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一壶茶,看菊花开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y1245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菊花我见过的有数十种,名贵的,养在别人的深闺的,只能远观,不能近亵,常常是知其美,而不知其名讳;铺满路边的,野蛮生长,任芳香天涯,芸芸众菊,繁花乱目,也无从知晓姓甚名谁,也没必要,好看就是了,美好就是了。因此,无论高贵的还是平凡的,浓香的还是微香的,白的黄的红的紫的,我对它们的名称数十年如初见,都一以贯之地称为菊花。
   我知道菊花在很多人眼里是不同的,是有性格的。黄巢眼里的菊花是“冲天香阵透长安”,充满了壮士豪情;陶渊明心里的菊花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副悠然自得,逍遥红尘的样子;李清照词里是“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却画出了相思女子,为伊消得人憔悴;蒋捷的笔下是“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像极了凄风苦雨中孑然独立的佳人。
   其实,菊花还是那个菊花,只不过很多时候,我们自己常常会把自己的心情、境遇、快乐、伤感嫁接到菊花身上,“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开心时,菊花是怒放着的,昂扬充满生机;失落时,菊花是枯弱的,散落一地伤心。文人也好,普通人也好,都把菊花当成了抒发情怀的对象,于是,悲也菊花,喜也菊花。时常会突发奇想,菊花有心,会不会也正这样看我们呢?
   凝视着众多色彩斑斓的野菊花,细嗅花香,有茶韵、有药韵、有诗韵、有情韵、有花韵。兴致来时,拣来几朵,烹水而制,那五韵俱全的味道便在空气中弥漫开来,算不算是人生的五味杂陈?这么想来,也就不奇怪许多人寓情于花、寄情于花了。
   一朵花,竟能给人以心灵上的莫大慰藉和寄托,该是菊花的骄傲还是忧伤呢?我非菊,不去猜,任它想。
   菊花味道清甜,读书的人、久坐的人常将它与枸杞为伍,煮来养目清心、疏肝理肺。都说读书之人,知书达理,倘能于茫茫书海中,觅得几件人生真谛,心胸豁然开朗,茅塞顿开,饮一杯菊露,菊花不语,心自成蹊。
   桌前也有一盆菊,满满登登打着一大嘟噜花苞,它抗旱耐寒,没怎么侍弄过,只是在土壤干裂之时浇上一些水,这便足够。而它卻在几个月的时间里,用浓浓的芳香来报答,取少报多,令我每每看到它、嗅到它,常生愧疚和爱怜,心,便由此而安静和柔软许多。如果,面对菊花能让你产生爱;如果,这份爱能延展成大爱和仁爱;如果,你或许还能感受到菊花的坚忍,并由此变得坚定而从容,从而,再不害怕经历风雨,那么,赏花爱花,才真的是睹花思人,人花相融,惺惺相惜,是花之幸,更是人之幸。
   人生是一场旅行,历经悲欢离合;读书赏菊也是一种旅行,留存善美于心。如此时,恰能品味出天辽地阔、长烟一空、海平浪静、微风过耳,闲暇时作篇《菊颂》,则不枉此饮。
   风来,一室菊香,菊花是我,我是菊花。
其他文献
我是听着父亲讲老叔的故事长大的。   父亲大老叔三岁,并非亲兄弟,上溯七八代都没有血缘关系。他们是同一辈分,早失怙恃,同病相怜。夜里,结伴睡在阴暗潮湿的破烂矮屋里,冬天,北风挟着雪花侵入屋里,他们蜷缩在墙角,相互拥抱,用体温温暖着对方,等待天亮。二十多岁时,父亲凭着出色的石匠手艺去了体力劳动繁重的公路段,老叔凭着聪明能干去了当时特别红火的副食品公司。能走出农村,领取国家工资,真是鲤鱼跃龙门。休息
期刊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和二哥、三哥都在15公里外的中学求学。   我们每周六回家,周日带上足够一周的煎饼再回到学校。那时,学校虽有食堂,但只是在生病或带的饭不够的情况下才到食堂“犒劳”一下,因此,每期末除了烙好必備的煎饼外,准备好五六天的下饭菜对母亲也是极大的考验。冬天还好说,夏天的菜用不了几天就会变味,所以,在我们常年外带的“菜系”里,“炒咸菜”是最受欢迎,也是母亲做得最多的。   辣疙瘩是芥
