合的需要也将更加紧迫,这也将在客观上推动东亚政治、文化一体化进程。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教授宋国友撰文称,强震还会引发各国对核安全问题关注,并可能出现“核严厉”的地区态度取向。在某种程度上,日本福岛核电站的泄漏问题比地震本身更吸引东亚各国的注意力,未来将会对核原料的民用以及军用安全性更为敏感,并因此形成某种形式上的强大反核社会力量。
  一场持续几十秒的地震,彻底打破了日本的平静,国际政治格局也许将因此改写。
  (实习生葛晓夏对本文亦有贡献)
其他文献
在日本有“避难”的说法,但是“逃难”的说法是没有的。理由很简单,就那么大的地方,随便哪儿都有自然灾害危险,无处可逃。灾害发生了,也就是找块地方暂时栖一下身,安定下来了之后还是要回原地去该干什么干什么的,这倒不是出于什么“故土难离”的感情,而是因为无处可去。  日本人口数量现在是纯减少,但2005年之前一直是增长的,也是世界有数的人口稠密国家,人们离开自己的土地就没有了立足之地,这次大地震被海啸无情
期刊
前些年,高校嚷着要自主权,这些年真被赋予自主权了,结果却表明不少高校自主得有点偏狭,水平有待提高。自主招生,是高校发挥自主能动性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几年下来,效果委实不敢恭维。  情况越来越明晰了,高校自主招生的实际运行结果是,大门只为大城市学生开。中小城镇特别是偏远地区学生基本绝缘。一碗水如此不能端平,这样的自主招生,带来的只能是新的教育不公平,激化城乡矛盾、社会矛盾。  教育公平乃是最基本也是最
期刊
地质学家告诉我们,地球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早期壳层比较薄,地壳活动很强烈,岩浆活动、火山喷发也很多。但是到了现在,地壳已经发育得很厚了,再想出现因地震、火山喷发等地质灾难而导致的全球毁灭就很难了。    日本9.0级特大地震再一次震动了全球的神经。  回首看,本世纪以来的10年时间里,印尼、汶川、海地、智利、玉树、新西兰等系列大地震,带来的山崩地裂和惊涛骇浪以及巨大伤亡,一次次袭击着人类脆弱而敏感
期刊
在越南采访,有两个景象尤其吸引我的目光。一是河内的商铺极多,几乎所有沿街房屋都开成了饭馆、旅店、咖啡店和各种各样的小店,货品琳琅满目,商业气氛极浓,有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时全民经商的味道。  二是在去农村的路上,看到各处村镇都有许多越式小楼在建。这些窄窄的小楼,高的有六七层,矮的也有三四层,外表有的已经装饰一新,给人一种家家都在盖房的感觉。有越南朋友如此形容,中国已经走进了社会主义大厦,而越南人现在正
期刊
每一场巨大灾难都会改变历史, 因为它把难题带到所有人面前。  日本,最经常遭受地震和海啸袭击的国家(国际通用术语“海啸tsunami”就源自日语“津波”),唯一经历过核伤害而本土又极度缺乏可再生能源的国家,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在破坏性能量约等于3万颗广岛原子弹爆炸的9级地震发生之后,在接踵而至的海啸与核事故重创之后,这场巨大灾难的长远影响,将以各种方式波及世界。  全球GDP至少放缓0.5%,股市开
期刊
3月11日,邻国日本的强烈地震和海啸,让一衣带水的中国也触目惊心。  这一夜,很多国人也没能睡得安稳,有的焦灼地以各种方式确认在日亲友的安好;有的守着电视和网络,不断刷新最新的震灾信息,为那些惨烈的画面揪心;温家宝总理与杨洁篪外长迅速向日本首相菅直人等发出慰问电,向日本政府和人民致以深切慰问,表示中方愿向日方提供必要的帮助……  在令人惊惧的灾难面前,也许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守望相助。  两年前,那
期刊
“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19世纪英国政治家迪斯雷利曾如是说。利比亚的硝烟,再次验证了这个经典论断。    当地时间3月19日18时45分(北京时间20日零时45分),法国战机向利比亚政府军一辆军车开火,就此拉开利比亚战争序幕。随即,部署在地中海的美英军舰与潜艇发起进攻,百余枚“战斧”巡航导弹命中利比亚多处防空设施。  那一刻起,冲天火光和震耳爆炸淹没了利比亚。  在首
期刊
2004年2月15日,为期4天的第29届中东电力、灯具、新能源博览会在阿联酋迪拜国际展览中心隆重举行,此次展会由世界著名的英国IIR展览公司主办,是中东地区最大的电力行业盛会,也是世界5大顶尖的工业行业展会之一。共有来自世界42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家参展商参加该展览会,包括15个国家展团,分别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中国、印度、希腊、丹麦、瑞士、西班牙、土耳其、马来西亚、阿联酋、伊朗
期刊
人人痛恨腐败,个个喜爱民主,但是,当两种文化相遇时,从一种文化看来黑白分明的事,从两边的角度看,却可能混成一片灰色。    在全球化时代,当真是巴西雨林的蝴蝶拍拍翅膀,美国的德克萨斯平原也会刮飓风。利比亚发生民变,卡扎菲还没倒,伦敦政经学院却倒了院长。原来,卡扎菲的二儿子赛义夫·伊斯兰·卡扎菲是毕业于该校的博士,攻读期间,同时在国内推行改革,为此成立的“卡扎菲基金会”曾给母校捐过钱。民变一起,西方
期刊
如果有人相信关公会显灵,在台湾也一样会被斥为迷信——不过这只是一部分人的看法。另一部分人态度不同,连媒体的态度也不同。    对事情总有不同态度是台湾这个海岛社会的常态,对于神神鬼鬼的事情也是如此。唯一的主流共识是:只要不违法便听之任之;潜台词是:相信每个成年人有能力也有权利做出自己的判断。这种态势、观念被称之为“多元”,是宝岛念兹在兹引以为豪的,当然也有人说这样太乱了。对于“多元”的看法,也是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