期刊
一   秋意成虎,呼嘯起一地的金黄,玉米接天,水稻铺地,那个天上的大太阳,在人的心里,养眼的晃,一下、一下,乌裕尔河就丰盈了这片黑土地。   认识北安不容易。1939年,北安是伪满洲国设立的19个省之一的北安省省会,也是伪满军政中心之一,建有大量办公用房和军事设施。北安是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滨北、齐北、北黑三条铁路在此交汇,东南通达哈尔滨,西南通达齐齐哈尔,向北直达边境城市黑河,可以联系西
期刊
昨晚,田野踏着带露的青草,携着金灿灿的稻子走进我的梦中,我奔跑着,地平线浑厚而漫长,闪烁着淡淡的白光,很快,我奔跑的姿态被田野的那片高粱慢慢融化……   虽然梦中能感受到自己渐渐在被田野吞没,但我依然伸开着双臂,拥抱着路边的向日葵和摇曳的草木,田野醉人的芬芳,把每一处细节都变得更加生动,以至于整个梦中的全过程如同白天,我分明看见了头上的蓝天白云朵朵,田野间的小溪淙淙。   一般出现了这种情况,
期刊
我喜欢十月,所以,在十月里参加过的那几场婚礼,让我特别的记忆犹新。   1991年10月,我的一位老哥结婚,他东借西凑还背了不少的债,总算把丈母娘要求的冰箱、彩电和水仙牌双缸洗衣机买整齐了,然后把单位分给他的一套48平方米的宿舍墙壁粉刷干净,在百货公司扯了几块天蓝色绒布当窗帘,买了一筒当时流行的塑料地毯,把两个房间简单地布置了一下,在窗子上贴了几个大红喜字,还在门框上贴了一副对联,就当作婚房了。
期刊
戊戌年处暑时节,我应邀参加“从延安到北安”全国作家采风活动,从黄河岸边美丽的泉城,一路向北,飞跃三千多里的祖国山海江河,前往此次活动的目的地——黑龙江省北安市。   北安,取北方平安之意,地处小兴安岭南麓,北依与俄罗斯交界的黑河市,南与省会哈尔滨市相望,是中国内地通往黑河市和俄罗斯及东欧国家旅贸大通道的必经中转站。我们一行,来到大沾河国家森林公园,但见红松挺拔,高耸入云,直刺蓝天,引人仰望。白桦
期刊
这次与学生小丽的偶遇,牵动了我内心深处最不愿勾起的疼痛。我虽然只从教了三年,但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却无端地想起两个曾经教过的学生。  我一直不敢在他人面前提及,只有在内心默默承受,渐渐堆积,有时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于是,我对自己说,我一定要找到他们,当面说声“对不起”。  当我们俩建起这个以我名字命名的学生群后,一些学生纷纷加入了进来。面对这么多毕业后从未见过的学生,看到他们发来慰问的信息,我的内心是
期刊
“鼻意 儿啊”,你从高树上掉了下去。  硬邦邦地,砸在地上一块硬邦邦的耢石上,圆乎乎的立马摔成了扁扁的,柿饼儿似的,死了过去,世界全都黑了。  死亡的气息潜行着。万物静寂,光线被树叶和树叶遮住,躲藏在苍绿的最暗处,发黑,汗液源源不断地从毛孔里跑出来,迅速沁成一滴又一滴的形状,被室外的高温阴干,烤干,浓缩成汗珠子们挣扎过的各种姿态,黏密密的空气里有了斤两,秤砣似的砸下去,荡起来一丝一丝草腥气。乌云比
期刊
少年时贪睡,很少听到鸡叫头遍,但那天我真切地听到家里那只“骚鸡头”的叫声了。灶台上灯昏如豆,灶膛里也有暗红的火苗,不旺。   我起了床,胡乱擦了把脸,睡意蒙眬地坐在灶膛前,母亲端来一碗米饭给我,这是猪油炒饭,可能还滴了几滴酱油,昨晚的剩饭拌着客家人的当家品种“浸菜”一起炒,咸香焦混合的气味一下子赶跑了睡意。这是特殊待遇,家里穷,平时连炒菜都舍不得放油,这一下子上升到猪油炒饭,我顿时感觉到肩上的担
期刊
我的父母过世多年了,只剩下耄耋之年的岳母还健在。岳母名叫张一秀,从小没进过一天学堂,但有着豁达的个性。自从我2013年退休之后,每年都要和爱人从山西临汾回到河北临西的农村,与岳母相守几个月。  我爱人性格内向,且老实巴交,婚后,胡搅蛮缠的二弟媳妇经常找她的麻烦,让爱人受了不少委屈。我当兵在外,女儿又年幼,爱人一肚子的委屈无处诉说,只好到岳母那里哭诉。岳母总是劝说女儿,不要跟二弟媳妇计较,更不能跟老
期刊